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房颤患者后左房容积指数(LAVI)的变化,及讨论LAVI对RFCA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接受RFCA治疗的房颤患者68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脏结构的变化,并分析RFCA后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RFCA患者治疗后1年后复查LAVI明显减低,LAVI与房颤复发独立相关。结论RFCA治疗有助于心肌结构的改善,LAVI可用于预测RFCA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5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前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并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复发组的术前基线NT—proBNP明显高于成功组,基线NT—proBNP升高为预测房颤RFCA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将其预测术后复发的切点值定为193.6ng/L。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首次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68例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术后随访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射频消融治疗的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探讨影响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根据排除标准共纳入房颤患者212例,随访时间为消融手术之日起1年,至此有54例(25.5%)患者房颤复发,余158例(74.5%)患者未复发。复发组患者相对于未复发组持续性房颤比例更大,房颤病程更长,左房前后径更大,白细胞、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球蛋白(Globulin)、尿酸(Uric Acid,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数值更大,而未复发组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房颤病程、房颤类型是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耳功能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后复发监测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月—2019年10月确诊房颤并首次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84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组(19例)和未复发组(6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耳功能相关参数。比较房颤复发与未复发2组患者各指标的变化并明确其中的危险因素。 结果 房颤RFCA术后复发组左房前后径、左心耳口径及深度大于未复发组(均P<0.01),而左心耳面积变化率、排空速度、充盈速度复发组小于未复发组(均P<0.01)。左心耳面积变化率与复发时间(r=0.685,P=0.001)、排空速度(r=0.562,P=0.012)、充盈速度(r=0.627,P=0.004)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BNP(r=-0.558,P=0.013)及心耳深度(r=-0.496,P=0.031)呈负相关。左心耳面积变化率预测房颤RFCA术后复发的AUC为0.933(0.875~0.991),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减小是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左心耳面积变化率<40.95%作为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界值效果最佳。 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耳功能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有预测价值。其中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减小是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导管消融术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并探讨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药物治疗无效而首次行导管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532例,随访12个月,评估导管消融术的疗效,探讨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5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均完成双侧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即刻消融成功率100%。随访12个月,416例(78.2%)维持窦性心律(未复发组),116例(21.8%)复发(复发组)。空白期内早期复发有94例,随访12个月,其中64例(68.1%)远期复发,30例(31.9%)维持窦性心律。20例(3.8%)发生导管消融术相关的并发症,其中手术穿刺部位血肿13例(2.4%),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0.8%),股动静脉瘘3例(0.6%),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左心房内径扩大、早期复发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左心房内径扩大、早期复发是导管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术直视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分析46例手术直视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3个月,术后及随访期间复查心电图,了解手术直视射频消融术的疗效。结果 46例中术毕为窦性心律32例,房颤心率8例,房扑心率2例,死亡4例。随访3个月后,29例为窦性心律,10例仍为房颤心率,3例为房扑心率。总治愈率63.04%(29/46)。患者术后房颤复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年龄较大、房颤病史过长、左房过大、术后未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术前选择年龄相对较小、房颤病史短、左房内径较小的患者,术后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提高手术直视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65例,收集患者临床和电生理资料,并随访患者术后房颤复发情况,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65例患者术后30例(46.2%)复发。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40 mm、消融术中未直接转为窦性心律、血浆BNP浓度>300 pg/ml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房直径>40 mm、消融术中未直接转为窦性心律、血浆BNP浓度>300 pg/ml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 AF 复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心血管内科行环肺静脉 RFAC 术,并在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阵发性 AF 患者50例(激素治疗组),并选取同期行 RFCA 术,术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阵发性 AF 患者37例作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由固定医生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询问患者有无心悸症状或脉搏不齐,收集患者院外心电图报告,行十二导联心电图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比较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的 AF 复发情况。结果术后1周,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0.0%和5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治疗组复发率显著降低;术后1个月,激素组和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0.0%和6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激素组和对照组术后12个月的 AF 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绘制 Kaplan-Meier 生存率曲线,行 Log-rank 检验,两组 AF 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11)。结论术后早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能够降低 RFCA 术后超早期(7 d 内)的房颤复发,但对术后极早期(术后1个月)和中期(术后12个月)房颤复发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行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螺内酯组(40例),对照组给予房颤术后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两组均于术前和术后3、6、9、12个月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记录左房内径)并记录房颤复发情况。结果经过平均12个月的随访,螺内酯组房颤复发13例,对照组房颤复发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左房内径均较术前有所减小,但螺内酯组减小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螺内酯可以通过缩小左房容积达到延缓左房重构及纤维化的作用,长期应用有减少房颤复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50例老年(年龄≥60岁)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8年(中位随访时间5年),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析老年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行左房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患者82例,均接受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左房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分别在术前3d、术后3d、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6个月定期随访,并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her)监测,根据术后3d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早期复发组(34例)和未复发组(48例);并根据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晚期复发组(22例)和无复发组(60例)。分别记录早期、晚期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平均心率(MeanHR)及心率变异(heartratevarability,HRV),进行比较分析,包括时域指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m的N—N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功率(10w frequency,LF)、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HF)、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LFIHF)。结果82例患者均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未复发组与复发组比较,早期MeanHR降低,HRV指标均显著降低,LF/HF升高;晚期仅有反应迷走神经的指标显著降低,LF/HF升高。结论迷走神经的持续降低可有效地减少房颤的晚期复发。  相似文献   

12.
刘炫  佘凯  赵银花  熊伟  白上林  吴旭  蒲建峰   《四川医学》2022,43(5):448-452
目的 探讨影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需在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术后1年为随访终点,以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窦性心律组(SR)及房颤复发组(RAF)。分析患者术前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房容积(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开口面积(MVOA)、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资料,以及术后1年左心房参数及左心房逆重构率(LARR)。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4.76%。两组患者术前LAD、RAD、LVEF、MVOA、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LAV、LA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SR组LAD、LAV、LAVI均较术前减小(P<0.05);RAF组术后1年LAD较术前减小(P<0.05),但LAV、LAVI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SR组LAD、LAV、LAVI均较RAF组小,且LARR大于R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者LAV(OR=1.040,P=0.03,95%CI 1.014~1.066)和LAVI(OR=1.060,P=0.03,95%CI 1.019~1.102)是预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LAV的界值为76.5 ml, LAV界值为34.75 ml/m2。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有良好的效果,LAV>76.5 ml及LAVI>34.75 ml/m2是此类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良好的左心房逆重构是窦性心律维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前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脂联素(APN)水平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AF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RFCA适应证,并接受RFCA治疗,术后接受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重点观察患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在患者入院时统计一般资料,并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RFCA术前血清IL-18、APN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96例AF患者RFCA术后复发28例,复发率为29.17%。复发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占比高于未复发组,入院时左心房前后径(LAD)、血清IL-18、内脂素高于未复发组,入院时血清APN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患者入院时LAD、血清IL-18高表达是RFCA术后复发危险因素(OR>1,P<0.05),入院时血清APN高表达是复发的保护因素(OR<1,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AF患者RFCA术后复发与入院时血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阵发性房颤(PAF)射频消融术后房颤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86例PA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的远期随访情况分为复发组(n=33)和非复发组(n=53)。对患者术后房颤远期复发的相关性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复发组的房颤病程、CHA2DS2-VASc评分与非复发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病程≥36个月和CHA2DS2-VASc评分≥2分是PAF射频消融术后房颤远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房颤病程长和CHA2DS2-VASc评分高均是PAF射频消融术后房颤远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在诊断过程中识别这些危险因素,对护理工作、个体化治疗及术后随访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贺勇  王晶  贾锋鹏  王新 《重庆医学》2013,42(14):1585-1588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前、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规律性,以及对房颤RFCA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根据房颤发作类型不同分为两组:阵发性房颤组(64例)和持续性房颤组(41例)。分别检测两组术前24h、术后3d及术后3个月时NT-proBNP的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等参数。比较两组患者间消融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及NT-proBNP是否与术后6个月内房颤复发有相关性。结果术前持续性房颤组患者NT-proBN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患者高[(842.09±197.31)pg/mL vs.(658.35±202.45)pg/mL,P=0.040]。阵发性房颤组患者术后3dNT-proBNP水平较术前、术后3个月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持续性房颤组患者,术后3dNT-proBNP水平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40),术后3个月与术前基线相比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随访6个月阵发性房颤组有15例(23.44%)出现复发,持续性房颤组有12例(29.27%)出现复发,两组中房颤复发患者基线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房颤复发患者。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T-proBNP水平(P=0.048)以及左心房内径(P=0.049)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dNT-proBNP水平呈下降趋势,以持续性房颤患者最为显著,术前较高的基线NT-pro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可作为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张燕  徐健 《安徽医学》2019,40(8):858-861
目的分析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体表心电图提示典型房扑、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房扑并成功给予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TIA)手术的患者68例,随访6~34个月。根据术后随访是否发生房颤分为两组,其中发生房颤组23例,未发生房颤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P波宽度及离散度、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口服药物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P波宽度、P波离散度、LAD、LVEDD、LVEF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预测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姚俊功  鲁敏  孙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31-2134
目的对心房颤动患者经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的病例170例。术前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验结果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术后3~12个月心房颤动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晚期未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对两组各项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影响术后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170例研究对象中,术后早期复发的有68例(40.0%),晚期复发的有58例(3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或血压≥130/85 mm Hg(OR=4.311,95%CI 1.726~10.771,P=0.002)、糖尿病或空腹血糖≥6.1 mmol·L~(-1)(OR=3.987,95%CI 1.616~9.839,P=0.003)、持续性房颤(OR=5.225,95%CI 1.577~17.312,P=0.007)、心房颤动病程(OR=1.012,95%CI 1.007~1.017,P<0.001)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或血压≥130/85 mm Hg、糖尿病或空腹血糖≥6.1 mmol·L~(-1)、持续性房颤、病程是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60例,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房颤36例、持续性房颤24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血浆TGF-β1水平、超声心动图等检测,术后随访1年,统计复发情况,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复发18例(阵发性房颤7例,持续性房颤11例);复发组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患者的TGF-β1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且复发、未复发组持续性房颤的TGF-β1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TGF-β1水平是阵发性与持续性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浆TGF-β1水平是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中应根据血浆TGF-β1水平进行术后评估,从而做好预防措施,以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胡晓  张静  丁志坚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9):2275-2278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9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个月经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确定有无心房颤动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71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S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结果 复发组年龄、病程、左心房前后径(LAD)大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SUA、hs-CRP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复发组术前WBC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后1周SUA、hs-CRP水平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SUA、hs-CRP水平低于术后1周(P<0.05)。未复发组术后1周SUA水平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SUA水平低于术前和术后1周(P<0.05);术后1周hs-CRP水平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hs-CRP水平低于术后1周(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OR=1.945,95%CI(1.047,3.612)〕及术前SUA〔OR=1.024,95%CI(1.009,1.038)〕、hs-CRP〔OR=4.762,95%CI(1.359,16.685)〕水平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高SUA水平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降低SUA水平可能会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降低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7年9月—2018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45例,术前检测血浆MPO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术后随访1年,根据房颤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个月。房颤术后复发率为31.1%(14/45),其中阵发性房颤复发率为25.0%(8/32),持续性房颤复发率为46.1%(6/1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PO>50.5?ng/ml与房颤术后复发有关[HlR= 4.292(95% CI:1.153,15.985),P?=0.030]。结论 房颤消融前血浆MPO水平>50.5?ng/ml与术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