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特点,提高对ESS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应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对15例ESS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规则,绝经后阴道出血、腹部肿块等,15例ESS中低级别ESS(LGESS)13例,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ES)2例。LGESS由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的肿瘤细胞构成,并伴有丰富的螺旋小动脉,UES则具有明显的细胞异型性并缺乏螺旋动脉,且出现坏死及较多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肿瘤组织CD10、vimentin、desmin、ER和PR阳性,而PCK、EMA、S-100、LCA和CD34均阴性。结论 ESS发病率低,其组织发生来自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在组织学形态上与其他子宫间叶性肿瘤或卵巢的良、恶性肿瘤症状相似,诊断上应与它们相鉴别,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CD10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通过组织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对12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病变组织镜下改变基本一致,但5例出现其他成分分化,其中2例伴性索样分化,2例伴平滑肌分化,1例伴腺体分化。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基本组织学形态较为特异,但常伴多种成分分化,其中以性索样分化与平滑肌分化最常见。当送检组织小或病变结构复杂时仍需结合免疫组化等结果,以便与其他多种病变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LGESS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下腹部疼痛。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厚,局部结节状影回声团块。镜下肿瘤由弥漫性增生的内膜间质细胞组成,呈浸润性生长,平滑肌组织间隙内出现岛屿状及灶性分布瘤组织,可见簇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血管,其中1例见瘤细胞沿着淋巴管生长。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CD10、Vimentin均阳性,而α-inhibin、SMA、CD34均阴性,其中1例ER、PR、bcl-2阳性。结论 LGESS内膜间质细胞具多向分化的特点,镜下瘤细胞形态复杂多样,容易误诊,鉴别诊断必须依据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比较少见 ,好发于中年妇女 ,临床上难与子宫肌瘤鉴别 ,也不容易早期诊断。我们对3 0例子宫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丽水市中心医院 1991~ 2 0 0 1年间 3 0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资料 ,均经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证实 ,其中 2 6例瘤体位于子宫体部 ,4例位于宫颈。年龄 2 7~ 62岁 ,平均 48岁。多因发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而就诊 ,病史 2个月~ 10年不等 ,3 0例中有 2 8例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 ,2例行宫颈活检。组织标本均经 10 %福尔马林… 相似文献
6.
患者 ,3 4岁 ,已婚 ,因下腹隐痛 1年进行性加重4月 ,发现腹部包块 1月要求手术治疗入院。平时月经 7/ 2 8~ 3 0、量中、无痛经。患者近 1年一直感下腹部腰骶部酸痛、伴白带多、呈脓性、有气味 ,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后好转。 4月来加重放射至腰背部、会阴部 ,偶然发现腹部包块伴压痛 1月。入院妇检 ,阴道 :有脓性白带、有臭味。宫颈 :前唇退缩、后唇光滑。子宫、附件 :盆腔内可触及如孕 6月大小包块、边界不整齐、压痛、质中。B超示子宫肌瘤 ,胸透正常。行腹部探查术 ,术中见子宫如孕 6月大小 ,后壁有肠管粘连 ,宫体左旋 ,左卵巢 7.0cm× … 相似文献
7.
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ESS)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方法: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1例子宫外原发性ESS进行观察并文献复习. 结果:本例子宫外原发性ESS病变为多发性,累及右卵巢、阑尾、结肠和大网膜等处,伴有右卵巢、阴道、阑尾、结肠等多脏器子宫内膜异位症. 瘤细胞由浸润性、弥漫性增生的单一性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小血管丰富,2~5个核分裂像/10HPF. 电镜观察示ESS瘤细胞超微结构近似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平滑肌细胞的形态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肿瘤组织vimentin,desmin,EMA,ER,PR阳性,而CK, SMA,S-100,LCA,CD34均为阴性. 结论:子宫外原发性ESS组织发生来自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激素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ESS具有向平滑肌、纤维母细胞和上皮细胞分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9.
例 1 2 5岁。产后 3 6 d。以腹部包块 1个月 ,阴道持续性流血 2 0 d入院。妇检 :外阴已婚已产式 ,子宫增大似孕 4月 ,质硬 ,不活动 ,有轻度压痛。B超示 :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病理检查 :子宫 1 0 cm× 7cm× 4cm,肌壁厚 2 cm,右侧壁见一4cm× 3 cm× 3 cm大小息肉样肿物突向宫腔内 ,肿瘤基底部宽广 ,切面灰白、灰黄色。镜下观察 :瘤细胞较均匀一致 ,胞质多少不等 ,胞界不清。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 ,深染 ,核仁不明显 ,核分裂象 3~ 5个 /1 0 HPF(图 1 ,2 )。间质小血管增生明显。病理诊断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后辅以放、…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认识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早期诊断率,以确定手术范围避免二次手术,现对所收集的2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LGESS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子宫肿块和阴道出血,术前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确诊主要依据术后病理诊断。12例LGESS中,伴性索分化1例,合并平滑肌混合性肿瘤1例,合并子宫腺肌瘤2例,合并多发性子宫肌瘤4例。组织形态均显示瘤细胞由浸润性、弥漫性增生的单-性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LGESS由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的肿瘤细胞构成,伴有丰富的螺旋小动脉,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瘤细胞的CD10和vimentin均(++++),ER(+),PR(+++),CK5/6(--+),EMA(-+),S-100和CD34均为(-),CD34在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为(+)。结论临床术前明确诊断LGESS有困难,但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4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结果: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表现为子宫黏膜下或肌壁间结节,浸润性生长。镜下肿瘤细胞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细胞异型性程度低,卵圆或短梭形,弥漫成片分布,瘤细胞间见多量螺旋小动脉样血管。肿瘤组织可向平滑肌样、性索样、腺管样、上皮样分化。免疫组织化学常表达CD10、ER、PR,也可表达SMA、CK(Pan)、Desmin、α-inhibin。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可向多种成分分化。诊断时应结合形态学变化、分化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并与其他一些子宫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肺动脉内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颐性分析,并且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7岁。临床表现为反复晕厥,偶有头晕。心脏彩超示:右心增大,右室压增高,肺动脉异常回声伴轻度梗阻。肺部CT增强+三维成像示:肺动脉栓塞。行肺动脉瓣取栓术。显微镜下病变组织呈现三个区域:坏死区、稀疏区和密集区。肿瘤细胞主要呈实性生长,浸润血管内膜达血管外膜:肿瘤细胞大部分为梭形细胞,少数为上皮样细胞,异形性明显;间质以胶原为主,可见骨样基质成分;核分裂多见,坏死明显。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Vimentin,CD68阳性;myoD1部分阳性;SMA少量细胞阳性;血管标记物CD31部分区域阳性;CD34和因子Ⅷ血管内皮细胞阳性:ALK和CK阴性。最终病理诊断为肺动脉内膜肉瘤。结论肺动脉内膜肉瘤罕见,预后差。临床上难与慢性血管源性疾病(慢性肺栓塞)鉴别,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万方、维普及CNKI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建库到2011年1月.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资料、分析数据.结果 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包括62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Meta分析汇总结果表明,ESS患者以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居多,中位年龄为45岁;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腹痛、腹部或盆腔包块、宫颈赘生物或阴道脱出物等;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其中以手术联合化疗居多;ESS患者3年和5年中位生存率分别为71.4%和68.8%,而中位复发率则高达37.0%.结论 ESS是临床较少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临床症状无特殊性,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5年中位生存率为68.8%,中位复发率达37.0%.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不均,各研究间病例数、评价方法、数据描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上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子宫颈转移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等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由卵圆形到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核卵圆形或稍长,核仁较小,核分裂像极少见,细胞界限不清,似合体状,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和类似脑膜瘤的旋涡状。肿瘤细胞CD21(+),CD23(+),CR(+),HBME-1(+),S-100(-),HMB45(-),CgA(-),SMA(-),Desmin(-),Fascin(-),CD20(-)、CK(-)、Ki-67约15%~20%(+)。结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低度恶性肿瘤。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20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ESS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绝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切除、卵巢保留、组织学类型、分期、辅助治疗情况、CD10等,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82例ESS患者纳入研究,随访时间为2~132个月,5年累计总生存率为71.8%。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绝经状态、是否保留卵巢、组织学类型、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Ki-67指数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显著相关,绝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期、ER、PR和Ki-67指数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显著相关。其中,组织学类型和是否保留卵巢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0、0.013),组织学类型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3)。结论 影响ESS预后的因素较多,组织学类型、是否保留卵巢是ES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zhan ?zdemir Mustafa Erkan Sar? Ertu?rul ?en Asl?han Kurt Ay?e Burce ?leri Cemal Re?at Atalay 《Nigerian medical journal》2014,55(5):432-437
Sclerosing stromal tumours are rare benign ovarian neoplasms of the sex cord stromal that occur predominantly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decades of life. To date, 208 cases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literature. Most patients have menstrual irregularities and pelvic pain. Infertility and virilisation have also been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benign sclerosing stromal tumour were described together with the literature data. It is imperative to conside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 sclerozing stromal tumour of the ovary in a young woman with an ovarian tumour. A combination of morphological, immunohistochemical, radiological and clinical findings is needed in differentiating the tumour from thecoma, fibroma/fibrosarcoma, lipoid tumours and Krukenberg tumour.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无特殊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早期易误诊,其鉴别诊断包括平滑肌肿瘤,子宫内膜间质结节、腺肉瘤等,CD10可作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特异性标志物。筋膜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为主要手术方式。辅助治疗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激素治疗,孕激素受体阳性者使用激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左侧颞部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GMS)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为其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左侧颞部LGM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LGM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儿为4月龄男婴,因发现左侧颞部肿物20余天入院。头部CT,左侧颞部皮下占位性病变,CT值为20~40 Hu,大小约为2.0 cm×2.0 cm×2.0 cm,病变侵入颅内。头部MRI平扫+增强示左侧颞骨局部见不规则结节影,病变侵入颅内,与周围脑组织边界尚清,大小约为1.9 cm×1.6 cm×2.0 cm,T1WI、T2WI和FLAIR均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头部CT及MRI检查均显示皮下肿物侵入颅内,提示有恶性肿瘤可能,患儿行左侧颞部皮下颅内外占位切除术将肿物全切,病理诊断为LGMS。患儿术后未接受放、化疗。随访1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LGMS是一种侵袭性肿瘤,无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手术全切是有效的治疗方式,病理学诊断是本病诊断的金标准。LGMS患者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