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6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8例,对照组患在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肠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胆道感染、胆道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86.1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效果较好,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崔小鹏  樊勇 《重庆医学》2013,(24):2847-2848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确诊为胆结石的病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石;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和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治疗胆结石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4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探查去胆结石手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能够有效缩短病程,促进患者的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巨仕 《中国医疗前沿》2012,(11):39+17-39,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1年11月于本院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的108例胆结石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108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结石残余率、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清CRP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结石残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清CRP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好,恢复快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胆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切口、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对临床疗效予以评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手术切口、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h、6 h、12 h和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效果优于开腹取石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94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胆结石患者9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创痛开腹术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比较可得,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4.26%,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36.17%,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治疗胆结石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减少患者切口的感染率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94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胆结石患者9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创痛开腹术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比较可得,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4.26%,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36.17%,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治疗胆结石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减少患者切口的感染率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8月-2015年12月90例确诊为胆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8),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较好,可加快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参照组46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54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30%,参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0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肠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且术后恢复迅速等优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病人80例,其中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40例作为微创组,传统开腹手术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8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组手术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道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以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结石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及T管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中通过该手术方法成功完成135例,3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96min,术后21~60d(平均40d)拔出T管,无胆漏、胆道狭窄、胆道出血和残余结石等手术并发症。结论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创伤小、患者痛苦小、康复快、腹腔脏器干扰少、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残留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56例胆囊残留病变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后疗效.结果 本组5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除1例残余胆囊癌患者中转开腹外,其余均在腹腔镜及内镜下完成并治愈出院.未出现腹腔感染、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3~16 d).结论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残留病变安全可靠,且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组的52例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为常规胆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5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残留结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均得到成功,无中转开腹,其中T管引流32例,胆总管一期缝合20例.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有1例患者并发胰腺炎,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有5例患者发生胆汁瘘,经引流后好转.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6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1年,实验组发现残余结石2例,经胆道镜取石后痊愈.两组患者均未见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适用于胆结石过大的患者,是一种可靠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5月本院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16例患者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顺利,平均手术(60.3±20.5)min,平均住院(5.5±2.0)d,无术后胆道出血、胆漏、腹腔积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5个月~4年,2例胆囊内见泥沙样结石,合并胆囊壁毛糙,14例未见结石复发,无自觉不适,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可作为适应症下治疗胆石症的选择方法之一,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8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及腹腔镜胆囊切除(LC),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1%和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是一种理想的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患者抗氧化能力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5月于本院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的31例胆囊结石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5 d的抗氧化能力及血液黏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至治疗后3、5 d的血液黏度指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术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而抗氧化能力指标的波动幅度也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患者抗氧化能力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更小,更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何建新  谭龙 《河北医学》2013,19(1):28-3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肝胆科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4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72例作为观察组,标准三戳孔法进行胆囊切除5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ACT-G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有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探究胆道镜与肝部分切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该院9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联合镜组和开腹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48例。开腹组开腹肝部分切除,联合镜组采用胆道镜与肝部分切除联合治疗,观查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状况,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较开腹组手术耗时、术后排气、出血量、住院用时少,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仅有8.3%,常规组高达18.8%,联合组较常规组并发症少,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胆内胆管结石患者时采用胆道镜辅助进行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陆峻逵  刘芳君 《医学综述》2012,18(15):2485-2487
目的探讨胆管镜治疗老年胆管术后残余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胆管术后残余结石患者,自愿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试验组48例,采用联合胆管镜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镇痛泵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vs 78.5%)(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镇痛泵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胆管镜治疗老年胆管术后残余结石,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