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巴胺有较好的升压作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低血压休克。我院在抢救休克时使用多巴胺静脉滴注发生药液外漏5例。开始时患者局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刺激性疼痛,而肤色却正常,以后逐渐苍白,继而发红至暗红,虽经局部热敷(米进行封闭),最终都发生局部组织坏死,迁延时间较长,最久者达半年方愈。5例中3例发生于  相似文献   

2.
多巴胺静脉滴注致皮肤坏死2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巴胺静脉滴注致皮肤坏死2例仝金凤多巴胺是治疗休克的常用药物,其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皮肤坏死者极为少见,[1]现将笔者遇到的多巴胺静滴引起皮肤坏死2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马某某,男,76岁,系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于1993年7...  相似文献   

3.
静脉滴注盐酸多巴胺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近年来,临床上常采用盐酸多巴胺静脉滴注配合其它药物纠正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我们在应用中有5例发生静脉点滴部位组织坏死,故应引起重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介绍1例因输注多巴胺引起组织坏死的病例,希望同行们能吸取一些经验教训,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现报道如下. 病历介绍 患者,女,67岁,低血压,糖尿病,于2006年n月23日入院,病情危重,血压70/40 mm Hg,当日即开始输5%葡萄糖250 ml,多巴胺40 ml,输完更换,维持静滴,剂量不变,于2006年11月25日夜间发现左踝部静脉留置针处(输多巴胺组)有约15 cm×20 cm的皮肤肿块,发红,表面有水疱,疼痛明显.即更换静脉通道,局部未作特殊处理.第2天(12 h后)发现局部皮肤发黑坏死.立即给予相应处理,患者于28d后局部组织部分愈合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源性静脉用药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护理学防护和治疗。方法从1例多巴胺静脉滴注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出发,分析引起静脉滴注渗漏的原因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原因,从进行预防性护理,外用中药、外用西药及物理疗法等多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性护理。结果病例经过近1个月的外科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制订规范的护理标准操作流程,将护士还给患者,是预防和治疗静脉滴注引起局部损伤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多巴胺是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并扩张肾脏等重要脏器的血管,从而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是心力衰竭、抗休克等病人抢救时的常用药物。但多巴胺pH值低、对血管壁刺激性强、局部反应大、泵入时间长,易导致静脉穿刺局部苍白、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1]),2018年5月6日我科发生1例抢救患儿在静脉微量泵入多巴胺治疗时发生输液部位苍白缺血,通过积极的针对性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1 病  相似文献   

7.
多巴胺为抢救休克时常用的升压药物,因其可选择性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的血供,改善微循环。近十多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低血压及休克的治疗。一般认为加大剂量并无任何副作用发生,即使药液外漏也不致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但临床应用中因加大剂量,结果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等不良后果发  相似文献   

8.
多巴胺为临床常用的升压药物,以静脉滴注为主,若发生渗漏,重者可致局部组织坏死.我科于2008年4月6日收治1例肺炎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持续静脉滴注多巴胺30 h后出现局部组织坏死.本文对该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以期预防和减少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复合氨基酸是由肠道外补充营养的常用药物之一,一般在静脉滴注时,因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者临床上不多见,现报告一例以为借鉴。病历介绍患者女,60岁,于1985年10月3日  相似文献   

10.
甘露醇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露醇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有明显脱水和利尿作用,不良反应轻微,然而,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者确有发生。兹将我院发生的一例报告于下,并结合我们的初步经验提出对本药的使用方法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供商讨。  相似文献   

11.
多巴胺是一种β—受体兴奋剂,由于它能选择性地扩张内脏血管,使肾脏血流量增多,改善肾脏微循环的灌注,故近年来在抢救休克中被视为理想的药物之一,我们在抢救2例急性间壁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病人时,比较大量地用了多巴胺,病人虽然被抢救过来,但却因注射部位组织的坏死而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延长了病程。因此如何从这2例病人的痛苦中去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杜绝类似情况的再发生,是本文讨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多巴胺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改善周围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休克[1].但是在输液过程中如果发生药液外渗,局部皮肤组织会出现青紫、红肿甚至坏死[2].我科于2011年11月7日收治1例由多巴胺补液外渗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局部坏死组织基本愈合,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病例报告女,66岁。以畏寒、发热、腹痛、脓血样便1日伴神志不清1小时主诉入院。体检:体温40℃,脉搏120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0。急性危重病容,神志不清,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壁、膝反射消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9岁。因“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伴胸闷于1998年8月收入我院。入院后查血脂TG1.46mmol/L,Tch4.67mmol/L,空腹血糖6.73mmol/L,血常规:白细胞7.1×10~9/L,中性0.64,淋巴0.36,红细胞365×10~(12)/L,血小板计数198×10~9/L,出血时间1分钟,凝血时间1分30秒,查心电图与前几次对比,T_1、aVL,倒置加深,V_4~V_6ST段压低≥0.2mV,给予极化液(10%葡萄糖500ml,10%氯化钾10ml,正规普通胰岛素8U)加硝酸甘油针10mg静滴,滴速控制在15~20滴/分,每日一次。第二天发现输液侧肢体从腕关节至肩关节顺静脉走向出现多处红线、发痒,不疼痛,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参液湿敷对静脉滴注多巴胺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0例静滴多巴胺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完后用丹参液湿敷,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湿敷,观察在不同时间穿刺局部组织损伤的程度和范围.结果:随着湿敷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局部组织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液湿敷可有效改善静脉滴注多巴胺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动脉内或外周静脉持续滴注垂体后叶素(VP)治疗外周静脉曲张大出血,除可引起胸闷、心悸、血压升高外,亦可引起局部皮肤可逆性缺血,甚至局部坏疽或坏死,我科自1985年以来经VP治疗75例,其中8例出现皮肤损害,现报道如下。例1:男,50岁。肝癌并上消化道出血,于1987年10月30日入院。用10%葡萄糖250 ml加垂体后叶素20单位静脉输入,3小时后发现输液局部皮肤肿胀、呈暗红色,虽静脉回流良  相似文献   

17.
介绍2例因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致局部组织坏死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强调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除恶心、心悸、胸闷、腹痛及过敏反应外,还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并分析引起组织坏死的原因,提出了不良反应的观察处理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1病历资料患者男,62岁,因咽痛、咳嗽伴发热于2002年12月25日在本村诊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m l 双黄连180mg,30m in后患者出现面部及口唇肿胀,立即停药,给予肌内注射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各10mg,但病情无明显好转,并出现胸闷、气急症状。入院查体:T 36.9℃,P88次/m in,BP 150/90mmHg。患者神志清,精神差,痛苦面容,无明显呼吸困难及“三凹征”。双眼睑、口唇肿胀,张口受限,双眼结膜充血,前胸、后背片状红斑,多形,高起皮肤,压之无褪色,无水泡破溃。血常规:白细胞11×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82.8%。静脉推注地塞…  相似文献   

19.
胆囊缺血坏死穿孔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梅根 《新医学》2002,33(3):168-169
1引言 胆囊穿孔绝大多数见于胆囊结石嵌顿和(或)胆囊感染,而缺血所致坏死穿孔极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上,抢救休克病人应用升压药多巴胺、阿拉明时,我们要多加巡视,防止液体漏出血管外,引起组织坏死。2000年6月我科收治1位休克病人在应用多巴胺、阿拉明升压的过程中,液体并未漏出血管外,而是由于长时间(19小时)在同一部位持续滴注,引起整个小腿皮肤组织坏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