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亚甲蓝术前定位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患者30枚肺小结节,术前CT引导下亚甲蓝定位后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肺楔形切除术?【结果】 30枚肺小结节均成功定位,定位所需时间 (22.13 ± 5.36)min?3例(10.7%)患者定位后出现少量气胸,但无需胸腔闭式引流术?本组28例患者行VATS肺楔形切除术成功率为100%,无中转开胸?VATS肺楔形切除手术时间为(17.82 ± 5.63)min,术中失血量为(20.03 ± 13.78)mL?【结论】 肺小结节CT引导下亚甲蓝术前定位是一种简单?有效和安全的定位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肺小结节胸腔镜下切除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临床意义。方法:肺小结节105例直径≤1cm在全胸腔镜手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和肺小结节局部注射美甲兰。结果:肺小结节105例患者,105个结节均直径≤1cm,行全胸腔镜下切除术。转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57例(54.29%),转常规开胸手术3例(2.86%)。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和美甲蓝定位成功率100%。结论: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和美甲蓝定位术可互补,减少了术中无法找到结节"误切"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5年3月-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26例肺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观察定位成功率、定位相关并发症、手术中转开胸率等指标.结果 26例患者共计肺小结节30个,结节定位成功率100.0%,定位相关并发症7.7%,中转开胸率3.8%,手术成功率96.2%.结论 CT引导下Hook-wire可精确定位肺小结节具体位置,有利于提高治疗准确性,降低意外风险,具备良好微小病变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56层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提高肺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对30例肺结节患者行胸腔镜(VATS)肺楔形切除术,术前行低剂量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或Hook-wire联合亚甲蓝定位肺结节。在穿刺定位过程中对容积数据进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重建,指导穿刺定位的进针轨迹。结果MPR技术指导VATS术前肺结节定位成功率100%,定位操作时间11-28min,平均18.4min。8例(26.7%)发生并发症,其中无症状气胸5例,无症状出血2例,无症状气胸和出血1例。2例术中金属钩脱落,胸腔镜下观察肺组织表面血肿或亚甲蓝染色,据此定位后成功手术切除。结论MPR导向直观显示穿刺定位路径,对肺结节VATS术前低剂量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顾勤花  沈琦斌  李鸿伟  黄小燕  李冬 《浙江医学》2020,42(14):1469-147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对胸腔镜下肺单、多发结节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7例患者236枚结节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统计分析定位成功率、病理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36枚肺结节CT引导下定位成功率96.61%,定位时间(12.6±8.3)min,定位深度(25.43±8.23)mm,无中转开胸,VATS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恶性结节166枚(70.34%),良性结节70枚(29.66%)。定位后发生少量气胸32例(18.08%),少量血胸23例(12.99%),合并无症状气血胸患者14例(7.91%),脱钩者8例(4.52%),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50%。多发结节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单发结节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疾病史、进针角度、定位时间均是Hook-wire定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Hook-wire定位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轻微的VATS术前定位方法,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对肺多发结节的定位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乳腺定位针)植入技术在肺小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CT检查发现肺内结节长径小于1cm的患者,共25个难以定性的结节性病灶,术前行CT引导下行肺小结节Hook-wire定位,根据手术结果,评价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技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0例共25个结节行胸腔镜切除术,术前定位成功率100%,7例发生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好转。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恶性13例,良性7例。结论术前CT引导下肺小结节Hook-wire定位法安全、方便、准确、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穿刺术前定位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小结节(SSP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SSPN患者于术前行CT引导下带钩钢丝(Hook-wire)定位,然后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结果:术前CT穿刺定位成功率为100%,平均定位时间为(30.15±5.16)min。2例患者定位后发生微量气胸并发症,无须特殊处理。VATS楔形切除术成功率为100%。20例患者中16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腺癌,继续行VATS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4例病理学检查为炎性肉芽肿。无一例中转开胸。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SSPN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T引导下Hook-wire肺小结节定位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法。方法70例肺结节患者,术前均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行胸腔镜切除术。评价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法。结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无症状并发症发生率60%(42/70);有症状并发症发生率17.1%(12/70),手术中发现定位针脱落位移11.4%(8/70)。结论肺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极大减少开胸手术的比率,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并不低,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评价肺小结节胸腔镜下切除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直径≤1 cm肺小结节患者共35例,在全胸腔镜切除术前皆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总结分析该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并发症?胸腔镜手术的成功率?术后病理?住院天数等?结果:35例患者共35个直径≤1 cm结节,行全胸腔镜下切除术,19例转为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54.29%),1例转为常规开胸手(2.86%)?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的占54.29%?结论: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极大减少了术中无法找到结节“误切”的可能性;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绝大部分均适宜进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误诊?漏诊的可能性?因此对于直径≤1 cm肺小结节微小病变的诊治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徐忆宁  郑屹峰  黄小燕  潘锋 《浙江医学》2022,44(13):1424-1426,1429
目的观察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单钩定位单一肺结节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1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拟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病灶切除术的单一肺结节患者116例,术前均行CT引导下Hook-wire单钩定位肺结节。观察患者VATS病灶切除术前肺结节定位结果;统计定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16例患者肺结节定位成功率98.3%(114/116),并发症发生率44.0%(51/116),其中气胸25.0%(29/116),出血23.3%(27/116)。多因素分析显示,进针角度是否垂直胸膜切线位是患者定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45,95%CI:0.057~0.985,P<0.05)。结论单一肺结节VATS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单钩定位是一种成功率高、定位精准且操作简便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穿刺时选择合适体位、尽量垂直胸膜进针有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邓俊  仲宁  陈文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6(9):680-682,68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术前定位肺磨玻璃样结节(GGO)在胸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5例肺GGO患者均术前行Hook-wire定位,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式。结果:肺GGO直径为(11.48±3.50)mm,距离壁层胸膜(16.52±5.98)mm。CT引导肺GGO Hook-wire定位均成功,定位时间(15.04±3.38)min,出现微量气胸5例(占20%),均不需放置引流管,1例出现少许肺实质出血(占4.00%),无一例出现定位针脱落,实施胸腔镜肺楔形切除100%,其中12例单纯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时间为(21.67±3.94)min,13例为浸润性腺癌,行胸腔镜肺叶或是肺段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为(58.84±12.01)min。结论: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是一种安全可靠且容易掌握的临床技术,降低了手术时间,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价值。方法2008年2月到2008年5月共8例患者,9个小结节,行胸腔镜切除术,术前皆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评价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的失败率、并发症、胸腔镜手术转为开胸手术的几率、住院时间等。结果共8个患者行9个结节胸腔镜切除术,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33%,转化为开胸手术比率为11%,中位住院时间为5天(2天~25天)。SPNs术后组织学诊断结果为:原发性肺癌4例约44.4%,转移4例约44.4%,炎性病灶1例11.1%。结论不具有典型恶性征象的SPN9约50%以上组织学诊断是恶性的,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极大减少开胸手术的比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减少住院时间,对于SPNs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外科(VATS)在胸外科疾病诊治的经验。方法:对165例肺癌及弥漫性胸膜间皮瘤合并的胸腔积液、乳糜胸、气胸并肺大泡、肺巨大囊肿或者肺大泡、肺不明结节或单个转移瘤、食管癌、弥漫性肺病变、外伤性和自发性血气胸、纵隔肿瘤等病例采用VATS辅助小切口操作法治疗。结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诊断率高,疗效好,但仍有一些并发症。辅助小切口使手术安全性增高。结论:VATS的适应证除早期应用于简单的病种外,现在复杂手术在不断增多,但对术者和麻醉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16-23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硬化剂定位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胸外科治疗的68例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35个病灶);在CT引导下,对照组对肺小结节予以Hookwire单独定位,试验组对小结节进行硬化剂定位,定位后根据情况予以切除或者行肺段、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的定位成功率及定位时间。结果 CT扫描结果显示,70个肺小结节病灶中左肺31个(44.29%),右肺39个(55.71%)。56例患者由结节切除后送冰冻病理证实为恶性且进行肺叶切除以及纵隔内淋巴结清扫术,14例患者由于存在结节或胸壁粘连严重,转至开胸手术。各病灶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浸润性腺癌占34.29%,微浸润腺癌占10.00%,原位腺癌占17.14%,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占15.71%,慢性炎性病变10.00%,肺内淋巴结7.14%,肉芽肿5.71%。试验组定位成功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试验组定位时间(19.97±3.21)min,低于对照组的(34.37±4.53)min(P0.05)。结论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术前予以CT引导硬化剂定位能够显著提高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下切除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结节定位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SPN)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自2018年1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54例诊断为SPN并采取单孔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 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41岁。依据结节定位方法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A组34例,采取术前CT导下Hook-wire定位(Hook-wire采用乳腺常用定位针);B组20例,采取术前CT引导下亚甲蓝定位(以心内注射针穿刺至结节表面肺组织注射少量亚甲蓝染色)。结果 A组定位成功率为94.18%(32/34),B组定位成功率为85%(17/20,其余3例于术中通过手指触摸定位后切除),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未出现中转开胸,B组中转开胸率为10%(2/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定位费用为1715±109元,B组定位费用为1021±86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总费用为50114±3788元,B组住院总费用为47871±5902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天数为6.71±1.23 d,B组住院天数为8.19±2.61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进行SPN的切除有助于将患者的创伤降至最低,合理选择术前定位技术可提高肺结节切除的精确率,对于SPNs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Hook-wire定位法相比较于传统亚甲蓝定位法可显著增加定位成功率,可作为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手术,特别是结节位置距脏层胸膜较深的患者术前的标准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在肺部磨玻璃影和小结节胸腔镜手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单纯肺部磨玻璃影(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GGO)患者10例和肺孤立性小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患者15例,术前在CT引导下向病灶旁注射医用胶后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术。结果 25例病灶均定位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17.1±6.1) min ,穿刺后出现气胸1例(4%),胸痛5例(20%),刺激性咳嗽6例(24%),手术pGGO组1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3.1± 5.6)min,病理结果肺腺癌7例(70%),非典型腺瘤样增生2例(20%),子宫内膜异位1例(10%),SPN组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4± 5.9)min,病理结果肺腺癌9例(60%),转移癌1例(6.7%)良性结节5例(33.3%),全部手术无中转开胸及重大合并症。结论 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是一种安全、简便并且准确的定位方法,对胸腔镜肺部磨玻璃影和小结节的术中定位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郑轶峰  姜建青  杨列  俞永康  李卫  范啸文 《四川医学》2011,32(10):1520-1521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外周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54例肺外周性病变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约1.5cm,操作孔取腋前线第4或5肋间,切口长约2~3cm,经单一操作孔完成胸腔内手术操作。结果 54例患者中(肺大疱和自发性气胸38例,肺外周孤立性结节或包块16例)单操作孔手术52例,传统三孔手术2例;手术时间20~110min,平均43min;术中出血10~300ml,平均70ml。术后患者均顺利恢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进一步降低了创伤,可以完成肺外周性病变的手术治疗,安全可行,应作为肺外周性病变的主要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