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EMBU)对64例符合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和64例健康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父母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高(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低(P〈0.05),其他得分差异不显著。结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研究青少年归因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儿童归因方式问卷(CASQ)对269名14 ̄16岁的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与具有乐观归因方式的青少年相比,具有悲观紧因方式的青少年回忆出较少的父母的温暖,较多的母亲的拒绝、否认和父亲的惩罚;具有悲观归因方式的女孩比男孩回忆出更多的母亲的惩罚;悲观的紧因方式与父母的过度保护无明显关系。结论:青少年的归因方式与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313名初中、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经改编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的身体自我概念、个性自我概念高于女生,父亲文化程度高的子女家庭自我概念高于父亲文化程度低的子女(P〈0.05);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与青少年自我概念各因素有正相关,父亲、母亲的严厉惩罚和母亲的情感疏远与青少年自我概念各因素有负相关(P〈0.01)。结论:青少年身体自我概念和个性自我概念存在性别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自我概念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490名大学生被试完成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的评定。结果:被试总体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6%;在家庭环境方面,网络成瘾组家庭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父情感温暖、父拒绝否认、父过度保护、父惩罚严厉、父过分干涉、母拒绝否认、母严厉惩罚、母情感温暖上的得分差异显著(P<0.05~0.001)。结论:矛盾的家庭环境和拒绝、否认、缺少温情的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有关。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人格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究青少年人格特点和人格偏离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形容词检测表(PACL)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393名初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不同,青少年的人格特点也相应发生变化;反社会型人格偏离主要受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保护因子的影响.分裂样人格偏离主要受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影响,被动一攻击型人格偏离主要受到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格特点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犯罪青少年父母的教养方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MBU)对犯罪青少年及作为对照样本的普通青少年进行测试,并对家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犯罪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等因子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家庭因素主要有家庭经济状况,父母职业及文化程度,父母是否健在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少年心理韧性的特点,探讨青少年的心理韧性分别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400名中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差异检验表明:心理韧性总分在年级(t=3.804,P0.01)、独生子女(t=2.023,P0.05)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心理韧性总分和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均有显著正相关(r=0.356~0.408,P0.01),和父、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均有显著负相关(r=-0.223~-0.273,P0.01);3回归分析表明,父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对韧性均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惩罚严厉对韧性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8.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点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人格的关系.方法:以湖南、四川、福建、北京四地的637名初二、高二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中国人的个性量表(CAP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青少年人格特点方面,女生的神经质均数显著高于男生(t=2.923,P<0.01),而男孩的人际和谐性、面子、防御性的均数显著高于女孩(t=2.049,P<0.05;t=2.904,P<0.01;t=2.103,P<0.05).独生子女的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方面的均数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3.577,P<0.001;t=3.787,P<0.001;t=4.041,P<0.001).父母教养方式的各因素与青少年人格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多达到显著性水平.经回归分析表明,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青少年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有积极作用;父亲的惩罚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对青少年的宜人性、人际关系有消极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格特点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城乡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于2002年12月,对石家庄市和行唐县的较差、普通和重点学校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抽取行唐县受试样本249名,其中男生121人,女生128人,平均年龄14岁;石家庄市样本157名,其中男生76人,女生81人,平均年龄14岁.采用自我意识量表(PHS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1]对被试集体施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及其父母养育方式。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IAT)、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6名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并抽取76名非网络成瘾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父亲的惩罚严厉(t=6.408,P=0.000)、过分干涉(t=3.334,P=0.001)、过分保护(t=2.783,P=0.006)和拒绝否认(t=2.81,P=0.006)4个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父亲的温暖理解(t=-2.731,P=0.007)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惩罚严厉(t=4.069p=0.000)、过分干涉保护(t=3.414,P=0.001)、拒绝否认(t=2.732,P=0.007)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的精神质(t=5.74,P=0.000)、神经质(t=4.81,P=0.000)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掩饰因子(t=3.93,P=0.000)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1网络成瘾者具有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2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缺陷。  相似文献   

11.
自我控制对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控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修订版及根特教养方式量表对96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高于女生;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我控制、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相关显著;自我控制在父母教养方式的母亲的消极控制维度与网络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我控制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和母亲消极控制维度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进食障碍的影响,考察自我控制在父母教养方式对进食障碍预测中的中介作用及该中介作用的性别差异。方法:使用进食障碍问卷、自我控制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在随机抽取的582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男生在进食障碍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2青少年进食障碍与自我控制、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均相关显著。其中父母过度保护、父母拒绝与进食障碍呈正相关(r=0.285~0.467;P0.01),与自我控制均呈现负相关(r=-0.336~-0.462;P0.01);父母情感温暖与进食障碍呈负相关(r=-0.094,-0.099;P0.05),与自我控制呈正相关(r=0.259,0.269;P0.01)。3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过度保护对进食障碍的影响最显著。4自我控制在父母过度保护与进食障碍间起中介作用,并且该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结论:相比父母拒绝和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对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影响更大,自我控制在男生中的中介作用比在女生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男性犯罪青少年与对照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根据特定的选入标准收集筛选出关于犯罪青少年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成果5项,将父亲6因子母亲5因子分别计算效应量值,进行分析。结果父亲过度保护因子d=0.60,95%CI=(-0.31,1.5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d=3.34,95%CI=(-7.11,0.44);母亲拒绝否认因子d=0.21,95%CI=(-4.70,4.27);差异不顾着,其他各因子差异顾着。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农村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与Piers-Harris自我意识量表(PHSS)对249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①不同性别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②农村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存在性别差异。②农村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父命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父母应注重和改善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抽取 2 0 6名青少年为本研究的对象 ,其中男生 1 0 4名 ,女生 1 0 2名 ,每位被试完成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 EMBU) ,其父母完成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 CBCL)。结果 青少年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行为问题 ,男女生的行为问题有所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女生的行为问题有显著的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男生的行为问题有一定关联。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有关。父母亲要重视改善教养方式 ,减少青少年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汉族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查维吾尔族和汉族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差别。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乌鲁木齐市四所中学的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汉族学生256名,维族学生253名。结果: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各分量表上维族父母得分低于汉族父母,而在父母偏爱、过保护各分量表上维族父母得分高于汉族父母。在过分干涉分量表上,汉族父亲高于维族父亲,而维族母亲高于汉族母亲。结论:维族父母倾向于为孩子提供更为宽松的生活环境,而汉族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惩罚、严厉、拒绝和否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青少年父母的教养观念。方法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问卷。调查了466名青少年的父母,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少年父亲和母亲的教养观念各因素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不同文化程度父母对青少年的成就期望有着明显的差异 青少年的性别和独生子女因素都影响父母的教养观念。结论父母的文化程度、青少年的性别以及是否非独生子女影响父母的教养观念。  相似文献   

18.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方法1317名中北大学本科生参与本研究。对所有被试施测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使用SPSS13.0和Lisret8.53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和路经分析。结果路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对男女大学生而言,父母教养方式特别是父亲的教养方式均会影响其网络成瘾行为。结论在探究学生上网成瘾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其家庭因素,特别是父亲的教养方式,强调与其父母特别是父亲的沟通,找出网络成瘾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焦虑症患者与正常人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选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 BU)对30名焦虑症患者和30名正常人进行测试,对11个分量表(父亲6个,母亲5个)做相关分析。结果①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差异均无显著性(t=2.470,1.113;P>0.05);②两组EM BU评分比较,焦虑症患者的父亲严厉惩罚因子、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③两组在"与父母共同生活到…岁"问题上的比较,焦虑症组(21.13±4.71)岁,对照组(17.68±4.03)岁,差异显著(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家庭中存在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行为抑制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如何影响青少年的焦虑水平。方法:使用行为抑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测查了北京、新疆两地1533名初中学生。结果:①行为抑制预测青少年焦虑水平的回归系数显著。②母亲教养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预测子女焦虑水平的回归系数分别显著。③行为抑制强、母亲教养方式倾向不良的青少年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同时,行为抑制强、父母双方教养方式差异大的青少年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结论:行为抑制预测青少年焦虑,良性父母教养方式是保护行为抑制青少年远离焦虑障碍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