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对8个研究所731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着重对其中536例肿瘤性黄疸病人,评价术前或因姑息目的而作经皮胆道引流术(PBD)的临床效果。分析资料包括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胆道梗阻位置与性质、引流方式与目的、手术种类、并发症及生存率等。用计算机分析程序进行统计分析。作者见到,肿瘤病变的胆道造影表现为完全梗阻,54%;长段  相似文献   

2.
双途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和动脉内栓塞术双介入途径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技术与疗效。方法 对1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采用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基础上,行动脉内化疗栓塞术的双介入治疗。肝内肿瘤5例为巨块型,6例为多发结节型,1例为弥漫型,病变均累及肝门部或左右肝管。结果 12例患者共置入14枚支架,3支外引流管。7例左右肝管之间相通,各置入1枚支架;5例左右肝管之间无法相通,分别通过支架或外引流管进行内引流或外引流,其中1例于左右肝管间及左肝管与胆总管之间各置入1枚支架。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TBIL)从术前的(405.3±175.4)μmol/L降至(188.3±101.5)μmol/L(P<0.01),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均下降明显(P均<0.05)。术后1个月,TBIL均降至100μmol/L以下,其中5例降至正常范围。胆道引流术后进行肝内肿瘤的动脉内化疗栓塞术1~4次(平均2.1次)。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平均生存9.5个月,5例仍存活。结论 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内栓塞术双途径介入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原发性肝癌,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脏功能,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3.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附23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和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共植入胆道内支架24枚,其中:原发性肝癌3例,胰腺癌2例,胆管癌14例(肝门胆管癌10例,胆管癌4例),胆囊癌肝门转移2例,转移癌2例。23例患支架植入术后全部行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结果 23例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20例一次性植入内支架,另3例胆汁外引流后,再放置金属内支架,全部患黄疸消退均较满意(100%),全组病例1个月、3个月、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23/23),91.30%(21/23),60.87%(14/23),术后早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内支架置入术和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方法简单,疗效确切,能提高患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胆道支架置放引流术联合肝动脉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36例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和胆道支架置放引流术,在其基础上再行TACE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36例引流术成功率100%,22例共计置入25枚支架,其他主要梗阻分支采用外引流;14例单纯作外引流管引流。36例的血清总胆红素由入院时的(335.6±168.47)μmol/L下降到术后1~2周的(144.4±87.67)μmol/L(P0.01);TACE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降到(78.6±37.67)μmol/L,较栓塞化疗术前也有显著下降(P0.01)。引流术后出现4例胆道出血和3例胆道感染的并发症。36例患者共接受65次TACE术。12例出现黄疸复发,复发率33.3%;复发时间5~22个月,中位值8个月。术后1、3、6、12、24、4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4.4%、83.3%、63.9%、50.0%、36.1%、19.4%。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胆道支架置放引流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可明显缓解黄疸,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肝门区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行介入治疗的65例肝门区肿瘤并梗阻性黄疸患者,36例(对照组)单纯行胆道支架术;29例(观察组)联合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肝门区肿瘤.结果 2个月后,根据mRECIST标准计算近期有效率,观察组65.5% (PR 19例,CR 0例)明显优于对照组11.1%(PR 4例,CR0例)(P<0.05).支架术后4个月内两组再梗阻率无差异(P>0.5),而4个月后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支架平均通畅时间:观察组(8.9±0.7)个月较对照组(6.3±0.5)个月长(P<0.05).中位生存时间:观察组(12.0±1.1)个月较对照组(8.1±0.7)个月延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肝门区继发肿瘤(P=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0.03);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P=0.00)是患者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支架植入术和125I粒子植入术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肝门区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瘤内照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胆道支架组,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道内支架(PTCS)和内外引流管(PTCD)2种引流法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其中28例行PTCS,20例行PTCD。比较术后生存期、引流通畅及并发症情况,分析原发肿瘤类型对胆道支架通畅时间的影响。结果:2组减黄有效率、支架通畅时间、术后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胆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肿瘤类型对支架通畅时间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内引流法均能安全、有效地减轻黄疸,原发性肿瘤类型不能作为胆道支架置入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肿瘤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RFA)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1 136例肝肿瘤患者共行RFA 1 944例次.其中35例次(35/1 944,1.80%)出现胆道并发症,观察胆道并发症类型及治疗方法.结果 35例次胆道并发症中无症状胆管分支扩张12例,未予特殊治疗.梗阻性黄疸2例,均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相似文献   

8.
恶性梗阻性黄疸多由原发性胆管癌、肝癌、胰头癌、壶腹癌、胆囊癌及其他转移癌对肝胆管的压迫所致。此类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但由于肿瘤部位、分期及患者的自身情况,多在黄疸基础上合并严重的胆管炎,病情凶险,全身情况差,手术切除率很低,甚至行姑息性胆道减压手术也不能耐受。对于上述情况,胆道支架置放具有恢复胆汁引流、无须携带引流管、刨伤小等优点,已成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本文旨就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支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DCT)并胆道支架植入一种针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轻黄疸和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胰腺癌、胆囊癌、胆管癌以及转移性肿瘤如胃癌胆道转移等所引起[1].以皮肤、巩膜黄染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加重可引起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不宜手术或无手术机会的患者实施姑息治疗十分必要.减轻梗阻性黄疸(减黄)是治疗的首要问题[2].目前国内外减黄治疗有手术或介入2种治疗方法[1].本院36例不宜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并胆道内支架植入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及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2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均经内窥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和CT及MIR确诊。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45岁,均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置入国产金属内支架10枚,行内外引流5例,外引流5例,采用经皮胆道穿刺技术,在DSA监视下,使用胆道介入全套材料在无菌技术条件下进行胆道穿刺。结果:一次成功80%,二次50%,三次10%。10枚支架在通。100%,5例内外引流,外引流5例,成功率100%,无严重的并发症产生。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李宏斌  王锦波 《人民军医》2003,46(3):176-177
原发性肝癌晚期可发生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外脏器转移 ,但却较少侵犯胆道。肝癌侵犯胆道后 ,往往出现阻塞性黄疸 ,称为“黄疸型肝癌 (icterictype)”。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 4 % [1] 。 1984年以来 ,本院经手术证实共发现此类病人 39例 ,术前行B超检查 34例 ,现总结其B超诊断体会。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0例 ,女 4例 ;年龄 2 5~ 71岁 ,平均 4 5 5岁。病程 1周~ 3年。主要临床表现 :黄疸 34例 ,腹痛 2 5例 ,皮肤瘙痒 19例 ,灰白色大便11例 ,发热 9例 ,上腹包块 6例 ,腹水 8例。术前HBsAg检查 31例 ,阳性 2 6例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内放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联合治疗对患者黄疸复发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2月-2015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肿瘤介入科收治的21例不能手术切除而接受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内放疗的肝门胆管癌患者及该院同期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的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退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期和黄疸复发时间的差异.结果 21例联合治疗患者共植入金属裸支架32枚,放射性12I粒子580颗,手术成功率100%,治疗有效率85.7%,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9.5%,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中位黄疸复发时间为344 d而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患者的中位黄疸复发时间为193 d(P=0.035).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387 d明显长于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患者的256 d(P=0.022).结论 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离内放疗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可行,联合治疗能够推迟肝门胆管癌患者的黄疸复发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胆道内支架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笔者对12例胆道梗阻病人进行了非手术治疗。其中,采用自制“Z”型自张式金属支架(EMS)成功地实施经皮经肝或经“T”型管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MBE)治疗者8例。8例中,胆道良性梗阻,“T”型管引流术后2例,胆道恶性梗阻6例。EMBE后,行“T”型管引流者当日即停止外引流;梗阻性黄疸病人症状迅速消失,黄疸逐日消退。术后随访观察1~16个月。胆道发生再闭塞2例(1例经再置入一组EMS及局部放疗后获得再通)。术后3个月无黄疸死亡1例,其余病例均无黄疸生存。其中1例已16个月无复发。本组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副作用。笔者认为EMBE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疗效显著,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比较理想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肝移植术后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作为慢性肝病、部分肝癌及肝衰竭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已被广泛接受.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黄疸是胆道并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影像技术对术后移植肝胆道的并发症能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作为胆道系统检查方法之一,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尤其当患者胆道梗阻黄疸严重时,胆汁不能分泌,各种胆道造影均不能显影,此时PTC检查更为必需。它不仅能清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部位,大小,而且能较好显示肝外胆管阻塞的部位、性质(结石或肿瘤),这不仅对决定治疗和手术方案能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接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技术方法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治疗失败后,实施PTBD与ERCP对接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结果24例PTBD与ERCP对接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成功。其中采取右侧肝管穿刺10例,左侧肝管穿刺14例;一次性对接成功16例,分次进行8例。术后4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47.1%,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下降45.4%。主要并发症为胆道感染。结论PTBD与ERCP对接胆道支架植入术是ERCP失败梗阻性黄疸治疗的另一途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梗阻性黄疸病因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CT征象,并与B超诊断进行了对比。结果:1.CT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符合率96% ,高于B超的79% 。2.梗阻性黄疸病因最多为结石(70 例),其次为肝脏、胆道肿瘤(48例)。3.CT对硬化性胆管炎等少见病有3例漏误诊。结论:CT能明确显示扩张的胆管、胆管梗阻段的征象及对周围软组织的浸润和转移。应作为梗阻性黄疸诊断的首选方法,在疑难病例中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方法诊断。  相似文献   

18.
胆道腔内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胆道腔内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方法  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接受胆道腔内放射治疗。结果  4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1例完成CT随访的患者瘤体缩小。结论 初步观察表明胆道腔内放射可安全有效地控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使用微泡对比剂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胆道造影术(PUSC)评定胆道阻塞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共58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后分别进行了PUSC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一些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包括胆管癌、肝癌、胰头癌、壶腹部癌)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成形术可得到及早减轻黄疸、保护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明显疗效[1,2]。2004年8月~2005年8月,我院共为53例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成形术,效果满意。现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材料本组53例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2.8岁。其中胰腺癌23例,胆管癌25例,肝癌5例。2操作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2.1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操作上,可分为三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