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大学生自恋状况及不同自恋类型与成就动机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要求被试同时完成自恋人格问卷和成就动机问卷。结果①大学生显性自恋特质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F=2.692,P=0.031);隐性自恋水平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t=2.617,P=0.009);两种自恋类型都表现出显著的专业差异(F显性自恋=3.185,P=0.042;F隐性自恋=3.845,P=0.022);②显性自恋与追求成功动机显著正相关(r=0.374,P<0.01);隐性自恋与避免失败动机显著正相关(r=0.308,P<0.01);③显性自恋的权欲、优越感和自我钦羡对追求成功动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隐性自恋总分对追求成功动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隐性自恋的易感质维度对避免失败动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不同的自恋类型有着不同的成就动机,可以通过了解个体的自恋特质来预测其成就动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恋的关系。方法采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与郑涌和黄藜的自恋人格问卷对随机抽取的320名唐山两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1显性自恋总分与完美主义的多个维度显著相关(r=0.170~0.413),尤其与顺应良好的完美主义相关度最高(r=0.397,P0.001);2隐性自恋总分与完美主义的各个维度都相关(r=0.203~0.431),且与顺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r=0.433,P0.001);3完美主义中的个人标准和怀疑行动2个维度对显性自恋总分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关注错误、个人标准、父母批评和条理性对隐性自恋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自恋有关,顺应良好的完美主义与显性自恋关系更为密切,顺应不良的完美主义与隐性自恋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考察大学生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与特质攻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02名大学生施测显性自恋人格问誊(NPI-16)、隐性自恋人格问卷(HSNS)、攻击问卷(AQ)以及自尊量表(SES).结果(①大学生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与攻击行为均呈现显著正相关;②在控制了被试的基本信息变量和自尊后,隐性自恋对攻击总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等因子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eta=0.37,-0.17,0.28,0.24,0.40;P<0.001);③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显性自恋则对攻击总分及身体攻击和愤怒仍有独立的预测作用(Beta=0.12,P<0.01;Beta=0.14,P<0.001和Beta=0.16,P<0.001)结论 大学生的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均与特质攻击存在正相关,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大学生的隐性自恋比显性自恋能更好预测其特质攻击.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中学生自恋、自尊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1名初二到高二学生进行施测,要求其完成显性自恋、隐性自恋、自尊量表以及同伴关系问卷。结果:1中学生显性自恋、隐性自恋、自尊与自评同伴关系无性别差异,女生的他评同伴关系高于男生(t=-3.277,P0.001);2中学生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自尊、自评同伴关系和他评同伴关系呈正相关(r=0.529,0.329,0.473,0.162;P0.01);隐性自恋与自尊呈负相关(r=-0.192,P0.01);自评同伴关系与自尊(r=0.432,P0.01)和他评同伴关系(r=208,P0.01)正相关;3显性自恋对自评同伴关系有正向的预测作用(β=0.502,P0.001),自尊与他评同伴关系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隐性自恋对自评同伴关系(β=-0.196,P0.001)和他评同伴关系(β=-0.150,P0.05)有负向的预测作用。结论:显性自恋者的自评、他评同伴关系好于非显性自恋者,隐性自恋者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恋与共情及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自恋人格问卷、高敏感性自恋问卷、人际反应问卷、亲社会行为问卷以及自编的助人任务,对408位被试进行了考察。结果:①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有微弱正相关;②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后,显性自恋仍然对观点采择水平和个人忧伤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隐性自恋能负向预测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并正向预测幻想和个人忧伤;③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共情水平后,显性自恋对自我报告的亲社会行为仍然有显著的积极预测作用;④显性自恋水平高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向孤儿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结论: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者有差异,但都难以真正与他人产生共情。  相似文献   

6.
<正>自恋是以极度自大为核心特征的人格特质,可以区分为显性自恋(overt narcissism)和隐性自恋(covert narcissism)[1]。显性自恋以强烈的优越感、特权感、虚荣心、自以为是为主要特征,与心理健康更加相关[2];隐性自恋则表现出敏感、脆弱和依赖他人的人格特质,更多地与心理不健康相关[2]。情绪特征可能是不同类型自恋者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双面性”特点的重要影响因素[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其嫉妒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湖南某高校选取443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和布伦格尔自我报告嫉妒量表的测试。结果:1男生在情绪反应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而在情感断绝上显著高于女生(t=2.519,-3.493;P0.01)。男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女生(t=4.269,3.622;P0.01);2自我分化总分与嫉妒呈显著负相关。依恋焦虑与嫉妒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r=-0.285,0.220,-0.346,-0.537;P0.01);3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焦虑均对嫉妒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eta=-0.239,P0.001;Beta=0.113,P0.05);4自我分化总分在依恋焦虑对嫉妒的影响作用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1.199,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4.49%。结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建立安全型依恋以减少嫉妒的消极心理影响,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嫉妒心理是青少年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带来的危害是消极的。本文分析了Ⅸ妒“理的特征和类型,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井从六个方面探讨了矫治嫉妒心理的有效策略,以促追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与嫉妒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其嫉妒行为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223名大学生进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内隐联想测验、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的测试.结果:①女生嫉妒水平显著高于男生(t=-4.09.P<0.01);②在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1.89,P>0.05;t=1.24,P>0.05);但在外显自尊的一般水平上,女生社会取向的自尊显著高于男生(r=-2.90,P<0.01);③不同内隐/外显自尊组合的大学生嫉妒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F=26.75,P<0.01);④外显的总体自尊对大学生的嫉妒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R2=0.25,P<0.001).结论:提高大学生外显自尊可减弱嫉妒的消极心理影响,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的性驱力水平及其与爱情嫉妒的关系。方法:采用性驱力问卷和Hupka爱情嫉妒量表对大连市5所高校的13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大学生的性驱力与爱情嫉妒现状调查并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的爱情嫉妒与性驱力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227,P<0.01),其中在排他关系受威胁感(r=0.179,P<0.05)、依赖(r=0.320,P<0.01)、性占有欲(r=0.320,P<0.01)、竞争与报复(r=0.213,P<0.05)4个维度上,爱情嫉妒与性驱力均存在显著正相关;②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性驱力总体水平及各个项目性别差异显著(F=0.638,P<0.001),不同恋爱经历情况下的大学生在爱情嫉妒各维度及总分上差异不显著,在性驱力水平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性驱力对大学生爱情嫉妒,尤其是在排他性关系受威胁感、依赖、性占有、竞争与报复这4个维度上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对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并以恰当的方式对大学生性与爱情观念进行教育和指导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嫉妒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求嫉妒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所不同类型高校209名大学生进行White习惯性及关系嫉妒量表、Brind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Buunk嫉妒量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测试。结果:①嫉妒与自尊负相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也负相关,自尊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正相关。②高自尊高效能大学生体会的嫉妒显著低于低自尊低效能大学生。③自尊水平的不同影响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体会到的嫉妒,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的不同影响大学生各种情境中广泛的自我嫉妒体验和处在爱情情境中的个体的嫉妒行为反应。结论:提高大学生自尊和自我效能以减弱嫉妒的消极心理影响,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哈尔滨市3所高校416名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量表(SCS)、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及人口学变量问卷的调查;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内在自我维度及待人接物、异性交往、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差异显著;②不同学科类别的大学生在公众自我、自我总分及人际交谈、人际交往、待人接物、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差异显著;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待人接物及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差异显著;④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在异性交往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内在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呈负相关;内在自我对人际关系困扰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自尊量表",对177名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进行了测量。结果1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不显著(t=-0.65,P>0.05),城乡差异也不显著(t=-0.37,P>0.05);2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显著(t=-2.09,P<0.05),而城乡差异不显著(t=-1.56,P>0.05);3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自尊有显著正相关。结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自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人格和共情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映指针量表(IRI-C)和自恋人格问卷对111名在监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施测。结果 1特权感和易感质分别与个人隐忧呈显著正相关(r=0.256,0.229;P0.01);特权感与同情关怀呈显著负相关(r=-0.277,P0.01);易感质与观点采择呈显著负相关(r=-0.204,P0.01);2特权感对同情关怀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77,P0.01),对个人隐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56,P0.01);易感质对观点采择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04,P0.01)。结论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人格对其共情能力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及自我和谐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大学生554名,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测查。结果:按SCCS得分将大学生分为3组,即低分组、中间组和高分组,3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各因子及总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9.73,29.48,24.09,18.15,55.67;P0.001)。人际关系及其4个因子得分与SCCS的3个因子得分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09~0.54,P0.05)。回归分析显示,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得分对人际关系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9,P0.001),自我灵活性得分对人际关系总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6,P0.01)。路径分析显示,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到人际关系各因子的路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的灵活性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