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显微外科矢状窦旁脑膜瘤全切除及矢状窦修复吕中林余开颜金胜者魏方良武汉铁路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武汉430064)矢状窦旁脑膜瘤发病率约占脑膜瘤的15.5%~24.5%[1]。本科自1986年2月开始应用显微技术做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14例,效果良好,现报...  相似文献   

2.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概念最初由Cushing于1922年提出,“矢状窦旁”是指源于大脑凸面硬膜的肿瘤累及上矢状窦壁窦腔,约占脑膜瘤的17%-20%,发病率仅次于大脑凸面脑膜瘤.我院自1998年至2006年间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28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基底位于矢状窦壁、瘤体突向大脑半球并侵及矢状窦壁、窦腔的脑膜瘤;临床上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时可能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致使手术根治较为困难。近年来,我院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11例,均采用开颅手术治疗,其中10例行肿瘤全切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对3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及受累矢状窦进行切除,依具体情况重建或不重建矢状窦。结果该组病人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均未加重原有神经功能障碍,无脑血液回流障碍,3例重建矢状窦者未发现有矢状窦内血栓形成。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治疗除肿瘤切除外,对受累上矢状窦处理是否彻底对预防术后复发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5例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全切除手术的体会齐达锦自1988年5月至1992年8月,我院行全切除手术治疗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5例,随访2.5~5年均无复发,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45~64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手术中上矢状窦的处理要点.方法:利用显微技术切除3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重点针对上矢状窦破裂进行有效处理.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本组Ⅰ级切除26例(78.8%),Ⅱ级切除7例(21.2%),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后遗症.随访6月~2年,无复发.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中,对于上矢状窦合理、有效的处理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矢状窦旁脑膜瘤(PSM)又叫傍矢状面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上矢状窦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发病率约占全部脑膜瘤的18%.矢状窦旁脑膜瘤以一侧多见,也可发生两侧,瘤体生长缓慢,早期虽压迫脑组织和矢状窦可不产生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常出现癫痫,精神异常,视力障碍,头痛等高颅压症状.因矢状窦旁脑膜瘤因邻近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及脑皮层功能区等重要结构[1],肿瘤的全切难度明显增大,常易并发上矢状窦功能区和中央静脉回流受损等严重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式。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23例(77.7%),Ⅱ级5例(16.7%),Ⅲ级2例(5.6%),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并妥善处理受累的上矢状窦,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疗效。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0~Ⅰ级切除16例(47.1%);Ⅱ级切除14例(41.2%);Ⅲ级切除4例(11.7%)。无手术死亡,随访1~72个月,仅有1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并放射治疗。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暴露等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矢状窦旁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PSM)占颅内脑膜瘤的18%,虽然脑膜瘤在组织学上多属良性,但有局部浸润倾向,易侵犯上矢状窦壁及窦腔,因而手术根治颇为困难[1].我院1997年5月至2002年6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PSM 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