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580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测试(SAS)分别测查其睡眠质量以及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组,53分为无抑郁组;SAS标准分≥50分为焦虑组,50分为无焦虑组。结果:PSQI总分与SDS得分、SAS得分正相关(r=0.58、0.47,均P0.01)。得到抑郁组39例、无抑郁组488例,焦虑组147例、无焦虑组380例;其中抑郁症状的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无抑郁症状者[(9.2±2.2)vs.(5.5±2.2),P0.01],有焦虑症状的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无焦虑症状者[(7.2±2.6)vs.(5.3±2.1),P0.01];且PSQI总分对SDS得分和SAS得分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22.64、14.00,均P0.01)。PSQI总分与SDS得分正向关联(β=0.58,P0.01),对SDS得分解释率为33.4%;PSQI总分与SAS得分正向关联(β=0.47,P0.01),对SAS得分的解释率为22.1%。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是衡量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常丽苹 《医学信息》2018,(18):106-108
目的 分析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以期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3月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校4个专业827名大学生进行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评估。结果 827名大学生PSQI平均总分为(5.73±2.41)分,SAS平均总分为(43.83±9.11)分,SDS平均总分为(41.93±7.71)分。高年级学生、医学类大学生PSQI、SAS、SDS总分高于低年级学生、非医学类大学生PSQI、SAS、SDS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8大学生的SDS得分和SAS得分高于5≤PSQI≤7大学生、高于PSQI≤4大学生,SAS≥50分大学生的PSQI总分高于SAS<50分大学生的PSQI总分,SDS≥53分大学生的PSQI总分高于SDS<53分大学生的PSQI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校大学生睡眠质量不容乐观,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关系密切,应引起学校管理者及老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士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问卷(SAS)和抑郁自评问卷(SDS)对某医院的护士的睡眠及焦虑抑郁情绪进行了调查。结果 PSQI总均分为7.86±4.03,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1.3%;46.8%的护士有焦虑情绪,45.3%的护士有抑郁情绪。PSQI总分与SAS总分,SDS总分均有显著性相关(r=0.36,P〈0.01;r=0.29,P〈0.01)。结论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高海拔缺氧对睡眠质量影响的时间效应,以及焦虑、抑郁情绪对睡眠质量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追踪设计,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追踪测试首次进入高海拔地区(3650米)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水平,3次测试分别完成于驻留7天、3个月和1年。结果:对于实验组而言,3次测量的PSQI总分存在显著差异(F=3.62,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居住满1年时的PSQI总分显著低于3个月时的PSQI总分(P0.05),其他两两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实验组3次测量的焦虑总分与对应的3个PSQI总分相关均不显著(P0.05);实验组3次测量的抑郁总分与对应的3个PSQI总分相关均不显著(P0.05)。结论:高海拔驻留时间影响睡眠质量,但随着驻留时间的延长,睡眠质量会得到恢复和改善。没有发现焦虑、抑郁情绪对高海拔缺氧环境下的睡眠质量存在影响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中医治疗对脾胃病失眠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脾胃病失眠症患者100例,随机法分组。对照组(n=50)患者采用中医治疗,联合组(n=50)患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CBT)配合中医治疗。8周后,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记录所有脾胃病失眠患者临床躯体症状改善情况。结论:联合组治疗后临床躯体症状明显改善,且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χ~2=4.891,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SAS及SDS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t=-7.796,-5.395;P0.01);联合组治疗后PSQI各因子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低(t=-6.932,-8.123,-11.515,-7.032,-7.291,-7.147,-9.373,-19.121;P0.01)。结论:CBT疗法配合中医疗法可改善脾胃病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同时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PSQI总均分为10.86±5.10;SAS总分为41.03±8.89,焦虑症状的出现率为22.51;SDS总分为39.51±8.87,抑郁症状的出现率为20.85。焦虑抑郁症并存11例,占15.49。SAS与SDS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934,P<0.01)。PSQI总分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具有相关性,在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肿瘤患者情绪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开放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条件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团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采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被试在团体心理治疗前后进行测查。结果:肿瘤患者POMS-SF、SDS及SAS总分均高于常模(t=6.87,2.68,4.87;P0.01);团体心理治疗后,实验组POMS-SF、SDS、SAS总分及各负性因子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1.98~2.68,P0.05或0.01);实验组POMS-SF的VA因子高于对照组(t=2.66,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改善肿瘤患者的心境状态,缓解其焦虑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当前研究生的睡眠、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177名某医科大学研究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的研究生中,19人(10.7%)睡眠质量状况差;53人(30.5%)呈焦虑状态;51人(29.1%)呈抑郁状态.PSQI指数与焦虑呈正相关(r=0.313,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E(x2=4.543,OR=4.366,P=0.033)和日间功能G(χ2=9.388,OR=2.363,P=0.002)是导致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研究生的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相关,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睡眠质量的干预,改善研究生的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9.
监狱警察睡眠及情绪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监狱警察睡眠和焦虑、抑郁情绪的现状。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广东省监狱管理局的2093名监狱警察进行调查。结果:监狱警察PSQI均分为7.10±3.68,40.71%的监狱警察存在睡眠问题。SAS分为41.64±7.66,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1.94%;SDS分为45.11±8.01,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6.99%。男警PSQI得分高于女警(7.2±3.6/6.7 ±3.9,t=2.1,P<0.05)。35岁以上监狱警察SAS、SDS的标准分及焦虑症状发生率高于≤35岁的警察 (14.0%,11.1%,X2=18.77,P=0.000)。监区警察的PSQI得分高于行政人员(7.3±3.6/6.5±3.7.P< 0.05),行政人员睡眠问题发生率低于后勤人员、监区警察(34.4%、41.5%、42.1%,P<0.05)。PSQI分与SAS总分、SDS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23、0.36(P<0.05)。结论:监狱警察的睡眠质量问题和焦虑、抑郁情绪比较严重,不同工作岗位、年龄及男女监狱警察的睡眠、焦虑、抑郁状况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孕妇睡眠质量与家庭功能的关系,为改善孕妇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家庭功能量表(家庭支持APGAR问卷)对239名孕妇进行测评。结果:本组孕妇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USM除外)均高于正常女性群体(U=5.32~19.40,P0.001),且28.8%(64/239)患者PSQI总分大于7分,远高于正常女性群体(χ~2=33.89,P0.001);本组孕妇的家庭功能状况较以往的研究差(χ~2=6.69,P=0.035);孕妇的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USM除外)均与其家庭功能分呈负向相关(P0.05或0.01)。结论:孕妇的睡眠质量和家庭功能状况均较差,改善其家庭功能状况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情绪(抑郁、焦虑、冲动)及睡眠状况,观察其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情绪的关系,为提高高中生睡眠质量与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高中一~三年级学生共34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7.80%高中生有睡眠障碍,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得分中位数为7.00;22.40%高中生有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中位数为42.50。高中生睡眠质量PSQI总分与父亲文化程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09,P=0.001);睡眠时间(χ2=15.347,P=0.004)、日间功能影响(χ2=14.031,P=0.029)与年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秩相关分析显示:焦虑状况SAS标准分与睡眠质量PSQI总分及各成分间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情绪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铁路职工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2名济南铁路分局铁路职工。对所抽样本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调查。结果PSQI、SAS、SDS得分分别为5.61±2.93,40.2±10.2和45.3±10.0;睡眠质量问题、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1.9%,18.7%和35.2%。PSQI总分与焦虑、抑郁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01)。结论焦虑、抑郁是影响铁路职工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主管部门应重视职工的睡眠问题,重视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少影响因素,提高铁路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家庭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焦虑自评问卷(SAS)、抑郁自评问卷(SDS)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某医院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家庭功能进行调查.结果 焦虑、抑郁的总均分分别为(45.63±11.14,50.47±11.69),发生率分别为46.8%,45.3%;家庭功能与抑郁、焦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疑病、躯体化等精神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1278例进行调查评定,筛查后再进行精神科诊断。结果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总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5),且SAS总粗分高于正常人群上限者占40.69%,SDS总粗分高于正常人群上限者占35.99%,既有焦虑又有抑郁症状者占总调查人数的25.01%。焦虑抑郁症状与患者的年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社会支持系统均有关。医院住院患者的SCL-90总分、均分,9项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结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存在较多的焦虑、抑郁、疑病和躯体化等精神症状,住院患者的整个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综合医院医生识别精神症状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骨折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市骨科医院住院的骨折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焦虑自评(SAS)和抑郁自评(SDS)[1]的评分比较分析。结果 1心理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总分和各成分得分差异无显著性(t=0.108~0.343,P0.05),两组间SAS,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t=0.378,0.592;P0.05);2综合性心理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46~6.00,P0.01);日常功能障碍(t=2.201,P0.05)治疗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5.16,10.580;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骨折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缓解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于我院因宫颈癌行根治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处理组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随访,采用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RES-SF)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CARES-SF评分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个月、3月、6月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42,-8.316,-5.937;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评分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个月、3月、6月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27,-11.192,-10.241;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DS评分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个月、3月、6月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28,-4.943,-5.843;P0.01)。结论 :延续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