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MVD)手术的安全与有效性。方法对32例老年((65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MV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术后疼痛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1例。脑脊液鼻漏1例,无手术死亡,无术后意识障碍及颅内血肿。结论对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MVD手术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4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改良组(11例)采用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即术中应用患者自身桥小脑脚硬膜或人工可缝合硬膜将单纯压迫在三叉神经上方或外侧方的血管包裹“悬吊”,从而达到减压目的;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术后疼痛完全缓解27例,明显缓解2例,轻微缓解1例,未缓解1例;并发面部麻木感5例,外耳道异物感3例,听力下降1例;术后随访复发I例。该良组术后疼痛均完全缓解,无面部麻木等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结论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且可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张丕宁  刘全喜  丁弘  杨红 《山东医药》2007,47(29):118-118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确切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微血管压迫有关。1998年8月-2006年8月,我院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TN患者136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原发性TN的首选方法,但对于65岁以上的TN病人,一些医生常认为该手术操作及全身麻醉有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危险,而采用其他治疗方法.为了明确MVD是否增加老年TN患者的手术风险,本文回顾性分析采用MVD治疗老年TN患者疗效、并发症及死亡率,以明确MVD对老年TN病人是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要提高三又神经痛的治疗效果,不仅仅是熟练操作显微外科技术的事,全面正确理解其病因更是关键所在。根据三叉神经根周围蛛网膜的病理改变,笔者认为蛛网膜松解手术和血管减压术都是为了解除三叉神经根的压迫。2000年以来,我们对7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微血管减压基础上施行蛛网膜松解术,并与50例单纯行微血管减压术等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严重而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如未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引起患肢肿胀、溃疡和坏疽,甚至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造成死亡。由于此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容易被病人和医生忽视。据流行病学研究,DVT约占外周血管疾病的40%以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日臻成熟和栓塞材料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人动脉瘤取得良好的疗效,有可能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2002年6月至2004年1月,我们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7例65岁以上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于破裂后3 d内,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8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80岁及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手术治疗的80~96岁1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资料。结果170例中,股骨颈骨折82例,粗隆间骨折88例。术前128例(75.3%)有并存症,其中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最常见(67例)。术后36例(21.2%)发生并发症,其中神经精神系统(12例)和心血管系统(10例)最为高发。本组患者平均住院18.6d,住院期间死亡2例,分别死于脑梗死及吸人性肺炎、呼吸衰竭。140例获随访,平均随访3.6年,功能总优良率81.5%。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143例,老年组92例,年龄65~82岁;中年51例为对照组,年龄40~62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行微血管减压术(MVD),对未发现明确责任血管或血管压迫难以解除的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随访时间2.1~2.6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疗效等.结果 老年组接受MVD手术的患者87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78例,部分缓解9例,随访79例,复发4例(5.1%);对照组接受MVD手术者49例,疼痛完全缓解45例,部分缓解4例,随访46例,复发3例(6.5%),两组疗效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术后有3例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听力下降、脑脊液漏、肺部感染、谵妄各1例;对照组无菌性脑膜炎、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各1例,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MVD治疗患者无面部感觉障碍.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的患者老年组5例,术后仅有1例偶有轻微疼痛,但无需药物治疗,4例疼痛均缓解;对照组2例疼痛均缓解,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感觉障碍;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老年患者的手术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如果处理得当,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及较高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静脉压迫所导致三叉神经痛(TN)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和显微血管减压术中责任静脉的处理。 方法回顾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例存在静脉压迫的T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影像学评估及术中处理。 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术前3D-TOF及3D-FIESTA检查,判断责任血管为单纯静脉型或动脉及静脉共同作用型,其中单纯静脉型11例,动脉及静脉共同作用型4例。通过术中分析,符合术前判断。所有患者静脉均得到有效保留,手术疗效满意。 结论通过术前影像学评估能有效预判TN的责任血管,从而指导术中操作。针对静脉压迫型TN,术中应尽量保护静脉,避免因损伤静脉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出现三叉-心脏反射(TCR)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7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次开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麻醉监测,分为无TCR组63例和TCR组16例,比较两组基线情况、术前合并症及手术累及三叉神经分支的差异。分析术中发生TCR患者的处理措施及近期预后。结果 (1)TCR组高血压病史比例31.2%(5例)高于无TCR组的7.9%(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3,P0.05)。(2)行显微血管减压术过程中,TCR组16例患者共出现TCR 19次。操作前基线心率(74±10)次/min,TCR发生时心率降至(51±6)次/min;基线平均动脉压为(102±13)mm Hg,TCR发生时平均动脉压为(74±8)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TCR出现后停止操作,患者心率和血压自行恢复4例次,应用药物15例次,其中应用阿托品12例次,剂量为0.2~0.5 mg;应用麻黄素3例次,剂量5~10 mg。患者心率及血压在20 s内或给药后20 s内恢复至基线水平;患者术后至出院时,无TCR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结论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若发生TCR,需尽早选择性使用抗胆碱能类药物或血管活性药物。TCR发生的危险因素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压迫与射频热凝半月神经节治疗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87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经皮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治疗(球囊压迫组)42例,经皮射频热凝半月神经节治疗(射频热凝组)45例,对两种方法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球囊压迫组和射频热凝组早期有效率分别为92.9%(39/42)和95.6%(43/45),治愈率分别为88.1%(37/42)和88.9%(40/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292、0.198,均P>0.05);(2)出现三叉神经抑制反应球囊压迫组69.0%(29/42),多于射频热凝组35.6%(16/45)(χ2=9.759,P<0.05),其中球囊压迫组1例患者出现心搏骤停;(3)术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颜面部麻木及感觉障碍,球囊压迫组有效39例三支支配区均有麻木;射频热凝组有效43例主要为患支支配区麻木,选择性较高;球囊压迫组咀嚼肌无力的发生率(71.8%)高于射频热凝术组(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6,P<0.05); (4)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经皮球囊压迫和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都具有微创、高效的优点.经皮球囊压迫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无需患者配合,具有较高的舒适性,对于无法合作的患者较为合适;而经皮射频热凝术对三叉神经毁损的选择性更强,三叉神经抑制反应较轻,并且对咀嚼肌功能影响较小.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 (PBC) versus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treatment (PRFT) on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The 87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enrolled, 42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PBC (PBC group), and the other 45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PRFT (PRFT group). The effects of two therapies were evaluate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early response rate (92.9% vs. 95.6%) and cure rate (88.1% vs. 88.9%) of PBC group versus PRFT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oth P>0.05). The inhibitory response rate of trigeminal nerv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PBC group than in PRFT group after treatment (69.0% vs. 35.6%, P<0.05), and 1 patient had cardiac arrest in PBC group. The two groups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facial numbness and sensory dysfunction. The 39 patients treated by PBC had numbness in three divisions of trigeminal nerve, while 43 patients treated by PRFT had the high selection and showed the main numbness in the ill division of trigeminal nerve. The chewing gravis rate was higher in PBC group than in PRFT group (71.8% vs. 20.9%, P<0.05). There was no neuralgia recurrence in both groups during 6 monthe′ follow-up. Conclusions The effect of treating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is similar by PBC and PRFT. The PBC therap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s more convenient for patients who can not cooperate.The PRFT has much higher selectivity in trigeminal nerve damage, lower inhibition rate of the trigeminal nerve, and less influence on the masticatory muscle function.  相似文献   

14.
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面部疼痛之一,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当前被普遍接受的是血管压迫学说,其次是神经脱髓鞘学说。由于其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导致治疗方法的多样性。治疗结果、并发症及复发率也各有差异。该文主要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手术技巧以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原发性三又神经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操作、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 术中将微血管隔开、减压后,34例患者疗效显著,无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复发.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并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71例该病患者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探查三叉神经根部及腹外侧延髓(VLM)的Ⅸ、X颅神经人脑干区(REZ),进行微血管减压(MVD)、神经血管梳理、肿瘤切除、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等。结果 高血压治愈43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0例;右侧三叉神经痛者5例及左REZ无责任血管者10例中,高血压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3例;随访5.6年,高血压治愈41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1例。三叉神经痛术后1周63例疼痛症状消失;8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未服用药物能忍受;随访:62例术侧疼痛消失,6例仅服少量卡马西平,3例于两年后再次行MVD。结论 三叉神经痛并神经源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为责任血管压迫第V神经根和左侧VLM的REZ三叉神经疼痛的长期反复刺激和情绪紧张为其另一病因,MVD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神经源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口义齿压迫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机制。方法对5例佩戴全口义齿继发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拍摄锥形束CT,发现颏孔区牙槽脊完全吸收,颏孔暴露,将颏孔区黏膜对应的基托组织面进行调磨,并且磨除该区域由于牙槽嵴吸收造成的义齿过长的边缘,若疼痛无缓解,重新制作义齿,颏孔区充分缓冲。结果1例经过第2次义齿调磨后,三叉神经痛消失。2例通过5次调磨后症状消失。2例经过重新制作义齿,颏孔区充分缓冲后,症状消失。结论下颌牙槽嵴加速吸收后,颏孔暴露,颏部三叉神经及其分支颏神经受到义齿压迫,引起疼痛。该区域压力及刺激解除后,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