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移植病人TNF-α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TNF-α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PCR特异序列引物法(polyme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primers method)检测121例肝移植病人TNF-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基因型.结果 TNF-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G/G与G/A基因型间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6.39%,24.49%;P>0.05);并且,两种基因型间的肝移植病人1年、1~5年及5年以上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NF-α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病人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生存期无确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供者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 (1)将126例肾移植受者分成急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比较可能影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因素在两组中的分布情况;比较两组受者中供者的13种细胞因子及受体22个位点的基因型及部分细胞因子表达型的分布情况.(2)根据HLA-DR配型分成0~1个HLA-DR位点错配、HLA-DR完全错配两种情况,分别比较阳性基因多态性在急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1)急性排斥组的HLA-DR错配数明显高于无排斥组;无排斥组供者的白细胞介素(IL)-1α889 C/C、IL-1Ra raspI 11100 T/T、IL-4Rd+1902 A/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密码子10 C/C、IL-10-1082A/A、IL-10低表达型的频率明显较高,IL-12~1 188 A/A、IL-2-330 G/G、IL-10 GCC/ATA频率明显较低;(2)HLA-DR 0~1个位点错配时,两组供者中IL-1Rα msp I 11100 T/T、IL-4Rα+1902 A/A、TGF-β1密码子10 C/C、IL-2-330 G/G、IL-10低表达型频率明显不同,而在HLA-DR完全错配时,只有IL-12-1188 A/A表达频率明显不同.结论 供者的IL-1α-889 C/C、IL-1Rα msp I 11100 T/T、IL-4Rα+1902 A/A、TGF-β1,密码子10 C/C、IL-10-1082 A/A和IL-10低表达型是不发生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遗传学指标,而IL-12-1188 A/A、IL-2-330 G/G则是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遗传学危险因素.HLA-DR错配状况可干扰供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对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及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细胞因子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肾移植受者5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21个等位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探讨其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取144例肾移植受者的外周血,通过细胞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启动区21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设计寡核苷酸探针58条,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标记、杂交和结果判断。将受者分成急性排斥反应组和无排斥反应组,比较两组受者5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21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结 果在肾移植受者中,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的基因型为:TNF-α(-308A/A、A/6、G/G)、IL-10(-597A/A、C/C、A/C;-824T/T、C/C、C/T;-1087A/A、A/G)、TGF-β1(+869C/C、C/T、T/T);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的等位基因为:TNF-α(-308A/G)、IL-10(-597A/C;-824T/C;-1087A/G)、TGF-β1(+869C/T)。结论 Th1类细胞因子TNF-α能够促进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发生;Th2类细胞因子IL-10和Th3类细胞因子TGF-β1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的某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芯片,分析129例肾移植受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L-4、IL-6及其受体的21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并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分组比较。结果5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分布明显不同,分别是基因型IL-6R(-183GG、G/A)、IL-10(-824C/T,-597C/A)及TNF-α(-308GG、G/A);等位基因为IL-10R1(1112G/A)、IL-6R(-183G/A)、IL-4R(1902A/G)、TNF-α(-308G/A)及TGF-β1( 869T/C)。结论基因型IL-6R(-183GG)、IL-10(-824C/T,-597C/A)及TNF-α(-308GG),等位基因IL-4R(1902A)、IL-6R(-183G)、IL-10R1(1112G)、TNF-α(-308G)及TGF-β1( 869C)是肾移植后感染的易患因素;而基因型IL-6R(-183G/A)和TNF-α(-308G/A)可能为移植后感染的非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供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预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意义。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144例肾移植受者和65例供者进行细胞因子INF-α,IL-10,IL-6,TGF-β及IFN-γ基因型检测。结果 受者TNF-α或IL-10为高分泌型时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与受者为低分泌型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供者TNF-α或IL-1O为高分泌型时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与供者为低分泌型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者高分泌/供者高分泌TNF-α基因型组合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所有其它基因型组合者高(P<0.01),而受者低分泌/供者低分泌TNF-α基因型组合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所有其它基因型组合者低(P<0.01)。结论 同时检测供受者TNF-α基因型能为我们更加合理地选择肾移植供受者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情况,以评价其作为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肝移植术后肝组织中TNF-α和IL-2基因的表达,以组织病理学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研究其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 术后3,5,7d异基因肝移植大鼠移植肝均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其肝组织TNF-α及IL-2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同基因肝移植大鼠肝组织的TNF-α,IL-2表达水平.结论 TNF-α和IL-2参与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其表达可作为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抗CD-40L单抗加小剂量CsA的联合免疫治疗,观察其对大鼠肝移植受体生存时间和Th1/Th2细胞因子谱变化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稳定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将整个实验分为4组.A组(同基因对照组):SD→SD;B组(同种异体基因免疫排斥组):SD→Wistar,不用任何治疗措施;C组:SD→Wistar,CsA应用d1~d5;D组:SD→Wistar,CsA应用d1~d5加抗CD-40L(CD-154)单抗应用d0、d2.观察各组大鼠肝移植受体生存时间,移植后第7天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A组、D组受体大鼠均可长期存活,B组生存时间仅为(13.8±2.4)d.IL-2、IFN-γ在B组的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TNF-α在B组的表达水平高于不同免疫抑制组,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IL-4、IL10较A组均有所增加,尤其D组的IL-10表达水平较B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抗CD-40L单抗加小剂量CsA(伴或不伴DSBT)联合免疫治疗,可有效延长大鼠肝移植受体的生存时间,Th2类细胞因子的高水平表达与诱导移植耐受、抑制排斥反应有重要关联,有助于大鼠肝移植受体和移植肝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冠状动脉灌注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对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转基因组供心切取后经冠状动脉缓慢灌注含携带TGF-β1基因腺病毒载体(每克心肌组织5×1010PFU)的Stanford大学液,再植入受体颈部.空载体组灌注腺病毒空载体(每克心肌组织5 × 1010PFU)的Stanford大学液,对照组灌注无病毒的Stanford大学液.结果 转基因组的移植物内外源性TGF-β1基因和蛋白表达,移植物内CD68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少,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始发时间明显推迟,程度较轻.结论 经冠状动脉灌注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TGF-β1基因转移可明显减轻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供、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144例肾移植受者和65例部分供者进行5种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t)、干扰素7(IFN-7)]基因型检测。结果TGF-β1。高分泌型的受者与中低分泌型受者相比,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高分泌型的供者与中低分泌型供者相比,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基因型为供者高分泌/受者高分泌组合时,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所有其它基因型组合者高(P〈0.01);而TGF-β1。基因型为供者中低分泌/受者中低分泌组合时,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所有其它基因型组合者低(P〈0.01)。TNF-α、IL6、IL-10及IFN-γ的基因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关系不明显。结论同时检测供、受者TGF-β1,基因多态性对预测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基因启动子 3 0 8位多态性在预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3 5例肾移植患者术前外周血细胞分泌的TNF α水平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检测TNF α基因启动子 3 0 8位多态性 ,分析其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结果 TNF α启动子 3 0 8位为A/A、A/G基因型者TNF α水平分别为(62 4.96± 177.78)pg/ml、(5 44 .3 2± 13 2 .42 )pg/ml,明显高于G/G基因型者的 (2 3 3 .16± 2 5 .3 7)pg/ml,P<0 .0 1。在HLA DR错配情况下 ,TNF α高分泌基因型受者有 5例 (5 0 % )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而低分泌基因型受者仅有 2例 (8%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P =0 .0 12 )。 结论 肾移植受者TNF α基因启动子 3 0 8位多态性与体外细胞因子产生水平有关 ,TNF α高分泌基因型是术后 3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和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分析其在急性排异反应和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Kamada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同品系组;B组:免疫排异组;C组:B组+免疫抑制剂;D组:C组+骨髓输注。RT-PCR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移植肝和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INF-γ、IL-4、IL-10、TGF-β1的表达,并观察受体存活率。结果:在B组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NF-γ)表达高于A、C和D组(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和TGF-β1表达低于C和D组(P<0.05);细胞因子在C组与D组大鼠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A、C、D组大鼠术后近、远期存活率明显优于B组。结论:Th1型细胞因子(IL-2、INF-γ)参与肝移植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和TGF-β1可能参与移植物免疫耐受的诱导,延长移植物存活。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术后发生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和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的发生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根据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感染,将 126 例受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受者发生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13种细胞因子及受体 22 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情况; IL 6、TNF α、TGF β、IL 10高、中、低表达型的分布情况。根据受者发生和未发生急性排斥,分别比较阳性基因多态性的各种基因型在感染和未感染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感染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55.4%,而未感染组则为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 1α 889C/C、IL 1β 511C/C、IL 1β 3962C/T和T/T基因型频率及TGF β1高表达型频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未发生急性排斥的感染者中,IL 1β 511C/C基因型频率高于未感染者(P<0.05);发生急性排斥的感染者中 TGF β1(密10 密25)CG/TG、TGF β1(密10 密 25)高表达型的频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者的 IL 1α 889C/C、IL 1β 511C/C、TGF β1(密10 密25)高表达型(含CG/TG)与肾移植后感染的发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一种在肝移植术前可以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及其产生程度的方法。方法术前从全血中提取DNA,经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方法)扩增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鄄α(TNF鄄α)和白介素鄄6(IL鄄6)基因,建立猪的原位肝移植模型,术后根据病理变化,对同种异体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作出诊断。结果在46只动物中,29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具有TNF鄄α鄄308A/A及IL鄄6鄄124G/G的基因类型个体在排斥组与非排斥组中有显著性差别。结论具有TNF鄄α鄄308A/A及IL鄄6鄄124G/G的基因类型在肝移植后更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4.
异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肝细胞凋亡,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三袖套法建立肝移植急性排斥应模型,普通组织及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移植中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肝中Fas-L,TGF-β1的表达。结果 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肝出现细胞凋亡,并表达Fas-L、TGF-β1,随着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加重,其细胞凋亡增多,Fas-L,TGF-β1表达增高。结论的细胞凋亡作为细胞死亡的一种机制,存在于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其机制与Fas-L,TGF-β1有关,可作为判断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122例肝移植受者IL-10基因启动子的2个多态位点-1082和-592的各种基因型的分布,并分析它们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IL-10-592位点,A/A,C/A,C/C等基因型间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19%,29%,相互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IL-10-1082位点,尽管G/G基因型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33%)高于A/A型(18%),但差异仍不显著(P>0.05).结论IL-10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无确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辅助细胞(Th)分泌的细胞因子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食管癌患者寻求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后的食管鳞癌标本分成两组,A组:28例,为级和级食管鳞癌标本;B组:28例,为级和级食管鳞癌标本;6例食管炎患者活检组织标本作为对照。检测肿瘤组织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A组和B组TNF-α、TGF-β和IL-10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P<0.01);A组TNF-α较B组高,TGF-β和IL-10较B组低(P<0.01)。TNF-α阳性表达率与TGF-β和IL-10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P<0.01),TGF-β阳性表达率与IL-10呈正相关(P<0.01)。生存期<3年患者的TNF-α阳性表达率较生存期>3年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低(F=36.25,P<0.01),生存期<3年患者TGF-β和IL-10阳性表达率较生存期>3年患者的阳性表达率高(F=29.29,26.69;P<0.01)。结论食管鳞癌组织通过改变肿瘤组织局部T辅助细胞因子的分泌,破坏了免疫系统的平衡状态,从而使肿瘤组织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并有利于其侵入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差异蛋白质学寻找肝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相关功能蛋白.方法 选取SD大鼠与Wistar大鼠,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的动物模型(急性排斥组)和大鼠同基因移植的动物模型(对照组);使用组织化学方法 对移植肝脏进行形态学观察;利用ELISA检测受体血清细胞因子;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急性排斥组和对照组肝移植后受体大鼠脾脏的淋巴细胞蛋白质,通过软件比较两组蛋白质的质纹图谱,进行差异点分析;选取差异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进行蛋白鉴定;选取部分鉴定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法进行检测,验证蛋白质组学的分析结果 .结果 ELISA检测结果 表明,移植术后3 d同种异体肝移植大鼠血清中IL-2和IFN-γ的表达上调;急性排斥组肝组织HE染色切片证实均有Ⅱ a~Ⅱ b级(Banff标准)排斥反应表现;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出25个淋巴细胞蛋白质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量发生了改变,其中13个蛋白点表达上调,12个蛋白点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法验证结果 显示,其中的2个相关蛋白(β-actin和碳酸酐酶)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量变化与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 一致.结论 本实验筛选出25个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功能蛋白,其中的β-actin和碳酸酐酶在排斥反应中有重要功能,为进一步系统研究这一免疫学现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对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骨髓细胞诱导培养imDC,以脂质体介导的pIRES2-EGFP-hTGF-β1转染imDC,于移植前5d输注受体Lewis大鼠体内,移植后分别于3、7、10d抽血检测肝功能[总胆红素( TBIL)和谷丙转氨酶(AL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急性排斥反应病理评分、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肝脏淋巴细胞的凋亡及观察各组大鼠肝移植后的生存时间.结果 TGF-β1组移植后肝功能(TBIL和ALT)优于各对照组(P<0.05);TGF-β1组移植后3、7d血清IL-12浓度分别为71.03±10.70、80.88±14.23均低于各对照组(P<0.05);TGF-β1组移植后7d出现交界性排斥反应,移植10 d后出现轻度排斥反应(P<0.05);TGF-β1基因转染组移植后3、7、10d汇管区淋巴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6.75±1.93、14.00±2.19、18.25±1.38,较各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TGF-β1组大鼠移植后中位生存期为58 d,明显长于各对照组.结论 TGF-β1基因改造的imDC能诱导大鼠移植免疫耐受,在诱导器官移植耐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肝移植急性反应中的功能作用及NO合酶 (NOS)的细胞定位。方法:应用金黄地鼠至大鼠异种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及大鼠同基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观察L-NMMA对受体存活期,ALT,TGF-α及移植肝的病理影响。应用NADPH-d组化染色观察NOS的活性及其细胞来源,结果:表明L-NMMA可明显降低异种肝移植受体存活期,加剧其肝功能恶化、上调TGF-α、加剧移植肝的病理损害、异种肝移植组NADPH-d组化染色呈强阳性,主要在肝实质细胞及浸润炎性细胞表达,结论:NO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基因启动子及转录区域内组蛋白尾部乙酰化修饰的影响.方法 采用染色质共免疫沉淀与实时定量PCR技术,观察高糖及TGF-β1对PAI-1基因启动子及转录区组蛋白H3赖氨酸残基9位乙酰化(H3K9Ac)修饰的影响;并应用共免疫沉淀方法探讨转录因子CREB结合蛋白(CBP)与Smad3、Sp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在PAI-1基因启动子的4个区域内,TGF-β1(10 μg/L)刺激显著增加了P1、P2、P3区域的H3K9Ac修饰(均P<0.05),而在距离转录起始点较远的P4区域,H3K9Ac修饰水平没有明显改变;而在PAI-1基因的转录区,TGF-β1刺激显著增加了T1区域的H3K9Ac修饰(P<0.05),而T2区没有明显改变.高糖刺激引起系膜细胞内PAI-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P1区域H3K9Ac修饰显著增加(P<0.05),应用TGF-β1中和性抗体预处理显著抑制了高糖引起的PAI-1基因启动子区H3K9Ac修饰(P<0.01).TGF-β1刺激能够显著诱导Smad3、CBP蛋白结合在P1、P2、P3区域(均P<0.05);同时,TGF-β1刺激能够诱导CBP、Sp1与Smad3蛋白的结合,进而引起H3K9Ac修饰.结论 TGF-β1能够诱导PAI-1基因启动子与转录起始区发生H3K9Ac修饰,促进Smad3与Sp1及CBP蛋白相互结合,促进PAI-1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