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科普对象的需求,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充分发挥人体生命科学馆的资源优势,根据所服务人群的特点,开创了具有针对性的"版块式"科普活动。该活动将医学科普教育与人文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开创了科普工作新模式,使科普活动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生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入了解研究生学习现状、有效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学习动机简易评定量表和尤金创新能力量表,调查某大学所有研究生。结果:研究生总体多数属于学习动机中等(57.5%),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类别、不同年龄段的研究生学习动机无统计学差异(χ~2=1.218,0.372,4.199,4.666;P=0.544,0.830,0.380,0.587),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性质、不同工龄段的研究生学习动机有统计学差异(χ~2=40.407,40.866,13.569,22.937;P均0.05)。学习动机不同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有统计学差异(χ~2=17.067,P=0.009),学习动机"中等"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强"的比例最高(64.5%)。结论:研究生总体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专业、年级、专业性质、工龄段对其均有影响;学习动机作为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创新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医生护理人员对抑郁症认知现状。方法:横断调查,分层随机抽样767人,从医院级别、执业年限、学历等角度对比分析。结果:综合医院的医生护士抑郁识别率低,对抑郁症总认知学历不同存在差异(χ2=12.726,P0.01),医院级别、执业年限不同者比较均无差异(χ2=3.755,0.610;P0.05),对抑郁症风险评估低,其中伤人评估更低,只达46.1%,医院级别不同者对抑郁风险评估及防治存在非常显著差异(χ2=97.94,196.45;P0.01)。想要学习抑郁症知识人数平均达到86.7%。结论: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对抑郁认知不足,尤其在治疗用药及风险评估方面,但求知欲高,希望学习相关知识,这极其有利于提高我国抑郁症诊断、治疗,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儿童时期的父母心理控制,作为一种生活经验,对成年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在职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星收集了216份有效样本,分析了儿童时期父母心理控制、成年人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龄、独生子女、婚姻状况、学历等的分布差异,并分析了儿童时期父母心理控制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①儿童时期父母心理控制引发内疚在来源地(F=5.526,P0.01)和学历(F=4.257,P0.01)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分布上无显著差异。收回关爱在年龄(F=4.412,P0.01)和学历(F=4.911,P0.01)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来源地分布上无显著差异。坚持权威在年龄(F=3.951,P0.01)、来源地(F=4.407,P0.05)和学历(F=5.124,P0.01)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的分布上无显著差异。②主观幸福感在是否独生子女(t=2.051,P0.05)和学历(F=4.815,P0.01)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年龄、来源地分布上无显著差异。③成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儿童时期父母心理控制呈显著负相关(r=-0.164,P0.05)。④收回关爱进入主观幸福感回归方程(β=-0.221,P0.01),可有效解释主观幸福感变异量的4.4%。结论:儿童时期父母心理控制对成年后主观幸福感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宿舍人际关系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34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亲融性存在性别和宿舍人数的交互作用(F=4.140,P0.05);深度沟通存在性别和宿舍人数的交互作用(F=0.198,P0.05);人际冲突存在年级和宿舍人数的交互作用(F=4.373,P0.01);积极应对性别(F=8.941,P0.01)、宿舍人数(F=3.088,P0.01)存在显著差异;②幸福感指数存在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F=0.612,P0.05);积极情感存在性别和宿舍人数的交互作用(F=4.297,P0.05);③宿舍人际关系的亲融性和深度沟通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研究生体验到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现状以及人群差异情况。方法:以心理健康素养量表(MHLS)为测量工具对来自河南省多所中小学的367名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现场调查。结果:(1)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平均分为115.35±10.63分;(2)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在性别(t=-2.89,P0.01)、年龄(F=10.45,P0.01)、学历(t=-3.16,P0.01)、专业背景(F=6.19,P0.01)、专兼职(F=10.50,P0.01)、是否曾担任班主任(t=-4.45,P0.01)、所在学校心理辅导室的配备(t=-2.47,P0.05)上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属于中等水平并存在人群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焦虑状况。方法:抽取武汉市某方舱医院内确诊为COVID-19的成年患者共118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利用"问卷星"进行线上调查。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焦虑率的比较;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SAS标准分的比较。结果:方舱医院COVID-19患者焦虑率为17.80%。不同性别、文化程度间(χ~2=4.885,10.548;P0.05)的COVID-19患者焦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26.42%)高于男性(10.77%),初中及以下患者的焦虑率最高(38.89%)。SAS标准分平均为(41.67±8.02)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病情间COVID-19患者SAS标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于男性,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最高,已婚高于未婚、普通型高于轻型。年龄和SAS标准分呈正相关(r=0.216,P0.05)。女性在焦虑、惊恐、头疼、乏力、头晕、恶梦这6个条目中的标准分差异显著高于男性(P0.05)。结论:方舱医院内COVID-19患者的焦虑高于一般人群。须特别关注女性、低学历、已婚、普通型和年龄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的现状,了解生活事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芜湖市5所事业单位321名工作人员进行生活事件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务、工作年限、收入等的分布差异,并进一步探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生活事件等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情况较好(121.59±22.0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t=9.46,P0.01)、年龄阶段(F=2.49,P0.05)、婚姻状况(t=6.68,P0.01)、职务级别(F=5.13,P0.01)、工作年限(F=12.50,P0.01)、月平均收入(F=24.49,P0.01)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婚姻、学历、工作年限负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工作事件、社交事件可正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结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体心理状况良好,工作事件、社交事件降低该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在不同时点来观察是否对其精神病性症状有改善或延迟。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问卷随访。并在干预前、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进行阴性及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最终完成99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49例。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PANSS阳性症状(F=4.14,P0.05)及总分(F=6.30,P0.05)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阳性症状(F=3.47,P0.05)及总分(F=3.67,P0.05)的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职业是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保护性因素(P0.05,OR=0.17)。结论: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以有效延缓此类人群的精神病性症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标准化量表对475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本研究样本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流行率为6.78%;(2)男生在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游戏成瘾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t=3.70,7.13;P0.001)。父母专制教养、同伴侵害、教育未来取向和非适应性认知与网络游戏成瘾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r=-0.203~3.51,P0.05);(3)在控制性别、年龄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的前提下,性别、专制教养、同伴侵害和非适应性认知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而教育未来取向可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F=12.33,P0.05)。结论:性别、专制教养、同伴侵害和非适应性认知等都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精神科门诊就诊青少年的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问题青少年求助现状分析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689人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所评定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就诊青少年中在校学生占71.7%,显著高于非学生人群(χ~2=2.595,P=0.000);其中高中生占62.6%,初中生占25.3%,其他学生占10.9%。青少年中有341人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占总人数的49.5%,包括52.2%的学生和42.6%的非学生;学生和非学生青少年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占前3位的分别为:敌对、强迫、抑郁和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学生人群强迫症状和敌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人群(t=2.408,P=0.016;t=2.632,P=0.009);女生抑郁程度较男生更严重(t=2.352,P=0.019);就诊青少年SCL-90各因子均分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少年常模(t=9.290~18.416,P0.001)。结论:精神科就诊青少年以中学生为主,且多为心理问题较严重的个体,故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讲,引导更多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对专业心理卫生资源的利用,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官兵心理应激的特点及与心理弹性、注意控制、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心理弹性问卷、注意控制量表、焦虑量表对180名急进高原官兵进行调查。结果:急进高原官兵不同时间段心理应激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2.781,P0.05);高、低心理应激组官兵的心理弹性(t=3.517,P0.01)、注意控制(t=4.391,P0.001)、焦虑(t=-7.416,P0.001)存在显著差异;乐观性、注意控制能有效预测心理应激,总解释率为39.2%;注意控制在心理弹性、焦虑对心理应激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急进高原官兵心理应激呈变化趋势,心理弹性、注意控制的提升有助于缓解心理应激症状,促进心理健康,保障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东营市40~79岁人群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城乡现患率差异.比较及合并不同心血管危险因素时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城乡分布情况.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5年至2016年对东营市2个社区和2个农村的40~7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压,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结果:所有完成研究的4 109人中,高血压前期患者1 287人,现患率为31.32%,男性患者582人(31.34%),女性705人(31.31%),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6,P>0.05).城市高血压前期现患率为41.63%,农村为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620,P<0.001).高血压前期人群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现患率最高,为76.38%,城市现患率低于农村(74.41%vs.8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739,P<0.05),城市男性与农村男性、城市女性与农村女性之间现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城市吸烟率高于农村(36.24% vs.2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91,P<0.05);城市女性吸烟率为农村女性的2.35倍(21.76%vs.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028,P<0.05).城市高血压前期合并肥胖人群高于农村(23.67% vs.1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91,P<0.05),且城市男性高于农村男性(24.44%vs.1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466,P<0.05).高血压前期合并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时,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血脂异常是高血压前期人群最主要合并的危险因素.应重点干预农村高血压前期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居民.高血压前期现患率与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连,因此高血压前期的防治应结合城镇及农村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北警院新警院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新形势下开展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决策支撑。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组织河北公安警察学院普招班学员进行了心理测试。结果:(1)警校学员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21.17%。河北警院学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项因子分数都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并且有显著差异(t=5.16~11.86,P0.001);(2)不同专业学员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及总均分上得分差异显著(F=2.64~4.32,P0.05);(3)警校学员对各种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幻想和自责;(4)积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各因子分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184~-0.290;P0.05)。消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214~0.468;P0.05)。合理化这一混合型应付方式与除人际关系敏感外的其他因子均相关显著(r=0.220~0.348;P0.05);(5)应对方式的自责、问题解决、退避、幻想均进入回归方程,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警校新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大多学员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对于心理健康有一定预测作用,且成熟型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汶川震后山区幸存者成人急性应激障碍(ASD)流行病学特征和MMPI-PK的最佳筛查阈值。方法:整群抽取禹里乡2433例幸存成人,采用ASDI进行访谈,并根据DSM-IV-TR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随机抽取70例确诊病例为研究组,91例适应良好幸存者为对照,完成PK检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山区幸存成人ASD发病率16.79%,女性高于男性(χ~2=10.11,P0.01),中青年高发,散居者高于集中居住者(χ~2=10.57,P0.01),受教育程度不同,发病存在差异(χ~2=6.31,P0.05);婚姻状况、经济收入不同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受损程度越高发病率越高(χ~2=34.60,P0.01)。居住状态(Wald=15.69,P0.01)、受损程度(Wald=13.54,P0.01)、年龄(Wald=9.82,P0.05)和性别(Wald=11.74,P0.01)与ASD发病显著相关。警觉性增高症状群最常见,其次是再体验症状群和一般症状群,67.55%伴有自主神经反应,女性分离性症状群和回避性症状群较男性常见(χ_(0.01(1))~2=6.63,P0.01)。PK28分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最佳截断点(Z=9.41,P0.01),灵敏度92.75%,特异度96.59%,约登指数89.34%,总符合率94.90%,阳性似然比=27.2010,阴性似然比=0.0750.1。结论:震后山区幸存者成人ASD流行病学显示了一定的人群特异性,需要采取针对性心理救援策略,PK对这一人群ASD的最佳筛查阈值为28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随机选取的某民办高校3310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1)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13.05%,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4.519,P0.05);(2)男女生在敌对(t=2.340,P0.05)、偏执(t=4.984,P0.001)、焦虑(t=~2.902,P0.01)和恐怖(t=-3.793,P0.001)4个因子有显著性差异;(3)相对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和中国青年常模,大学新生表现出较好(P0.001)和较差心理健康水平。SCL-90各因子与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和紧张性呈显著正相关(r=0.052~0.513);(4)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特质可解释大学生心理健康0.5%~31.1%变异量。结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亲人罹难对震后青少年心身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中有亲人罹难的青少年灾后心身健康的特点。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法,于震后3周对在地震中有亲人(一级和二级亲属)遇难的42名青少年和在地震中没有亲人遇难的195名青少年使用简易心身健康调查表进行测试。结果研究组在骨骼肌肉症状、呼吸症状、心血管症状、神经症状、睡眠状态、情绪状态、情感状态、言语因子分及躯体总分、心理总分、心身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566~4.272,P<0.05或0.01);研究组组内比较发现,男生除了骨骼肌肉症状因子明显高于女生(t=2.234,P<0.05)外,其余各因子及躯体总分、心理总分、身心总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t=-1.096~1.916,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有亲人遇难和年龄是影响灾区青少年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的主要因素。结论有亲人遇难的青少年心身健康状况损害明显,灾难心理救援应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善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品质的效果,为同类高校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将选修心理健康课程的116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级、相似专业的10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被试接受连续17周(1.5小时/周)的教学干预,对照组被试不接受任何处理。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理品质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前测的各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后测SCL-90总分及除偏执外的其它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85~-1.99,P0.05),而好学、社会智力、勇敢、自控和感恩等心理品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50~4.79,P0.05);实验组后测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t=2.03~3.39,P0.05),而心理品质得分显著高于前测(t=-2.74~2.03,P0.05);对照组后测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和心理品质得分与前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能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能够减少心理困扰程度,还可以提高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了解肠造口患儿心理韧性的现状,并探讨家庭亲密度对其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肠造口患儿一般情况调查表、慢性病儿童韧性量表(chronic illness children's resilience scale,CICRS)和家庭亲密度量表(family APGAR index,APGAR)对南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住院的172名肠造口患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肠造口患儿的CICRS得分为83.74± 12.68,其中146名(84.9%)的患儿得分处于中低水平;家庭亲密度得分为6.87±1.09,其中116名(67.4%)患儿具有良好的家庭功能,56名(32.6%)患儿具有中度障碍的家庭功能;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适应度、成熟度和情感度均与心理韧性得分呈正相关(P<0.05);患儿年龄、家庭教育环境、人均收入和造口术后时间、合作度、成熟度和亲密度是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P<0.05),共可解释方差变异量的19.3%.结论:肠造口患儿的心理韧性水平较低,临床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儿的人口学特征,注意调动与患儿相关的家庭情感支持,以减少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