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原微丝蚴血症者的转阴情况。方法: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进行复查,结果: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3年,原微丝蚴血症者仍有0.47%未转阴,高于正常人群的感染率、随着基本消来丝虫病后时间的推移,原微丝蚴血症者趋向于转阴,结论:原微丝蚴血症者为监测阶段的主要残存传染源,调查其转阴情况可作为该地区是否还有残存传染源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3.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报告1984~1988年对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地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作用的现场实验观察结果,在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指标后,不再采取防治措施,人群微丝蚴率和感染度在继续下降,没有发现新感染者;残存微丝蚴血症者虽然密度较高,亦可陆续转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和感染度也逐年下降,至第四和第五年已不再发现蚊媒有丝虫感染,表明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丝虫病防治后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传播作用。方法 1984-1996年,在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选定3个村为观察区,终止防治措施进行观察。结果 人群微丝蚴率≤1.03%、微丝蚴密度大多≤10条/120μl的裕农和台子村,分别在5年和10年微丝蚴率和嗜人按蚊感染率均降为0;微丝蚴率1.36%,微丝蚴密度大多≤20条/120μl,有极少数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50条/120≤μl)的石头村,于10年后仍有新检出病例和感染蚊,13年后微丝蚴率仍维持在0.27%。结论 少数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作为嗜人按蚊感染源作用较强。但随着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陆续转阴,微丝蚴密度的降低,人们防蚊意识增强和社会与自然因素的制约,裕农和台子村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石头村丝虫病传播正趋于阻断。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不采取任何病原防治措施下的传播作用. 方法选择柘城县张庄村为观察点,病原学监测和蚊媒监测采取常规方法,血清学检测采用IFAT、ELISA、Dot-ELISA(查抗体)和ICT(查循环抗原)方法,同时进行居民防蚊情况调查. 结果 1990年残存微丝蚴血症者39人,人群微丝蚴率2.01%(39/2040),2000年微丝蚴血症者全部转阴,人群微丝蚴率降为0;1990、1991和1994年检测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阳性者的几何平均滴度均逐渐下降,1998年检测92名12岁以下儿童血中丝虫循环抗原均为阴性;淡色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逐年下降,自1997年未再发现感染蚊;1990~2002年当地居民经济收人逐渐增加,普遍采取防蚊措施. 结论基本消除丝虫病后,随居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防病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防蚊措施的加强,即使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也不能引发丝虫病流行,丝虫病传播已经被阻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丝虫病防治后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传播作用.方法1984~1996年,在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选定3个村为观察区,终止防治措施进行观察.结果人群微丝蚴率≤1.03%、微丝蚴密度大多≤10条/120μl的裕农和台子村,分别在5年和10年微丝蚴率和嗜人按蚊感染率均降为0;微丝蚴率1.36%,微丝蚴密度大多≤20条/120μl,有极少数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50条/120μ1)的石头村,于10年后仍有新检出病例和感染蚊,13年后微丝蚴率仍维持在0.27%.结论少数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作为嗜人按蚊感染源作用较强.但随着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陆续转阴,微丝蚴密度的降低,人们防蚊意识增强和社会与自然因素的制约,裕农和台子村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石头村丝虫病传播正趋于阻断.  相似文献   

9.
1984—1996年终止防治措施期间,对70例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者自然阴转情况观察,微丝蚴密度≤50条/120μl的微丝蚴血症者在5—7年中有94.12%—100.00%阴转;>50条/120μl的微丝蚴血症者可维持10年以上.微丝蚴密度与自然阴转率呈负相关。提示在丝虫病防治后期,要及时加强对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的查治,从而加快阻断丝虫病传播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江汉平原为我国范围最大的单纯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仙桃市位于江汉平原的中部,该市在基木消灭马来丝虫病后三年,血检调查40个村,检出微丝蚴血症100人,平均微丝蚴率0.22%,相对集中在原微丝蚴率5%以上的村,35%的微丝蚴血症者年龄在30~45岁之间,且以男性为多,绝大多数血症者近十年未接受任何防治措施。纵向观察1个村,共血检微丝蚴血症者26人,4年微丝蚴率依次为1.55%、0.84%、 0.42%、0.31%,有逐年下降趋势;2~3年持续阴转20人;3年中华按蚊自然感染率依次为0、0.08%、0,1~10岁儿童未出现新感染。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原30个流行县(市、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3年内实施巩固措施,经过15~18年病原学监测,在第1~6年检出残存传染源198例,分布特点为监测初期残存传染源少而分散地局限在少数村庄。分析认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针对原不同防治措施,实施巩固措施和进行人群横向监测与重点人群监测,可较迅速彻底地检出和消除残存传染源。在消灭丝虫病的过程中采用全民普服药盐的流行区,要充分重视重点人群,应将漏查漏治、原阳和疫点人群及迁入人口作为实施巩固和监测措施的重要对象;对未全民普服药盐的地区,应以横向人群监测、原阳复查和补查补治作为重要巩固和监测对策,从而尽快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在消灭丝虫病后,应以重点人群为主要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分布规律及其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 ,笔者对湖南省 1981~ 1993年丝虫病监测中发现的 2 0 7例微丝蚴血症者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 法对历年病原学监测中发现的微丝蚴血症者进行个案调查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1 人群分布2 0 7例微丝蚴血症者中 ,新检出 10 2例 ,占 49.2 8%(10 2 / 2 0 7) ,其中以往普查阴性 18人 ,占 17.6 5 % (18/ 10 2 ) ,以往普查阴性系原阳性家属 16人 ,占 15 .6 9% (16 / 10 2 ) ,以往未查血 6 2人 ,占 6 0 .78% (6 2 / 10 2 ) ,外地迁入 6人 ,占 5 .8…  相似文献   

13.
舟山市地处浙东北海岛 ,东经 12 1°30′~ 12 3°2 5′,北纬 2 9°32′~ 31°0 4′,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 16 .70℃。境内共有耕地 31.2 1万亩 ,其中 5 0 %种植水稻。全市辖 4个县 (区 ) 92个乡镇 ,总人口 984 2 16人 ,丝虫病流行区为 76个乡镇 ,流行区人口6 82 0 34人。市内为班氏、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 ,主要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 ,次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海滨伊蚊 ,蚊媒自然感染率为 3.97% (195 4年 )。全市在防治前 (195 6年 )微丝蚴阳性率为 7.6 7% ,丝虫病患病人数 37784人 ,其中微丝蚴血症者 310 2 3例 ,晚期丝虫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温岭市系浙江省3个班氏丝虫病流行县市之一,1988年通过基本消灭丝虫病的验收,基本消灭后,温岭市丝虫病的监测结果主要表现在1、病原学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血清学监测(IFAT)显示抗体阳性率有较大幅度下降;3、1998年后蚊媒监测未发现阳性蚊;4、ICT监测均为阴性.通过多方位监测证实温岭市班氏丝虫病的传播被阻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巩固基本消除丝虫病的成果,了解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动态和传播规律,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65个原丝虫病流行县开展病原学、蚊媒、血清学纵向和横向监测。结果65个县(市)连续13~23年的横向监测显示,已连续7~23年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蚊媒监测9-23年无人体幼丝虫感染。65个县(市)中有41个县(市)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0年内的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43.65%和5.08%,10年后再监测的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15.96%和1.25%;24个县(市)基本消除后10年以上病原学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39.14%和3.94%。11个纵向监测点观察13~20年,发现的14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未采取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均于次年转阴。血清学(IFAT)监测人群抗体水平已和非流行区人群相近。结论浙江省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已实现全省消除丝虫病。  相似文献   

16.
波阳县历史上丝虫病流行严重 ,解放后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经疫区广大群众和卫生人员的共同努力 ,采取了以消灭丝虫病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于1986年经省卫生厅考核达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为了系统观察疫情的变化 ,作者一直坚持了对丝虫病的病原学 ,蚊媒监测和对慢性丝虫病患者的随访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情况及防治概况 波阳县位于赣东北部 ,鄱阳湖东岸 ,东经 116°2 4′~ 117°13′ ,北纬 2 8°47′~ 2 9°42′ ,地形东北高西南低 ,东北多为丘陵山区 ,西南为湖滨平原 ,全县总面…  相似文献   

17.
务川县属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防治前平均微丝蚴阳性率为 11.42 % ,主要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蚊媒幼丝虫自然感染率为 6 0 %。 1972~ 1974年全县开展了丝虫病的大面积流行病学调查 ,对于检出的微丝蚴血症者给予海群生 3g6 d,2疗程治疗。 1975年结合本县实际 ,当微丝蚴阳性率以村为单位降至5 %以下 ,即实施全民服药防治方案 ,采用 4.2 g7d疗法 2疗程。 1979年经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后 ,1980~ 1992年进入后期监测 ,微丝蚴阳性率由 0 .16 %降至 0 .0 12 % ,蚊媒自然感染率降为 0。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于每年流行…  相似文献   

18.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 ,境内山峦起伏 ,地形复杂 ,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州辖有 8个县 (市 ) ,2 19个乡 ,2 6 5 9个行政村 ,总人口 2 4794万。丝虫病流行于 5个乡 (镇 ) ,2 393个村 ,疫区人口为 1913775人 ,占全州人口的 90 .42 %。防治前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4.79% (1.6 7%~ 11.78% ) ,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 195 8~ 1985年全州累计血检 6 337744人 (次 ) ,查出微丝蚴血症者 2 72 76 5人 ,海群生对象治疗 18736 3人 (次 ) ,全民普服药盐 2 2 2万余人。 1980和 1985年先后经省级考核验收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 内容和方法1.…  相似文献   

19.
南昌市位于江西省北郭 ,鄱阳湖滨 ,赣江、抚河下游 ,全市总面积 740 2 km2 ,总人口 40 1.72万 ,其中农业人口 137.12万 ,占全市总人口的 34 .13%。防治初期 ,全市所辖 6个农村县 (区 )均有丝虫病流行 ,涉及 5 9个乡镇 ,6 2 4949人 ,平均微丝蚴率为5 .0 5 %。其中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为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 ,进贤县、郊区和湾里区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经防治 ,1986~ 1987年各县 (区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以后开展了各项监测工作。1 内容与方法1.1 监测内容 各县 (区 )根据不同方位、不同流行程度和存在的薄弱环节 ,…  相似文献   

20.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 ,东经 115°35′~ 117°18′,北纬 2 6°2 9′~ 2 8°30′,全市辖 11个县 (区 ) ,2 2 5个乡 (镇 ) ,2 0 0 1个行政村 (居委会 ) ,均有丝虫病流行 ,人口为 2 998911人 ,其中 6个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 ,5个县 (区 )为丝虫病混合流行区。防治前各县 (区 )微丝蚴率为 11.78%~ 36 .6 4% ,平均为 2 3.96 %。经过反复查治 ,1980~ 1987年各县 (区 )先后经卫生部及省级考核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1~ 1999年各县 (区 )相继开展了病原学和蚊媒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内容和方法1.1 横向监测1.1.1 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