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期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差异。方法对47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以及37例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进行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连线测验A、B、视觉再生、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等神经心理测试,对比两组患者在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图像记忆、注意力以及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双相情感障碍组数字广度的倒背数(t=2.539,P0.05)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分类个数(t=2.482,P0.05)多于分裂症组;分裂症组WCST错误数多于双相障碍组(t=-2.29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双相情感障碍组仅在数字广度的倒背数及总分数多于男性分裂症组(t=2.109,2.01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多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小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提示双相障碍的预后好于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和复发性抑郁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到2001年我院诊断情感障碍住院病人506例,比较双相抑郁107例和复发性抑郁399例人口学资料、病程、诊断及疗效等变量。结果复发性抑郁组女性比例高于双相抑郁组(268/399比54/107,χ2=10.17,P<0.01);复发性抑郁组以往多次抑郁发作史低于双相抑郁组(41.4%/57%,χ2=8.4,P<0.01),病程短于双相抑郁组(58.8±4.5/96.3±9.6,t=-3.77,P<0.01),首次抑郁年龄大于双相抑郁组(41.7±0.8/29.4±1.4,t=6.95,P<0.01),首次抗抑郁治疗有效率大于双相抑郁组(81.3%/57%,χ2=95.2,P<0.01),复发抑郁组同一次病程首次诊断符合率高于双相抑郁组(97%/31.8%,χ2=324.4,P<0.01),双相抑郁组中61.7%(66/107)首次诊断为抑郁起病年龄20岁左右者发生双相抑郁概率明显大于60岁以后起病者(OR=2.45)。病程5年以上发生双相抑郁概率大于病程短于1年者(OR=2.75),首次抗抑郁疗效差出现双相抑郁概率大于首次抗抑郁疗效好者(OR=3.18)。双相抑郁组同一次病程61.7%首次诊断抑郁障碍。结论首发抑郁的年龄、病程、首次抗抑郁效果与出现双相抑郁的概率有关。首发抑郁年龄越早,病程越长,首次抗抑郁疗效越差,发生双相抑郁概率越大。2/3双相抑郁首次诊断复发性抑郁。  相似文献   

3.
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来自广州市精神病医院门诊和住院部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双相障碍Ⅰ型诊断标准的稳定期患者160例,以及来自本院或其他单位/学校的正常对照145名.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A(Trail Making Test A,TMT-A)、数字广度(顺背)、视觉再生检测受试者的注意、记忆功能,用连线测验B(Trail Making Test B,TMT-B)和数字广度(倒背)检测执行功能,特别是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结果:(1)患者组数字符号[(46.3±11.9)vs.(57.3±12.5)]、数字广度[顺背:(7.7±1.3)vs.(8.1±1.5)、倒背:(4.8±1.3)vs.(5.6±1.8)、总分:(12.5±2.2)vs.(13.68±2.9)]、视觉再生[(9.3±3.1)vs.(10.26±3.3)]、TMT-A[(54.1±19.0)vs.(42.6±16.9)]、TMT-B[(81.8±30.7)vs.(67.0±28.0)]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s<0.01).(2)按有(n=98)和无(n=62)精神病性症状将患者组进一步分层分析,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SD检验,2个患者亚组的数字广度(倒背、总分)、TMT-A、TMT-B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组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视觉再生成绩也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3)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上述认知指标均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或Young躁狂量表评分弱相关(|r|=0.15~0.26,Ps<0.05),数字符号与病程评分弱相关(r=-0.18,P<0.05);未发现发病年龄和稳定期时间与任何认知功能指标相关(P>0.05).结论: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存在明显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损害,并与临床症状等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或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来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的符合ICD-10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和本院非临床工作人员或其他单位的60例正常者(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进行测试。结果①研究组总分(25.63±2.96)、视空间与执行功能(3.75±1.10)、记忆(3.05±1.36)、注意(5.18±0.75)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②其中联合用药共38例(63.33%),出现认知功能障碍15例。单一用药22例(36.66%),出现认知功能障碍12例。两组认知功能损害无统计学差异;③病程≥24月与病程24月患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613。P0.013)。结论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损害,与病程的长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质量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干预前后6w的时间记录和评定患者的智力和记忆力。结果通过护理,两组患者的智力和记忆力均得到明显提高。但实验组提高更明显,其中两组患者数据比较满足(<0.05)。结论系统干预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狂躁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应将其与常规护理相结合,易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认知缺损特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用成套神经心理测验评价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认知特点。方法 :为横断面比较研究。研究对象分为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老年人 (MCI组 )和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 (对照组 ,NC组 )两组。以世界卫生组织老年认知功能评价成套神经心理测验 (WHO -BCAI)为主要研究工具。结果 :MCI入组 4 3例 ,NC组 5 0例。两组对象的简明智力状态检查 (MMSE)的平均总分为 :MCI组 2 4 .2± 2 .3分 ,NC组 2 7.8± 1.9分 ;韦氏记忆测验的记忆商(MQ)为 :MCI组 6 7.8± 12 .5 ,NC组 94 .8± 9.5。WHO -BCAI测验结果显示 ,两组间听觉词汇学习测验中 6项 ,语言能力测验的命名回忆测验、词汇流畅性测验、小标记测验 ,视觉材料测验的语义联系和推理测验 ,连线测验 ,注销测验中 4项 ,运动测验和空间结构测验的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逐步判别分析显示 ,词汇学习测验、连线测验、词汇流畅性测验、延迟回忆测验和空间结构测验具有显著性判别意义 ,判别的总正确率为 83.9%。结论 :神经心理测验可以比较敏感地区分MCI和NC ,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痊愈期双相障碍患者及其健康同胞的注意功能。方法:选用连续操作测验(continues performance test,CPT)和倒行掩蔽测验(backward mask test,BMT),对36例临床痊愈期双相障碍患者(患者组)及其36名健康同胞(同胞组),以及3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注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组的CPT2、BMT1和BMT2的成绩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的CPT2、BMT1、BMT2、BMT3和BMT成绩均低于同胞组。同胞组CPT1、BMT1、BMT2、BMT3和BMT成绩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双相障碍存在注意力的持续性、分配和激活缺陷,易受无关刺激干扰,其健康同胞也存在持续注意缺陷。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方法:对31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威氏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定。其中19例测试了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韦氏智测。对30名正常对照者也进行了WCST测定及韦氏智测,结果:抑郁症患者WCST中的非持续错误较对照组明显增多,韦氏智测中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测验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300与WCST测验结果无显著性相关,而与韦氏智测中的有关项目呈显著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31%)。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与双相II型障碍相比,双相I型障碍患者更容易伴有精神病性特征(OR=5.75,95%CI:2.82~11.76),病程更长,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多(OR=3.09,95%CI:1.02~9.35),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汉族更常见(OR=11.50,95%CI:1.76~75.30)、受教育程度更低(OR=10.22,95%CI:1.16~89.77),更少有精神病家族史(OR=2.34,95%CI:1.01~5.42)。结论: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有差异,可为探讨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发病年龄重性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方法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分别评定12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得分并比较不同年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言语智商、总智商、WCST分类数和WCST概念化百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其中言语智商的LSD事后检验显示:18~34岁组显著高于35~49岁组(P=0.000)、50岁以上组(P=0.019);总智商的LSD事后检验显示:18~34岁组显著高于35~49岁组(P=0.001)、50岁以上组(P=0.005)。WSCT分类数的LSD事后检验显示:18~34岁组显著高于35~49岁组(P=0.047)、50岁以上组(P=0.015);WSCT概念化百分数的LSD事后检验显示:18~34岁组显著高于50岁以上组(P=0.012)。结论不同发病年龄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不同,他们可能具有不同的神经心理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Data from euthymic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BD) has shown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the notion that sufferers of BD achieve full recovery between illness episodes is questionable. These findings have not been replicated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cognitive profile of euthymic Chinese patients with Bipolar 1 Disorder (BD-1) and matched healthy control participants.

Methods

Euthymic patients with BD-1 and matched controls (n=104 in total) completed serial measures to assess mood and also completed an IQ test an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Vital Signs (CNSVS) computerized battery assessing memory (verbal and visual), executive functions, attention, psychomotor and processing speed.

Results

Patients with BD-1 performed worse than controls on all cognitive domains. When using 2 or more scores below the 5th percentile as a cutoff for neurocognitive impairment, 46.2% of the patients with BD-1 and none of the control sample scored in this range (p<.001). Correlational analysis among the illness variables in BD-1 revealed that cognitive performance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manic episodes and duration of illness.

Limitations

It was not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ssociated illness and performance. The effect of medication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requires further study.

Conclusions

Euthymic Chinese patients with BD-1 demonstrate marked cognitive impairments and these correlated with illness parameters.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BD may be independent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是否可以改善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心理状态。方法 145例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或普通聚会。结果两组在研究完成后,干预组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和自我的刻板性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1.989,-2.168;P<0.05);干预组SES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4,P<0.01);干预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17,P<0.01),SES在治疗后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06,P<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提高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我与经验的和谐水平,改善刻板性;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应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软件(CANTAB)中RVP、DMS、IED 3项测验对48名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及48名正常对照施测,分析两组被试注意能力、工作记忆能力、执行功能的差异,并了解上述认知功能和总体焦虑水平、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相关性。结果: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组RVP测验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4.38,P0.05),平均反应时显著长于对照组(t=4.66,P0.05);DMS测验中多项延迟测试任务正确数都显著低于对照组(t=-6.31~-3.62,P0.05),平均反应时都显著长于对照组(t=3.45~4.17,P0.05);IED测验中总错误数(t=3.33,P0.05)、外维转换错误数(t=2.48,P0.05)、完成测试数(t=2.59,P0.05)显著大于对照组。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组DMS多项延迟测试反应时、IED外维转换错误数与GAD-7、SAI、TAI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RVP正确率与GAD-7、SAI得分成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多项认知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疾病家庭负担。方法采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对92例精神分裂症和56例双相障碍患者的照顾者进行评定,分析比较两种疾病的家庭负担状况。结果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FBS总分分别为(18.53±12.23、17.27±12.98),在FBS总分、各因子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疾病FBS各维度达中度及以上影响程度的家庭比例均较高,家庭经济、家庭日常活动、家庭娱乐活动及家庭关系维度均高于40%;心理健康维度均高于30%;躯体健康维度,精神分裂症为33.7%,双相障碍为28.6%。结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均造成沉重的家庭负担,提示研究和发展以家庭需求为导向的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模式,有效地减轻照顾者的疾病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首发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和泌乳素分泌水平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65例首发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例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62例对照组的垂体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水平,探寻疾病临床特征和上述神经内分泌改变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促甲状腺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组后,女性病例组与女性对照组比较,促甲状腺激素[1.94(1.23,2.89)mIU/L与1.49(1.07,2.04)mIU/L,Z=1.98]、垂体泌乳素[672.5(333.0,1 058.0)mIU/L与320.0(263.5,432.5)mIU/L,Z=3.5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发现,女性BD患者垂体泌乳素与促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逆函数关系(r~2=0.25,F=9.53,P0.01),方程式y=b_0+b_1/x(b_0=291.50,b_1=793.92)。结论:TSH在性别间存在的差异提示性别可能影响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的代偿功能。女性患者垂体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期发病有关,但二者分泌可能存在倒数关系,男性患者未发现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16.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I]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汉语阅读障碍 (RD)儿童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 :符合ICD -10阅读障碍诊断标准的 172例患儿和 6 3例正常儿童纳入研究 ,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 -WISC)和韦氏记忆量表 (WMS -RC)以及汉语阅读技能诊断测验 (CRSDT)作为诊断与评估工具。结果 :RD儿童智力与记忆测验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p <0 0 1) ,RD儿童PIQ与VIQ的差异比对照组明显 (p <0 0 1)。结论 :RD儿童存在多方面的认知功能缺陷 ,RD儿童左右半球功能不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米氮平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米氮平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单用米氮平治疗,疗程16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16周末研究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2.235,-2.15,-2.31;P0.05)。16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61.76%,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8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氮平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优于单用米氮平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青少年双相障碍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月后测定住院双相障碍患儿149例和50例正常青少年对照组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e,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按照目前发作形式分为躁狂组49例、抑郁组80例和混合组20例,比较3组间临床特征及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水平。结果:躁狂组在总病程(F=8.237,P0.001)和本次病程(F=5.228,P0.05)的时间上低于抑郁组和混合组,躁狂组非核心家庭(离异、丧偶)的比例高于抑郁组和混合组(χ~2=6.200,P0.05);混合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比例高于躁狂组和抑郁组(χ~2=7.449,P0.05)。躁狂组、抑郁组和混合组治疗前后的T3、T4值及治疗后的FT4值低于对照组(F=49.214,27.303,12.882,P0.001);躁狂组在治疗前的FT3值高于其他3组(F=5.512,P0.001);躁狂组治疗后的TSH值高于抑郁组和对照组,并且混合组治疗后的TSH值高于对照组(F=8.75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双相障碍不同亚型存在不同的临床特征,在治疗前后与正常青少年的比较中具有不同的甲状腺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