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梁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4,8(27):5893
目的探讨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对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在校治疗的167例患儿均接受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的方法。康复训练计划中安排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视觉治疗、抑制性石膏治疗、中医推拿、头针治疗与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其特殊教育课程设置中有幼儿教育(分别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学龄期教育;培智教育与游戏等。结果所有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智商水平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167名儿童治疗全部有效。结论全方位康复、教育和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了脑瘫儿童在体能、认知、语言、思维等方面的潜能。统和实施医疗的、教育的、心理的、工程的以及社会实践疏导,极大地促进其心智、性格的全面发展,塑造积极主动的性格和增进自己解决问题与学习的能力。其中约40%的儿童能复归社会到健康儿童幼儿园或学校就读。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儿童严重致残重要原因,我国发病率平均1.8‰~4‰(199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儿科学》)。脑瘫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由各种原因所致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中枢神经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婴儿期可伴智力落后、癫痫、听觉、视力障碍等。我院于1993年1月~1996年12月对诊断为脑瘫的25例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综合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三结合康复模式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模式。方法:采用了Bobath,Vojta、上田正法的理学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配合针灸、穴位注射、按摩、理疗等传统医学康复,以刘振寰教授编写的《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和《小儿脑瘫家庭康复VCD)为康复教材,进行长期的家庭康复,对6个月~7岁50例小儿脑瘫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康复研究。结果:治疗后3个月,智能活动有效率72%(36/50)、语言社交有效率64%(32/50)、功能运动有效率74%(37/50)、生活自理有效率62%(31/50)。结论:三结合康复模式是治疗小儿脑瘫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成败经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水平。方法:对28例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综合康复治疗.18例(64.3%)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0例(35.7%)无明显恢复。结论: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内容是多方面的,要引起家长及可能接触患儿的人们共同参与综合康复治疗。诊治越早.康复效果越好.可减少永久性残疾和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6.
7.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据报道,国际上CP的发病率约为0.1—0.5%,发达国家平均0.15-0.20%,我国CP发病率约为0.3-0.5%。现代医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建立和发展,许多极低体重儿、严重缺氧缺血性脑病、胆红素脑病等患儿的生命得以保留,同时,也增加了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的发生。如何对脑瘫儿童进行早期诊断、提高康复效果,是当前社会及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CP)是出生前到生后一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在婴儿期,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知觉障碍。自1990年起综合康复治疗CP患儿2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个月以内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促进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感觉统合积极治疗,穴位按摩,功能训练。结果:63例中5个月-1岁有效率达到95%,1-2岁有效率达到88%,2-3岁有效率达到75%,结论:早期功能康复治疗效果显,且年龄越小,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10.
冯水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5(23):120
目的探讨 6个月以内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促进功能恢复的效果 . 方法采用感觉统合积极治疗、穴位按摩、功能训练 . 结果 63例中 5个月~ 1岁有效率达到 95% , 1~ 2岁有效率达到 88% , 2~ 3岁有效率达到 75% . 结论早期功能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 且年龄越小 , 效果越佳 . 相似文献
11.
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与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症状,康复治疗干预的方法。方法通过6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小儿治疗前后运动发育率的比较说明康复治疗的意义。结果 治疗后脑瘫儿童的运动发育率明显提高。结论 康复治疗方法在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功能提高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李德华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2):2991-2992
目的:通过康复训练使脑性瘫痪患儿异常姿势及废用功能得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建立神经系统新的组合关系。方法:应用被动肢体康复训练、精细运动训练,传统医学、按摩、经洛导平以及药物应用。结论: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较好地挖掘脑性瘫痪损伤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国际康复医学会和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专题委员会于1989年11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传统康复医学学术会议”。我们征得会议秘书处同意,将部分论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脑性瘫痪的教育康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当前国内脑性瘫痪教育康复的现状及趋势。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5-01期间有关小儿脑性瘫痪的文献,检索词“脑性瘫痪,康复,教育”,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手工查阅研究对象为小儿脑性瘫痪的患者、研究内容为小儿脑性瘫痪的教育康复相关专业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脑性瘫痪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行综述。资料提炼:共收集文献为59篇,参考书籍8本。排除重复性研究及观念陈旧的文献,纳入12篇文献和5本专业书籍的相关内容。资料综合:脑性瘫痪儿童的教育是一种特殊方法和形式进行的教育,教育康复要解决患儿运动、感觉、交流障碍,应早期干预、寓教于乐、采取集中训练,同时兼顾个体,采取家庭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充分运用引导式教育,激发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儿童的性格与主动参与社会的积极性,使之体能、言语、智力和掌握日常生活技巧方面同步发展,尽可能独立适应社会和所生存的环境。结论:①医疗和教育的脱节,造成负责脑性瘫痪儿童教育的学校缺乏适应其需求及身心特点的教育康复课程。因此,为学龄脑性瘫痪儿童制定符合其身心康复、发展需求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课程及其标准已势在必行。②建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和教育网络档案可有效提高连续性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住院脑性瘫痪疾病康复期病儿实施康复护理是脑性瘫痪护理的重要内容。做好病儿的康复护理,应注意:1.康复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质。2.循序渐进,持之以恒。3.护士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实施分级生活护理。4.分析病儿心理,引发病儿的主动性。5.家庭参与,协作进行。通过上述方法,使病儿最大限度地发挥残存能力达到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回归学校。 相似文献
17.
18.
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加强小儿脑性瘫痪病症的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瘫是儿科常见但治疗时感到棘手的疾病,主要造成患儿躯体移动障碍。本文探讨了脑瘫康复护理方法,包括:加强基础护理;康复训练指导;心理护理。同时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长掌握基本的康复训练知识,将训练内容贯穿于患儿生活当中,将不断巩固训练效果,提高患儿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使患儿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