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许雷 《四川中医》2014,(4):11-12
蔡淦教授善于应用"元气阴火"学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文章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补脾胃、泻阴火"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阐述"阴火"的实质。并举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以说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萎缩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胃胀等范畴。笔者在先祖何廉臣治疗脾胃病经验的基础上,历30余年临床实践,对其诊治体会如下。 1.从胃热论治 李东垣将脾胃病的病因归为饮食劳倦、寒暖失常、情志不适。提出“内伤脾胃,元气不足”,“元气不足,阴火得以乘其土位”,且“火与元气不二立,一胜则一负矣”。因此,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不能单纯以虚论治,祛邪清火即可保元,火退元气可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疑难疾病,目前已经被公认为胃癌前状态。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明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对其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结合近年来中医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成果,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进行综述,为今后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属于胃癌的癌前状态。本文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学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医作用机制进行论述,简略概述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中医发展的瓶颈及El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临床难治性慢性疾病,西医对该病的治疗没有很好的方法。近年临床研究表明,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好的疗效。通过分析研究近三年以来有关该病的文献,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方、中成药、针刺、艾灸、中医其他治疗方法等方面,论述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化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焦虑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胃复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胃黏膜病理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黏膜病理情况、HAMA及MAMD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李东垣“阴火理论”代表方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化裁联合胃复春片可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并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胃黏膜征象。  相似文献   

7.
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专方专药、针灸治疗等四个方面,对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了综述。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对病因病机认识不统一;二是,中医证候尚未规范;三是,临床试验科学性差,建议规范中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有癌变风险,临床治疗缺乏特效药物。对症治疗并不能有效控制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症状,所以该病往往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笔者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中医基本病机出发,根据方证相应,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对临床常见的中医病机变化——郁、滞、瘀、虚、劳,进行个体化的加减用药,往往能明显减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症状,甚至逆转病程。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西医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对此病症的诊疗优势显著。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经验方、针灸诊疗等角度综述近年来中医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研究现况。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疑难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证候分型分布对本病今后的预防和规范化诊疗都起着关键性作用.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中医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成果,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证候分型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和今后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1.
从对阴火实质的分析认识来探讨李东垣提出"气虚发热"的病机,就阴火的涵义、存在形式及其与气虚发热的关系分析阐述其发病机理,认为气虚发热只是阴火证的一种表现类型之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体的代偿性发热,可以称之为功能性发热;二是因气虚而导致的推动无力,代谢产物堆积,郁而化热、化火而发热。再结合东垣对阴火理论的论述,认为其脾胃内伤,阴火上冲的病机,也就是气虚发热的病机,实质是脾胃气虚,导致升降失常,气机阻滞于中焦,阳气郁而不得泄,转变为病理之火,继而出现火热病证。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6,(5):381-382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提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病机是脾胃气衰,而阴火则是由于脾胃气衰而产生的一种虚热证候。老年人若饮食失节、劳倦过力、情志不节、寒热失调,或伤于脾,或害于胃,致脾胃虚弱;或其人禀赋不足,脾胃本弱,脾阳升发之力不足,无力助胆气正常运行,少阳初生之气滞于脑府,郁而化火(阴火),则出现眩晕等症。认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可以从阴火论治,可根据阴火的成因和性质特点,效法李东垣清阴火之甘补法、辛散法、苦泄法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3.
膏方非单纯补剂,亦包含救偏却病之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多有脾胃虚弱,正气不足的表现,而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脾胃虚弱则气血阴阳皆易不足,膏方所采用的药物,多以扶正补益为主,故通过膏方调补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达到增强消化功能,强身固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试论脾阴虚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脾阴虚的生理、病理、形成原因及症状,认为脾阴与胃气、脾阴与脾阳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脾阴与胃气、脾阳等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并提出了脾阴虚的治法和方药。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毒”立论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强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560-256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而且涉及多脏腑。其病机,过去多认为以虚为主,如脾胃气虚、胃阴不足,尤其强调阴虚。但近年来的研究多认为:该病属虚多夹实或本虚标实,其基本病机之一是"瘀毒互结",即"瘀毒"贯穿于整个疾病发展过程始终,由微至著,是中医证候演变和转归的关键。"瘀毒"并不等同于血瘀或"癌毒",而是癌毒的前期状态,在临床上完全可能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成年代谢综合征(MS)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MS的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及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41例MS患者统计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人体测量学资料及相关理化检查,中医症状、舌、脉等,四诊合参,确定证型。结果 541例MS患者,脾虚痰湿证37.15%,气阴两虚证19.22%,瘀血阻滞证9.80%,痰火上冲证8.13%,心肝火旺证6.65%,阴虚火旺证6.47%,肝肾阴虚证3.14%,阴阳两虚证2.96%,痰瘀互结证2.59%,其他证型3.88%。20~40岁心肝火旺证最多,41~65岁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最多,66岁及以上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最多。当24≤体质量指数(BMI)28时,以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当28≤BMI35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而当BMI逐渐增大时,脾虚痰湿证、瘀血阻滞证患者比例逐渐增加,而气阴两虚证患者比例逐渐降低。无既往史者以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2型糖尿病时,以气阴两虚证和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时,以脾虚痰湿证、痰火上冲证、心肝火旺证为主。当MS伴有血脂代谢异常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结论四川地区成年MS住院患者,总体以脾虚痰湿证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大,证型呈心肝火旺证→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痰火上冲证→阴阳两虚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失眠病因包括心理生理、神经症、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失眠产生原因很多,如气郁化火,扰动心神;胃中不和,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思虑劳倦,内伤心脾,以及心胆气虚,神摇善惊等;均可扰乱心神而致失眠,主要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常见有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血亏型、心虚胆怯型、心肾不交、脾胃不和与五脏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内镜确诊CAG及病理确诊为CAG伴不典型增生或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患者317例,选取常规体检发现的无症状性浅表性胃炎10例作为对照,并进行TRPV1、TRPM8受体表达检测及CAG中医证型辨证,分析CAG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CAG前病变中医证型按照所占比率排序为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26种证型在TRPV1、TRPM8表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RPV1的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湿热胃阴亏虚肝胃不和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脾胃虚弱;TRPM8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胃阴亏虚脾胃湿热。TRPV1以脾胃湿热表达最为明显(415 bp),TRPM8表达以脾胃虚弱最明显(387 bp)。胃络瘀阻型近似于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表达。3同一证型在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分布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不同证型在同一程度肠上皮化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证型在轻度异型增生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中、重度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三型在重度异型增生时分布较高;各证型在轻、中、重度萎缩程度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CAG癌前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病理程度较轻时以实证为主,并伴有TRPV1受体表达增高;病理程度中、重度时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表现多见,并伴有TRPM8表达增高。本研究为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CAG中医辨证提供了更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中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的方法,在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地区,选择不同感染途径(性传播878例,静脉吸毒527例,有偿供血652例)的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对不同感染途径艾滋病症、证分布规律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随访,初步总结出不同感染途径艾滋病的病性、病位和病机等特点.3种传播途径主要病性中虚证以气虚、阴虚和阳虚为主;实证中,血液传播以痰湿为主,性传播以气滞为主,静脉吸毒以热(火)毒为主.性传播者以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证为主;静脉吸毒者以气阴两虚、湿热蕴结证为主;采供血者以肝胃不和、脾虚湿盛证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复杂证候群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入选的10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四诊症状和体征进行完整的收集和整理,根据“四特征五阶段”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然后运用统计学定性资料的统计表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证候复杂,除脾胃系证候外还伴有肝系、心系、肾系、肺系、大肠系等诸多脏腑病证,其中肝系、心系、肾系病证与脾胃系证候比重相当;脾胃系证候中虚证主要表现为脾阳虚证、脾气虚证、胃阴虚证、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脾胃虚弱证或脾胃虚寒证;实证主要表现为胃热证、胃火旺证、胃有瘀血证,脾胃湿热证。其中脾阳虚证、胃阴虚证及脾胃虚弱证是虚证中较为突出的单一证候;胃热证、胃火旺证、胃有瘀血证及脾胃湿热证是实证中较为突出的单一证候。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同时见有1—10个中医证候分型,其中同时存在4~8个证候的患者明显多于其他证候。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以复杂证候群的形式存在,除脾胃系证候外还兼有肝、心、肾等其他脏腑病证,且多存在3个或3个以上证候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