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女大学生的归因方式、自尊与社交苦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交苦恼分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归因方式问卷对湖南省某高校在校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女大学生的负内在性、负持久性、负总体指标及社交回避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女大学生的得分(t =-2.97,3.12,-2.78,-2.22;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1000名大学生,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试,筛取量表分≥9分(人际交往存在一般困扰者)223人。根据自愿原则,选取人际困扰的大学生3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人:实验组采用团体认知治疗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交往焦虑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测定,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在干预前后量表得分的差异。结果心理辅导组:交往焦虑得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97,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3.09,P<0.05),其因子分:回避因子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61,P<0.05),苦恼因子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56,P<0.05)。对照组:交往焦虑得分前后测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13,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85,P>0.05),其回避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1.09,P>0.05),苦恼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45,P>0.05)。结论团体认知治疗能有效改善被试的社交焦虑情绪,减少社交回避行为,改善社交苦恼症状,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校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ECR)与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对北京6所高校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63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调查的大学生中,成人依恋为恐惧型的个体占总体的比例最多为39.9%,其次分别为安全型23.5%,迷恋型21.5%,冷漠型15.1%;(2)女生在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t=-2.380,P0.05;t=-3.117,P0.01),而男生在父亲拒绝、母亲拒绝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t=4.034,P0.01;t=2.311,P0.05);(3)父亲与母亲在教养方式上有显著性差异,父亲在拒绝维度上显著高于母亲(t=12.15,P0.01),而在情感温暖与过度保护维度上显著低于母亲(t=-8.00,-10.34;P0.01);(4)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均与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呈现出显著负相关(r=-0.246~-0.311,P0.05),而与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r=0.108~0.338,P0.01);(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情感温暖能预测依恋回避,母亲过度保护与父亲情感温暖能预测依恋焦虑。结论:北京高校大学生中不安全依恋类型居多,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成人依恋有一定影响,父母情感温暖有助于子女形成安全型依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接纳与自尊间的关系,为哈萨克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在新疆4所高校随机抽取1006名哈萨克族大学生采用自我接纳问卷、自尊量表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哈萨克族大学男生的自我接纳和自尊得分高于女生,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t=3.569,4.267;P0.01)。社交苦恼、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总分男生均低于女生,并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t=-2.162,-2.258,-2.417;P0.01)。城市哈萨克族大学生自尊得分低于农村学生,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总分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得分,并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8.49,-2.58;P0.05)。年级方面除了自尊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外(t=10.99,P0.01),其他方面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大学生自我接纳与自尊存在正相关关系(r=0.593,P0.01);社交苦恼和社交焦虑总分与社交回避呈现正相关关系(r=0.692,0.918;P0.01)。回归方程显示,自尊在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总分及各维度间存在中介作用。结论:哈萨克族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接纳、自尊间存在密切联系,并且自尊在社交焦虑和自我接纳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贵州省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会回避及苦恼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贵州省39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总体上,贵州省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会回避及苦恼的分数均高于大学生常模。在性别上,男生自我和谐得分高于女生(F=4.743,P0.05),而社会回避及苦恼差异不显著;在年级上,大二学生自我和谐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得分(F=3.845,P0.05),社会回避及苦恼总分也高于其他3个年级得分的趋势。自我和谐总分与社会回避及苦恼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5,P0.01);逐步回归分析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进入回归方程(t=7.739,-6.387;P0.001),对社会回避及苦恼状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自我和谐与社会回避及苦恼有密切关系,提高自我和谐可显著改善个体的社会回避及苦恼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军队基层卫生工作者社交回避及苦恼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某个培训班71名来自全军16个基层单位的卫生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 军队基层卫生工作者PSSS高于理论均值(t=12.435,P<0.01),SAD低于理论均值(t=-7.839,P<0.01);来自农村的基层卫生工作者社交回避及苦恼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工作者(t=2.593,P<0.05);高领悟社会支持组SAD总分及回避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低领悟社会支持组(t=2.174,P<0.05);PSSS总分及家庭外支持因子与SAD及各因子呈负相关(P<0.01).结论 军队基层卫生工作者领悟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交回避及苦恼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基层卫生工作者社交回避及苦恼受城乡来源影响,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是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的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方法对被试进行社交焦虑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测量。结果样本的平均焦虑水平高于总体平均水平,男生和女生无显著差异(t=41.2±8.51/38.9±8.59;P0.05)。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t=-0.566,P0.01/t=-0.31,P0.01),父亲的拒绝、否认与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t=0.190;P0.05/t=0.372;P0.01)。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有所差异且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交往焦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北京居民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对北京23所高校的14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在父亲拒绝与父亲过度保护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662,P0.01;t=2.173,P0.05),而女生在父母情感温暖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291,P0.005;t=-2.657,P0.01)。母亲在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维度上显著高于父亲(t=-11.425,-12.732;P0.001);②担任过学生干部和加入社团的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及各个维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t=4.909、2.696、5.843、5.110、5.463,P0.05;t=2.670、3.018、3.540、3.094,P0.05),加入社团的大学生韧性维度不显著;③心理健康和心理资本与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r=0.370~0.436,P0.001),与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156~-0.293,P0.001);④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的各个维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部分通过积极心理资本起作用的,提高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民航配餐部员工自尊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现状,为配餐部门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对在配餐部X-作满1年以上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7名员工自尊得分显著低于成人常模(t=-2.935,P〈0.01),来自城市的员工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员工(t=5.2,P〈0.01);207名员工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显著低于理论均值(t=8.926,P〈0.001),在婚员工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显著高于不在婚员工(t=3.95,P〈0.05);员工自尊得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配餐部员工的自尊水平较低,社交回避及苦恼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员工的自尊水平受户口所在地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受婚姻状况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各维度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宁波市某大学374名学生,分别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孤独量表、信任他人量表和人脸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微博使用者在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2个因子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未使用者(t=-3.907,-2.060;P0.01),而在社交回避因子上,微博使用者得分显著高于未使用者(t=2.890,P0.05);2自尊与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而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P0.01);社交回避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与人际信任、幸福感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与非使用者相比,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差;微博使用者的自尊、社会支持、社交回避、孤独感、人际信任及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地探讨家庭状况对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445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父母教养方式而言,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分别和高职生的职业成熟度呈显著负相关(父r=-0.09,P0.05;母r=-0.11,P0.05)、非常显著正相关(父r=0.25,P0.01;母r=0.24,P0.01)和不显著相关(父r=-0.05,P0.05;母r=0.01,P0.05);家庭亲密度和其职业成熟度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32,P0.01);家庭经济状况(F=0.12,P0.05)、是否独生子女(F=0.00,P0.05)、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父F=0.66,P0.05;母F=0.81,P0.05)对其职业成熟度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中拒绝、情感温暖和家庭亲密度与其职业成熟度有相关性,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独生与否、亲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不同的高职生,教育者在培养职业成熟度时无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山西医科大学551名大学生进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发现父母亲情感温暖、自我效能感和成熟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P<0.01);父母亲拒绝、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和不成熟型、混合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P<0.01),父亲情感温暖、自我效能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P<0.01);②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对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49,t=3.694,P<0.001);母亲过度保护、父母拒绝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56,t=3.550,P<0.001;β=0.162,t=3.823,P<0.001;β=0.115,t=2.533,P<0.05);自我效能对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317,t=7.841,P<0.001),而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有负向预期作用(β=-0.227,t=-5.792,P<0.001);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对混合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39,t=3.247,P<0.01;β=0.112,t=2.608,P<0.01);③进一步的路径分析显示父亲情感温暖可以直接影响成熟型、非成熟型应对方式,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为中介影响成熟型、非成熟型应对方式;母亲情感温暖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成熟型应对方式。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之间关系密切,提倡情感温暖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可以对学生成熟的应对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依恋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情绪表达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上海某大学6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表达量表(EES)、亲密关系经验量表(ECR-R)、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简式中文修订版(sEMBU-c)为工具进行测评。结果:(1)情绪表达、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三者相关显著,情绪表达与依恋亲近呈显著性相关(r=-0.25,P0.001),与依恋焦虑呈显著性负相关(r=-0.11,P0.01),与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度保护呈显著性负相关(r=-0.09,P0.05;r=-0.12,P0.01);(2)父母过度保护对情绪表达具有负向的直接作用(β=-0.16,P0.01);(3)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优度检验证明模型拟合良好(χ~2=561.65,dF=165,RMSEA=0.06,CFI=0.90,TLI=0.91,AGFI=0.87)。结论:父母教养方式通过成人依恋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情绪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导致潜艇官兵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对568名潜艇官兵进行量表测评,包括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潜艇官兵社交回避(SA)和社交苦恼(SD)分值均显著低于国内大学生常模(SA:t=-3.28,P<0.01;SD:t=-2.24,P<0.05);不同衔级(SA:F=13.02,P<0.01;SD:F=5.58,P<0.01)、文化程度(SA:F=3.94,P<0.05;SD:F=3.77,P<0.05)、婚姻状况(SA:t=-5.22,P<0.01;SD:t=-2.63,P<0.01)潜艇官兵的社交焦虑状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潜艇官兵社交回避及苦恼与个性、生活事件、特质应对、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人际关系敏感、敢为性、消极应对方式和兴奋性对社交回避行为的影响较大(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274-、0.246、0.230-、0.227);敢为性、强迫症状、积极应对方式和敌对对社交苦恼情感的影响较大(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332-、0.305-、0.300-、0.258)。结论个性、生活事件、特质应对、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等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潜艇官兵社交回避及苦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大一新生主动性人格、学校适应的关系,为家庭教育和高校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主动性人格问卷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调查363名大一新生。结果:(1)母亲比父亲较多地实施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父亲情感温暖在性别(t=-3.14,P0.01)上差异显著,父母情感温暖在城乡(P0.001)上差异显著,在是否独孩(P0.05)上差异不显著;(2)父、母情感温暖与主动性人格、学校适应显著正相关(r=0.29,0.28,0.51;P0.001);(3)主动性人格在父、母情感温暖和学校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6.67%和30.1%。结论:父亲情感温暖在性别上及父母情感温暖在城乡上差异显著,主动性人格在父母情感温暖和大一新生学校适应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心理防御机制。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以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60名符合CCMD-Ⅲ的抑郁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别对6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在父亲情感温暖(t=-5.769,P0.01)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父亲惩罚严厉(t=8.055,P0.01)、父亲过分干涉(t=3.439,P0.01)、父亲拒绝否认(t=3.894,P0.01)、父亲过度保护(t=3.005,P0.01)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母亲的情感温暖(t=-5.566,P0.01)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母亲过分干涉保护(t=4.668,P0.01)、母亲拒绝否认(t=3.690,P0.01)、母亲惩罚严厉(t=5.020,P0.01)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父母的偏爱被试因子分无明显差异(P0.05)。抑郁症患者组的不成熟型(t=27.31,P0.01)和中间型防御机制(t=9.87,P0.01)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成熟型防御机制(t=-0.88,P0.05)因子分虽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退缩、躯体化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中间型防御机制中,反作用形成、回避、假性利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消耗倾向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169~15.000,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父母存在不良的教养方式;抑郁症患者更多地采用不成熟型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验"独处偏好量表"(Preference for Solitude Scale,PSS)中文版的适用性。方法通过对原始问卷"翻译-回译"形成中文版,选取31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其中44人在2周后进行重测。结果 1PSS的Kuder-Richardson 20(K-R20)系数为0.72,2周后重测信度为(r=0.92);2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该量表分为独处需要/享受、独处价值及独处方式偏好3个因子;3聚合与区分效度分析显示独处需要/享受与孤独感、社交回避/苦恼、交往焦虑、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r=0.324,0.438,0.323,0.189,P<0.01;r=0.122,P<0.05),而与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均无显著相关;独处价值与孤独感、社交回避/苦恼、交往焦虑、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r=-0.225,P<0.01,r=-0.131,P<0.05,r=-0.158,P<0.01,r=-0.132,P<0.05,r=-0.241,P<0.01),而与自尊、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153,0.242;P<0.01);独处方式偏好只与社交回避/苦恼、交往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287,0.210,P<0.01;r=0.124,P<0.05)。结论独处偏好既包含积极的成分也包含消极的成分;PSS中文版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测量中国被试独处偏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师范大学生的依恋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运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重庆市3所师范院校随机抽取500名在校师范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师范大学生依恋类型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x2=5.364,P=0.016),其中不安全依恋类型女生所占的比...  相似文献   

19.
自我认同确定性与心理和行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我认同确定性与抑郁、社交回避和苦恼、攻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班抽取大学生328名,采用自我认同确定性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评定量表(CES-D)、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攻击性量表(BAQ)进行测试。结果个人认同确定性与心理问题评定结果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社会认同确定性与除愤怒之外的各分量表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形象认同确定性与抑郁、社交回避和苦恼、敌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个人认同确定性对抑郁的预测作用最为明显;社会认同确定性对社交焦虑和苦恼的预测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对攻击性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自我认同确定性与抑郁、社交回避和苦恼、攻击性之间确有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