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状况。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深圳市龙岗区7所中小学校7~18岁的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应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指数分类标准"筛查出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与肥胖人数,分析比较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结果深圳市龙岗区中小学生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2.27%和7.65%,女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8.71%和5.25%,男女生超重率均高于肥胖率。小学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43%和10.20%(χ2=24.901,P〈0.01),小学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65%和7.19%(χ2=22.13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0.10%和7.16%(χ2=16.148,P〈0.01),中学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62%和3.24%(χ2=24.99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圳市龙岗区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问题严重,尤其是小学男生。各学校、社区、家庭及有关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的健康卫生教育工作,防止中小学生超重、肥胖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顺义区中小学生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之间的相关关系,有效引导中小学生合理饮食行为,为保障其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7月对顺义区121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5.53%,其中男生为42.66%,女生为2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4.852,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是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863,95%CI=1.455~2.384);而吃早餐是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包括天天吃早餐(OR=0.164,95%CI=0.058~0.464),有时吃早餐(OR=0.166,95%CI=0.058~0.478)。结论 顺义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较高,健康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各部门应加强营养和健康知识教育,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验自我控制在超重和肥胖青少年自尊对暴食行为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尊量表、暴食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整群抽取的1175名中小学生(其中超重和肥胖共207人)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暴食在体重正常学生、超重学生和肥胖学生中的发生率分别为6.78%,5.88%和16.90%;2不同体重组在自尊水平和暴食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自我控制上差异不显著(P0.05)。3自尊、暴食和自我控制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其中自尊与暴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57,P0.01),与自我控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02,P0.01),暴食与自我控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73,P0.01)。4自我控制在自尊对暴食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P0.01)。结论:自我控制在超重和肥胖青少年自尊对暴食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探究青少年体质量与其抑郁和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方法:样本由北京18个区县的94所高级中学的10 773名中学生组成,年龄12~18岁。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值(BMI)分类标准"对青少年的体质量状况进行超重和肥胖筛查,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YSR)测量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和行为问题。采用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学资料与青少年BMI的关系,及其对青少年体质量与抑郁症状和行为问题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超重与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11.6%(1075/9282)和6.2%(571/9282)。对于女孩,体质量指数与其抑郁症状得分和行为问题得分之间存在正向关联(β=0.27、0.37,均P0.01)。家庭经济状况对女孩超重肥胖与抑郁症状得分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家庭经济状况低下的女孩因超重肥胖更易产生抑郁症状(β=0.61,P0.001)。父亲受教育程度对男孩超重肥胖与行为问题得分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父亲受教育程度低其男孩不易因超重肥胖而发生行为问题(β=0.20,P0.05)。结论:青少年与超重肥胖相关的抑郁症状存在性别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和父亲受教育程度对体质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超重/肥胖青少年暴食行为的现状,探索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与暴食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暴食量表、自尊量表及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144名青少年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男生与女生在暴食行为上无显著差异(t=1.522,P0.05),而超重/肥胖组比正常体重组表现出更多的暴食行为(t=2.679,P0.01)。2暴食与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r=0.171~0.846,P0.01)。3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暴食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与暴食密切相关,自尊部分中介父母教养方式和暴食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越秀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流行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预防及控制单纯性肥胖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样越秀区7岁以下儿童4737名,身高别体重大于WHO推荐参照人群的10%~19%为超重,20%以上为肥胖。结果总超重检出率为6.06%(男6.67%,女5.28%),肥胖检出率为2.28%(男3.10%,女1.38%),肥胖超重比2.66(男2.15,女3.82),0~2岁儿童肥胖超重比为8.33。男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P<0.05);3~6岁组儿童肥胖检出率2.93%,显著高于0~2岁组儿童的0.48%(P<0.01),3~6岁儿童肥胖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1)。结论越秀区7岁以下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3~6岁儿童肥胖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0~2岁儿童肥胖症呈快速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患者体重指数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腹膜透析(P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19例1999年1月起始行PD治疗患者,按BMI分为低体重组(BMI<20kg/m2)、正常体重组(20≤BMI<25kg/m2)及超重肥胖组(BMI≥25kg/m2)。采集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RRF、Kt/V、血清白蛋白(SA)、Hb、CRP、心血管并发症以及转归等,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正常体重的PD患者相比,低体重者死亡率较高(42.11%对21.67%,P<0.05),而超重肥胖患者预后更差(52.5%对21.67%,P<0.01)。超重肥胖的P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P<0.01)。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这些PD患者的BMI与其CRP(r=0.79,P<0.01),SA(r=0.58,P<0.01),Hb(r=0.32,P<0.05)呈正相关,而与其Kt/V(r=-0.36,P<0.05)负相关。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BMI≥25kg/m2与PD患者死亡率独立相关(风险比例,1.31;95%可信限,1.20 ̄1.54;P<0.05)。结论低体重、尤其是超重肥胖PD患者预后不佳,BMI≥25kg/m2是值得关注的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小学超重、肥胖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比较超重、肥胖小学生与体重正常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超重、肥胖儿童心理干预技术提供基线数据和依据,促进学龄期儿童健康成长。方法: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BMI)筛查分类》为标准,筛查出高碑店小学二~五年级超重、肥胖儿童60名列入超重、肥胖组,以超重、肥胖组学生年龄、性别、班级、家庭状况等因素1︰1匹配体重正常学生60名列入对照组。使用自制问卷、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躯体自信量表(BES)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高碑店小学超重、肥胖检出率为53.2%。超重组、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在MHRSP总分、社会适应障碍和学习障碍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3.26,4.29,4.85;P0.05);不同类别儿童在躯体自信度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22.26,P0.01),而在SAD评分上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重、肥胖学龄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躯体自信较低,存在社会适应障碍、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肥胖和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心理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郑州地区9所城乡中小学校10~18岁青少年共3143人,采用青春发育量表(PDS)评价青春发动相关事件,长处和困难问卷(SDQ)评定心理行为问题。以青春发育得分的75%作为青少年青春期发动时相提前的划分标准,以BMI的95%作为肥胖的检出标准。结果:男女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肥胖率均大于发动时相正常组(16.4%vs.8.5%;12.6%vs.5.8%)(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多动因子和亲社会因子与青春发动时相相关(R_(adj)~2=0.133,P0.001;R_(adj)~2=0.123,P0.001),情绪因子与青春发动时相和年龄相关(R_(adj)~2=0.231,P=0.047,P0.001),品行因子和同伴交往因子育青春发动时相、性别和年龄相关(R_(adj)~2=0.252,P=0.001,P0.001,P0.001;R_(adj)~2=0.230,P=0.007,P0.001,P=0.001)。结论: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中的五种因子均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具有相关性,且情绪因子、品行因子和同伴交往因子同时也与性别和年龄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行超重、肥胖初一学生自尊和归因的相关研究,调查并分析体重的差异对初一学生自尊和归因的影响,并比较超重、肥胖学生与体重正常学生的自尊和归因方式的差异。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以BMI标准来对超重、肥胖进行定义。从淄博市张店区3所中学筛查出92名超重、肥胖的初一学生,并筛选出与之匹配的104名体重正常的初一学生,采用青少年自尊评定问卷、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学业成就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体重正常初一学生与超重、肥胖初一学生自尊水平差异显著(t=3.66,P=0.000);体重正常的初一学生与超重、肥胖初一学生在社会认可感、自我胜任感、外表感存在显著差异(t=3.07,2.30,5.42;P=0.05);超重、肥胖初一学生的自尊与归因存在相关(r=-0.038,P=0.000)。结论:体重正常的初一学生的自尊高于超重、肥胖初一学生的自尊,超重、肥胖初一学生的社会认可感、外表感、自我胜任感均低,超重、肥胖初一学生自尊与归因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当代异性恋大学生认为同性恋是否正常的总体状况。方法:选取26所高校的9355名异性恋大学生,通过在线整群抽样进行问卷调查,询问其基本信息及认为同性恋是否正常。结果:异性恋大学生总体认为同性恋是正常现象的比例为54.4%,不确定其是否正常的比例为25.6%,认为其不正常的比例为20.0%。在认为同性恋是否正常方面,异性恋大学生在性别(χ~2=829.58,P0.01)、受教育程度(χ~2=107.16,P0.01)、学科(χ~2=162.92,P0.01)、生源地(χ~2=254.62,P0.01)及家庭经济状况(χ~2=129.27,P0.01)上存在差异。结论:女性、本科以上、社会科学或人文艺术类专业、来自大城市、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异性恋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的包容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共病超重或肥胖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为其发生机制的探讨提供新的证据。方法:纳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10例,其中超重或肥胖组129例,单纯精神分裂症组81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采用t检验或χ~2检测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征及代谢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与BMI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肥胖的风险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伴超重的检出率为61.43%。超重或肥胖组在首发时体重、目前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BMI,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病史方面显著高于单纯精神分裂症组(t=7.311,13.109,12.471,11.404,5.772,16.702;χ~2=4.081,8.863;P0.05)。超重或肥胖组的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症状分及PANSS总分显著低于单纯精神分裂症组(t=-2.592,-2.533,-3.209,-3.799;P0.05)。精神分裂症超重或肥胖组在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方面显著高于单纯精神分裂症组(t=2.42,3.79,2.06,3.12,2.27,2.81;P0.05)。与BMI相关显著的因素有腰围、臀围、腰臀比、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阳性症状分、一般病理症状分数及PANSS总分(r=0.810,0.818,0.403,0.257,0.334,0.239,0.231,0.254,-0.148,-0.143,-0.181;P0.05)。最后将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因素或者存在显著相关的因素纳入到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高胰岛素(OR:1.747)与臀围(OR:1.300)是精神分裂症共病肥胖的高危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超重的检出率较高,超重或肥胖组病情严重程度低于单纯组,高胰岛素水平及臀围是精神分裂症伴发超重或肥胖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儿童青少年身体、言语、关系、网络等不同类型欺负/受欺负行为的发生模式。方法:采用传统欺负/受欺负问卷、网络欺负/受欺负问卷、抑郁与自杀问卷、学校态度问卷和学业成绩问卷,分层抽取河南省103106名中小学生进行在线调查。结果:(1)身体、言语、关系、网络等不同类型欺负/受欺负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r=0.24~0.66, Ps0.01)。(2)不同类型欺负/受欺负行为的发生模式分为六类:所有类型欺负-受欺负类(1.6%)、身体/言语/关系欺负-受欺负类(3.1%)、言语欺负-受欺负类(3.0%)、身体/言语/关系受欺负类(11.2%)、网络受欺负类(3.1%)和未卷入类(78.0%)。(3)六类发生模式在不同性别、学段、城乡、寄宿状况上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χ~2=393.62~1419.47,Ps0.01)。(4)六类群体之间的抑郁情绪、自杀行为、学校态度和学业成绩均有显著差异(χ~2=7643.33~11348.06, Ps0.01;F=2411.96、921.70, Ps0.01)。结论:儿童青少年欺负/受欺负行为的发生模式可以分为六类,每个类别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分布不同,并且在心理行为问题上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准确掌握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基本信息调查问卷、Young的网络成瘾检测标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使用率89.77%,网络成瘾率8.06%,男生成瘾是女生的2~4倍,男女青少年互联网的使用率差异不显著(χ2=0.27,P=0.59),男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χ2=39.87,P=0.000);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农村(χ2=17.07,P=0.001)。83.9%的青少年上网主要是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与抑郁、精神病、焦虑、人际关系因子间存在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病倾向,精神焦虑、人际关系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脑卒中急性应激障碍(ASD)患者发生便秘的现状,探讨其发生便秘的影响因素,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49名脑卒中AS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周岁(χ~2=34.000,P0.0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χ~2=7.282,P0.01)、性格趋于内向(χ~2=8.826,P0.01)、口味偏咸(χ~2=8.580,P0.01)、食用辛辣食品(χ~2=6.394,P0.05)、吃蔬菜种类在6种以下(χ~2=3.602,P0.05)、不食用粗粮(χ~2=4.253,P0.05)、日饮水量在1000ml以下(χ~2=27.303,P0.01)、吸烟(χ~2=7.264,P0.01)、饮酒(χ~2=7.950,P0.01)、入院后主要在床上活动(χ~2=12.626,P0.01)、住院期间每日床下活动小于30分钟(χ~2=16.088,P0.01)、无退休金(χ~2=4.709,P0.05)、收入入不敷出(χ~2=6.715,P0.05)、经济负担大(χ~2=8.891,P0.01)家庭的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性更大;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性格类型趋向内向、食用辛辣食品、食用蔬菜种类低于6种、不食用粗粮、日饮水量小于1000ml、吸烟、饮酒、入院后锻炼方式、住院床下活动时间小于30分钟、无退休金、家庭经济负担重是影响卒中ASD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性格、饮食及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是脑卒中ASD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乌鲁木齐市维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况以及青少年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初中、高中10所中学,采用问卷填写调查法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青少年危险行为,共获取有效试卷2356份,统计不同类型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并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危险行为发生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维吾尔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饮食有关行为发生率为71.99%,缺乏体育锻炼发生率为90.83%,非故意伤害行为发生率为77.97%,故意行为发生率为72.96%,物质滥用行为发生率为62.01%,精神成瘾行为发生率为23.98%,其中缺乏体育锻炼的发生率最高。人口学特征分析显示,饮食危险行为与学习成绩、父母学历有关(χ~2=140.932,54.390;P 0.001);缺乏体育锻炼、故意行为、精神成瘾行为与性别、学习成绩有关(χ~2=24.621,465.935,53.740,167.914,65.344,219.683;P0.001);非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与性别、学习成绩、父母学历有关(χ~2=119.357,185.476,282.239,10.731,136.797,62.691;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学习成绩是导致维吾尔族青少年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市维族青少年大部分缺乏体育锻炼,且男生、成绩差同学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围、腹臀比与身体质量指数(BMI)及体脂率的相关性,探讨用腹围、腹臀比评价超重和肥胖的标准。方法:2010年在安徽滁州和江苏淮安调查了1 426例汉族成年人的身高、体质量、腹围、臀围、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通过身高、体质量计算BMI,通过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计算体脂率,通过腹围、臀围计算腹臀比。结果:江淮地区汉族男性超重率为34.72%,肥胖率为14.25%;女性超重率为30.73%,肥胖率为13.23%。江淮汉族男性、女性不同年龄组间的身高、腹围、臀围、BMI值、腹臀比、体脂率以及女性体质量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腹臀比的增大,超重率、肥胖率比例越来越高。随腹围值、腹臀比的增大,江淮汉族男性和女性的BMI值、体脂率呈线性增大,身体密度呈线性减小。腹围评价超重标准估计在900~999 mm之间,肥胖标准在1 000 mm以上。腹臀比评价超重标准估计在0.90~1.09,肥胖标准在1.10以上。结论:腹围、腹臀比与BMI关系密切,可作为对超重、肥胖进行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学生疑病症状发生情况及其求助行为。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大一到大四不同专业的797名学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1)55.33%的医学生在过去一年报告发生过疑病症状;(2)76.87%的疑病症状医学生求助,其中,首选非专业求助方式所占比例最大;求助非精神科医生和求助精神科医生所占比例较小;(3)不同性别(χ~2=11.85,P0.01)和不同来源地(χ~2=4.36,P0.05)的疑病症状医学生求助率不同;女性较男性更多求助,来自农村的疑病症状医学生较城镇更多不求助;(4)疑病症状医学生的求助方式在性别(χ~2=7.74,P0.05)、年级(χ~2=16.64,P0.05)、专业(χ~2=16.33,P0.01)、疑病知识得分(χ~2=16.58,P0.01)的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专业、疑病症知识得分是疑病症状医学生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疑病症状在医学生中发生较普遍,应予以重视;可鼓励其适当使用非专业方式寻求帮助,更重要的是,应加强对疑病症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对疑病症形成正确认知,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人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方法:将来自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流浪精神病人864例连续入组,分为肇事肇祸组(n=380例)和非肇事肇祸组(n=484例),采用自制调查表、人格障碍访谈问卷第2版(SCID-Ⅱ)对其进行横断面评估。结果:流浪精神病人精神疾病与人格障碍共病率为69.3%,在回避型(χ~2=154.7,P0.01)、强迫型(χ~2=75.31,P0.01)、被动攻击型(χ~2=65.40,P0.01)、抑郁型(χ~2=28.59,P0.01)、偏执型(χ~2=79.24,P0.01)、分裂型(χ~2=11.11,P0.01)、分裂样(χ~2=8.43,P0.01)、边缘型(χ~2=27.97,P0.01)、反社会型(χ~2=16.99,P0.01)人格障碍分布上肇事肇祸组与非肇事肇祸组差异显著,精神分裂症组与非精神分裂症组在回避型(χ~2=30.85,P0.01)、依赖型(χ~2=9.279,P0.01)人格障碍分布上差异显著,在其它人格障碍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精神疾病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率很高,在对流浪精神病人的救治中应考虑人格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老年人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浓度、空腹血糖水平与超重及肥胖的关系.方法 对154例年龄≥60岁的志愿者,依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41名)、超重组(39名)和正常体重组(74名),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胰岛素、血游离脂肪酸.结果 肥胖组、超重组FFA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肥胖组空腹血糖高于超重组、正常体重组(P<0.01),超重组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正常体重组、超重组FFA均与空腹血糖正相关(r:0.588、0.680,P均<0.05),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负相关(r=:-0.387、-0.354,P均<0.05);肥胖组FFA与空腹血糖正相关(r =0.340,P<0.05),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无相关(P>0.05).在以FFA为应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中,空腹血糖、ISI进入方程(R2 =0.451,P<0.01).结论 血游离脂肪酸浓度与血糖水平相互影响,并与老年超重、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