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形红斑为急性皮肤炎症疾患,皮疹多形,常伴粘膜损害,重症型有严重的粘膜和内脏损害。好发于春秋季节,冬季也有罹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以10~3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中医据其“形如猫眼,光彩闪烁,无脓无血”,称为“猫眼疮”。本病常在雁来时发病,雁去时则瘥,又有名为“雁疮”者。本病亦有在冬季“重触风寒”而发病者,故中医文献中也有称为“冷疮”或“寒疮”者。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兹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拟通络活血汤治疗多形红斑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形红斑又称渗出性多形红斑,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病.主要累及皮肤和粘膜,表现为红斑、丘疹和水疱等多形损害.相当于中医"血风疮"、"猫眼疮"、"雁疮"等.笔者自拟通络活血汤经临床验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多型红斑也称多型渗出性红斑,属中医“猫眼疮”、“雁疮”、“寒疮”范畴,为皮肤科常见病。好发于春、秋、冬三季,患者常为青少年,尤以女性为多。好发部位为面部、手掌手背、足心足背,也可发于口腔粘膜及生殖器。典型的皮疹是红斑的中心呈暗红或紫红色,发生重迭之水...  相似文献   

4.
<正> 多形性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文献早有记载,《诸病源侯论·疮病诸侯》中叫“雁疮”,《医宗金鉴》称“猫眼疮”,如:“此证一名寒疮,每生于面及遍身……初起形如猫眼,光彩闪烁,无脓无血,但痛痒不甚……。”其病因多与风寒外袭及风热外感、湿热内蕴有关,也有因药物、鱼、虾等过敏而致病者,临床症状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等多形性损害,常伴有发热、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5.
陈迎五 《光明中医》2007,22(2):62-63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可有红斑、风团、丘疹、水疱,水疱破溃后可形成糜烂疮面,瘙痒不适,反复发作.特别是寒冷型多形红斑常常因反复发作而伴随患者渡过整个寒冷季节,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根据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理念,用附子理中丸治疗秋末至春季易发作的寒冷型多形红斑,收到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为蛇串疮,表现为炎性红斑上成群的水疱,伴灼热刺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带状疱疹发病初期,多因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亦或形劳伤脾,脾失健  相似文献   

7.
“湿疹”以其皮损多种、形态各异、有糜烂流滋而潮湿之征,故名。由于湿疹所涉范围较广,中医就因其形态、部位的不同而病名各异,如“浸淫疮”、“痛疮”、“湿癣”、“月蚀疮”、“肾囊风”、“血风疮”、“湿毒疮”、“奶癣”、“旋耳疮”等,但总不离乎疮、癣、风之属。本病临床表现常见局部皮肤发痒,皮疹多呈多形性,如红斑、水肿、丘疹、水疱、糜烂、渗出胶黏状液体,甚至结痂、脱屑、或皮损呈苔藓样化。皮疹多呈对称性分布,常缠绵难愈,甚者可达数年之久。发病部位多见于面部和四肢,此外,女性乳房和外阴、男性阴囊等处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多形红斑,中医称之为“猫眼疮”,多见于春秋两季,冬季患者亦不少见。本病为急性皮肤炎症性疾患,皮疹多形,以肢端为主,少数伴有粘膜损害,多发于青少年。我们通过辨证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效果。1 风湿热型起病较快,皮损红艳,有水疱,瘙痒,或伴灼热感,重者口舌糜烂,可有发热、口干、便结、溲黄。苔黄或黄腻,舌尖红,脉  相似文献   

9.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甚至糜烂渗出,并伴有瘙痒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湿疹多与免疫反应有关。中医学根据本病发生年龄及部位的不同分别将其命名为“奶癣”或“胎癣”、“头面疮”、“旋耳疮”、“肾囊风”等,认为本病主要因素体不足、湿热内蕴,或脾失健运或营血不足,湿热稽留,复因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浸淫肌肤而成;其中湿邪为发病的主要因素,与脾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2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病毒感染所致的常见皮肤病,好发于胸胁、颜面、下肢等部位,中医学对本病论述颇详。因其皮损呈红斑、水疱呈条带状排列故名“火带疮”,发于胸胁部的称“缠腰火丹”,发于头面及其他部位者称“蜘蛛疮”、“蛇串疮”。其病因多由情志内伤,郁而化火,或肺脾湿热内蕴,复感湿热毒邪而发,故热毒蕴于血分而发红斑,肿胀疼痛,湿热盛则起水疱。  相似文献   

11.
多形红斑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春秋季节 ,1 0~ 3 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程常具自限性易复发 ,皮疹为多形性红斑 ,还表现为丘疹水泡。常有粘膜损害并可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与中医药记载的“雁疮”、“猫眼病”相类似 ,兹就近十余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报告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禀性不耐所致。复受风寒侵袭以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而致病 ;或湿热内蕴 ,外感风邪郁于皮肤为病 ;或血分蕴热外感风邪妄行泛发于肌肤粘膜所致。现代医学对此病有以下几种看法 :①感染 ,包括各种细菌和病毒。②…  相似文献   

12.
梅花针加TDP治疗带状疱疹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青 《吉林中医药》2007,27(10):44-44
带状疱疹是一种神经和皮肤同时受累的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表现为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伴有神经疼痛,因其每多缠腰而发,故中医又名“缠腰火丹”、“蛇串疮”、“蛇丹”,亦有发生于胸部及颜面部者。本病以春秋两季多发,多为成年人发病。笔者自1995—200  相似文献   

13.
<正>蛇串疮(带状疱疹)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点是水疱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可伴有刺痛,多发于春秋季节,以成人患者为多,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患者有时可能再次发病。因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或蛇丹。《外科启玄·卷七》又叫它"蜘蛛疮",并指出:"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堆,亦能萌开。"  相似文献   

14.
多形性红斑是一种急性皮肤炎症疾患,相当于祖国医学之“猫眼疮”、“雁疮”、“寒疮”等病。其皮损特征为多形性,可有斑疹、丘疹、风团、水疱、糜烂或出血等,常数种皮损同时存在,对称分布,少数患者可伴有粘膜损害,个别典型皮损常形成特殊的虹膜样损害。好发于手足背,前臂及小腿等部,多见于春秋季节,少数见于严寒隆冬,女性多于男性。重症型有严重的粘膜和内脏损害,如口腔、鼻、眼、咽、尿道、肛门和呼吸道粘膜广泛受累,发生大片糜烂和坏死,出现严重毒血症状。患者还伴有支气管炎、消化道出血、关节炎、心肌炎、心包炎、脑水肿和肝肾损害而死…  相似文献   

15.
寒冷性多形红斑是一种以体肤生疮,形如猫眼,遇冷则剧为特征的皮肤病,多在冬春寒冷季节(12月至次年2月)发病。皮疹常成批出现,基本损害为水肿性斑丘疹。初起为鲜红色,以后丘疹中心逐渐转为黯红或紫红色,而呈虹膜状,丘疹约绿豆大小,可相互融合,严重时出现紫癜或水疱,疱破则形成浅糜烂面,多见于四肢末端暴露部位,患处皮肤温度明显偏低,全身可伴恶寒喜热、手足厥冷、口淡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胖苔润、脉沉细或迟等阳虚寒重等证。清代《奇症汇·卷六》记载:“有人患身面生疮,如猫儿眼样,有光彩无脓血,但痛痒不常,饮食减少,名曰寒疮”。以及清代《…  相似文献   

16.
寒冷性多形红斑(cold erythema mtdtiforme),相当于中医学的“猫眼疮”、“白寒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之一。其皮疹呈多形性,多伴有瘙痒,好发于冬春季,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常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麦粒灸治疗带状疱疹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疮疹又称蛇串疮,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 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病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因其在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名缠腰火丹,或称水带疱、蛇丹.《外科启玄·卷七》中又叫“蜘蛛疮”.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为多.其特点是: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疱,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伴有刺痛和淋巴结肿大.大部分病人患病后很少复发,极少数患者有时可以再次发病.1 临床资料共收治76例患者中,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5岁;病史最短3天,最长15天.  相似文献   

18.
东火 《养生月刊》2006,27(9):775-775
带状疱疹这种皮肤病,对我们来说不会太陌生。顾名思义,这种病的主要表现是皮肤上的一连串水疱,象条带子。有的水疱串起来较为规则,看似长条,有的连串的水疱则排列不规则,或散在的看似星状,所以民间叫这种病是“蛇缠”、“蜘蛛疮”。我在少年时,就得过带状疱疹,记得肚皮腰带处一圈,开始有点红,后来长出水疱,红辣辣地痛,乡亲们都说生了“蛇缠”病。至今,我对这种长在腰腹部,有水疱,象带子,很疼的毛病,印象深刻。学医以后,了解到带状疱疹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因病毒侵犯了神经,而受损伤神经所分布的皮肤区域,就出现红斑和水疱。而且发病部位不仅…  相似文献   

19.
蛇串疮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其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或称火带疮。中医病因中医学典籍对带状疱疹相关记载很多。本病与心、肝、肺、脾病变及外感湿热邪毒有关,或因情志内伤,肝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蛇串疮”或“缠腰火丹”。是因肝胆热盛,脾湿内蕴,湿热搏结,不得疏泄,引起红斑水疱。又因湿热相搏,阻遏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