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例未治或复发ANLL,2例慢粒急变及10例完全缓解(CR)的ANLL患者作L-CFU,CFU-E及CFU-GM骨髓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ANLL未治和复发组的L-CFU、CFU-E及CFU-GM集落数与正常对照有非常显著差异。ANLL的CR组,CFU-E和CFU-GM恢复正常,但L-CFU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多,提示CR后,骨髓中仍残留有白血病细胞。初步认为PHA-MNCCM作为L-CFU的生长因子,有助于CR后ANLL残留白血病细胞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类骨髓(BM)和周围血(PB)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粒、单祖细胞(CFU-GM)。为探索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BM和PB中CFU-GM在体外软琼脂培养下生长方式间的关系,作者对治疗前ANLL患者24例的BM和PB的CFU-GM同时作配对培养,并以正常骨髓18份,正常人PB26份的CFU-GM培养作对照.  相似文献   

3.
(一)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临床应用研究建立了CFU-GM、BFU-E/CFU-E的体外培养技术,在国内首先引进了PICke的L-CFU的培养方法,经过十多年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取得如下结果: 1.证实了ANLL的CFU-GM和L-CFU的生长方式,和诱导化疗后CR率的生存期有关。提出可作为该病患者预后的二项指标;2.查明了再障和MDS患者CFU-G生长特点,以及此二病的发病机理都与造血干细胞缺陷、免疫抑制或造血微环境受损有关;3.证明了尿毒症患者贫血的发生与其血浆中存在对BFU-E和CFU-E的抑制物质有关;4.证明纯红再障和1例纯白再  相似文献   

4.
观察分析了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粒-单系祖细胞(CFU-GM)。其中4例同时作了CFU-GM及白血病祖细胞(CFU-L)动态观察,发现2例转变成急性白血病前,CFU-GM生长缺陷或丛样生长,并见CFU-L形成。另2例CFU-GM形成减少或生长缺陷。无CFU-L生长,临床病情相对稳定。结果表明骨髓CFU-GM丛样生长和CFU-L形成的MDS病人可能较快的发展成急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及胶原半固体培养法对56例再障患者的骨髓CFU-GM、CFU-E、BFU-E及CFU-MK、BFU-MK进行培养;采用APAAP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sIL-2R进行检测.结果:再障患者CFU-GM、CFU-E、BFU-E及CFU-MK、BFU-MK集落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严重型再障CFU-GM、CFU-E、BFU-E及CFU-MK、BFU-MK集落数减少程度较慢性再障更明显;再障患者CD3亚群细胞无变化,CD4亚群细胞减低,CD8亚群细胞增高,CD4/CD8降低,重型再障患者血清sIL-2R中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骨髓造血祖细胞数量减少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因素,其减少程度与再障的病情有关;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造血负调控因子可能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羟异黄酮对小鼠辐射损伤后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三羟异黄酮(genistein, GEN)对辐射损伤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6.0 Gy 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BALB/c雄性小鼠复制出造血损伤模型.照射前24 h给予GEN灌胃(160 mg/kg体质量),分别观察照射后1、3、7、14、21、30 d不同时相点小鼠血清对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granulocyte/macrophage, CFU-GM)和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erythroid, CFU-E)的支持或抑制活性.结果 辐射前24 h给予GEN,辐射后该组小鼠血清造血刺激活性显著增加,使正常小鼠骨髓有核细胞CFU-GM、CFU-E形成数量明显增多,而且对CFU-GM的刺激活性较CFU-E强.同时,该组小鼠照后血清对CFU-GM、CFU-E的抑制活性明显降低,但对CFU-E和CFU-GM的抑制活性差异不明显.结论 提高辐射损伤后小鼠血清刺激活性可能是GEN防护放射性造血损伤、促进受损造血系统重建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甲基纤维素及胶原半固体培养法对56例再障骨髓CFU-GM、CFU-E、BFU-E及CFU-M K、BFU-M K进行培养;采用APAAP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对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sIL-2R进行检测。结果再障患者CFU-GM、CFU-E、BFU-E及CFU-M K、BFU-M K集落数均低于对照组,且严重型再障集落数减少程度与慢性再障相近;再障患者CD 3亚群细胞无变化,CD 4亚群细胞减低,CD 8亚群细胞增高,CD 4/CD 8降低,重型再障患者血清sIL-2R中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慢性再障。结论骨髓造血祖细胞数量减少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因素,其减少程度与再障的病情有关;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造血负调控因子可能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仁魏  梁锦华 《广东医学》1992,13(3):121-123
白血病细胞相关抑制物(LAI)对正常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生长有抑制作用,国内外近年已有较多报道。在体外CFU-GM培养中加入白血病细胞条件培养液,正常CFU-GM的生长受明显抑制,而LAI对正常红系造血的影响报道不多。我们以体外红系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体外红系祖细胞培养方法。观察白血病细胞相关抑制物对正常红系祖细胞(CFU-E)的抑制作用。10/10例初发未治急性白血病病人的白血病细胞培养液对CFU-E的生长均有抑制,抑制率25.4~67.4%,平均抑制率为44.35%。结果提示,白血病细胞相关抑制物对正常红细胞系造血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体外软琼脂培养法检测白血病细胞条件培养液(LCCM)对正常骨髓粒单系祖细胞(CFU-GM)生长的作用,发现白血病患者LCCM中有白血病细胞相关抑制活性(LCIA)。并发现LCIA与细胞数量、孵育时间及加入浓度等因素有关,低温保存,加热56°C30min和90°C15min均不影响其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物质(SP)与造血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造血祖细胞培养法检测正常血浓度的SP以及不同浓度的SP 对骨髓CFU-GM和CFU-C21的作用.结果:10-10 mol*L-1和10-11 mol.L-1 SP组CFU-GM的产率分别为193±19和206±40,与对照(136±17)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10-10mol.L-1和10-11mol.L-1 SP对CFU-C21也有明显刺激作用,前者CFU-C21为143±16,后者为153±15,与对照(80.3±31)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高于或低于上述浓度时,SP对CFU-GM和CFU-C21的刺激作用均减弱,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SP对体外CFU-GM和CFU-C21具有明显的刺激效应.SP对正常骨髓造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据《中华内科杂志》1994年33卷第5期报道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用三种细胞因子对人正常造血干细胞进行了体外观察。 结果表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6)和重组人-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与正常人造血干细胞培养1周后,IL-6组细胞数增至4.3±0.6倍;CM-CSF组细胞数增至9.4±0.9倍,IL-6 CM-CSF组细胞数增至13.7±1.0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FU-E集落分析结果:IL-6单独应用未见CFU-E集落形成,仅有CFU-GM集落形成;IL-6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则CFU-E集落数明显高于EPO组(P<0.01)。CFU-Mix  相似文献   

13.
体外半固体造血祖细胞培养技术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研究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同时将白血病集落形成单位(L-CFU)、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及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作为在祖细胞水平反  相似文献   

14.
白血病细胞相关抑制物对正常CFU-GM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往传统观念认为白血病患者正常骨髓成分被抑制,是受白血病细胞机械性排挤所致,近年来有人提出白血病细胞的代谢物质在这个病理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为探索白血病细胞代谢物质是否对正常造血组织有抑制作用,我们对治疗前、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条件培养液及患者血清对正常CFU-GM集落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型与白血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对263例白血病患者和239例健康正常对照的KIR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KIR基因型频率在白血病患者和健康正常对照之间、不同白血病类型之间的差异.结果:263名白血病患者和239名正常对照中KIR2DL4,3DL2,3DL3,3DP1的基因频率均为1.000.其中KIR2DL1,2DL3,3DL,2DP1基因频率较高,而2DL5B基因频率较低.白血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中KIR2DS4基因频率分别为0.5101,0.3901,2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基因频率2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N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组患者中,KIR2DS4基因频率分别为0.6050,0.4017,0.4569;CML组KIR2DS4频率明显高于NALL,ALL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NALL,ALL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KIR2DS4频率差异无显著性.CML,NALL,ALL组中其余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激...  相似文献   

16.
梁虹  张良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11):641-642
为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rhIL-1β)对人红系、粒系造血祖细胞的作用,采用96孔板微量培养法在体外进行培养。在培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rhIL-β1(0~5ug/mL)后,观察BFU-E、CFU-E及CFU-GM的集落形成。结果加入不同浓度的IL-1β后,BFU-E、CFU-E的集落形成均受到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在IL-1β剂量为0.1和0.5μg/mL时,抑制作用更明显(JP<0.005,0.05),而IL-1β对CFU-GM的集落形成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IL-1β对红系造血祖细胞(BFU-E和CFU-E)影响的研究有助于解释某些慢性疾病性贫血(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贫血等)的发生机制,提示IL-1β单克隆抗体有可能用于治疗慢性疾病性贫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红系(BFU-E、CFU-E)、粒单核系(CFU-GM)及巨核系(CFU-Meg)祖细胞培养,了解骨髓祖细胞增殖情况.方法抽取47例AA患儿骨髓分别作四类祖细胞培养,在7、14 d测定其集落数.结果 47例AA患儿中,四类集落数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P<0.01),且四类集落数均值在AA三种类型中,基本上随病情加重均值逐步下降,其中四类集落数低于对照组下限的患儿分别为BFU-E 36.17%、CFU-E 85.11%、CFU-GM 74.47%、CFU-Meg 91.49%.BFU-E、CFU-GM和CFU-Meg随着患儿疾病的加重,低于对照组下限的患儿百分比同步上升,且三者的表现与外周血三系表现一致,而CFU-E却未见上述现象.结论在部分AA患儿中存在着四类祖细胞培养集落数的下降,且基本上与患儿病情成正比;BFU-E的变化较CFU-E更能代表患儿骨髓红系祖细胞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用单层琼脂半固体培养法对65例不同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培养以观察CFU-GM的生长情况与疾病的关系。其中包括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7例、慢粒急变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12例,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11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3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例、脾功能亢进(H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基因(WT1)衍生肽负载树突状细胞(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白血病CD34+细胞的体外清除效应.方法 合成一段针对HLA-A*0201锚位的WT19聚肽,体外负载来源于HLA-A*0201*健康人的DC后,诱导产生WT1肽特异性CTL(A组),以噻唑盐(MTT)比色法观察其对WT1表达阳性白血病患者(HLA-A* 0201+者3例,HLA-A*0201-者3例)骨髓CD34+细胞、健康人(HLA-A*0201+者2例,HLA-A*0201-者1例)外周血CD34+细胞和白血病NB4、K562及U937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效应,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试验观察其对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和健康人外周血CD34+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形成的影响.设立单独DC诱导CTL(B组)和IL-2诱导T细胞(C组)作为对照.结果 在效靶比为20:1时,A组CTL对3例HLA-A*0201+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和NB4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55.3%±2.8%,67.1%±3.2%、49.4%±3.8%和55.0%±3.7%)明显高于对3例HLA-A*0201-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健康人外周血CD34+细胞及K562、U937细胞的杀伤活性(均<20%),并明显高于B组和C组CTL(均P<0.01).2例HLA-A*0201+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经A组CTL处理后CFU-GM集落相对形成率分别为17.8%±4.0%和20.8%±3.4%,明显低于经B组CTL处理后(分别为88.9%±3.4%和91.8%±5.7%,均P<0.01);HLA-A*0201-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健康人外周血CD34+细胞经A组和B组CTL处理后CFU-GM集落相对形成率差异尤统计学意义.结论 WT1肽特异性CTL能够以HLA-1类抗原限制方式杀伤高表达WT1基因的白血病CD34+细胞,且能特异性抑制其CFU-GM集落形成,WT1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作为清除白血病CD34+细胞靶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技术观察了50例血液病患者(男24例,女26例,年龄19~64岁)的骨髓红系祖细胞CFU-E、BFU-E。结果表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BFU-E和CFU-E集落都减少甚至为重,说明再障是比BFU-E、CFU-E和CFU-D更早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异常所引起的;测定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其中急淋1例、急粒3例,BFU-E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