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后取栓及溶栓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分析14例经下肢深静脉造影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例资料,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在透视引导下用大腔导管取栓及溶栓导管局部溶栓治疗。结果下腔静脉滤器植人全部成功,取栓及溶栓治疗显效12例,有效2例,无肺动脉栓塞症(PTE)及严重出血发生,下肢症状消失。结论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取栓及溶栓治疗DVT,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预防肺栓塞(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全部行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采用B/BRAUN VENA TECHTM LP滤器,滤器均位于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中。结果 48例滤器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入,手术均获成功,无滤器释放不全、穿孔、脱落、移位、出血和滤器释放通路血栓形成。术后随访48例,随访时间1~26个月,未出现滤器移位、倾斜、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PE)。结论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以安全和有效预防肺栓塞(PE)的发生,且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张新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24-3127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有明确临床症状、体征,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造影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在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抗凝治疗,治疗组经插管溶栓或经患肢足背静脉溶栓治疗并联合应用中药内服外敷,对照组经插管溶栓或经患肢足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按血管通畅度评价,治疗组血管通畅度高于对照组.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P<0.01).溶栓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及出血现象.结论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方法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效,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综合治疗,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4.
Venous thrombosis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lications of nephrotic syndrome (NS). In patients with NS, venous thrombosis may develop in the renal veins, the deep veins of the lower limb, and the inferior vena cava. Here, we describe a case report of an NS patient with multiple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right renal vein, the left iliac vein, the vena cava inferior, the right atrium, and the pulmonary arteries. Moreover, we describe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multiple venous thrombosis with prolonged thrombolytic treatment in spite of an increased risk of bleeding due to renal biopsy.  相似文献   

5.
节段性狭窄闭塞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 (BCS)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合并肝静脉阻塞的介入治疗。方法  2 8例节段性狭窄、节段闭塞患者 ,多数合并 1~ 3支肝静脉闭塞 ,无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应用球囊导管或房间隔穿刺针行下腔静脉开通术 ,下腔静脉开通后用 2 .0~ 2 .3cm球囊扩张后放入金属内支架。术后抗凝治疗 2年。结果  2 7例患者成功进行了经皮穿刺球囊破膜扩张 ,即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闭塞肝静脉多数扩张下腔静脉后同时开通。患者肝、脾缩小 ,腹水吸收。 1例穿破下腔静脉急诊手术止血。随访 2~ 36个月未见复发及消化道出血。结论 下腔静脉狭窄者注意有肝静脉闭塞 ;下腔静脉闭塞破膜后 ,2 0例肝静脉闭塞者 19例随之开放 ,无需特殊处理 ;安放支架时注意保护肝静脉入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总结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结果 37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的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肢肿胀消退,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后积极、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Venous aneurysms are uncommon. Despite their infrequency, venous aneurysms can present with significant clinical complications such as thrombosis, pulmonary embolism, and death. 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thrombosed inferior vena cava aneurysm discovered in a 16-year-old male who had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right lower extremity. Thrombosis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is uncommon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Therefore,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such as an inferior vena cava aneurysm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evaluating pediatric patients who present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膳静脉穿刺血栓抽吸及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胭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在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前提下,先行球囊扩张机械性破碎血栓及IOF改良下腔静脉支架输送鞘行血栓抽吸,然后行接触性溶栓治疗,4例患者于溶栓后行骼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及健、患肢周径差等指标评价疗效,患者随访1年以上。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30例患者于治疗6个月复诊,双下肢周径差〈1.5cm,行下肢静脉造影复查,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分别为(9.5±2.6)、(3.6±2.1分),Z=1.65,P〈0.01],静脉通畅率为(69.5±13.2)%。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胭静脉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9.
国产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国产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2006年8月,82例下肢DVT患者施行了国产IVCF置入术。IVCF置入后行经导管尿激酶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或/和支架置入治疗,经右颈内静脉途径行IVCF取出术。结果共置入82个IVCF,技术成功率100%,无复发性肺栓塞,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4%。70例患者将国产IVCF取出,IVCF平均留置时间为(11.9±9.5)天;12例患者IVCF为永久性留置,随访3~48个月,IVCF无移位及血栓形成。结论国产IVCF能安全、有效预防肺栓塞,国产IVCF置入术是治疗下肢DVT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术中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DFI检查疑有肝动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9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疑有门静脉血栓的3例患者进行术中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提示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并经术中超声检查证实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下腔静脉狭窄1例,均经DSA证实。另2例超声造影提示肝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中,1例DSA诊断为肝动脉狭窄,1例肝动脉无明显异常;超声造影诊断符合(7/9)。结论超声造影可确诊门静脉、肝动脉血栓,但对准确诊断肝动脉狭窄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1.
肖亮  童家杰  申景  李海伟  徐克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431-1433,143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68例,经股静脉或经右颈内静脉置入腔静脉滤器后,均行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结束前复查肺动脉造影及下肢静脉造影,术后6个月复查血管超声。【结果】置入腔静脉滤器168枚均一次性释放成功,释放过程平均耗时1.9min。168例患者溶栓成功率100%,平均溶栓时间9.68d;98.8%(166/168)。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症状消失或减轻;血栓直径消融75%~100%91例;血栓直径消融50%~75%47例;血栓直径消融小于50%30例,随访期间下肢静脉血栓直径与溶栓治疗结束时相比无增大。【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下肢深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介入操作技术成功率较高、症状改善明显、血栓消融程度高、损伤小、安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防治肺动脉栓塞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DVT患者.115例,选择27例适合行VCF置入的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行VCF置入,术后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下腔静脉内均成功置入VCF,经溶栓、抗凝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术后无肺栓塞及滤器置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VCF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DVT疗效好且安全,VCF置入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IESTA序列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临床诊断为BCS的患者的下腔静脉病变情况,以DSA为诊断金标准,评估FIESTA序列对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能力,包括检出静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度,显示下腔静脉血栓、下腔静脉瘤的能力。结果 MRI诊断准确有41例,灵敏度为97.61%、特异度为55.56%、准确度为90.20%;发现下腔静脉血栓8例,下腔静脉瘤样扩张4例。结论 FIESTA序列在显示BCS的下腔静脉中具有直观、准确率较高、无需对比剂的优点,可作为诊断BCS下腔静脉病变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人联合微量泵动脉溶栓加抗凝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对19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人联合微量泵动脉溶栓治疗护理。结果全部病例未发生并发症均获痊愈。结论提出术前重点做好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应做好肢体护理及溶栓、抗凝、微量泵的护理,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We describe two cases of Budd-Chiari syndrome detect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at resulted from compress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by an elevated right hemidiaphrag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demonstrated elevation of the right hemidiaphragm and medial devia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with short segmental narrowing. The hepatic veins and inferior vena cava were patent but discontinuous. Hepatic venous drainage was assisted by multiple large intrahepatic collaterals. Received: 13 April 1998/Accepted: 3 June 1998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下腔静脉滤器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在预防肺栓塞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4年,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于治疗前存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37例患者,安放下腔静脉滤器后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下腔静脉滤器全部安全置入下腔静脉内,随访1~36个月,滤器无移位,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对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能安全有效地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舍下肢深静脉插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1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胭静脉顺行插管后予尿激酶溶栓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放下腔静脉滤器及溶栓导管,血栓完全溶解4例(33.3%),部分溶解8例(66.7%),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舍下肢深静脉插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术前经健侧股静脉置人下腔静脉滤器于肾静脉平面下方的下腔静脉内,并观察有无肺栓塞症状。结果:10例均成功置人,无肺栓塞发生。9例下肢静脉血栓症状和体征消失,1例下肢肿胀减轻。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前置人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肺栓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09年10月在本院介入科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的15例急性DVT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DSA监视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术中将溶栓导管头端插入静脉血栓内部,再经溶栓导管用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并计算出患侧与健侧大、小腿平均周径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出院后继续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均显著改善,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患侧与健侧大、小腿平均周径差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随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肝静脉、下腔静脉病变的关系。方法:2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术前行彩超检查,术中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和选择性肝静脉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了解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情况;影像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组织活检了解肝脏病理学变化。根据病变累及血管分为肝静脉型、下腔静脉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型;根据血管阻塞程度将其分为狭窄型和完全闭塞型。将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5例穿刺组织达满意组织学诊断要求,其中肝静脉阻塞型11例,下腔静脉阻塞型4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阻塞型10例;狭窄型7例,完全闭塞型18例。肝纤维化程度与血管阻塞程度密切相关;肝血窦扩张和肝细胞变性与血管阻塞程度无关,肝脏病变与阻塞部位无相关性。结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对肝脏的损害程度是一致的,血管阻塞程度较阻塞部位对肝脏损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