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异丙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NF-κB及iNO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NF-κB)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24只,体重200~300 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丙酚组(P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20 min后开始实验.C组灌注K-H液110 min;I/R组灌注K-H液20 min后,全心停灌30 min,再灌注60 min;P组用含50 μmol/L异丙酚的K-H液灌注20 min,全心停灌30 min,再用含50 μmol/L异丙酚的K-H液灌注60 min.于平衡末、再灌注10 min和60 min时测定冠状动脉流出液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于再灌注60 min时测定心肌SOD活性、MDA含量、iNOS活性及NF-κB、I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再灌注期间冠状动脉流出液cTnI浓度升高,P组再灌注期间60 min时升高(P<0.05或0.01),I/R组心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多,iNOS活性升高(P<0.01),I/R组和P组心肌NF-κB表达升高,kB表达降低(P<0.05或0.01).与I/R组比较,P组再灌注期间冠状动脉流出液cTnI浓度、心肌MDA含量、NF-κB表达、iNOS活性均降低,心肌SOD活性和IκB表达升高(P<0.01).结论 异丙酚可抑制心肌NF-κB的激活,降低iNOS的活性,从而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联合超极化停搏液对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12只,其中9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K组);St.TbomasⅡ组(S组);吡那地尔组(P组);PDTC联合K-H液组(PK组);PDTC联合St.ThomasⅡ组(PS组);PDTC联合含吡那地尔的停搏液组(PP组),后三组在取兔心脏前10min静脉注射PDTC15mg·kg-1,而前三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16只。剩余16只作为正常组,在灌注K-H液平衡10min后取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离体心脏Langendorff模型平衡灌注充氧K-H液10min后(平衡10min),按分组灌注停跳液。全心缺血40min,每组中8只复灌60min,8只复灌120min。记录从复灌开始至心脏开始跳动的时间(TR);分别于平衡10min、复灌15、30、60、120min时记录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的恢复率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于平衡10min、复灌60min时测定冠状静脉流出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于平衡10min、复灌60、120min时测定心肌NF-κBp65阳性率;于平衡10min、复灌120min时测定心肌细胞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结果与其它各组比较,P、PS、PP组心脏TR均缩短,PP组在复灌15-120min时HR、LVSP、 dp/dtmax时恢复率升高,LVEDP降低(P<0.05或0.01);与K、S、P组比较,PK、PS、PP组在复灌60min时冠状静脉流出液TNF-α浓度降低(P<0.01);PK、PS、PP组复灌60、120min时心肌NF-κBp65阳性率、复灌120min时心肌。ICAM-1表达均低于K、S、P组(P<0.05或0.01)。结论超极化停搏液联合PDTC能较好地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强于单纯用超极化停液、去极化停搏液、去极化停搏液联合PDTC。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预先给药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50~320 g,3月龄,制备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改良的K-H缓冲液持续灌流12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改良的K-H缓冲液平衡灌注30 min后,全心停灌30 min,再灌注60 min;丙酮酸乙酯组(EP组)改良的K-H缓冲液平衡灌注15 min后,再用含2 mmol/L丙酮酸乙酯的改良K-H缓冲液平衡灌注15 min,全心停灌30 min,最后用含2 mmol/L丙酮酸乙酯的改良K-H缓冲液再灌注60 min.记录各组平衡灌注15 min(基础值)、再灌注10、30、60 min的左室收缩峰压(LVSP)、左心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 )、冠脉流量(CF),再灌注60 min时测定心肌ATP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肌酸激酶(CK)的活性.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CF、LVSP、±dp/dtmax、SOD活性、ATP含量降低,MDA含量、CK活性、LDH活性升高(P<0.05),E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EP组CF、LVSP、±dp/dtmax、SOD活性、ATP含量升高,MDA含量、CK活性、LDH活性降低(P<0.05).结论 丙酮酸乙酯2 mmol/L预先给药通过提高心肌ATP含量,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可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00 ~ 250 g,12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和缺血预处理+SIRT1抑制剂组(IPC+ ex527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C组和IPC+ ex527组进行缺血预处理(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重复3个循环,共30 min),IPC+ ex527组分别于缺血前15 min及再灌注前1 min静脉注射ex527 1 μg/kg.分别于缺血前和再灌注120 min时采集股动脉血样,测定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SIRT1表达和NF-κB p65乙酰化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IPC+ ex527组再灌注120 min时血清TNF-α、IL-6浓度、心肌组织LDH、CK-MB活性和NF-κB p65乙酰化水平升高,心肌组织SIRT1表达下调(P<0.05);与I/R组比较,IPC组血清TNF-α、IL-6浓度、心肌组织LDH、CK-MB活性、NF-κB p65乙酰化水平降低,心肌组织SIRT1表达上调(P<0.05),IPC+ ex527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C组比较,IPC+ ex527组血清TNF-α、IL-6浓度、心肌组织LDH、CK-MB活性、NF-κB p65乙酰化水平升高,心肌组织SIRT1表达下调(P<0.05).结论 SIRT1参与了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硝酸甘油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体重220~330 g,周龄7周,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心脏30个,随机分为3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液灌注15 min,停灌20 min,再灌注60 min;低浓度硝酸甘油组(LN组)采用含有2.5 μg/L硝酸甘油的K-H液灌注15 min,停灌20 min,再灌注60 min;高浓度硝酸甘油组(HN组)采用含有25μg/L硝酸甘油的K-H液灌注15 min,停灌20 min,再灌注60 min.于再灌注10、20、30、40、50、60 min时记录心率(HR)、冠状动脉流量(CF)、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于平衡灌注末、再灌注5、30和60 min时收集冠状动脉流出液1.5 ml,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活性;于再灌注60 min时取心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计数心肌凋亡细胞.结果 与IR组比较,LN组HR、CF、LVDP,+dp/dt_(max)和-dp/dt_(max)升高,LVEDP、CK活性、LDH活性、心肌梗死面积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HN组HR、CF、LVDP、+dp/dt_(max)和-dp/dt_(max)降低,LVEDP、CK活性、LDH活性、心肌梗死面积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LN组比较,HN组HR、CF、LVDP、+dp/dt_(max)和-dp/dt_(max)降低,LVEDP、CK活性、LDH活性、心肌梗死面积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 低浓度硝酸甘油(2.5μg/L)可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而高浓度硝酸甘油(25 μg/L)则可加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酸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SD大鼠70只,雌雄不拘,体重450-550 g,随机分为7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酸处理组(H+组)、缺血后处理+碱处理组(IPO+OH-组)、碱处理组(OH-组)、酸处理+渥曼青霉索组(H++wort组)和渥曼青霉素组(wort组).采用Langendorff装置行离体心脏灌注,采用全心停灌30 min、再灌注中性K-H液(pH值7.4)120 min的方法 制备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IPO组于再灌注即刻灌注中性K-H液15 s,停灌15 s,重复6次,行缺血后处理;H+组于再灌注即刻灌注经80%O2-20%CO2饱和的酸性K-H液(pH值6.9)3 min;IPO+OH-组于再灌注即刻灌注经100%O2饱和的碱性K-H液(pH值7.8)3min,并行缺血后处理;OH-组于再灌注即刻灌注碱性K-H液3 min;H++wort组于再灌注即刻灌注含100 nmol/L渥曼青霉素的酸性K-H液3 min;wort组于再灌注即刻灌注含100 nmol/L渥曼青霉素的中性K-H液3 min.于缺血前和再灌注30 min时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于再灌注30 min时测定冠状动脉流出液一氧化氮(NO)浓度;于再灌注120 min时,计算心肌梗塞区与缺血危险区的质量比,来表示心肌梗塞范围.结果 与I/R组比较,IPO组和H+组再灌注时LVEDP降低,±dp/dtmax升高,心肌梗塞范围减小,冠状动脉流出液NO浓度升高,OH-组、H++wort组心肌梗塞范围增加,wort组心肌梗塞范围增加,冠状动脉流出液NO浓度降低,IPO+OH-组LVEDP降低(P<0.05或0.01),±dp/dtmax、心肌梗塞范围和冠状动脉流出液NO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O组与H+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酸处理可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核因子kappaB在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单纯体外循环(CPB)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加特异性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建立山羊CPB模型,心脏行缺血60 min,恢复血流再灌注90 min,PDTC组在心肌缺血前应用PDTC(100 mg/kg)。于心肌再灌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数据及测定局部心功能,并应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同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的含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能引起典型心肌缺血损伤的组织学改变,IR组NF-κB在缺血心肌组织中大量激活,心肌组织中NF-κB的活性水平显著高于CPB组(P<0.05);而PDTC组再灌注60、90min后,NF-κB的核转录活性明显减弱,显著低于IR组(P<0.05);IR和PDTC组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1.2±0.4)%和(6.4±0.2)%,心肌损伤显著减轻(P<0.05)。结论NF-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PDTC通过抑制NF-κB的核转录活性,从而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R)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4组(n=12),制备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30 min后,C组灌注K-H液120 min;IR组缺血30 min,K-H液再灌注90 min;缺血后处理组(IP组)缺血30 min后行4个循环复灌20 s/缺血20 s,再灌注K-H液;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缺血30 min后灌注含七氟醚的K-H液5 min,K-H液冲洗10 min,再灌注K-H液.IP组和SP组再灌注总时间90 min.灌注期间测定心功能,灌注结束时取心脏测定心梗面积、Bcl-2、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左心室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左心室发展压(LVDP)、HR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和AI升高,Bel-2、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IP组和SP组±dp/dt、LVDP升高,LVEDP和AI降低,心梗面积减小,Bcl-2表达上调,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可减少大鼠离体心脏IR时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与其下调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吡那地尔预处理对兔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56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6)、吡那地尔预处理组(P组,n=16)和格列本脲组(G组,n=16).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再灌注模型,灌注充氧K-H液,待心率平稳10 min时,C组取心肌组织,测定丙二醛(MDA)、补体C3a、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细胞核NF-κBp65表达;I/R组继续灌注充氧K-H液40 min;P组灌注充氧K-H液10 min后,灌注10 μmol/L充氧吡那地尔30 min;G组灌注10 μmol/L充氧格列本脲10 min后,再灌注10 μmol/L充氧吡那地尔30min.随后I/R组、P组和G组行全心缺血40 min,再灌注充氧K-H液.I/R组、P组和G组分别于心率平稳10 min、再灌注30、60 min时取8个心脏,测定冠状静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再灌注60或120 min时测定心肌组织MDA、补体C3a、ICAM-1及细胞核NF-κBp65表达.结果 P组再灌注期间CK、TNF-α、MDA、补体C3a、ICAM-1和NF-κBp65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吡那地尔预处理可减轻兔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炎性反应,可能与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有关,从而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大鼠肝脏小移植物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A组);小移植物组(B组);应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的小移植物组(C组);应用缺血预处理(IPC)的小移植物组(D组);应用PDTC IPC的小移植物组(E组)。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检测小移植物植入后5个时间点肝脏组织中NF-κB活性,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NOS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检测肝脏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结果 A组肝组织中NF-KB的活性很弱。B、C、D、E4组NF-κB变化趋势相仿,一般在恢复灌注后即活化,峰值出现在3h(IPC);活化峰值强度B组>C组>D组>E组。再灌注2h后B、C、D、E组肝组织中iNOS表达水平开始升高,6h达到峰值,其值B组>D组>c组>E组(P<0.05),随后逐渐下降;至12h仍高于对照组的水平。MDA的结果变化和iNOS表达水平变化类似,SOD呈相反变化。结论 NF-κB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小移植物中起重要作用。抑制供肝组织中NF-κB的活性可显著降低再灌注早期供肝组织中iNOS表达和氧自由基水平.并有效改善供肝的再灌注损伤。针对NF-κB的靶向治疗可能是供肝保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50~350 g,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6组(n=6),假手术组(S组)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重复3次后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LS组、MS组和HS组分别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05、0.2、1.0μg·kg-1·min-1,持续5 rain,停5 min,重复3次后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于缺血前即刻(T0)、缺血30 min(T1)、再灌注30 min(T2)、60 min(T3)和120 min(T4)时记录心率(HR)、左心室收缩峰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和左心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计算左心室发展压(LVDP).于T2时行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于L时处死大鼠,取股动脉血样3 ml,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心肌梗塞区(IS)面积与缺血危险区(AAR)面积的比值(IS/AAR),以IS/AAR表示心肌损伤程度.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5组SOD活性降低,I/R组MDA浓度升高,IPC组及HS组MDA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I/R组比较,IPC组、LS组、MS组和HS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IS/AAR及MDA浓度降低,IPC组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与IPC组比较,LS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及IS/AAR升高(P<0.05或0.01).结论 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一氧化氮在七氟醚预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重2.1~2.9 kg,随机分为5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EV组)、L-NAME组、七氟醚预处理+L-NAME组(SL组)和L-NAME+七氟醚预处理组(LS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5 min,再灌注3 h的方法制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EV组吸入1.7%七氟醚30 min,洗脱15 min行预处理后制备模型;L-NAME组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 1 mg/kg,5 min后制备模型;SL组七氟醚预处理后,静脉注射L-NAME 1 mg/kg,5 min后制备模型;LS组静脉注射L-NAME 1 mg/kg,5 min后行七氟醚顶处理,制备模型.于模型制备前即刻(T0)、心肌缺血45 min(T1)、再灌注60 min(T2)、120 min(T3)、180 min(T4)时记录HR、MAP、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于T4时抽取股动脉血3 ml,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取心室肌组织,测定心肌缺血危险区(AAR)和梗塞区(IS)面积,并计算IS/AAR.结果 与IR组比较,SEV组缺血再灌注时+dp/dtmax升高,血浆cTnT浓度、CK-MB和LDH活性和心室肌IS/AAR降低(P<0.05),其余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氧化氮参与了七氟醚预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可能是其保护作用中某一通路上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86只,体重270~330 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Ⅰ组,n=19)仅实施手术,不行缺血再灌注;缺血再灌注组(Ⅱ组,n=19)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1.5 h,再灌注24 h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Ⅲ组(n=16)再灌注前脑缺血30 s,再灌注30 s,重复3次;Ⅳ组(n=16)再灌注前右侧股动脉缺血5 min恢复灌注;V组(n=16)再灌注前行缺血后处理及远隔缺血后处理.于再灌注2和24 h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再灌注24 h时断头取脑,测定脑梗死面积,检测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水平;股静脉注射异硫氰酸,右旋糖酐,断头取脑,行共聚焦扫描,以对侧作为对照.结果 与l组比较,Ⅱ组、Ⅲ组、Ⅵ组和V组NDS评分和缺血侧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升高,缺血侧脑组织MAP2表达水平、血浆容量、微血管直径和长度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Ⅳ组和V组NDS评分和缺血侧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缺血侧脑组织MAP2表达水平、血浆容量、脑微血管直径和长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效果与两者单独应用时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异氟烷预处理联合浅低温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烷预处理组(P组)、浅低温组(M组)和异氟烷预处理联合浅低温组(PM组).制备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各组经主动脉灌注K-H液,平衡灌注20 min后,C组继续灌注K-H液120 min,其余各组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和P组常温(37 ℃)缺血30 min时进行再灌注;M组和PM组浅低温(31 ℃)缺血30 min时进行再灌注.P组和PM组于缺血前用1.0%异氟烷预充饱和的K-H液灌注15 min,再用K-H液冲洗15 min.分别于平衡灌注20 min、缺血前即刻、再灌注30、60 min时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和HR.再灌注60min时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梗死体积、心肌细胞线粒体和胞浆的细胞色素C水平.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果 与I/R组比较,P组、M组和PM组再灌注期间心功能改善,心肌梗死体积缩小,心肌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水平降低,心肌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水平升高(P<0.05或0.01);与P组比较,PM组再灌注期间心功能改善,心肌梗死体积缩小,心肌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水平降低,心肌细胞线粒体胞色素C水平升高(P<0.05);与M组比较,PM组心肌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水平降低,心肌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水平升高(P<0.05或0.01).电镜下PM组线粒体损伤轻于I/R组、P组和M组.结论 异氟烷预处理联合浅低温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强于异氟烷预处理或浅低温,其机制与减少心肌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扩散,保护心肌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异丙酚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组(Ⅰ组)仅开腹;缺血再灌注组(11组)肝脏缺血1 h再灌注4 h;缺血后处理组(Ⅲ组)肝脏缺血1 h后,再灌注10 8,缺血10 8,重复6次进行缺血后处理;异丙酚后处理组(Ⅳ组)肝脏缺血1 h后经尾静脉注射异丙酚10 mg/kg,随后静脉输注异丙酚40 mg·kg~(-1)·h~(-1) h;异丙酚后处理+缺血后处理组(V组)肝脏缺血1 h后进行异丙酚后处理及缺血后处理.于再灌注4 h时测定血清ALT活性、肝组织MDA含量、SOD活性、Bcl-2及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Ⅴ组血清AL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Bcl-2蛋白表达上调,Ⅲ组-Ⅴ组肝组织SOD活性升高,Ⅱ组、Ⅲ组及Ⅴ组肝组织Bax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Ⅲ组-Ⅴ组血清AL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降低,肝组织SOD活性升高,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0.01);与Ⅲ组比较,Ⅳ组血清AL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或0.01).Ⅲ组-Ⅴ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较Ⅱ组明显减轻.结论 异丙酚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异丙酚后处理单独应用时效果相同,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不周时期给药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35只,体重20~24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7):假手术组(Ⅰ组)、肠缺血再灌注组(Ⅱ组)、地塞米松缺血前给药组(Ⅲ组)、地塞米松缺血期给药组(Ⅳ组)和地塞米松再灌注即刻给药组(Ⅴ组).采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30 min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Ⅰ组只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阻断;Ⅱ组和Ⅲ组分别在缺血前30 min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10 mg/kg;Ⅳ组于缺血5 min时、Ⅴ组于再灌注即刻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kg.再灌注3h时处死小鼠,取小肠组织,光镜下观察小肠粘膜病理学结果,采用Chiu评分法对小肠病理损伤进行评分;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iNOS的活性.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Ⅴ组肠组织Chiu评分、Ⅱ组、Ⅳ组和Ⅴ组肠组织iNOS活性和NO含量升高(P<0.05),Ⅲ组肠组织iNOS活性和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肠组织Chiu评分、iNOS活性和NO含量降低,Ⅴ组肠组织Chiu评分、iNOS活性和NO含量均升高,Ⅳ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缺血前给药可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期给药对损伤无明显影响,再灌注即刻给药可加重损伤,可能与地塞米松不同时期用药对iNOS活性影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戊乙奎醚预先给药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时NF-κB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5只,体重210~280 g,随机分为5组(n=7):对照组(C组)、ALI组和低、中、高剂量戊乙奎醚组(P1-3组).采用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的方法建立大鼠ALI模型.C组和ALI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P1~3组分别经腹腔注射戊乙奎醚0.03、0.1和3 mg/kg,30 min后ALI组、P1~3组制备AU模型,C组不制备模型.于静脉注射LPS后4 h时,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称量肺组织湿重(W)、干重(D),计算W/D;采用比色法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RT-PCR法测定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TNF-α和IL-1β的含量;采用非放射性EMSA法测定肺组织NF-κB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氧合指数降低,肺组织W/D和MPO活性、TNF-α,IL-1β含量及其相应mRNA表达水平、NF-κB活性和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或0.01);与ALI组比较,P1~3组氧合指数升高,肺组织W/D和MPO活性降低,TNF-α、IL-1β含量及其相应mRNA表达水平降低,NF-κB活性和表达水平降低(P<0.05);P1~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戊乙奎醚预先给药减轻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活化,下调NF-κB的表达,降低肺组织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肝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2只,体重250~280g,采用结扎肝蒂30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n=6)仅分离肝门,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0)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异丙酚组(P组,n=30)缺血前10 min股静脉注射异丙酚12 mg/k异的负荷剂量,随后以30 m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直至处死;异丙酚+PI3K抑制剂组(P+LY组,n=18)缺血前10 min股静脉注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 1.5mg/kg(溶于二甲亚砜0.5 ml);溶剂对照组(P+DMSO组,n=18)缺血前10 min股静脉注射二甲亚砜0.5 ml.I/R组和P组于再灌注即刻、30、60、120和240 min(T1-55)时,P+LY组和P+DMSO组于T3-5时取6只大鼠,处死后快速取左心室壁心肌组织,测定总Akt(t-Akt)和磷酸化Akt(p-Akt),并于T3时测定Bcl-2的表达和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取肝左外叶组织,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S组于T1相应时点处死大鼠,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心肌p-Akt表达水平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P+LY组心肌Bcl-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心肌Bcl-2表达均上调(P<0.05);与I/R组比较,P组和P+DMSO组心肌p-Akt和Bcl-2表达上调,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LY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P+LY组心肌p-Akt和Bcl-2表达下调,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P+DMSO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心肌t-Akt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P+DMSO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较I/R组和P+LY组减轻.结论异丙酚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损伤,该作用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二硫代氨基吡咯烷预先给药对LPS诱发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54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6)、LPS组(n=24)和二硫代氨基毗咯烷预先给药组(PDTC组,n=24).LPS组腹腔注射LPS 8 mg/kg;PDTC组经尾静脉注射二硫代氨基吡咯烷120 mg/kg,30 min后腹腔注射LPS 8 mg/kg;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LPS 组和PDTC组分别于给予LPS后1、3、6和12 h时,C组于给予生理盐水后即刻,经下腔静脉取血后,各处死6只大鼠,取肺组织,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IL-6浓度,计算肺组织湿重与干重的比值(W/D比),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HSP70的表达和NF-κB 的活性,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与C组比较,LPS组和PDTC组肺组织W/D比和NF-κB活性升高,HSPT0表达上调,血清IL6浓度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PDTC组肺组织W/D比和NF-κB活性降低,HSP70表达上调,血清IL-6浓度降低(P<0.01),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二硫代氨基吡咯烷预先给药可减轻LPS诱发大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NF-κB的活性和上调HSPT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