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肥胖合并混合糖调节受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肥胖合并混合糖调节受损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以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治疗为主,研究组在运动及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缓释片(0.5g,每日1次)治疗,随访3年,定期(半年)测定两组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瘦素(Leptin)、游离脂肪酸(FFA),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糖尿病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BMI、瘦素、游离脂肪酸的比较显示:治疗后各项指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h血糖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二甲双胍通过降低血糖,减轻体重而改善了胰岛素抵抗状态,从而阻止糖调节受损向2型糖尿病发展,可作为肥胖合并混合糖调节受损人群糖尿病预防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刘克昌 《中外医疗》2010,29(28):94-9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对IGT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12例IGT患者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予二甲双胍口服,配合运动治疗,对照组仅予运动干预。随访1年观察预后。结果药物组糖耐量转正常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87,P〈0.05);2组转为糖尿病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702,P〉0.05)。药物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葡萄糖2h后血糖均下降,药物组的2hPG低于对照组(P〈0.05),2组体重指数均降低,药物组的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运动疗法是干预IGT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后身体质量指数、葡萄糖耐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餐后2 h血糖、BMI值、糖化血红蛋白值、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餐后2 h血糖、BMI值、糖化血红蛋白值、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在治疗糖耐量患者上疗效显著,其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改善其糖耐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糖耐量受损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糖耐量受损(IGT)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二组均予一般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并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等,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750mg/d,分2次口服,观察1年。结果二组患者经1年的治疗观察后,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BMI、腰围等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无发展至临床糖尿病者;而对照组则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有5例发展为临床糖尿病。结论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糖耐量受损疗效显著,且可有效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干预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糖耐量异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药物(500rag,3次/d)联合生活方式治疗组(A组)和生活方式治疗组(B组)治疗3月,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结果二甲双胍组治疗3月后PBG、TG、TC、AIP较前均有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上升。对照组治疗3月后上述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饮食运动治疗,能明显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AIP4指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殷寒梅 《吉林医学》2012,33(4):765-76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加运动疗法对糖耐量异常(IGT)肥胖患者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糖耐量异常肥胖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非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500 mg,2次d,口服,配合运动治疗,观察12个月。结果:两组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腰围等指标明显变化,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性意义(P<0.01或<0.05)。治疗组糖尿病发生率为9.1%,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发生率28%(P<0.05)。结论:二甲双胍加运动疗法治疗IGT肥胖患者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金菊 《中外医疗》2012,31(26):45-46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IGT)早期综合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8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40例采取早期综合干预措施包括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及双胍类及阿卡波糖等药物调整血糖作为试验组,40例不采取早期干预措施作为对照组,在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半个月及1个月分别复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并进行比较,并随访患者1~2年,观察糖尿病发病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半个月,1个月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糖尿病发病率为15.00%,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分别为37.50%,2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及采用双胍类及阿卡波糖等药物调整血糖,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IR)改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2例确诊的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经过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干预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等血脂全套,用HOMA公式计算IR并与正常对照组34例比较。同时,测定治疗前后FFA、C反应蛋白(CRP)。结果:2型糖尿病组经干预治疗后,FBS、P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IR、FFA、CRP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LDL、TCh、TG经治疗后亦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可通过降低CRP、FFA来改善IR,从而改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水平,毒副作用小,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与分析糖耐量异常患者活血药加消渴方对比二甲双胍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其中二甲双胍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治疗,而消渴方治疗组患者则采取活血药加消渴方进行治疗。结果消渴方治疗组患者的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 h的情况、BMI值、糖化血红蛋白值以及空腹血糖等情况显著优于二甲双胍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药加消渴方治疗糖耐量异常疾病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1.
余清 《中外健康文摘》2008,5(5):154-15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干预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1999年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对IGT的诊断标准将86例诊断为IGT的患者双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二甲双胍和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OGTT2h试验表明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的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二甲双胍干预糖耐量减低有助于恢复糖耐量异常,降低糖尿病的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空腹血糖受损患者52例,在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基础下,予二甲双胍750 mg/d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血胰岛素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均有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空腹血糖受损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效果和副作用。方法总结二甲双胍(治疗组)与阿卡波糖(对照组)干预治疗24个月,对糖耐量减低患者85例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的干预治疗使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OGTY2h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669,P〈0.01),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干预治疗达到投入少的医疗费用,同样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病危险性及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空腹血糖升高(IFG) 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原有饮食治疗及运动疗法不变的情况下, 每日睡前加服二甲双胍0 5g, 对照组仅用饮食及运动疗法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血压、腰围、臀围、血胰岛素(FINS)、空腹血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GTT试验, 每周检查1次空腹血糖(FPG)。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服药1周后空腹血糖开始下降, 1个月后空腹血糖<6 1mmol/L, 与饮食加运动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而且服药后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均有所下降, 与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用小剂量二甲双胍对肥胖IFG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可以使IFG恢复正常糖耐量状态, 效果优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基础治疗上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52例,予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55例,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比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芪贞降糖颗粒对糖调节异常(IGR)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00例IGR患者,随机分为芪贞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50例,分别予芪贞降糖颗粒及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芪贞降糖颗粒可降低糖调节异常患者FBG、2hPG、FINS、HOMA-IR(P〈0.05),同时可减少IL-6、hs-CRP(P〈0.05);与二甲双胍比较,其降低hs-CRP水平功能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贞降糖颗粒可有效改善糖调节异常患者血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有效调节血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联合二甲双胍口服对超重人群糖代谢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128例糖代谢异常的超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口服,1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OGTT 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血糖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各项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联合二甲双胍能显著降低糖代谢异常超重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对超重者的糖代谢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以门诊初治代谢综合征中高血压病1级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全部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和肝、肾功能异常疾病。分为单纯非药物疗法观察组(非药物组)14例和非药物疗法加二甲双胍治疗组(二甲双胍组)16例,观察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不含糖尿病)的干预情况,尤其是对血压的影响。结果:2组治疗前年龄、血压、腹围、血三酰甘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药物组高密度脂蛋白略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治疗后,两组腹围、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药物组(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则显著高于非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不含糖尿病)中高血压病1级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存在胰岛素抵抗,对这些患者单独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可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9.
郑勤 《中外医疗》2013,(31):111-112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停用降压、降糖药物2周。对照组43例予依那普利10 mg,1次/d。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二甲双胍0.25 g,2次/d,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最大剂量2.0 g/d,治疗期间隔日晨测血压1次。疗程8周。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空腹血糖、SBP、DBP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7,P〈0.05)。观察组4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4%)。两组患者的患者空腹血糖、SBP、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患者的患者空腹血糖、SBP、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控制血压,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低剂量二甲双胍与常规剂量阿卡波糖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本科室56名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30),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n=28,B组n=28)。A组患者前3个月接受低剂量二甲双胍(500~750mg/d)单药治疗,后3个月转为接受常规剂量阿卡波糖(150—300mg/d)单药治疗。B组患者前3个月接受阿卡渡糖治疗,后3个月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剂量与A组相同。检测两组基线、第3个月末和第6个月末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血压和血脂水平。结果:①低剂量二甲双胍显著降低了A组(P〈0.01)和B组(P〈0.05)患者的FPG水平;②低剂量二甲双胍降低了A组(P〈0.01)和B组(P〈0.01)患者的HbA1c水平。阿卡波糖只降低了B组的HbA1c水平(P〈0.05);③低剂量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单药治疗能降低餐后2hPG,但是不能达到治疗目标值。结论:低剂量二甲双胍与常规剂量阿卡波糖相比,前者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