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治疗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T段最大压低幅度均明显减少(P<0.05或<0.01),运动总时间明显延长(P<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尼可地尔组心绞痛发作次数[(10.3±1.6)次/周比(9.6±1.7)次/周]、ST段最大压低幅度[(0.8±0.3)mm比(0.6±0.2)mm]减少更显著,总运动时间[(7.8±1.4)min比(9.4±1.6)min]明显延长;尼可地尔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73.3%比93.3%)(P<0.05或<0.01)。结论: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伊伐布雷定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S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门诊就诊(2013年4月-2014年1月)的24例SAP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盐酸伊伐布雷定组和阿替洛尔组。每组各12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静息及最大运动量时心率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耐量的变化。结果:1.盐酸伊伐布雷定组的静息心率治疗前后分别为75.4±2.5次/分和63.7±3.3次/分(P<0.05),最大运动量心率由治疗前122.8±4.6次/分降低至105.4±5.1次/分(P<0.05);阿替洛尔组治疗前后的静息心率由74.8±3.6次/分降低至64.5±4.1次/分(P<0.05),最大运动量心率由127.5±5.3次/分降低至114.8±6.4次/分(P<0.05)。静息心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盐酸伊伐布雷定降低最大运动量时心率优于阿替洛尔组(P<0.05)。2.盐酸伊伐布雷定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由3.45±1.24次/周减少至1.87±1.31次/周(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由7.55±3.88min缩短为2.13±4.11min(P<0.05);阿替洛尔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由 3.61±1.41次/周减少至2.11±1.53次/周(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由8.01±3.24min缩短为2.75±3.37min(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运动耐量方面,盐酸伊伐布雷定组从服药前的368.65±122.32s增加至服药12周后的501.39±131.63s(P<0.05);阿替洛尔组从服药前的371.35±113.45s增加至服药12周后的467.49±142.54s(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同阿替洛尔一样可显著降低SAP患者心率、减少心绞痛发作,增加运动耐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曲美他嗪对老年人冠心病的心脏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89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保持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曲美他嗪20mg,3次/d,治疗6个月;对照组保持原有治疗方案。结果曲美他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分别为(3.0±1.7)次/周和(3.9±2.1)次/周,P<0.05〕;硝酸甘油片服用量减少〔(1.6±0.9)mg/周和(2.2±1.2)mg/周,P<0.05〕;心率、心率和血压乘积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总工作量增加〔分别为(10.2±2.2)METs和(9.3±1.7)METs,P<0.05〕、运动诱发心绞痛时间延长〔分别为(444.0±81.4)s和(404.8±71.6)s,P<0.05〕、运动后ST段下降1mm所需时间增加〔分别为(440.3±75.6)s和(387.3±77.0)s,P<0.05)〕及运动持续时间增加〔分别为(611.6±179.8)s和(506.3±113.4)s,P<0.01〕;左室射血分数增加〔(46.4±5.6)%和(42.5±2.1)%,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够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且无增加心率与血压乘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4例U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卡尼汀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ST段压低≥0.05mV的导联数(NST)和12导联中ST段压低幅度总和(∑ST)均显著减少和减小(P0.05或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左卡尼汀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1.58±0.03)次/周比(1.28±0.01)次/周]、发作持续时间[(0.31±0.03)分/周比(0.15±0.03)分/周]、NST[(1.55±0.04)个比(1.04±0.10)个]和∑ST[(0.27±0.02)mV比(0.15±0.01)mV]减少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左卡尼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龙煎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双龙煎组和丹参片组。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双龙煎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及丹参片组显著减少,总有效率83.3%,优于丹参组的56.7%(P<0.05)。而平板运动时ST段压低>0.1mV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运动后ST段压低之和显著降低及运动至心绞痛出现的时间明显延长,与治疗前及丹参片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双龙煎能明显缓解心脏X综合征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罗洛尔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航天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情况分为2组:A组(n=52)应用常规治疗加地尔硫卓,B组(n=48)应用常规治疗加阿罗洛尔,用药前后记录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日消耗量、动脉收缩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指标(收缩压×心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动脉收缩压、心率小于治疗前(均P0.01)。两组间比较,A组每日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幅度低于B组[(1.7±0.3)比(2.5±1.1)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罗洛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短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和丹参片组。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麝香保心丸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73.7%,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而平板运动时ST段压低>0.1mV的持续时间及运动至心绞痛出现的时间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运动至心绞痛出现时间及平板运动时ST段压低>0.1mV的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明显缓解心脏X综合征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疗效。方法 选取 10 3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病人 ,其中男 72例 ,女 31例 ,年龄 4 6~ 72岁 ,平均 ( 5 9±11 8)岁 ,常规服用曲美他嗪 2 0mg每天 3次 1个月 ,在此之前及 1个月后进行病史询问、生化检查及活动平板检查。结果 全部病人完成随访 ,1例服药后有轻微上腹部不适 ,1例便秘 ,无需停药。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从 ( 8 8± 3 9)次减少为( 4 5± 2 9)次 (P <0 0 1) ,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 ( 5 0±2 7)片减少至 ( 3 1± 1 9)片 (P <0 0 1)。活动平板运动持续时间从 ( 2 12 1± 5 4 3)s增加至 ( 2 76 3± 5 4 1)s ,运动耐量从 ( 84 2± 8 9) %增至 ( 95 6± 4 3) % (P <0 0 1) ,运动至ST段下移 1mm的时间 ( 176 4 3± 4 7 2 )s延长至 ( 2 4 3 78±5 1 9)s(P <0 0 0 1) ,运动至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从 ( 2 2±0 6 )mm减少至 ( 1 7± 0 7)mm(P <0 0 0 1)。结论 在传统血流动力学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 ,可以使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减轻 ,运动耐量增加 ,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的客观证据。 方法 SA患者35例,随机分为A组21例,B组14例,两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的数目、程度、年龄及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按修定的Bruce方案,A组于首次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后10分钟行第二次TET,B组于首次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30分钟行第二次TET。分别分析A、B两组二次TET中心绞痛(AP)发生率及出现时间、ST段压低最大值及持续时间、运动中和/或运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 结果 A组21例患者,AP发生率由首次TET中的47.6%降至第二次的28.6%(P<0.01)。AP出现时间由首次TET中的1.88±0.2min延长至第二次的2.3±0.4min(P<0.05)。ST段压低最大值由首次TET中的0.21±0.09mV降至第二次的0.14±0.05mV(P<0.01),压低持续时间由首次TET中的7.12±0.9min降至第二次的4.42±0.5min(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由首次TET中的38.1%降至第二次TET中的19.0%(P<0.05)。B组14例患者,二次TET中AP发生率及出现时间、ST段压低最大值及持续时间、运动中和/或运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等参数无明显改变。 结论 首次TET后10分钟重复第二次运动可使心肌缺血阈值升高,并对心脏产生保护作用,但首次TET后30分钟重复第二次运动其对心脏保护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0.
稳心颗粒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旨选择适合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心律失常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外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肝、肾功能不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律失常类型、严重程度诸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欣康缓释片400mg一日1次,口服),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服用稳心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和普罗帕酮(每次150mg,每日3次)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指标包括心肌缺血、心肌耗氧指数的变化;心律失常改善程度;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心脏泵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数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经稳心颗粒8周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心肌缺血和心肌耗氧程度明显减轻(P<0.05);(2)24h内心肌缺血发作次数、ST段压低次数及ST压低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3)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由(1.89±0.71)次减至(0.91±0.18)次;硝酸甘油用量由每日(1.74±1.21)片减至(0.82±0.14)片(P<0.01);(4)心律失常Holter总有效率83.66%,显效率44.89%;心电图总有效率82.6%,显效率44.2%;与对照组(心律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5)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显著降低(P<0.01);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除心律失常疗效与治疗组相当外,其余远不如治疗组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所并发的心律失常,既可避免常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同时所出现的严重副作用,又可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适合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11.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将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患者35例按就诊顺序双盲随机分为受试组(n=18)和对照组(n=17),受试组在对照组给予肝素治疗的基础治疗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受试组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0.05),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的发生有下降趋势。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患者症状和可能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1周内经2次运动试验结果为阳性,且运动持续时间变异低于10%的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40例,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曲美他唪20mg每日3次,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行平板运动试验,观察用药前后下述指标的变化(1)用药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2)每周硝酸甘油片的用量;(3)心率及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4)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的时间;(5)运动后ST段下降limn所需的时间;(6)运动持续时间;(7)总工作量.结果曲美他嗪应用12周后,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的用量明显下降(P<0.05),而对心率及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的影响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与试验前相比,运动耐量和总工作量显著提高(P<0.01),至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及ST段下降1mm所需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曲美他嗪能增加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运动诱发心绞痛的心肌缺血,且安全有效,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病人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按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压、调脂、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每次40mg,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治疗,每次2.5mg,每日3次。两组治疗疗程均为两个月。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变[12导联ST段压低的总和(∑ST)、常规12导联中ST段压低≥0.25mm的导联数(NST)],CRP、sCD40L、LDL-C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1);∑ST、NST、心率均CRP、sCD40L、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血清CRP、sCD40L、LDL-C水平,促进斑块稳定性,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58例住院期间确诊为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在门诊接受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常规治疗,4周后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丸,3次/d),观察4周.观察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加用麝香保心丸后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总缺血时间均有所减少,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运动至ST段压低1mm所需时间,运动持续时间均明显增加,差异显著.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效果明显,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SA)患者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的客观证据。方法 SA患者 35例 ,随机分为A组 2 1例 ,B组 14例 ,两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的数目、程度、年龄及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按修定的Bruce方案 ,A组于首次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TET)后 10分钟行第二次TET ,B组于首次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 30分钟行第二次TET。分别分析A、B两组二次TET中心绞痛 (AP)发生率及出现时间、ST段压低最大值及持续时间、运动中和 /或运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 2 1例患者 ,AP发生率由首次TET中的 47.6 %降至第二次的 2 8.6 % (P <0 0 1)。AP出现时间由首次TET中的 1.88± 0 2min延长至第二次的 2 .3± 0 4min(P <0 0 5 )。ST段压低最大值由首次TET中的 0 2 1± 0 0 9mV降至第二次的 0 14± 0 0 5mV(P <0 0 1) ,压低持续时间由首次TET中的 7.12± 0 9min降至第二次的 4.42± 0 5min(P<0 0 1)。心律失常发生率由首次TET中的 38.1%降至第二次TET中的 19.0 % (P <0 0 5 )。B组 14例患者 ,二次TET中AP发生率及出现时间、ST段压低最大值及持续时间、运动中和 /或运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等参数无明显改变。结论 首次TET后 10分钟重复第二次运动可使心肌缺血阈值升高 ,并对心脏产生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aVR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患者心电图aVR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43例急性下壁MI患者根据有无aVR导联ST段压低分为2组,并分析其临床情况。结果:ST段压低组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浓度明显高于非ST段压低组[(47.25±25.42)∶(25.50±15.46)mmol/L,P<0.01;(2.82±1.99)∶(1.80±0.86)mmol/L,P<0.05,ST段压低组患者并发后壁MI比例亦明显高于非ST段压低组(56%∶9%,P<0.01)。结论:急性下壁MI心电图aVR导联ST段压低提示梗死面积较大,累及下侧壁或后壁;且有助于并发后壁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 心肌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CHD)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14例,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曲美他嗪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行平板运动试验,观察用药前后下述指标的变化①用药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②每周硝酸甘油片的用量;③心率及心率和收缩压的乘积;④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的时间;⑤运动后ST段下降0.1mV所需的时间;⑥运动持续时间。结果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的用量均明显下降(P<0.05);心率及心率和收缩压乘积轻度变化(P>0.05);明显延长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的时间及运动后ST段下降≥0.1mV所需的时间(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对CHD劳力性心绞痛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曲美他嗪与辅酶Q10对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诊断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经随机分为两组,在原有规范的治疗上分别加用曲美他嗪片剂和治辅酶Q10疗8周,比较平均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周硝酸甘油消耗量,平板运动试验指标。结果曲美他嗪与辅酶Q10使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运动至出现ST段压低1mm所需时间、运动至出现心绞痛所需时间显著延长(P<0.05),且曲美他嗪优于辅酶Q10(P<0.05)。结论曲美他嗪和辅酶Q10均有效缓减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提高运动耐量,曲美他嗪优于辅酶Q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地尔硫(?)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32例UA患者(初发劳力性心绞痛18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14例,均合并静息性心绞痛)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地尔硫(?)口服,30~45mg/次,每日3次,美托洛尔口服,12.5~50mg,每日2次,疗程2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率,血压及12导联心电图;以ST下移导联数(NST)和ST下移总和(∑ST)表示心肌缺血范围及程度。结果: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次)为3.0±1.2:0.9±0.6,持续时间(分钟)为10.6±3.2:2.3±1.8,硝酸甘油消耗量(片/日)为 2.8±1.3:0.8±0.5,收缩压(mmHg)为140±12.6:120±10.4,心率(次/分)为88±9.12:70±8.6,NST为3.58±1.56:2.12±1.10,∑ST为2.72±1.48:1.10±0.92,差异显著(P<0.01)。临床显效16例(50%),有效12例(37.50%),总有效率87.50%。结论:地尔硫(?)联合美托洛尔为UA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平均56.5(33~70)岁的70例男性患者,经造影证实均有冠心病,凡有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3周)心梗或者其他心肺疾病者已经除外。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使用持续释放的硝酸甘油皮肤贴片,B组15例使用间歇释放的硝酸甘油皮肤贴片。每片释放15mg硝酸甘油。在第1天,分别于贴敷前(作为基础值)和贴敷后2小时测定血液动力指标,分别测定运动所致ST段压低的幅度。贴敷治疗一周,至第8天,分别于前一天贴敷后24小时和该日贴敷后2小时再次测定上述指标。第一天首次贴敷后2小时,A、B两组的运动所致ST段压低幅度分别减少60%(0.20±0.9~0.08±0.11mV,P<0.01)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