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戒毒病人的护理模式,以促进病人积极参与戒毒,减轻戒断症状及改善吸毒导致生理、心理、社会的危害。方法:对应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SPSS11.5统计分析。结果:开展后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及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比开展前显著性降低,实施心理卫生教育后病人对毒品危害性及相关知识认识水平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能帮助病人进步且朝向预定目标,为病人走上康复之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患者在美沙酮替代递减治疗过程中辅以音乐疗法后的康复效果。方法:治疗组患者40例在美沙酮替代递减脱毒治疗过程中辅以音乐疗法,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单纯美沙酮替代递减脱毒治疗,观察两组病例在心理渴求、焦虑情绪变化、睡眠时间、戒断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病例夜间睡眠时间7天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病例虽然心理渴求存在,但同日评分与对照组仍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辅以音乐治疗能明显改善脱毒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及撤药过程中(第二周)的不适,与对照组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美沙酮替代治疗过程中辅以音乐疗法,可以加强治疗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中西医结合对海洛因脱毒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60例自愿戒毒者脱毒前期先给予美沙酮替代递减治疗,至末次口服20 mg·d-1后,分成A、B两组,A组30例在停美沙酮12小时后予以灵益胶囊口服治疗;B组30例继续给予美沙酮替代递减脱毒.结果:在控制戒断症状方面,在治疗早、中期,A组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期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沙酮联合灵益胶囊脱毒治疗,临床疗效可靠,且有利于控制海洛因依赖者停用美沙酮后的稽留症状,副作用少,价格合理,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美沙酮合并丁丙诺啡和东莨菪碱脱毒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美沙酮脱毒疗程早期改用丁丙诺啡合并东莨若碱替代治疗与单用美沙酮替代治疗方法之优劣。方法:108例符合DSM—IV阿片类依赖的戒毒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美沙酮脱毒疗程早期(第四天)改用丁丙诺啡合并东莨若碱替代治疗,对照组则单用美沙酮替代治疗。采用《阿片类药物戒断症状量表》(owS)评定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脱毒率分别为94.4%和74%,有显著性差异(P<0.01=。owS量表总分在治疗d1—4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d5—8,试验组总分平稳下降,与对照组逐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药物停用48h后试验组症状未见波动,而对照组症状波动,owS总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美沙酮脱毒疗程早期改用丁丙诺啡合并东莨若碱替代治疗优于单用美沙酮,是快速脱毒、提高脱毒成功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自愿住院戒毒的动机、住院时间、出院后复吸情况。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戒毒动机,住院时间、出院后复吸情况等,就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海洛因依赖者以吸毒减量动机为多;住院时间以5~6天为主;出院后第1天复吸者占80%。结论:自愿戒毒所主要功能:维护吸毒人员身体健康,减少毒品对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6.
海洛因依赖者自我戒毒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自我戒毒的行为,分析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入所自愿戒毒的120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93.33%海洛因依赖者有自我戒毒行为,95.54%的原因是顾及面子影响,自我戒毒的药物主要是复方地芬诺酯片、三唑仑、曲马多、安定和丁丙诺啡五种,来源以戒毒所和黑市为主,戒毒中以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和发热的并发症占多数.有95.53%戒不掉.结论:自我戒毒行为普遍存在,吸毒人员乱吃药物,戒毒效果差,容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我们要密切关注这种戒毒行为,采取多种方式来正确的引导和减少自我戒毒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排毒养生胶囊临床戒毒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排毒养生胶囊对海洛因依赖临床脱毒治疗效果。方法:海洛因依赖患者580例,随机分为排毒养生胶囊治疗组302例、美沙酮对照组278例;采用《阿片类药物依赖戒断症状量表》(OWS)、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治疗d1~d4,治疗组戒断症状完全控制率>80%,d5以后完全控制率达100%;总控制水平稍低于美沙酮对照组,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排毒养生胶囊对海洛因成瘾临床脱毒治疗效果较满意,与常模戒毒药物美沙酮疗效相近,且临床接受率和依从性好,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海洛因依赖者月经周期变化与吸毒方式、吸毒时间、吸毒剂量的关系及躯体脱毒后月经恢复情况.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毒情况、既往月经情况及吸毒后月经变化等,选取了425例女性海洛因依赖者就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月经紊乱以闭经及月经周期延长多见;月经紊乱发生率随吸毒剂量增加、吸毒时间延长而递增;注射毒品比其他吸毒方式更易引起月经紊乱;戒断毒品6个月内97.8%的吸毒者月经可恢复正常.结论:海洛因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能存在显著影响,但为可逆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治疗过程中出现尿潴留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自2004年1月到2006年2月我所出现的102例尿潴留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尿潴留呈亚急性或急性起病。男性多于女性,有显著差异(P〈0.05),症状多出现在脱毒第三、四天。有5例(4.90%)与低钾血症有关,其余与美沙酮的使用有关,其中31例尿潴留患者合用654.2、CPZ等药物。通过物理的或药物治疗后能完全缓解,无后遗症状。结论:找到尿潴留发生发展规律,减轻自愿戒毒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不同时间对其心理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不同时间对其心理症状的影响。方法:用SCL-90症状量表对住所不同时段的吸毒者进行评定,计算SCL-90症状10项因子在各戒毒月数分类组的均值和标准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SCL-90症状10项因子在戒毒月数分类组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睡眠饮食障碍在戒毒1月组与戒毒2月组、3~6月组、半年以上组和精神病性、睡眠饮食障碍在戒毒2月组与戒毒半年以上组因子均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在戒毒1月组与戒毒3~6月组、半年以上组因子均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强迫症状在戒毒1月组与戒毒3~6月组、半年以上组和戒毒2月组与戒毒半年以上组因子均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敌对在戒毒1月组与戒毒3~6月组因子均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⑴缓解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睡眠饮食障碍需要戒毒2个月;⑵缓解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需要戒毒3个月以上;⑶缓解敌对需要3~6个月,在康复中,某些心理应激因素会使戒毒者产生敌对等情绪。  相似文献   

11.
美沙酮口服液用于海洛因依赖脱毒治疗临床用药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索美沙酮口服液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治疗的有效剂量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经验。方法:对81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了开放用药观察,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尽量给予足量美沙酮,以充分控制戒断症状。根据个体情况逐渐减量,疗程不超过21天。结果:对于大部分患者,平均日剂量40~50mg可以较好地控制戒断症状,最大日剂量可达到105mg,并且患者可以安全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用药剂量不同,在8~21天内可以完全停药。结论:验证了美沙酮用于海洛因依赖脱毒治疗的安全有效性,并提示治疗剂量个体差异大,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制定治疗计划,确定用药剂量和用药疗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电图(ECG)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22例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调查患者的海洛因滥用情况、肝功能及心肌酶等资料.结果:36例(29.5%)患者有ECG异常,且ST-T改变最为常见.海洛因滥用时间、滥用量、多药滥用情况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肌酸激酶(CK)等在ECG异常与正常组间有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海洛因滥用时间、滥用量和CK 3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海洛因依赖者ECG异常较多见,患者滥用时间和滥用量、CK异常为危险因素.脱毒治疗时应注意躯体情况.  相似文献   

13.
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治疗中伴发抽搐的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过程中发生抽搐的原因和特点,探讨防治方法。方法:对5763例海洛因依赖患者中伴发抽搐发作的23例患者与随机抽取同期成毒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结果:①研究组病例的日滥用量、吸毒方式、吸毒年限与对照组相比均呈显著差异(P<0.01)。②研究组病例中诊断为因痈大发作者19例,癔症3例,破伤风1例。②抽搐发作多出现在脱毒治疗的中后期。④绝大多数病例曾合并使用精神科药物。结论:海洛因依赖成断治疗中应完善相关检查,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注意选择合并用药,方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这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治疗海洛因依赖8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分析血液透析治疗海洛因依赖的效果及原理。方法:对80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1周。1周内透析2~3次,每次4 h;同时辅以抗焦虑、抗抑郁剂治疗;用美沙酮治疗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液透析组80例患者均脱毒成功,未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效果优于美沙酮组(P<0.01)。结论:血液透析可能是较好的脱毒方法,脱毒快,成功率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合并美沙酮治疗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疗效.方法:比较了美沙酮合并米氮平组(37例)和美沙酮合并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组(37例)在脱毒治疗后一周、治疗后二周戒断症状量表评分、HAMD焦虑量表评分及睡眠障碍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海洛因依赖者的戒断反应、焦虑症状在脱毒治疗后均显著减轻,米氮平合并美沙酮治疗比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合并美沙酮治疗对戒断症状和焦虑减轻更明显,并明显改善入睡困难和睡眠浅.结论:米氮平合并美沙酮治疗和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合并美沙酮治疗均可有效减轻海洛因依赖者的戒断症状,米氮平合并美沙酮的疗效更明显,并可明显改善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6.
42例海洛因依赖者强制戒毒中自残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强制戒毒期间海洛因依赖者自残原因及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527例强制戒毒者在强戒期间发生的42例有自残行为就其一般资料、自残原因、自残方式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残原因与逃避惩罚、保外就医、恶劣环境、牢头狱霸欺凌、毒瘾发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防范措施应以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管理、改善生活条件、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和进行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住院海洛因依赖患者在脱毒过程中发生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的危险要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对22例发生阿片类中毒的住院海洛因依赖患者及200例未发生中毒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对比研究并作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找出危险因素。结果:合并呼吸道感染、肝功能异常、合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既往有脑外伤或脑器质性疾病史以及住院第3~5天是住院海洛因依赖患者发生阿片类药物中毒的危险因素。结论:海洛因依赖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躯体疾病或脑外伤等疾病史,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躯体,对有呼吸道感染、肝功能异常以及有脑外伤或脑器质性疾病者慎用药,美沙酮用量可酌情减少或分次服用,入院时应查血常规、肝功能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米氮平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及脱毒后的焦虑抑郁及心理渴求影响的疗效.方法:对符合DSM-Ⅳ阿片类依赖诊断标准的患者在美沙酮(MTD)脱毒治疗时随机抽取50例MTD联合米氮平治疗(A组)和50例MTD加安慰剂治疗(B组),进行对比观察.使用HAMD,HAMA及心理渴求自评量表来评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及心理渴求的情况.结果:MTD联合米氮平治疗组较MTD联合安慰剂治疗组焦虑抑郁及心理渴求评分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米氮平可有效的减轻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期及脱毒后的焦虑抑郁及心理渴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曲唑酮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及脱毒后的焦虑抑郁及心理渴求的疗效。方法:在美沙酮(MTD)脱毒时随机抽取MTD联合曲唑酮(A组)与单独MTD治疗(B组)各进行对比观察。使用HAMD和HAMA评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及自拟的心理渴求评分表。每日评定一次。结果:MTD联合曲唑酮组较单独用MTD组焦虑抑郁和心理渴求分明显减少,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即A组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及心理渴求明显比B组轻。结论:曲唑酮可有效地减轻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期间及脱毒后的焦虑抑郁症状和心理渴求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A study is reported based 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35 male current or Cornier heroin addicts living in Karachi, Pakistan. Karachi saw a dramatic increase in heroin misuse in the 1980s and is an example of a major cit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hat is undergoing rapid social change. The study focuses upon how addicts deal eognitively with the dissonance created by their addiction-related behaviour. Responses to dissonance were coded into 16 categories which were further amalgamated into four principal groups: accepting, confessional, testimonial, defensive. Amongst other findings, support was found for the hypotheses that dissonance over religious observance would be responded to with acceptance, over physical well-being with testimony, and over respect for ciders and care for dependants with defensivencss. Being currently off heroin was related to accepting responses and being from a more traditional background was related to testimonial responses.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Jungian response sub-types, attribution theory, and stages of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