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可有效限制梗死范围、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而这些均与梗死相关血管是否再通直接相关.目前评定血管再通主要根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进行了修改,推荐了临床再通判断标准[1].本文对105例(男88例,女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为冠脉再通标准,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判定指标与冠脉造影的符合情况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AMI静脉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病例267例,溶栓后再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同时测定梗死相关血管(IRA)、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狭窄程度及TIMI血流分级。结果按溶栓结局分为溶栓再通组(180例)及未通组(87例),前者的IRA残留严重病变例数和残留严重病变平均狭窄程度均明显少于未通组,而TIMI3级血流例数均明显多于后者(P均〈O.05)。结论AMI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患者常常存在较严重的冠脉病变,溶栓未通患者病变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5年96例AMI接受溶栓治疗者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分析。结果:溶栓后临床再通84例(87.5%),未通12例(12.5%),其中68例临床判断再通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血流≤1级者2例(2.9%),血流≥2级者66例(97.1%),且此68例患者中9例(13.2%)患者管腔轻度狭窄,2例(2.9%)无明显狭窄。12例临床判断未通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血流≤1级者12例(100%),血流≥2级者为0。溶栓中发生不良反应5例(5.2%)。结论:溶栓治疗AMI疗效显著,而溶栓治疗之护理对挽救病员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在无冠状动脉造影的条件下,临床判断指标仍然是判定冠状动脉再通的有效指征。  相似文献   

4.
无创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冠脉再通的评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地使梗死相关血管 (IRA)再通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关键 ,而静脉溶栓疗法因经济有效且简便易行在基层和中层医院 ,仍是再灌注疗法的主体。AMI静脉溶栓时 ,及早准确判断冠脉是否再通 ,对估计预后及下一步治疗非常重要。判断溶栓后冠状动脉是否再通 ,冠状动脉造影是最可靠手段 ,但因其有创性 ,难以为人接受 ,临床无创指标[1] 仍是最常用手段。我们结合溶栓后择期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过程中冠脉造影结果 ,对比评价临床无创指标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  相似文献   

5.
目的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标准,评价临床再通指标的价值及意义。方法 用国产尿激酶(UK)150万U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治疗急性心肌梗塞66例,2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以CAG为金标准,临床再通指标对血管开通判断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66.7%,临床准确性为84.8%。结论 冠脉造影与临床再通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临床标准判断冠脉血管再通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h内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临床与冠脉造影血管再通进行评价。方法42例发病3h内AMI患者,采用静脉给药溶栓治疗后7h-15d行冠脉造影,判定冠脉是否再通,同时与临床判断再通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临床判定冠脉再通率为76.19%,与冠脉造影判定再通率为83.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3h内AMI静脉溶栓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有效方法,临床与冠脉造影判定冠脉再通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观察冠状动脉再通间接指征的符合情况并与直接指征比较其可靠性.方法:对11例AMI患者予静脉溶栓治疗,溶栓90min后行CAG检查,确定冠脉再通的直接指征,同时从溶栓即刻开始分别观察患者胸痛程度、心电图、心肌酶动态衍变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获得冠脉再通的间接指征,并与直接指征相比较?结果:以直接指征为标:位,间接指征对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判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33.3%,准确性为81.8%,结论:间接指征判断冠脉再通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特异性欠佳。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安全性不同时间溶栓冠脉再通率、4周病死率、再通与未通组心功能情况。方法:36例溶栓时间分为AMI后≤2h,-4h,-6h组,均于30min内静滴UK150u。结果:①3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8%,68%和22%;②4周病死率:再通组为0,未通组为21%;③心功能Ⅲ级以上,再通组为5%,未通组为36%。结论:①UK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②AMI后4h内溶栓血管再通效果最好;③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葛慧娟 《安徽医学》2007,28(6):536-537
目的对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后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旨在分析STEMI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评价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情况。方法将70例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尿激酶)治疗后患者根据临床溶栓再通指标判定标准,分为静脉溶栓再通组43例及非再通组27例两组。除住院期间死亡4例外,其余患者均于发病30d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评价冠脉再灌注情况,分析比较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效果。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总再通率、再通组及非再通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1.4%、83.7%、7.4%。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1%,病死率5.71%。结论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冠脉再通率低,且再通者多为TIMI2级的部分灌注,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 3h 2h的浓度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后判定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了 5 7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和 31例正常健康对照血清cTnT ,CK MB及CK水平 ,并计算溶栓后 3h与 2h血清cTnT浓度比值。结果 ①cTnT释放呈现两种特征 ,再通组呈双峰型 ,未通组呈单峰型 ,且再通组后期峰值较未通组峰值低 (P <0 .0 1)。②cTnT浓度 3h 2h比值再通组明显高于未通组 (P <0 .0 1) ,以该比值 >1.4 8作为判定再通的标准 ,其对判定冠状动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分别为 83.3% ,90 .5 % ,93.8%。与峰值时间判定冠脉再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TnT的动态检测可有效地判定对AMI溶栓后再通与否 ,特别是溶栓后 3h 2h浓度比值 >1.4 8可作为早期判定冠脉再通的标准 ,且具有迅速、省时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肌酸激酶同工酶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蛋白的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冠脉)再通诊断的价值。方法:动态测定溶栓治疗(24例)和常规治疗(26例)的AMI血清CK-MB蛋白量,CK-MB、CK活性值的变化,并根据临床指标将其分为冠脉再通组和未通组。结果:冠脉再通组21例(溶栓治疗中19例,常规治疗中2例);冠脉未通组29例(溶栓治疗中5例、常规治疗中24例)。测定结果显示,血清CK-MB蛋白量、CK-MB活性值及CK活性值的峰值距AMI发病时间均值:冠脉再通组分别为9.6、10.8、12.2h,冠脉未通组分别为21.6、24.1、28.7h;峰值持续时间均值:冠脉再通组分别为6.3、8.5、14.7h,冠脉未通组分别为14.8、22.4、24.8h;下降至正常时间均值:冠脉再通组分别为32.2、38.5、48.8h,冠脉未通组分别为40.3、46.6、64.3h。结论:冠脉再通组CK-MB蛋白峰值显著提前,峰值期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恢复正常时间迅速,有助于AMI冠脉再通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经典治疗方案,大量临床观察均证明治性治疗可明显减低AMI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部分AMI患者梗塞相关血管存在血栓自溶现象,现有的判断梗塞相关血管的指标尚有不足之处。本文对32例经静脉溶栓后患者,于溶栓开始后90分钟行急诊冠状动脉检查,旨在探讨国产尿激酶(天普-洛欣)的血管再通率,并对部分梗塞相关血管未通的行补救性PTCA,以挽救部分存活心肌,提高AMI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发现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为78.12%。判断梗塞血管再通无创指标中以心肌酶峰值前移最为准确,其次为心电图ST段下移,胸痛缓解及再灌注的心律失常不能作为判断再通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3.
1目的 探讨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2方法 给予 2 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15 0万单位链激酶行静脉溶栓治疗 ,根据临床血管再通指标 ,比较溶栓开始不同时间 (<6 h和 6~ 12 h)和不同的给药速度 (30 m in和 6 0 min滴完 )对疗效的影响。通过择期冠状动脉造影 ,比较临床再通组与未通组冠脉再通率。通过超声心动图及左室造影 ,比较再通组与未通组心功能。3结果  6 h内溶栓血管再通率 6 8.4% ,6~ 12 h溶栓血管再通率5 0 .0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8.11,P<0 .0 1) ;两种给药速度血管再通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0 .0 3,P>0 .0 5 )。左室造影示再通组心功能明显好于未通组 (t=3.2 1,P<0 .0 1)。4结论 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对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按临床再通标准判定,其中再通37例(再通组),未通19例(未通组)。分别于4-6周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左室内径及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结果:再通组与未通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有差异性。结论:静脉溶栓开放梗死相关血管,可抑制AMI后的左室重构,并能改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吴旭华 《吉林医学》2011,(7):1283-128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情观察与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AMI患者35例,经静脉溶栓治疗17例为溶栓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18例为未溶栓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结果。结果: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为70.6%。病死率溶栓组为11.8%,其中在冠状动脉再通者中为4.2%,未通者为30%;未溶栓组为25%。心力衰竭发生率在溶栓组为38%,其中在冠状动脉再通者中为29.2%,未通者中为60%,未溶栓组为5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早期发现,及时监护和有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对QT离散度(QTd)变化的影响。方法178例AMI患者分为未溶栓组、溶栓未通组、溶栓再通组及成功急诊PTCA(大部分同时置入冠脉内支架)组,分别测量入院时及溶栓或PTCA后2小时、24小时、1周的QTd,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溶栓再通或成功PTCA后QTd明显缩小,未溶栓和溶栓未通组QTd缩小不明显;且成功的FFCA后QTd的缩小比静脉溶栓更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成功的再灌注治疗后,随心肌缺血改善,QTd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尿激酶溶栓后对临床预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7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溶栓后观察冠脉再通组与冠脉未通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冠脉再通组(45例),心律失常发生率15.5%(7例),冠脉未通组(31例),心律失常发生率51.6%(16例),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尿激酶(UK)冠脉溶诠再通后,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首发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情况。方法:对40例首发AMI给予尿激酶溶更梗塞上关血管(IRA)再通过组与未通组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未通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再通组(P<0.05)。未通组各种并发症显著高于再通组,再通组左室射血分数(LVE)显著高于未通组。结论:静脉溶栓梗塞相关冠脉再可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降低死亡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与AMI溶栓再灌注后cTnI变化的关系。方法12例AMI直接PTCA的患者,系列采集血样,以ELISA法测定cTnI,绘出其释放曲线。选择68例AMI接受溶栓的患者,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参考方案),判定42例再通,26例未通,绘出cTnI释放曲线,比较二者的峰值时间和上升速度,并将溶栓再通组与直接PTCA组相比较。结果①溶栓再通组与溶栓未通组cTnI的释放主要为单峰形式,溶栓再通组的达峰时间明显早于后者,峰值水平及上升速度也明显高于溶栓未通组(P〈0.05);②直接PTCA组与溶栓再通组相比,二者达峰时间几乎一致,前者的峰值水平及上升速率略高于后者,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后cTnI的峰值前移可作为AMI后溶栓再灌注的判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患者均符合入选和不入选标准,予以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根据冠脉再通标准判断,30例患者血管再通构成比为76.7%,出血发生率为0.6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