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学生的升学考试压力、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学生升学考试压力、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的关系。方法: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压力困扰量表、压力自评量尺等对三所学校的424名应考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的主观压力、期望水平和备考能力间的不和谐指数与压力困扰呈显著正相关(P0.01),并均对压力困扰有显著预测作用(P0.001,P0.01);在应考压力下,中学生心理弹性和压力困扰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并对压力困扰有显著预测作用(P0.001),心理弹性对不和谐指数与压力困扰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结论:在升学考试压力下,中学生的心理弹性对压力困扰有显著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对不和谐指数与压力困扰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水平下大学生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压力与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726名大学生,用大学生压力量表(CSS)、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以及大学生心理弹性量表(CRS)施测,按CSS平均值将受试者分为高压力组(CSS≥29.9分,n=325)和低压力组(CSS< 29.9分,n=401).结果:本组大学生CSS平均得分为(29.9±10.1)分.高压力组积极情绪得分与消极情绪得分呈负相关(r=-0.34,P<0.001),低压力组两者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6,P>0.05).心理弹性在压力和积极情绪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16),在压力和消极情绪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09).结论:本研究提示,保持适当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水平有助于压力适应;增进心理弹性可能提升大学生压力下的积极情绪,也可能缓解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心理弹性、压力认知与应对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检验压力认知与应对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36名中小学生的心理弹性、压力认知、积极应对和心理健康.结果 心理弹性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β=0.39,P<0.01),并通过积极应对和压力认识间接影响心理健康(β=0.23~0.84,P<0.05),积极应对和压力认知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41.7%.结论 心理弹性的提升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认识压力、应对压力,保障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民族院校新生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对921名民族院校新生施测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 CS)、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①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01);②在民族变量上焦虑(F=3.549,P0.01),敌对(F=3.803,P0.01),附加(F=4.351,P0.01),偏执(F=2.391,P0.05),强迫症状(F=3.023,P0.05),躯体化(F=2.460,P0.05),总分(F=3.169,P0.05)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精神病性、恐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差异不显著。文理分类效应只在恐怖(F=5.071,P0.05)和附加(F=4.271,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③在心理控制源方面民族院校新生在心理控制源外控得分(F=6.056,P0.05)和总分(F=4.832,P0.05)上的文理分类×性别交互效应显著,其他效应差异不显著;④心理控制源与SCL-90各因子相关显著(P0.01)。结论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情况较差,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控制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亚可 《校园心理》2021,(3):240-242
探讨高中生的学业压力、心理弹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考察心理弹性在高中生学业压力与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中学生学业压力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高中生学业压力量表对1131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学业压力、心理弹性及学校适应之间存在相关;心理弹性在学业压力与学校适应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探讨高中生的学业...  相似文献   

6.
尚晶晶 《校园心理》2017,(2):100-103
考察高中生学校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学校压力与心理弹性的交互作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提高高中生主观幸福感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取样法,用学校压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珠海市640名高一至高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学校压力与心理弹性、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中等程度的负相关;学校压力与消极情绪呈中等程度正相关。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2心理弹性在学校压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对于心理弹性较高的个体,学校压力对其主观幸福感造成的影响更小。心理弹性是学校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一种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中小学教师心理生活质量的现状,探讨心理弹性与 自尊在工作压力对心理生活质量影响的中介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心理生活质量问卷以及教师心理弹性问卷自尊量表对广东省663名中小学教师实施调查.结果:①中小学教师心理生活质量总体水平较高(x(-)=3.79);②中小学教师工...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心理弹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下高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1年12月通过整群抽样抽取云南省昆明市、瑞丽市以及文山市的500名高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填写学业压力调查问卷、心理弹性以及考试焦虑量表。结果 (1)在控制性别、年龄人口学变量的前提下,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下高三年级学生的公共卫生事件(β=0.198,P<0.05)、人格特征(β=0.092,P<0.05)、压力感受对考试焦虑(β=0.622,P<0.05)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心理弹性在自变量的公共卫生事件、压力感受两个维度上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在学生人格特征上起完全中介作用(P> 0.05)。结论 公共卫生事件下高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考试焦虑,还可以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影响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组织公平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组织公平感量表对湖南省各地市12所高职院校的在岗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0,P<0.01);高职院校教师的组织公平感各维度和工作倦怠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组织公平感是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变量(β引入前=0.463,β引入后=0.176,P<0.01;F工作倦怠(1,309)=36.85,P<0.001)。结论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越大,工作倦怠程度就越严重,组织公平感可较好地缓解因工作压力带来的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压力知觉、情绪智力、心理弹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压力知觉量表、情绪智力量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8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大学生压力知觉与情绪智力、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60,-0.50,-0.40;P0.01);情绪智力、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33,0.38;P0.01);②压力知觉不仅可以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还可以通过情绪智力、心理弹性起间接预测作用。结论情绪智力、心理弹性分别在压力知觉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压力知觉→情绪智力→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的路径也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某部新兵集训期心理弹性与应激水平和情绪体验的关系研究。方法:某部新兵集训2个月时,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1600名新兵进行调查。结果:1新兵集训期心理弹性总分为(119.55±21.70);2心理弹性与正性情绪呈显著正相关(r=0.642,P0.01),与负性情绪、心理应激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107,-0.329;P0.01);3心理弹性高分组在正性情绪得分上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在负性情绪、心理应激水平得分上显著低于低分组(P0.01);4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心理应激水平能有效预测心理弹性,总解释率为43.8%。结论:某部新兵集训期心理弹性与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心理应激水平密切相关。提升心理弹性训练,有望降低新训时负性情绪体验和心理应激水平,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中学生人格特征在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文修订版(儿童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324名中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人格特征的内外向因子与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心理韧性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1~0.467,P0.01),而神经质、精神质因子与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18~-0.262,P0.05或0.01),与心理韧性总分则相关不显著;内外向、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韧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或0.001)。回归分析发现,内外向在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间起部分中介效应(c'=0.261,P0.001)。结论社会支持以内外向为中介,对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课堂教学对提高高职生自我和谐发展的实际作用。方法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对随机抽取的4个教学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为期半年的心理课程"整体教学"干预实验。结果高职生总体自我和谐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实验班学生的总体自我和谐发展(t=-2.101,P<0.05)较对照班有了显著提高。结论心理课堂教学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干预措施,心理健康知识对高职生自我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水平和发展特点。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774名河南省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初中生进行测验。结果:1农村留守初中生和非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总分存在显著差异,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初中生(t=2.37,P0.05);2农村留守初中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心理弹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1.99,P0.05);3农村留守初中生3个年级之间的心理弹性总分之间差异不显著;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总分在父母单亲监护和非父母监护两种类型上差异不显著。结论: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农村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在年级和监护类型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某地区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消防官兵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地区的147名消防官兵进行调查测试。结果 该地区消防官兵在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01)。结论 被调查的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成人,有两成的消防官兵确实存在着一些或重或轻的心理问题,一些弱势消防人员,如学历越低、职务越低、非中共党员、工作越基层的消防官兵存在的心理问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398名医科院校的大学生,测量心理韧性、自尊及2个月后的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共回收343份有效数据.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心理韧性是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的显著预测变量;以心理韧性为潜在自变量,以2个月后的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为潜在因变量分别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心理韧性可以有效预测2个月后的心理症状(x2/df=2.96,RMSEA=0.07,CFI=0.96,GFI=0.91,IFI=0.96,R2=0.52)和自杀风险(x2/df=2.43,RMSEA=0.06,CFI=0.93,GFI=0.96,IFI=0.93,R2=0.35).结论 心理韧性对一段时间内的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职班主任工作心理挫折感的成因,并给出相应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自制的“中职班主任工作心理挫折感成因调查问卷”对广州天河区中职班主任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大部分中职班主任存在中等程度的心理挫折感;中职班主任的心理挫折感在性别、教龄、是否任教毕业班、职称和学校等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学管理、学校体制、个人前途和人际关系4因素与中职班主任心理挫折感显著相关;教学管理、学校体制、个人前途对心理挫折感起正影响,而人际关系则起负影响。结论中职班主任心理挫折感主要源于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对个人前途的忧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方法本研究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少数民族地区某高职院校40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少数民族地区高职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为44.61%,不同民族(χ2=5.59,P0.05)、不同性别(χ2=12.76,P0.01)的高职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有统计学意义;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阳性症状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结论少数民族地区高职学生存在较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8年军校招生心理检测情况,以探讨我国军校报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军队院校在今后的招生工作提供借鉴。方法使用2008年军队院校招收学员心理检测系统对340名高中毕业生进行检测。结果332名高中毕业生通过心理检测,合格率为97.6%。结论心理检测对挑选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应征入伍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提高学员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问卷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编制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问卷。方法: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等初步获得问卷的结构和条目,对412名高校辅导员的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问卷由学生管理、行为引导、人际协调、情绪调节等4个因素构成,共计24项目。4个因素累积解释总方差的60.21%。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系数0.77~0.85。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df小于2,RMSEA小于0.05,GFI、NNFI、CFI、IFI等均在0.90以上。结论: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