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澳门中学生精神信仰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澳门中学生精神信仰的现状与特点。方法采用中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1379名澳门中学生的精神信仰进行调查。结果1澳门中学生在一级信仰因素上的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实用信仰、社会信仰、超自然信仰。在7个二级信仰维度上的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家庭主义、生命崇拜、国家民族、政治信仰、神灵崇拜、金钱物质、宗教信仰。2女生在宗教信仰和神灵崇拜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3高三年级学生在金钱物质和国家民族的信仰程度最高,得分高于其他年级。4学生干部在国家民族、政治信仰、生命崇拜和家庭主义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5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中等的学生在国家民族、政治信仰和家庭主义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结论澳门中学生的精神信仰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河南省高校研究生信仰现状的特点及模式,为研究生信仰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河南省3所综合性高校1023名不同年级和专业研究生整群抽样调查,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①总体状况表现为社会信仰得分最高,其次为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最低;9个二级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国家主义、家庭主义、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其差异有显著性;②男生家族崇拜和金钱崇拜的程度高于女生(F=9.167,33.997;P0.01),而女生的生命崇拜程度高于男生(F=7.634,P0.01);女生的社会信仰程度高于男生,具体表现为女生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得分高于男生(F=15.851,6.195;P0.01);③研一的社会信仰显著高于研二,二级维度得分比较显示研一、研三的民族主义显著高于研二,研一的政治信仰显著高于研二;研二、研三的金钱崇拜显著高于研一;④文科生的政治信仰显著高于医学生(F=4.783,P0.01)。结论研究生精神信仰一级维度中社会信仰占优势,其次为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二级维度排名前三位的是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和国家主义。研究生精神信仰在性别、年级、专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多,人们的追求不再局限于吃饱、穿好,而是更注重于精神生活,老年人也是如此,他们需要的是精神赡养。他们对儿女的要求其实不高,而子女们有时由于工作的繁忙而忽略这些,从而造成终生遗憾。  相似文献   

4.
江西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与快乐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本研究旨在了解山区农村老人SWB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农村老人生活质量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探索大学生精神信仰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试图说明认知和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SCL-90问卷对11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超自然信仰对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起正向作用;社会信仰对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起负向作用;实用信仰对人际敏感和强迫起正向作用.结论:精神信仰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编制一套适用于中等职业学生的精神信仰评定问卷。以宋兴川提出的精神信仰心理学操作定义为基础,结合对中等职业学生的访谈资料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随机整群抽取福建省福州市4所中等职业学生650名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正式施测。结果提示:该问卷的项目特性良好,各项目的临界比与项目信度均达显著水平,相关系数除个别项目外都在0.30以上;全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0.796,重测信度0.893;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可以作为测评中等职业学生精神信仰状况的测试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精神信仰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精神信仰问卷及应付方式问卷,对861大学生进行断面调查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超自然信仰对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074-0.134,t=2.10-3.81,P<0.05);社会信仰对解决问题和求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095-0.14,t=2.70-4.02,P<0.05);实用信仰对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Beta值=0.087-0.114,t=2.50-3.30,P<0.05)。结论精神信仰对应对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对农村留守老人人格和自尊的影响,考察人格、自尊与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MUNSH)、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自尊评定量表(SES)对随机抽取的321名农村留守老人和298名农村非留守老人进行调查。结果:t检验结果表明,留守老人组的主观幸福感低于非留守老人组(P0.01);留守老人组的外倾性、自尊低于非留守老人组(P0.05),神经质高于非留守老人组(P0.05),精神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外倾性、自尊与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正相关(r=0.57,0.53;均P0.01),神经质、精神质与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负相关(r=-0.58,-0.16;P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外倾性、自尊(P均0.01)有效预测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神经质、自尊和外倾性累积解释49.90%的总变异。结论:人格和自尊是影响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30例农村老年人自杀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找出可能与农村老年人自杀危象相关的因素,为今后的防范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自制调查表将30例自杀死亡的农村老年人资料与条件相当的40例农村老年人资料进行对照,将部分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χ^2检验)。结果 自杀主要与情绪抑郁(63.3%)丧偶(56.67%)、子女不孝(73.30%)、独居(66.67%)、生活无保障(26.60%)等因素有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32.5%、  相似文献   

10.
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 ,老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1- 7] ,但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城市老年人 ,关于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极少。因此 ,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在湖州市所辖三县三区各抽取 9个行政村 ,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 13~ 14个年龄在 6 0岁以上 (包括 6 0岁 )的老年农民进行调查 ,其中有 16人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唐山市所属县区农村老年人240例采用流调抑郁自评量表(CES-D)、健康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在有无躯体疾病、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家庭关系和睦与否、是否受家人尊重、有无讲心里话的家人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总体状况处在中等水平(241.94±35.52);抑郁症状的出现较高。结论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家庭关系和睦与否、是否受家人尊重、有无讲心里话家人的影响,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减少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1646名老人(空巢1250人,非空等396人).结果:从支持的对象看,相对空巢老人得到的子女支持多于绝对空巢老人和无子女老人(14.0±2.8/12.5±3.0、3.0±0.0),但小于非空巢老人(14.7±2.7)(F(3,1642)=585.527,P=0.000);绝对空巢老人得到的亲朋支持最多(16.1±5.6,F(3,1642)=3.606,P=0.013),但和非空巢老人(16.1±5.5)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无子女老人得到的团体组织支持较非空巢、相对空巢、绝对空巢老人均高(7.5±3.2/5.8±3.3、5.5±3.1、6.2±3.0,F(3,1642)=13.861,P=0.000).从支持的内容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看,无子女老人评分均小于相对空巢老人、绝对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如实际支持得分分别为:13.6±4.4、18.2±5.1、18.2±4.8、18.7±5.0,F=31.609,P=0.000).配偶支持男性评分大于女性(12.2±4.9/10.2±5.3,t=-6.774,P=0.000),亲朋支持女性评分大于男性(15.7±5.0/15.1±5.6,t=2.244,P=0.025).除配偶支持和子女支持外,社会支持各因子评分年龄差异显著,高龄组得分较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支持、配偶支持、情感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影响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β=-0.103~-0.199).结论:不同家庭结构的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存在差异,社会支持影响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正常老化与痴呆的认知功能衰退模式。方法:以队列设计对同一批社区老人在10年内(1987~1997),每隔5年进行一次MMSE检查。本次分析的样本为第一次(1987)和第二次(1992)调查均无痴呆证据,且完成第三次检查者,以1997年的诊断分为痴呆组(124例,DSM-Ⅲ-R)与无痴呆组(1079例),分析两组三次调查及前5年(1987~1992)、后5年(1992~1997)和10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探究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访谈和测量法对150多位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躯体化(t=3.563,P<0.01)、强迫症(t=2.348,P<0.05)、抑郁(t=5.255,P<0.01)、焦虑(t=4.817,P<0.01)、敌对(t=2.630,P<0.05)、恐怖(t=2.321,P<0.05)、偏执(t=2.928,P<0.01)、精神性病(t=2.989,P<0.01)因子得分与城镇老年人存在显著的差异;②民族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获得呈年龄上的阶段性特征;③民族地区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相关(r=-0.441,P<0.01)、年龄与精神性病因子显著相关(r=0.306,P<0.05),另外来自家人的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结论①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②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人口学变量以及社会支持是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大连市某街道社区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和健康价值的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大连市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卫生护理服务措施,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为以后的社区护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大连市某街道(下属5个社区)60岁以上182例老年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价值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调查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健康价值并分析健康价值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结果:大连市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得分为(140.08±22.573)分;健康价值得分为(7.86±1.502)分,社区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健康价值之间呈正相关(r=0.833,P0.001)。结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良好,健康价值处于高水平,且两者之间有明显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老年人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浓度、空腹血糖水平与超重及肥胖的关系.方法 对154例年龄≥60岁的志愿者,依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41名)、超重组(39名)和正常体重组(74名),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胰岛素、血游离脂肪酸.结果 肥胖组、超重组FFA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肥胖组空腹血糖高于超重组、正常体重组(P<0.01),超重组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正常体重组、超重组FFA均与空腹血糖正相关(r:0.588、0.680,P均<0.05),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负相关(r=:-0.387、-0.354,P均<0.05);肥胖组FFA与空腹血糖正相关(r =0.340,P<0.05),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无相关(P>0.05).在以FFA为应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中,空腹血糖、ISI进入方程(R2 =0.451,P<0.01).结论 血游离脂肪酸浓度与血糖水平相互影响,并与老年超重、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Frailty is a health condition related to aging and dependence. A reduction in or delay of the frailty stat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However, providing frailty assessments can be difficult because many factors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Usually, measurement of these factors is performed in a noncentralized manner. Additionally, the lack of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analysis makes it impossible for the diagnosis to be as complete or as objective as it should be.

Objective

To develop a centralized mobile system to conduct elderly frailty assessments in an accurate and objective way using mobile phone capabilities.

Methods

The diagnosis of frailty includes two fundamental aspects: the analysis of gait activity as the main predictor of functional disorders, and the study of a set of frailty risk factors from patient records. Thus, our system has several stages including gathering information about gait using accelerometer-enabled mobile devices, collecting values of frailty factors, performing analysis through similarity comparisons with previous data, and displaying the results for frailty on the mobile devices in a formalized way.

Results

We developed a general mechanism to assess the frailty state of a group of elders by using mobile devices as supporting tools. In collaboration with geriatricians, two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a group of 20 elderly patients (10 men and 10 women), previously selected from a nursing home. Frailty risk factors for each patient were collected at three different times over the period of a year. In the first study, data from the group of patient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frailty state of a new incoming patient. The results were valuable for determining the degree of frailty of a specific patient in relation to other patients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imilarity degrees were between 73.4% and 71.6% considering 61 frailty factors from 64 patient instances. Additionally, from the provided results, a physician could group the elders by their degree of similarity influencing their care and treatment. In the second study, the same mobile too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railty syndrome from a nutritional viewpoint on 10 patients of the initial group during 1 year. Data were acquired at three different times, corresponding to three assessments: initial, spontaneous, and after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The subsequent analysis revealed a general deterioration of the subset of elders from the initial assessment to the spontaneous assessment and also an improvement of biochemical and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s in men and women from the spontaneous assessment to the assessment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 protein supplement.

Conclusions

The problem of creating a general frailty index is still unsolved.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Our studies took advantage of mobile device features (accelerometer sensor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and processing capacities among others) to develop a new method that achieves an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frailty based on similarity results for an elderly population, providing an essential support for physicia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安市20所养老机构的464位老年人进行了老年人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情况的调查。结果:(1)西安市养老机构抑郁症状患病率为31.3%;(2)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全国常模(t=18.140,P0.001);(3)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抑郁与社会支持有密切关系,且呈负相关(P0.001)。结论: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患病率高,且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