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FOXP3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57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组和C组(术后0、2、 4、 6、8 d分别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注射液).用裂隙灯观察移植排斥情况,RT-PCR检测植片内FOXP3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CD4 CD25 T及CD4 FOXP3 T淋巴细胞的表达.对各组角膜植片进行CD4、CD8、CD25和FOXP3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C组发生排斥反应时间较B组明显延迟(P<0.05),B组术后第11 d角膜植片内FOXP3 mRNA的表达较C组明显减弱(P<0.05),对照组CD4 CD25 T/CD4 T的表达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CD4 FOXP3 T/CD4 T的表达明显低于术前(P<0.05),植片中CD4、CD8和CD25表达明显,FOXP3有一定的表达.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期间,地塞米松治疗组FOXP3和CD4 FOXP3 T/CD4 T的表达明显增强,CD4 CD25 T/CD4 T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FOXP3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增强植片内FOXP3的表达或增加外周血CD4 CD25 Tr淋巴细胞的含量有助于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Chen J  Zhou Q  Zeng J  Xu JT  Zhao SB  Wang YP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9):550-554
目的 探索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排斥反应规律及FK5 0 6眼液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4 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成FK5 0 6组、环孢素A组及非治疗组 ,建立右眼角膜缘缺陷症动物模型 ,1个月后行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 ,术后分别用 0 5 %FK5 0 6眼液、1%环孢素A眼液及生理盐水滴眼4周。角膜缘移植术前 1d ,术后 2、4周分别进行角膜中央印迹细胞学检查 ;术前 1d及术后 1~ 8周动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 5的表达 ;移植术后每日观察植片存活、角膜新生血管和上皮再生情况 ,共 10周 ;分别取术后第 4、8及 10周的角膜缘植片观测淋巴细胞浸润及T淋巴细胞上CD2 5的表达。结果 角膜缘创伤后 1个月 ,所有兔眼角膜中央印迹细胞学检查均为结膜表型 ;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 4周 ,FK5 0 6组和环孢素A组角膜中央保持角膜细胞表型 ,非治疗组呈结膜细胞表型。非治疗组最早出现上皮排斥反应 ,FK5 0 6与环孢素A均可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 ,停药后环孢素A组先于FK5 0 6组出现上皮排斥反应 (P <0 0 5 )。FK5 0 6组外周血、角膜缘植片T淋巴细胞CD2 5表达及角膜缘植片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低于环孢素A组 ,两组均低于非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早期应用 0 5 %FK5 0 6眼液滴眼可抑制外周血及植片T淋巴细胞CD2 5  相似文献   

3.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大鼠角膜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 J  Pan ZQ  Jie Y  Liu LM  Wang L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2):1114-1118
目的 探讨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诱导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耐受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眼局部及全身的表达情况.方法 本实验采用对照设计,以13只SD大鼠作为供体,26只Wistar大鼠作为受体建立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所有受体大鼠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SEB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SEB(75 μg/kg体重),1次/4 d,共3次,末次注射后1 d行右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观察大鼠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分析CD4+CD25+T细胞在大鼠角膜植片和虹膜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学方法分析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百分数.结果 对照组大鼠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1.63±2.83)d,SEB组为(14.13±0.99)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发生排斥的角膜植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数量与排斥反应程度呈正相关性.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查可见术前两组角膜组织均不表达CD4+CD25+T细胞,而术后20 d两组均有表达.虹膜铺片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查术前对照组未见CD4+CD25+T细胞表达,而SEB组(首次注射SEB后第10天)虹膜片可见CD4+CD25+T细胞表达,术后第20天两组大鼠虹膜铺片均可见CD4+CD25+T细胞表达,并且SEB组阳性细胞数更多.流式细胞学方法分析显示手术前后、对照组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百分数无变化,而SEB组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超抗原SEB诱导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Shi W  Xie L  Wang S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8):502-505
目的 探讨前房植入环孢素A(cyclosporineA ,CsA)缓释系统抑制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  (1)环孢素A缓释系统的制备 :为CsA粉剂与已交酯 丙交酯 已内酯的三元共聚物混合体 ,每粒含环孢素A 0 5mg。 (2 )对 90只 (90只眼 )BALB c鼠 (受体 )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将其分为A、B、C组 ,每组 30只。供体为C5 7BL 6鼠。A组术中鼠前房植入CsA缓释系统 ;B组术中鼠前房植入不含CsA的空白缓释系统 ;C组术后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 3d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植片情况 ,记录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各组分别于术后 1、2、4及 6周随机取 2只鼠眼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并用CD4、CD8及CD11B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各组T淋巴细胞的迁移和数量。结果 A组鼠角膜植片排斥时间平均 (35± 3)d ,较B、C组 (14± 3)d明显延长 (P <0 0 0 1)。前房植入的CsA缓释系统体积缩小前 ,A组角膜植片均保持透明 ;当前房植入的CsA缓释系统消失后 ,角膜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植片逐渐混浊、增厚、血管化。B、C组免疫排斥反应均在术后 2周发生。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A组在术后 14d仅于植床角膜可见少量CD+ 4  和CD+ 8 细胞浸润 ,在虹膜和睫状体中未见CD+ 11B、CD+ 4 、CD+ 8 T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携载的TGF—β1基因(rAAV—TGF—β1)在角膜中的表达及对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用碱烧伤的方法建立受体角膜新生血管(CNV)化模型。20只Wistar大鼠角膜为供体,40只SD大鼠为受体进行大鼠穿透角膜移植。治疗组术前将20只供体植片置于含rAAV—TGF-β1的DMEM/F12混合培养液中常温培养30min,对照组术前将20只供体植片置于DMEM/F12培养液中常温培养30min,术后裂隙灯下观察植片排斥反应及存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2组术后1、2、4周TGF—β1在角膜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2组术后1、2、4、8周TGF—β1的表达量。结果治疗组角膜平均存活时间为(17.60±2.31)d,对照组为(9.27±1.50)d,治疗组角膜植片混浊及血管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治疗组术后1周TGF-v在角膜上皮呈弱阳性表达,术后2~4周角膜上皮及内皮细胞层呈阳性表达并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1~4周TGF—β1在角膜上皮及基底膜呈弱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术后1周2组角膜TGF—β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周治疗组角膜TGF—β1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rAAV-TGF—β1能减轻高危角膜移植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探讨CD86分子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和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CAID)过程的关系。方法制作穿透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和同一供体前房内注射脾细胞诱导ACAID的大鼠模型;角膜移植组进行排斥反应指数(RI)评分;ACAID组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评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D86在角膜中的原位表达(以脾脏的表达为阳性对照)。结果角膜移植组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增厚;ACAID组角膜透明,房水清,DTH评价术后2周及4周诱导成功率10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86在正常大鼠角膜组织全层无阳性表达,在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大鼠角膜上皮层中有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在ACAID诱导成功的大鼠角膜中未见阳性细胞表达。结论共刺激分子CD86参与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但可能不参与免疫赦免过程。  相似文献   

7.
宫妍  宋丽艳  孙海成 《眼科研究》2012,30(3):209-212
背景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导致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各种药物均有不良反应.研究发现自然杀伤T(NKT)细胞可致器官移植患者免疫耐受,但目前有关NKT细胞用于治疗高危角膜移植免疫反应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体外α-GalCer活化的NKT细胞在防治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Lewis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加入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α-GalCer,在RPMI 1640培养基培养1周后,流式细胞仪分选出NKT细胞(密度为5×106个/ml).取10只Fisher 344大鼠为供体,20只Lewis大鼠为受体,受体角膜移植前1周角膜缝线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将受体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NKT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0只.Lewis大鼠行穿透角膜移植.NKT细胞组在手术结束时球后注射0.1 ml NKT细胞液,生理盐水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记录角膜植片的反应情况并按照Holland的标准进行评分.术后第14天,两组各获取3只大鼠角膜植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植片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生理盐水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7.90±1.37)d,NKT细胞组为(14.70±1.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1,P=0.00).术后2周,生理盐水组角膜植片重度混浊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长入植片,而NKT细胞组角膜植片仅轻度混浊、水肿,炎性细胞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生理盐水组角膜植片中大量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NKT细胞组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查结果表明,NKT细胞组大鼠脾脏中NKT细胞百分数为(5.67±0.25)%,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的(1.2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P=0.00).结论 α-GalCer活化的NKT细胞球后注射可以明显延长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植片的存活时间,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背景 角膜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角膜盲可靠且有效的复明手段,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Tim-1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清洁级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行任何手术,自体角膜移植组分别以Wistar大鼠作为供体和受体施行穿透角膜移植术,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以SD大鼠角膜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各组供体角膜植片均为3.5mm,植床直径为3.0 mm.分别于术后7d、14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角膜炎症反应情况,按照Larkin的标准进行排斥反应评分,计算排斥反应指数(RI),观察各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和植片存活率.术后7d、14d,3个组各取3只大鼠眼球制备角膜组织切片,分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角膜组织的炎症反应和共刺激分子Tim-1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此外分别于术后7d、14d各组取5只大鼠角膜制备组织匀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共刺激分子Tim-1 mRNA在大鼠角膜植片中表达量(吸光度,A)的变化.结果 术后7d,自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角膜植片均出现轻度水肿;术后14 d,自体角膜移植组角膜植片水肿消失,植片透明,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角膜植片水肿增厚,呈灰白色混浊,可见新生血管形成.自体角膜移植组植片的存活率为100%,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植片存活率为0,平均生存时间为(9.8±1.2)d.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术后7d自体角膜移植组植片基质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但术后14d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术后7d植片水肿,基质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4 d阳性细胞大量增加,可见新生血管.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环孢霉素A(CsA)滴眼液对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Cs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6只。建立右眼角膜缘缺陷症动物模型,1月后实施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术后分别给予1%CsA滴眼液及生理盐水治疗,共4周。移植术后每日观察植片存活、角膜新生血管和上皮再生情况,共8周;术前1日及术后1~8周动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先于CsA组出现上皮排斥反应(P<0.05)。CsA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早期应用CsA滴眼液可抑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从而抑制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ICOS共刺激通路参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共刺激通路与角膜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穿透角膜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7d、14d取植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RT-PCR法检测植片组织ICOS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植片组织淋巴细胞ICOS蛋白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ICOS^+T/CD3^+T的表达情况。均以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正常大鼠角膜组织未检测到ICOS蛋白及ICOS mRNA的表达,移植术后植片组织可以检测到ICOS蛋白及ICOS mRNA的表达,且术后14d高于术后7d(P=0.000);与正常大鼠外周血CD3^+ICOS^+T/CD3^+T的表达相比术后表达皆升高(方差齐性,P=0.156),且术后14d外周血CD3^+ICOS^+T/CD3^+T的表达高于术后7d的表达(P=0.000)。结论共刺激分子ICOS与角膜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and general discuss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thesis was to study factors influencing corneal graft survival. These factors can be classified as non-immunological or immunological.The main non-immunological factor which has increased graft survival since 1939 is the improvement in surgical techniques follow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peration microscope. A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improved surgical skill and the number of less favourable cases which could be operated was observed in many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centers. Patients with highly vascularized corneas and previous corneal graft failures were no longer excluded from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At the present time, corneal graft rejection due to immunological factors is the ultimate determinant of corneal graft survival.Of the immunological factors which may influence corneal graft survival, we have studied the effect of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and theABO blood group system. The human MHC (HLA) is a genetic system that contains information for polymorphic cell membrane determinants. HLA antigenic incompatibilities provoke strong immunological reactions in tissue transplantation. Furthermore, genes within the HLA-system influence the individual degree of susceptibility to diseases implicating the immune syste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小鼠异基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中,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下游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 实验研究.实验组以BALB/c(H-2~d)小鼠为受体、C3H/He(H-2~k)小鼠为供体,建立小鼠异基因角膜移植模型48只;对照组的受体与供体均为BALB/c,建立小鼠同基因角膜移植模型48只.观察术后植片的存活率、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3 d、7 d,4周及8周各时间点角膜植片中炎症细胞浸润与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前、术后3 d、7 d、4周及8周各时间点受体外周血和脾脏中CD4~+CD25~+Treg及CD103~+CD8~+Treg的表达变化;同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与房水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4、γ干扰素(IFN-γ)及II-1β的表达变化.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发生时间为7 d至4周,平均存活时间为(14.79±1.02)d,对照组术后植片保持透明,观察期(8周)内未发生排斥反应,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34,P=0.000).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eg术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分别为(3.36±0.29)%、(4.09±0.44)%、(5.44±0.35)%、(5.73±0.53)%,显著高于实验组的(2.50±0.39)%、(3.24±0.25)%、(4.20±0.45)%、(4.1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8、2.898、3.780、4.892,均P<0.05),两组脾脏中CD4~+CD25~+Treg的表达上调先于外周血;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外周血内CD8+CD103+Treg的表达分别为(2.20±0.33)%、(2.79±0.57)%、(4.55±1.03)%、(4.31±0.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3±0.12)%、(1.10±0.19)%、(1.43±0.14)%、(2.1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3、4,876、5.196、19.960,均P<0,05),两组脾脏中CD8~+CD103~+Treg的表达上调先于外周血.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内IL-10与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3、3.141、3.012、2.869与2.340、6.681、8.839、8.574.P=0.011、0.012、0.013、0.019与0.053、0.000、0.000、0.000);实验组术后血清内IFN-γ与IL-1β含量上调,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除术后4周、8周的IL-1β,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8、3.265、4.402、5.539与3.630、5.796、1.728、0.660,P=0.006、0.011、0.002、0.000与0.005、0.000、0.115、0.524).房水中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变与血清中变化相似.结论 小鼠同种异基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中,CD4~+CD25~+Treg表达下调并伴随血清与房水中IL-10、IL-4表达下调,而CD8~+CD103~+Treg的表达上调伴随IFN-γ、IL-1β的含量增加,可能参与了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琳  邹留河 《眼科》2010,19(6):413-417
目的 探讨自体颌下腺移植治疗角结膜干燥症后同种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情况和CD25+细胞在角膜排斥植片的表达情况.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0只.方法 20只实验动物用摘除泪腺和Harder腺的方法制成千眼模型,随机分两组:实验组行自体颌下腺移植 对照组不处理.移植腺体成活后两组都行同种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主要指标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和CD25+细胞在角膜植片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37.0±5.4天)明显长于对照组(21.3±4.3天)(t=6.495,P〈0.001),两组植片CD25表达情况(实验组:22.80±1.61个/5个倍视野 对照组:23.05±1.87个/5个高倍视),无显著差异(t=0.287,P〉0.05).结论 颌下腺移植术后角膜植片失败主要原因是免疫排斥反应、血管化高危植床及泪液分泌不稳定.唾液泪液对角膜植片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Shi WY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350-354
目的 探讨CD4和CD8基因敲除小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方法 CD4、CD8基因敲除小鼠及C57BL/6小鼠各20只,分成3组,右眼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供体为BALB/c小鼠,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评价角膜移植片情况,并详细记录免疫排斥的发生时间,在术后1、2、4周各取2只鼠术眼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眼前段CD+4 、CD+8 T细胞的变化。在术后2周, 3组小鼠各选其中10只接受皮肤移植,供体为BALB/c小鼠,监测皮肤移植后皮肤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时间和在皮肤发生排斥反应时角膜移植片的情况。结果 3组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发生时间明显不同,CD4基因敲除鼠角膜移植片保持透明,至少观察了90d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发生;CD8基因敲除小鼠在(28±3)d时发生免疫排斥反应;C57BL/6小鼠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时间为(14±2)d(F=2034, P<0. 01)。移植皮肤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时间为:CD4基因敲除鼠(14±2)d,CD8基因敲除鼠(12±1)d,C57BL/6小鼠(10±1)d(F=42. 54, P<0. 01)。结论 小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可能是以T淋巴细胞,主要为CD+4 T细胞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CD+8 T细胞参与了排斥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5.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铺片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Yang P  Gong X  Zhou H  Zhao M  Huang X  Xie C  Cao X  Jin H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273-275,I019
目的 探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其参与细胞的表型。方法 制备正常大鼠和穿透性角膜移植鼠的角膜和虹膜睫状体铺片,用8种单克隆抗体,于铺片上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正常周边角膜及角膜缘可见少量的T细胞(CD3)、辅助/诱导性T细胞(CD4)、抑制/细胞毒T细胞(CD8)、巨噬细胞、树突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阳性细胞及β转化生长因子阳性细胞;同种角膜移植术后7及12天角膜和虹膜睫状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