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ural Treatment,CBT)是目前推荐治疗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一线循证治疗方法。但单一CBT治疗的缓解率仅为60%,而联合药物治疗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目前CBT单一治疗及联合药物治疗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为今后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治疗模式提供视角。  相似文献   

2.
认知治疗量表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认知行为取向心理咨询/治疗师的专业胜任力,包括原版认知治疗量表(Cognitive Therapy Scale, CTS)和认知治疗量表修订版(Cognitive Therapy Scale-Revised, CTS-R)。CTS和CTS-R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督导与专业培训中,但在国内很少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CBT专业胜任力评估工具以及CTS和CTS-R的具体内容与临床应用,以期让更多的CBT心理咨询/治疗师认识并使用CTS或CTSR,从而不断提升国内CBT心理咨询/治疗师的专业胜任力。  相似文献   

3.
正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由美国临床心理学教授斯蒂文·海耶斯(Steven Hayes)及其同事于20世纪末创立,是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第三浪潮的核心疗法之一。ACT以功能语境主义哲学与关系框架理论为基础,其含义是接纳无法控制的,承诺采取能丰富自己生活的行动。ACT的目标就是提高心  相似文献   

4.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是指系统地利用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解决功能失调性情绪、行为和认知的心理治疗方法,是目前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得到实证证据最强的心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认知行为治疗(CBT)在临床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情况及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选择CBT的原因。方法:对14名CBT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考察其CBT培训背景、在临床中使用的CBT理论和技术、对咨询关系的态度、对不同流派与CBT异同的看法及选择CBT的原因。结果:选择CBT的原因主要包括重要他人影响、CBT本身特点和个人因素3个方面。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行为技术包括暴露,角色扮演和放松训练;最常用的认知技术包括苏格拉底式问话,认知重建和挑战不合理认知。结论:偏好结构化疗法的从业者可以选择认知行为疗法。然而在实践中,不同流派的整合是心理治疗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核心症状的直接影响,以及认知模式和情绪症状改变的中介作用。方法:研究纳入既往随机对照试验入组的98名成人ADHD患者,对结果进行二次分析,选取治疗前(T1)、治疗12周结束后(T2)及48周随访(T3)时的核心症状、认知模式及情绪症状得分,构建链式中介模型。结果:CBT可通过焦虑、抑郁情绪症状得分变化影响T2及T3时核心症状得分,也可依次通过认知模式(自动思维和功能失调得分)变化及情绪症状变化影响T3时核心症状得分。结论:CBT短期主要通过改善情绪进而改善ADHD核心症状,同时长期可依次通过认知模式的中介作用影响情绪变化,进而影响ADHD核心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TAU组,n=16)和常规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组,n=16)。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于基线和治疗结束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并随访评估其半年和一年疗效。结果:112周、38周和64周时,CBT组PANSS总分显著低于TAU组(t=-2.174,-2.187,-3.256;P0.05);2在38周和64周时,CBT组阳性症状量表得分显著低于TAU组(t=-2.564,-2.146;P0.05);3在38周和64周时,CBT组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分显著低于TAU组(P0.05);4CBT组的1年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TAU组(P0.025),而有效率显著高于TAU组(60.0%VS.20.0%,P=0.039)。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尤其是阳性症状与焦虑抑郁等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32例,随机分配到认知行为治疗组(CBT组,n=66)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组(ST组,n=66),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15次CBT和ST.并在治疗前后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经过24周治疗,CBT组CSQ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逃避四个因子的得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ST组只在自责因子分数有显著改变(P<0.05).两组进行治疗后比较,CBT组的问题解决和求助因子显著高于ST组(P<0.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服用佐匹克隆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CCMD-3的失眠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药物组、认知行为治疗组,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试两组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结果 治疗结束后,比较药物组、CBT组疗效,SCL- 90躯体化(t=2.683,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认知行为治疗(CBT)疗效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自身对照设计,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成人ADHD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85例,进行12周认知行为治疗,使用ADHD评定量表(ADHD-RS)评估ADHD核心症状,根据治疗后ADHD量表减分率≥25%分为治疗有效组(n=41例),减分率25%分为治疗无效组(n=44例),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在人口统计学、疾病特征及早期疗效(治疗第4周ADHD量表减分率≥25%为早期起效)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BT疗效相关因素。结果:在治疗有效组中,早期起效者比治疗无效组更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IS运动冲动分数较高(OR=1.27)、早期起效(OR=11.87)的患者CBT更易起效。结论:运动冲动症状越重、早期起效的成人ADHD患者CBT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