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与正常人群的心理防御机制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方法:采用防御机制问卷对30名抑郁症和3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并分别与30名正常人做对照研究.结果:①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及其投射、潜意显现、抱怨、幻想、退缩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②抑郁症组和精神分裂症组患者成熟防御机制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上与正常人不同,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均采用防御方式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2.
恶劣心境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机制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恶劣心境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方法 采用海斯曼心理 CT系统的 MMPI及其附加的防御机制量表 ,对 3 3例恶劣心境患者和 3 1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 ,并与 3 3例正常人对照研究。结果 1恶劣心境组和抑郁症组较正常对照组更多地使用退行、否认、转移、投射的防御机制 ( P<0 .0 5或 P<0 .0 1 ) ,而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2恶劣心境组和抑郁症组的 MMPI结果中的疑病量表、抑郁量表、癔病量表和社会内向量表分值与退行、否认、转移方式显著相关 ( P<0 .0 5或 P<0 .0 1 )。结论 恶劣心境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模式相似 ,均较多地使用退行、否认、转移和投射方式 相似文献
3.
马玉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心理防御机制。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以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60名符合CCMD-Ⅲ的抑郁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别对6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在父亲情感温暖(t=-5.769,P0.01)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父亲惩罚严厉(t=8.055,P0.01)、父亲过分干涉(t=3.439,P0.01)、父亲拒绝否认(t=3.894,P0.01)、父亲过度保护(t=3.005,P0.01)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母亲的情感温暖(t=-5.566,P0.01)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母亲过分干涉保护(t=4.668,P0.01)、母亲拒绝否认(t=3.690,P0.01)、母亲惩罚严厉(t=5.020,P0.01)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父母的偏爱被试因子分无明显差异(P0.05)。抑郁症患者组的不成熟型(t=27.31,P0.01)和中间型防御机制(t=9.87,P0.01)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成熟型防御机制(t=-0.88,P0.05)因子分虽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退缩、躯体化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中间型防御机制中,反作用形成、回避、假性利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消耗倾向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169~15.000,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父母存在不良的教养方式;抑郁症患者更多地采用不成熟型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防御机制测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了符合CCMD -2 -R抑郁症诊断标准及无明显躯体疾病抑郁症患者 5 8例为研究对象 ,并选取正常人 42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被试者具体情况见表 1。表 1 二组被试基本情况性别男女 年龄文化程度初中高中 大专以上婚姻未婚已婚离婚对照组 1 82 4 35 0 0± 7 0 0 1 31 81 1 832 2抑郁症组 2 731 38 0 0± 7 0 0 1 72 51 6 1 34 1 4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 [1] 对两组进行测评。抑郁症患者入组后一周内首先进行第一次DSQ调查 ,随着治疗进展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 3个月抑郁症组再进行第二次DSQ测查。表 2 二组DSQ各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污名、防御机制及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332名大学生的心理污名、自我概念及防御机制的状态进行调查,并从三者之间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心理污名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之间起中介作用,如"生理自我"在"自我疏离"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131,占总效应的39.92%;"生理自我"在"逃避现实"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123,占总效应的39.7%。结论 :自我概念在心理污名与不成熟防御机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相关心理因素。方法: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题,90项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对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测试,并与6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高,掩饰因子分低),社会支持(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7.
刘小芸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5):643-64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机制的特点及性别、病程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防御机制问卷(DSQ)对唐山市开滦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人进行问卷施测,并以60名正常人作对照研究.结果 ①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与男性对照组比较得分有显著差异(t=3.16,3.24;P<0.01);②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间型防御机制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2.01,P<0.05);③病程在10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3.40,3.49;P<0.01),病程在10年以下的患者只有中间型防御机制明显高于正常(t2=2.24,P<0.05);④精神分裂疽患者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87,3.74;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且病程越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越倾向于运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水平下大学生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压力与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726名大学生,用大学生压力量表(CSS)、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以及大学生心理弹性量表(CRS)施测,按CSS平均值将受试者分为高压力组(CSS≥29.9分,n=325)和低压力组(CSS< 29.9分,n=401).结果:本组大学生CSS平均得分为(29.9±10.1)分.高压力组积极情绪得分与消极情绪得分呈负相关(r=-0.34,P<0.001),低压力组两者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6,P>0.05).心理弹性在压力和积极情绪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16),在压力和消极情绪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09).结论:本研究提示,保持适当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水平有助于压力适应;增进心理弹性可能提升大学生压力下的积极情绪,也可能缓解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9.
心理防御机制与临床实践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心理防御机制是心理卫生工作者十分熟悉的一个专业术语。这个专业术语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始于S Freud。 1894年在《防御性神经精神病》 (theNeuro -PsychosesofDefense)一书中 ,弗洛伊德提出防御机制同某些神经症和精神病有密切联系的猜想。 193 6年 ,他的女儿安娜 弗洛伊德 (AnnaFreud)出版了《自我与防御机制》 (theEgoandtheMecha nismsofDefense)一书 ,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防御机制的理论 ,以致防御机制已成为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的概念。时至今天 ,在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水平、生活质量和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问卷、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山东省某医院21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重度抑郁组自杀风险高于轻中度抑郁组(t=9.793,P0.01),在生活质量及各维度上,重度抑郁组低于轻中度抑郁组(t=-9.413~-2.7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自杀风险与抑郁水平存在正相关(r=0.665,P0.01),与生活质量及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维度呈负相关(r=-0.590~-0.420,P0.01);3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生活质量在抑郁水平和自杀风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21.0%。结论: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水平和生活质量均能预测其自杀风险,生活质量是抑郁水平预测自杀风险的部分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1.
抑郁障碍患者的生活事件、防御机制与其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生活事件及防御机制与其疾病发生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 (LES)、和防御方式问卷 (DSQ)对 76名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患者进行测试 ,同时按照抑郁组被试的年龄、性别构成选取 84名健康被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①抑郁组患者在LES中的得分总分及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组 ;②DSQ的结果显示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维度上 ,抑郁组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主要以投射、被动攻击、见诸行动、幻想和躯体化 5个因子的得分突出 ;③“中间型防御机制”抑郁组的平均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主要以伴无能之全能和否认两个因子的得分突出 ;④在“成熟防御机制”的维度上 ,抑郁组的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中主要以升华机制得分为低。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所经历过的生活事件 (应激 )及他们对这些生活事件所采取的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机制在其抑郁障碍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失眠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6):427-428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心理防御特征。方法 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卷 ( DSQ)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各 5 0例进行评定。结果 患者组不成熟型、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等的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P≤ 0 .0 1 )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失眠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及其家庭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及其家庭功能,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防御方式问卷(DSQ)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6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①抑郁症组中间型及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抑郁症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及组织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及控制性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较多采用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方式,家庭支持系统不良,此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年早期抑郁障碍心理弹性与情绪智力和自动思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情绪智力量表(EIS)和自动思维问卷(ATQ)对64名成年早期抑郁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年早期抑郁障碍患者心理弹性平均得分(44.73±14.89),低于中国社区人群(65.4±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6,P0.01);心理弹性中坚韧性均分为(1.71±0.72),力量性均分(1.84±0.60),乐观性均分(1.94±0.72);心理弹性与情绪智力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与自动思维呈显著负相关(r=-0.36,P0.01);情绪智力中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维度对心理弹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共解释心理弹性的总变异量的56%。结论:成年早期抑郁障碍患者心理弹性与情绪智力和自动思维密切相关,其中情绪智力对心理弹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强迫症病人的心理防御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对强迫症 (OCD)病人的心理防御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OCD病人组和正常对照组各6 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 (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结果 :病人组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分别为 4 .6 4± 0 .72和 4 .6 9± 1.0 7)显著高于正常组 (分别为 4 .34± 0 .5 8和3.86± 0 .98)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 (5 .32± 1.4 4 )显著低于正常组 (5 .80± 0 .81)。病人组EMBU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正常组 ;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组。OCD患者神经质标准分 (N)显著高于对照组 ,外向标准分 (E)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病人组EMBU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与中间型和或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与EPQ的E分以及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分与N分均显著正相关。结论 :OCD患者过度应用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 ,并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和患者个性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适应量表、心理弹性问卷、大学生人格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2002名大学新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1女生人格问卷得分显著高于男生(F=10.59,P0.001),上海生源学生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非上海生源学生(F=5.17,P0.05),独生子女的学校适应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F=5.9,P0.05);2心理弹性的韧劲和乐观两个维度在学校适应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不仅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且还通过心理弹性间接的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住院麻风病患者心理防御机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河北省住院麻风病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特点。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调查河北望都皮肤病防治院确诊的住院麻风病患者41例,并与43例正常样本对照。结果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06,P0.01;t=2.16,P0.05),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63,P0.01),两组掩饰因子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81,P0.05)。结论在麻风病患者中应提供适当的心理治疗,对患者的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进行干预,使患者更多的运用成熟的防御机制来缓解心理压力和内心冲突,保持稳定的心态,更好地缓解心理痛苦,适应社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昆明市研究生人格特征与防御机制的相关关系.方法 抽取昆明市3所大学的在校研究生321名,分别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防御方式问卷(DSQ)进行人格和防御机制的测试.结果 精神质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r=0.349,P<0.01),与中间型防御机制呈正相关(r=0.247,P<0.01),与成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