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认知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同时给予认知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氟西汀,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疗效依据HAMD减分率评定,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0.01,P0.05)。研究组焦虑/抑郁因子分在治疗4周低于对照组(t=2.37,P0.05),第8周低于对照组(t=2.56,P0.05),治疗第8周时研究组睡眠障碍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2.61,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4.02,P0.01),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3.68,P0.01)。结论认知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40例(心理治疗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对照组40例(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于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末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治疗后第8周末,研究组MMSE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42,P0.05)且ADL总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10,P0.05)。结论:心理治疗能提高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分别进行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QLS总分以及心理社会量表、动力与精力量表、症状/副作用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5.85,4.02,3.71,6.35;P0.01)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得分(t=-4.04,-2.31,-2.07,-5.08;P0.05),提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SSPI总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社会性活动技能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t=-8.87,-11.98,-7.87,-6.89;P0.01),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得分(t=5.86,8.27,5.76,4.61;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社会功能提高且高于对照组。结论: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使其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是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康复措施和单纯药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远期疗效。方法对在3年多前接受综合康复措施治疗的16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在中断综合康复训练2年后,和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1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阴性症状量表(SANS)对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进行再次评定。结果①MM SE:两组在定向力(t=4.820,P<0.01)、语言(t=5.466,P<0.01)方面的分值和总分值(t=6.1276,P<0.01)均有显著差异;②SANS:两组在思维贫乏(t=3.836,P<0.05)、注意障碍(t=2.248,P<0.05)方面的分值和总分值(t=2.435,P<0.05)均有差异。结论综合康复措施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52例,研究组给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自动思维问卷(ATQ)、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应付方式问卷(CSQ)的评估。结果:①干预后研究组的AT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5914,P=0.0107);②干预后研究组的躯体化(t=-1.9983,P=0.0479)、人际关系敏感(t=-3.1662,P=0.0020)、抑郁(t=-3.0518,P=0.0028)、焦虑(t=-3.5234,P=0.0006)4个因子评分和SCL-90总分(t=-3.5429,P=0.0006)明显低于对照组;③干预后研究组的家庭支持(t=4.1017,P=0.0001)、朋友支持(t=2.6169,P=0.0100)、其他支持(t=2.0738,P=0.0402)和总分(t=3.0232,P=0.00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④干预后研究组在解决问题(t=2.3990,P=0.0180)、求助(t=2.2410,P=0.0268)因子的评分及成熟应对评分(t=2.3214,P=0.0219)明显高于对照组,自责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0490,P=0.0426);⑤干预前后的ATQ评分差值对SCL-90总分差值(P=0.005)、PSSS总分差值(P=0.012)和成熟应对评分差值(P=0.032)、不成熟应对评分差值(P=0.044)起中介效应。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负性自动思维,进而改善患者的心身症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智力测定工具、成人公认认知测评(MCCB)以及自我效能量表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115,-2.736;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得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t=8.286,4.745,5.030,10.018;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瑞文智力测验结果无明显差别,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瑞文智力测验结果高于对照组(t=-3.148,-4.812;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MCCB测验各项得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MCCB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认知行为团体治疗等康复干预。分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席汉失能量表(SDS)、生活质量问卷(SF-12)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精神状态、职业、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为期8周认知行为团体治疗治疗后,研究组在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8.837,P0.05),研究组在SDS总分、工作维度、社会生活维度和家庭生活维度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3.849,-3.925,-3.582,-4.082;P0.05)。研究组SF-12生理维度评分上高于对照组(t=18.553,P0.01),及心理维度评分上高于对照组(t=20.88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显著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积极情绪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氮平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研究组,38例)和奥氮平治疗组(对照组,37例),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8、12周末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12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6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3,P0.01)。2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对照组4周末阴性症状因子分较基线下降(t=2.418,P0.05);组间比较,8周末和12周末研究组阴性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2.595,2.796;P0.05)。4周末,两组SANS总分较基线下降(t=8.574,4.438;P0.01),研究组情感平淡因子分明显下降(t=5.415,P0.01);8周末,研究组SANS总分、情感平淡分、注意障碍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120,3.429,2.165;P0.05);12周末,研究组意志缺乏和兴趣缺乏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402,4.014;P0.01)。8周末和12周末研究组CGI-SI评分低于对照组(t=2.729,3.284;P0.01)。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奥氮平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比单用奥氮平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在不同时点来观察是否对其精神病性症状有改善或延迟。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问卷随访。并在干预前、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进行阴性及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最终完成99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49例。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PANSS阳性症状(F=4.14,P0.05)及总分(F=6.30,P0.05)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阳性症状(F=3.47,P0.05)及总分(F=3.67,P0.05)的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职业是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保护性因素(P0.05,OR=0.17)。结论: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以有效延缓此类人群的精神病性症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32例)及西酞普兰治疗组(对照组,32例)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研究组4、6、8周末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t=10.15,12.98,14.29;P<0.01);入组前及8周末PANSS总分、各因子评分和TESS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13,0.36;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促进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康复,提高治疗依从性,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GDNF)水平、认知功能的改变及抗精神药物和物理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及同期于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BDNF、GDNF、认知功能,将研究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抗精神药物和物理治疗,28例)及基础组(基础药物治疗,32例),比较治疗后两组BDNF、GDNF水平、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BDNF、GDNF表达水平及Stroop测验、符号编码、言语记忆、工作记忆评分较健康组显著低,而连线测试评分较健康组明显高(t=-11.504,-3.613,-8.649,-5.155,-3.982,-3.260,4.701;P0.05);治疗后干预组及基础组BDNF、GDNF水平、认知功能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NSS阳性、阴性、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后干预组的升高、降低程度较基础组显著(t=-3.908,-2.141,-5.008,-3.423,-3.064,-3.166;P0.05);受试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PANSS阳性评分呈负相关(r=-0.310,P0.05),而血清GDNF水平与Stroop色词干扰测验评分呈正相关(r=0.542,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GDNF水平、认知功能较健康人群显著低,BDNF、GDNF在本病发生、进展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抗精神药物和物理治疗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认知功能训练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采用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在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住院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精神科老年病房常规护理合并家庭认知功能训练)和对照组(41例,精神科老年病房常规护理),训练前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生活质量,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及威斯康星卡分类测验(WCST)评价认知功能。结果:训练6月后,(1)研究组WHOQOL-BREF量表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4.0885,3.7472;P0.05);(2)研究组WAIS量表在言语智商维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2.3126,P0.05);(3)研究组WCST量表在总测验数、正确百分数维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2.1353,2.0571;P0.05)。结论:家庭认知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利培酮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组30例)及传统娱疗(传统娱疗组28例)。采用认知评估工具连线测验、简单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VMT-R)、WMS-Ⅲ空间广度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64)对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神经心理测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PANS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前神经心理测验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间各项神经心理测试比较:空间广度测验的顺行得分、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无显著差异(P0.05)。连线测验(t=2.10,2.07;P0.05),逆行得分(t=-2.52,P0.05),HVLT-R(t=-2.86,P0.01;t=-3.63,-10.35,P0.001),BVMT-R(t=-5.01,P0.001;t=-3.04,P0.01;t=-4.23,P0.001),PASAT(t=-20.65;P0.00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改善作用较传统娱疗组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奎的平和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奎的平组和氯丙嗪组 ,在治疗前、治疗后 4、 6周作知识、算术、数字符号、数字广度 (顺、逆 )、木块拼图、瞬时逻辑记忆、视觉再生即刻和延迟、STROOPC测验、词汇流畅、TOH总分 ,计划时间、延迟逻辑记忆、WCST等神经心理测验 ,整个研究过程采用双盲双模拟法。为观察学习效应 ,12例健康者在相同间隔时间作神经心理测验。所得数据用SPSS10 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 ,奎的平组大部分患者神经心理测验成绩提高而氯丙嗪组的测验结果变化不大 ,尤其在注意、执行功能方面。奎的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氯丙嗪 (P <0 0 5 )。结论 :奎的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和执行功能有改善作用而氯丙嗪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阿立哌唑和奋乃静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奋乃静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奋乃静组,在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作数字广度(顺、逆)、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即刻视觉记忆、延迟视觉记忆、连线测验A和B、字色混淆测验(Stroop)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 CST)等神经心理测验。结果治疗3个月后同组间相比较:阿立哌唑组除视觉记忆外其他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有所好转(即刻视觉记忆t=0.029,延迟视觉记忆t=0.032,P均0.05;其余项目t=2.562~4.658,P0.05或P0.01),而奋乃静组在13项认知功能指标中有5项恶化,主要在逻辑记忆(t=2.747和3.290,P均0.01)和执行功能方面(S troopC-W评分t=2.819,P0.01);两组间相比较:阿立哌唑组除视觉记忆外各项认知功能测查结果均明显好于奋乃静组(即刻视觉记忆t=0.093,延迟视觉记忆t=0.048,P均0.05;其余项目t=2.635~5.748,P0.05或P0.01)。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而奋乃静对认知功能的某些领域有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其性别、年龄、病程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41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测评,并选取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人做对照。结果 1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连线测验、符号编码、言语记忆、迷宫、情绪管理以及MCCB总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2.09,P=0.040;t=-3.54,P=0.001;t=-3.10,P=0.003;t=-3.39,P=0.001;t=-2.60,P=-0.011;t=-2.50,P=0.015),患者分数均比正常对照低;2患者男性与女性MCCB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患者年龄分组比较,其中41~49岁组的言语记忆、迷宫、视觉记忆分数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50岁组(t=2.31,P=0.031;t=2.66,P=0.012;t=1.99,P=0.047;t=2.29,P=0.028);并且该组言语记忆测验分数也显著高于≤40岁组(t=-2.35,P=0.029);4患者病程分组比较,其中病程≤15年组的符号编码、视觉记忆、情绪管理能力分数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病程≥25年组(t=-2.27,P=0.035;t=-2.44,P=0.024;t=-2.57,P=0.018;t=-2.04,P=0.050);病程≤15年组的符号编码、MCCB总分均明显低于病程15~24年组(t=-2.26,P=0.037;t=-2.26,P=0.035)。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其认知功能损害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年龄及病程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高三学生考前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在唐山市第五医院就诊的一定数量有过度考前焦虑、抑郁的高中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和治疗12周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HAMA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t=-0.14,P0.05);经治疗4周后,研究组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23,P0.05),并显著低于治疗前(t=2.23,P0.05);治疗8周后两组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t=-0.74,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治疗前(t=2.58,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HAMA评分再次显著低于对照组(t=-2.26,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t=5.98,P0.01)。治疗前HAMD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t=1.73,P0.05);经治疗4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16,P0.05),并显著低于治疗前(t=2.10,P0.05);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t=0.22,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治疗前(t=2.38,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0.16,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t=2.03,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χ2=0.32,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治疗考前焦虑、抑郁起效快,疗效肯定,对于考前焦虑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