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中学生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25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r=0.41,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r=-0.37,P0.01)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与抑郁(r=0.50,P0.01)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抑郁(r=-0.36,P0.01)、心理弹性(-0.49,P0.01)与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②路径分析显示,积极应对和心理弹性对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Boot SE=0.04,P0.001));消极应对和心理弹性对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Boot SE=0.02,P0.001)。结论:社会支持对初中生抑郁程度的影响是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即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某部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其与心理弹性、家庭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Q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队392名新兵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对军营环境不适应组新兵的SCL-90总均分显著高于适应组和有点不适应组(P0.01);2生活在"民主型"家庭教养环境中的新兵更能适应新的环境(P0.01);3新兵军训期间SCL-90总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和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1);4新兵SCL-90阴性组的心理弹性总分及其因子得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阳性组(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要显著低于阳性组(P0.01,t=4.75);5生活在"民主型"家庭教养环境中的新兵具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P0.01);6生活在"民主型"家庭教养环境中的新兵,新训期间SCL-90总均分要显著低于"强制型"、"放任型"、"溺爱型"家庭教养环境为主的新兵组(P0.05)。结论新兵新训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对军营环境的适应与其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密切相关,民主型的家庭环境、积极的应对方式和高的心理弹性有利于新兵新训期间的心理健康和对新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心理弹性与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某市4所三甲医院212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 理弹性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被试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心理弹性总分为28~100分,平均得分为(65.46±13.91)分;家庭功能得分为1~10分,平均得分为(8.16±1.98)分;积极应对平均得分为(2.11±0.54)分,消极应对平均得分为(1.32±0.58)分;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与家庭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且积极应对方式通过中介变量家庭功能对心理弹性产生间接的影响,中介效应量为40.89%.结论:急诊护士心理弹性与家庭功能以及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功能在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就诊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96名父母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弹性水平总得分为(57.66±12.43)分,积极应对得分为(23.01±7.56)分,消极应对得分为(24.25±7.63)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得分为(81.70±12.07)分。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弹性水平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关系(r=-0.511,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关系(r=-0.497,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关系(r=0.520,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弹性整体水平较低,常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应对,心理弹性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心理弹性在积极应对方式与癌因性疲乏(CRF)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45份。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RF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以及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345例患者中有284例(82.32%)患者伴有疲乏,年龄≤60岁患者CRF评分显著低于年龄60岁患者(t=-3.010,P=0.003),不同疾病类型患者CRF评分差异显著(F=3.145,P=0.012);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心理弹性平均得分为(26.47±8.24)分,积极应对平均得分为(23.18±7.32)分,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不同的患者心理弹性评分差异显著(t=2.638,P=0.009;F=4.764,P=0.007;F=4.532,P=0.008),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不同的患者积极应对评分差异显著(F=4.727,5.217;P0.01);经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恶性肿瘤患者CRF总分与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r=-0.414,-0.358,P0.05),心理弹性评分与积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r=0.613,P0.05);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可负向预测CRF评分,心理弹性在积极应对和CRF评分中起完全中介作用(t=-4.504,P=0.000)。结论:心理弹性在积极应对方式与CRF间发挥中介作用,较高的心理弹性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CRF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情绪弹性在中学生应激和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8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生应激、情绪弹性和应对方式三者间两两显著相关。应激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138,P0.01),而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0.310,P0.01);情绪弹性与应激显著负相关(r=-0.372,P0.01);情绪弹性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r=0.312,P0.01),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0.298,P0.01);2情绪弹性在应激与积极应对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情绪弹性在应激与消极应对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激和情绪弹性都是影响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情绪弹性在应对方式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50例危重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估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并分析疾病不确定感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150例急诊危重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56~120分,平均(94.49±9.21)分;不同年龄(F=0.000,P=1.000)、性别(t=-0.785,P=0.434)、文化程度(F=0.207,P=0.813)患者家属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心理弹性得分范围为40~79分,平均(58.91±8.15)分;积极应对平均(1.79±0.51)分,消极应对平均(1.82±0.49)分;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呈负相关(r=-0.231,P=0.004),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237,P=0.003)。结论:急诊危重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孤独量表(UCLA)对菏泽学院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孤独感状况不容乐观,孤独感总得分为(42.12±8.291)分,高分组占64.1%,中间组占20.1%,低分组占15.8%;②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0.423,P0.001)、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137,P0.01),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0.470,P0.001);③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孤独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积极应对方式解释量为29.66%、消极应对方式解释量为2.947%。结论:家庭亲密度对孤独感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家庭亲密度对孤独感的预测是部分通过应对方式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对中国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并检验应对方式在心理一致感与创伤后应激反应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事件影响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234名经历创伤事件的消防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①积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反应及其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276,-0.250,-0.299,-0.195;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反应及其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0.438,0.394,0.443,0.336;P0.01);心理一致感与创伤后应激反应及其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446,-0.406,-0.429,-0.355;P0.01);心理一致感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0.276,-0.606;P0.01);②心理一致感可以直接预测创伤后应激反应(β=-0.29,P0.01);心理一致感可以预测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β=0.29,-0.72;P0.01);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能预测创伤后应激反应(β=-0.19,0.26;P0.01);③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在心理一致感与创伤后应激反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1.48%、34.82%。结论:心理一致感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影响消防员的创伤后应激反应。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心理一致感与创伤后应激反应之间具有双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原新兵心理弹性与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高原某部新兵抵达驻地1周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症状自评量表(SCL-90)、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团体用心理应激调查表(PSSG)、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问卷,集中进行现场测评。结果:1高原新兵心理弹性较好,总分为(61.87±12.96);2高原新兵不同水平心理弹性组的应激总标分、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外向性、情绪稳定性、SCL-90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3高原新兵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外向性、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560,0.432,0.421;P=0.001),与应激总标分、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情绪稳定性、SCL-90总分呈负相关(r=-0.190,-0.186,-0.116.-0.209,-0.186;P0.01);4积极应对、外向性、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对心理弹性的预测良好,解释率达到38.44%。结论:高原新兵心理弹性状况较好。其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外向性、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型人格特质在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A型人格量表对38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生的A型人格特质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7,P0.01);(2)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显著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1),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1);(3)A型人格对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结论: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A型人格均有显著相关,并且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医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掌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弹性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对1173名医学生进行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医学生心理弹性总均分为(4.03±0.39)分。心理弹性各维度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家庭凝聚力、自我效能、组织风格、社交能力和社会资源。女生在家庭凝聚力(t=-4.251,P0.001)和自我效能(t=-1.995,P0.05)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男生在社交能力维度得分高于女生(t=2.486,P0.05)。非独生子女在自我效能维度得分高于独生子女(t=-2.065,P0.05);独生子女在社交能力维度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2.765,P0.01)。来自城市家庭居住地的医学生在社交能力维度得分高于来自农村家庭居住地的医学生(t=2.785,P0.01)。不同年龄阶段的医学生在心理弹性(F=3.478,P0.05)、家庭凝聚力维度(F=2.659,P0.05)、社交能力维度(F=2.832,P0.05)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心理弹性和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弹性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和年龄对医学生的心理弹性有一定的影响。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海南省医学生的疏离感水平,并探讨其与家庭功能和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以及Rosenberg自尊量表,通过方便取样对海南医学院268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疏离感与家庭功能和自尊的关系.结果:海南省医学生疏离感总均分为2.84分,社会疏离感均分最高,为3.28分,其次是环境疏离感,得分为3.25分,人际疏离感得分最低,为2.75分.在人际疏离感维度方面,独生子女医学生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得分(t=-2.075,P<0.05);女生在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t=2.040,P<0.05)、角色(t=2.769,P<0.01)和情感反应(t=2.961,P<0.01)维度均显著低于男生;独生子女医学生的自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t=2.714,P<0.01).相关分析显示,总的疏离感与家庭功能总的功能得分呈正相关(r=0.378,P<0.01),总的疏离感与自尊得分呈负相关(r=-0.534,P<0.01),家庭功能总的功能与自尊得分呈负相关(r=-0.301,P<0.01).回归分析表明,家庭功能与自尊可以共同解释疏离感32.7%的变异.结论:海南省医学生的总体疏离感水平不明显,自尊水平相对较高,医学生疏离感与家庭功能和自尊两两相关显著,家庭功能和自尊对疏离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高师生心理弹性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437名高师生接受心理韧性量表、应对方式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定。结果高师生整体具有较高的心理弹性水平,更倾向运用积极应对方式。自责(t=2.673,P=0.008)和求助(t=-2.540,P=0.011)、目标专注(t=2.996,P=0.003)等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P0.01),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自责、解决问题、退避和求助等9因素可有效解释心理健康(34.1%)。结论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注重个体心理弹性的建构和提升,要加强个体应对方式运用的训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家庭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心理控制源量表(IPC),横断面整群随机抽取本、专科大学新生493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科生在内控性上显著高于专科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上显著低于专科生;2男生倾向于解决问题,女生倾向于求助;3母亲情感温暖是解决问题的正向单独显著预测变量,父亲情感温暖是求助的正向单独显著预测变量;4内控性是解决问题的正向单独显著预测变量,机遇是求助的负向单独显著预测变量。结论:1专科生相对于本科生感受到更多负性家庭教养方式、低内控,更倾向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2父母温暖理解是培养积极应对方式的主要成因;3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影响深远,建议由政府统筹开办家长培训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年级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关系敏感与人际交往困扰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甘肃3所高校447名大三和大四学生,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AS)、应对方式量表(CSS)评估高年级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关系敏感、应对方式与人际交往困扰的关系。结果:高年级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关系敏感、应对方式和人际交往困扰得分分别为(3.14±0.34)、(1.87±0.70)、(0.48±0.13)和(9.01±5.26);男生待人接物困扰因子、与异性交往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508,P0.05;t=2.712,P0.01);自我和谐、人际关系敏感、应对方式与人际交往困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8,0.623,0.397;P0.01),自我和谐、人际关系敏感、应对方式与人际交往困扰的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r=0.695,0.658,0.624;P0.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自我和谐、人际关系敏感、应对方式共同解释人际交往困扰的46.4%的变异。结论:自我和谐、人际关系敏感和应对方式共同对高年级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学习拖延、强迫症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习拖延量表、大学生强迫症状调查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514名大学生的学习拖延、强迫症状与应对方式进行测量。结果:消极应对与拖延频率(r=0.259,P0.01)、拖延困扰(r=0.143,P0.01)、强迫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293,P0.01)。强迫症状在学习拖延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比为42.38%,P0.01)。结论:学习拖延既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又通过强迫症状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研究生压力与抑郁间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压力和抑郁间的调节作用。方法:对751名研究生施测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结果:(1)研究生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21.2%。(2)学习负担重、就业(升学)压力、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恋爱不顺利或失恋、考试失败、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被人误会或错怪等是研究生承受的主要压力。(3)相关分析发现:压力与抑郁呈正相关(r=0.47,P〈0.01);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均与抑郁呈负相关(r=-0.35,-0.52,P〈0.01)。(4)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压力与社会支持在抑郁变量上的交互作用显著(F=4.18,P〈0.05);压力与应对方式在抑郁上的交互作用显著(F=-10.43,P〈0.01)。结论:研究生抑郁情绪与压力、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压力与抑郁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山西医科大学551名大学生进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发现父母亲情感温暖、自我效能感和成熟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P<0.01);父母亲拒绝、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和不成熟型、混合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P<0.01),父亲情感温暖、自我效能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P<0.01);②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对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49,t=3.694,P<0.001);母亲过度保护、父母拒绝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56,t=3.550,P<0.001;β=0.162,t=3.823,P<0.001;β=0.115,t=2.533,P<0.05);自我效能对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317,t=7.841,P<0.001),而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有负向预期作用(β=-0.227,t=-5.792,P<0.001);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对混合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39,t=3.247,P<0.01;β=0.112,t=2.608,P<0.01);③进一步的路径分析显示父亲情感温暖可以直接影响成熟型、非成熟型应对方式,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为中介影响成熟型、非成熟型应对方式;母亲情感温暖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成熟型应对方式。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之间关系密切,提倡情感温暖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可以对学生成熟的应对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积极心理品质对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的生命愿景与复原力的影响。方法:抽取广东省内5所地方普通院校1115名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生命愿景和复原力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21.0和Amo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生命愿景与复原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188,P0.01);2生命愿景与积极心理品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111,P0.01);3积极心理品质与复原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8,P0.01);4积极心理品质在生命愿景与复原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占总效应量的69.23%。结论:积极心理品质在生命愿景与复原力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