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抢救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观察组40例急症宫外孕大出血病人,术中应用Cell Saver 5型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体腔内的出血、积血,处理后回输给患者自身。随机选取2008年未采用血液回收技术的4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前、术后血常规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每例回收血量(1278±356)ml,回输浓缩红细胞(662±282)ml,全部患者术中术后未再输库血;两组术后PLT、血浆总蛋白(T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TBIL、IBIL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术中及术后每例输库血(720±225)ml。结论采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可节约血源,安全有效,能迅速达到输血目的,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输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血液酸碱值、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26例,A组14例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B组12例为对照组完全输注库血补充。结果A组回收原血(1488.4±392.7)ml,回输洗涤红细胞(746.2±21.6)ml,A组所有病例在术中均未输库血和血浆;节约用血19350ml,对照组出血量(1398.2±414.7)ml,输异体血(723.1±289.2)ml。两组输注后PH值均有下降趋势,但均在正常范围,对电解质、PT、APTT及ACT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血液酸碱值、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患者74例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4组,分别为未用自体血组(A组)17例; 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B组) 19例;单纯使用术中血液回输组(C组)20例;术前预存自体血联合术中血液回输组(D组)18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异体血比例及输异体血量.结果 各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0%(17/17)需输异体血,平均847mL;B组63.5%(12/19)需输异体血,平均435mL;C组90%(18/20)需输异体血,平均528mL;D组11.1%(2/18)需输异体血,平均250mL.平均输血量A组明显多于B、C、D 3组(P<0.05,P<0.01),C组多于D组(P<0.01);输血例数与百分比A组高于B、D 2组,C组高于D组(P<0.01).结论 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应用能较大限度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最为经济,同时又可减少患者输入异体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术中回输自体血红细胞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125例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病人,根据总出血量和回输血量分为3组,分别比较手术前、回输前后血Hb、Hct和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A组(回输血<800 mL)回输后Hb和Hct比回输前提高,回输前FDP比手术前增加(P<0.05),回输后又接近正常.B组(回输血800 ~ 1 000 mL)回输后除Hb较回输前上升外,PT、APTT延长,FIB降低,但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回输血>1 000 mL)手术前、回输前后的Hb、Hct低于正常值,PT、APTT延长,回输后凝血功能指标较回输前减退更明显(P<0.05),但回输后的Hb、Hct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术中回输自体血有利于维持红细胞携氧能力,对大量失血和大量回输自体血红细胞时需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回收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 5 2例择期手术病人 ,估计术中出血量大于 6 0 0ml,采用美国产CellSaver 5自动血液回收机收集术中出血 ,处理后回输 ;失血前、失血后、回输后 3个时点采血测血色素 (Hb)、血球压积(Hct)、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 :平均回收量 2 196± 6 2 0ml,平均洗涤量 5 172± 6 15ml,平均回输量 12 6 4± 4 18ml,其中 82 .7%(42 / 5 2 )未输库血 ;失血后与失血前、回输后与失血后比较Hb和Hct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K+ 回输前后变化显著 (P <0 .0 5 ) ,血气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安全有效 ,可以节约大量血源。  相似文献   

6.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应用于肝癌切除术114例的节血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应用于肝癌患者肝切除术时节约用血的效果。方法 :ASA ~ 级成人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 114例 ,术前 Hb(134.4 8± 10 .2 4 ) g/ L,Hct(4 2 .32± 3.5 2 ) % ,全麻后采血行 ANH,静脉注输 6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6 % HES)和乳酸钠林格氏液扩容。用纱布称量法和记录吸引瓶血量估算术中失血量。检测术前、ANH后、回输自体血前、回输自体血后即时及术后第 1天 Hb、Hct。用公式计算节省 RBC量 ( 1~ 2 ) :节省 RBC量 =(术前 Hct×失血量 ) -(ANH后 Hct×失血量 )。结果 :采血后 Hb、Hct分别降至 (84 .3± 2 .37) g/ L 和 (2 6 .4 2± 1.4 6 ) % ,回输自体血前最低 Hb、Hct为76 .4 2 g/ L 和 2 3.6 1± 2 .2 7% ,回输自体血后 Hb、Hct显著回升。术中失血 (112 6± 4 5 8) m l(76 0~ 2 6 0 0 ml)。输入 6 % HES(15 4 5±36 4 ) ml。术中无一例输异体血。平均每例病人减少红细胞丢失 194 .5 ml,相当于全血 4 5 9ml。结论 :中度 ANH用于术中失血 80 0~ 10 0 0 ml以上大手术可减少红细胞的丢失 ,起到节省血液资源的效果。减少 RBC丢失和节血效果与血液稀释度和出血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肝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 ANHD)用于肝叶切除术中对减少输异体血量及术后 Hb和 Hct的影响。方法 :择期肝叶切除术患者 40例 ,随机分成稀释组 ( 组 ,n=2 0 )和对照组 ( 组 ,n=2 0 ) ,两组皆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组术前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手术结束前回输自体血 , 组按常规处理。于术前、术中 ( ANHD后 )、术毕、术后第 1天和术后第 7天分别测定血红蛋白 ( Hb)、红细胞比容 ( Hct)变化 ,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量、尿量和补液输异体血量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量接近 , 组有 1 3例完全避免输异体血 ,余 7例各输异体血 2 0 0 ml; 组每例患者均输异体血 ,输血量 480± 1 80 ml,显著多于 组 ( P<0 .0 1 )。两组输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 5 )。Hb、Hct 组血液稀释后较术前均显著降低 ( P<0 .0 1 ) ,术毕 组和 组的 Hb、Hct均显著低于术前 ( P<0 .0 1 ) ,并且 组明显低于 组 ( P<0 .0 5 ) ,术后第 1天、术后第 7天两组患者的 Hb、Hct仍显著低于术前 ,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可使肝叶切除术患者少输或不输异体血 ,是一种安全有效、节约血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体血液回收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术中出血量超过1000ml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回输组(n=20)和非回输组(n=20)。记录每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输入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取2组病人术前及术后6、24h的静脉血,测定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回收组平均每例回输血液1528ml,输入异体浓缩红细胞量186ml,显著少于非回收组的1120ml(P<0·05)。2组各对应点时间RBC、Hb、Hct、PLT、PT、APTT无显著差异。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可以显著减少手术中异体血的输入量,且此技术对机体的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AN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自体输血在RH(D)阴性稀有血型患者行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外科手术RH(D)阴性稀有血型患者20例,全身麻醉后行急性等容稀释联合术中血液回收。观察患者术前(T0)、血液稀释后(T1)、输自体血前(T2)、输回收血后(T3)、输术前采集的全血后(T4)5个时点的HBG、HCT、PLT、APTT、PT和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记录ANH时采血量、回收洗涤红细胞量。结果全部手术患者ANH时采血量平均为(590.00±137.27)ml,术中回收洗涤红细胞量平均(562.50±179.09)ml,输异体血0ml;不同时点的HBG、HCT、PLT、APTT、P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PT在T1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与T0、T3与T2、T4与T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在正常对照值范围内。HBG、HCT、PLT和FIB在T1与T0、T2与T0、T3与T2、T4与T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急性等容稀释联合血液回收自体输血可节约血液资源,避免输异体血,解决RH(D)阴性血源稀缺难题,可安全用于RH(D)阴性稀有血型外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稀释性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骨科择期脊柱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行常规方法,实验组按稀释式自体血回输方法进行自体血采集并行血液稀释。通过采集围术期患者血液样本,检测术前(T0)、输血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4 h(T3)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同时,观察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873.5±310.4)m L,实验组术中出血(834.1±295.3)m L,2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输血量实验组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2组输血前RBC、Hb、HC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并在术毕和术后明显回升(P<0.05)。2组PT及APTT在术毕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24 h明显恢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稀释性自体血回输是自体血液储备与血液稀释相结合的一种血液保护措施,它不仅明显减少异体血的使用并避免传染性疾病传播,而且对血液系统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每博变异度对脊柱侧弯病人行侧弯矫正手术出血量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SVV组维持SVV在8-12,CH组在进行椎体操作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50-60 mmHg。观察两组病人术中总失血量、输血率和输血量,比较术前、术毕肾功能变化。结果:SVV组和CH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1±146)ml和(423±108)ml(P〈0.05)。术中CH组输血量明显少于SVV组,且2组比较输血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人术毕Hb和HCT均较术前降低,但SVV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术前及术毕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以SVV 8-12为目标指导容量治疗虽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和有效的组织灌注,但输液量和出血量明显增多,CH可以更好的减少围术期输血、输液量,减少出血量;与SVV相比较更为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方式对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52例,随机分为回输组26例和库血组26例。观察两组间血压、失血量、输血量、切皮后开始输血时间及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术后比较两组之间体温,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拆线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④回输组平均失血量为(1547±427)mL,库血组平均失血量为(1489±39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回输组平均输血量为(1489±396)mL,库血组平均输血量为(489±1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组切皮后开始输血时间平均为(15.3±4.9)min,库血组平均为(19.8±6.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组手术开始0.5h后平均收缩压(107.3±17.6)mmHg(1mmHg=0.133kPa),平均舒张压(64.89±7.10)mmHg,库血组手术开始0.5h后平均收缩压(97.3±16.9)mmHg,平均舒张压(60.1±9.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术后1d两组问RBC、HGB、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切口愈合、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体温、下床活动时问、肠道排气时问、切口拆线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开始用血准备时间短,提高了抗休克疗效,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在输卵管妊娠破裂中的应用和护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自体血逆行预充在体外循环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施自体血液逆行预充(RAP),观察能否有效降低体外循环(CPB)预充量,提高术中Hct,减少术后异体血输入量及改善临床结果。方法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N1组(RAP组)和N2组(对照组),每组各105例。RAP组在主动脉插管与主动脉管路连接后,开放连接管,使动脉管路中血液缓慢逆行返回,替代出等量的预充液体,存入备用袋中,待膜肺动脉路至主动脉插管处管路完全被血液充满后,钳夹主动脉路。腔静脉插管连接完毕,缓慢开放静脉引流管阻断钳,用静脉血将静脉管路中液体全部替换,同时用泵将等量液体存入备用的袋中。分别监测麻醉后,CPB前(T1)、CPB开始15 min(T2),停CPB后1 h(T3),术后2 h(即返回ICU后2 h,T4)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乳酸(Lac),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2 h的输血及术后出血量。结果 RAP组通过RAP减少预充液量(795.09±21.6)ml,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RAP组在T2、T3时Hb、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ac结果表明,RAP组在T2、T3、T4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术中、术后2 h的输血量RAP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两组间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RAP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稀释,明显提高术中Hct水平,改善术中灌注条件,有效地减少术中及术后输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脊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输液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及治疗组G,治疗组患者依据Vigileo系统监测的SVV、心搏量指数(SVI)、CI将氧输送指数(DO2I)〉600ml/(min·m^2)作为目标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晶体液量、胶体液量、尿量及出血量。记录入室建立监测后(T1)、脊麻穿刺后即刻(T2)、手术开始即刻(T3)、手术开始后1h(T4)、术毕(T5)的MAP、HR、CI、SVV的变化,计算术中氧供指数(DO2I)。结果 与C组相比G组患者在手术期间输注的总液体量明显高于C组(6 032±1 388ml vs2 635±346ml),另外G组患者手术期间血液输注量高于C组(565±332ml vs 0±0ml),G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够增加脊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氧供需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自体输血对骨科手术患者抗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自体输血方式在骨科手术输血后对机体产生的抗感染免疫效应,为骨科手术合理用血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选取临床一般资料大致相似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依次为异体输血组(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ABT,G1)、血液稀释组(acutenomo-volamic haemodilution,ANH,G2)、血液回收组(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IAT,G3)和血液稀释与血液回收两种方式联合应用组(ANH及IAT,G4)。以G1为对照组,其它三组为实验组,每组15例。各组均于术前及术后第1、7、14d清晨抽取空腹患者外周静脉血10ml,用于检测IgG、IgM、补体C3a、IL-8及TNF-α含量。结果:术前各组IgG、IgM、补体C3a、IL-8及TNF-α含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1IgG、IgM较术前降低(P〈0.05),G2、3、4IgM较G1高且与G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2、3、4补体C3a/IL-8、TNF-α较术前均升高(P〈0.05),与G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4与G2、3相比,术后G4补体C3a、TNF-α较早升高且升高明显,术后第14dG4补体C3a较G3高且与G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自体输血患者较异体输血患者输血后抗感染免疫能力增强。②血液稀释和血液回收两种自体输血方式单独应用对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的影响没有差异。③血液稀释和血液回收两种方式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抗感染免疫能力,较单独应用抗感染免疫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自体血回收仪在脑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血回收仪减少输血量和输血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自体血回收仪对30例选择性脑瘤手术患者的手术出血进行洗涤回输。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自体血回输量(560±72)ml,输异体血(260±48)ml,无自体血回输并发症。对照组输异体血(491±78)ml明显高于观察组(160±48)ml,P〈0.01。结论应用自体血回收仪,可减少脑瘤手术中的出血输血量和输血并发症,尤其适合估计术中出血较多的大手术.  相似文献   

17.
卢珺  邱飞梅  潘继品  商剑 《浙江医学》2014,(4):298-299,318
目的:探讨预自血回输在使用止血带的长时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下肢骨科创伤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30例)和预自血回输组(3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与止血带,预自血回输组患者在术中给予京精3000P型血液回收机作自血回收处理,常规组则尽量减少放止血带时的出血,必要时才给予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及输血量(包括术后异体输血)、有无输血反应以及术前30min、术后180min、术后第1天的血红蛋白(Hb)含量。结果预自血回输组的术中自血回输量多于常规组的异体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后异体输血率高于预自血回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自血回输组术后第1天Hb含量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自血回输在使用止血带的长时间下肢骨科手术中有较好的血液保护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Hb含量,明显减少患者术中与术后异体输血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曾秀琼 《吉林医学》2011,32(16):3177-3178
目的:探讨一种在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止血效果更快更好的缝合方法。方法:将来院的要求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用传统的缝合方法进行缝合,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肌层1~2层,浆肌层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观察组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肌层1~2层,浆肌层用可吸收线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观察两组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78.54±27.14)m in,术中出血量(99.62±48.49)m l。观察组手术时间(52.27±11.65)m in,术中出血量(65.32±31.73)m。l两组手术时间比较(P<0.05)及术中出血量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方法止血更快,效果更好,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负平衡超滤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使用负平衡超滤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作用。方法110例行ECC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为三组:无超滤组(C组,10例)、常规超滤(conventional ultrafiltration,CUF)组(CUF组,50例)和负平衡超滤(subzero-balanced ultrafiltration,SUF)组(SUF组,50例)。分别于ECC开始前、术后1 h、6 h、12 h和24 h五个时间点检测各组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并记录各组患者ECC前后红细胞压积(Hct)、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术中及术后24 h内输血量和术后24h内心包纵隔引流量。结果ECC前各组Hct无显著性差异(P〉0.05),ECC后SUF组和CUF组高于C组(P〈0.05);SUF组和CUF组术后1 h、6 h、12 h及24 h OI高于C组(P〈0.05);SUF组术后1 h、6 h、12 h及24 h P(A-a)O2低于C组和CUF组(P〈0.05);SUF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中及术后24 h内输血量少于C组和CUF组(P〈0.05);ICU停留时间、术后24 h内心包纵隔引流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使用负平衡超滤能较好地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减少输血量,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随访情况。方法 AMI患者70例,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细胞移植组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连续5 d,第6天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将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经overthe wire球囊导管中心腔注入梗死相关动脉(IRA),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反给予常规方法(药物与介入)治疗。2组患者在移植前及移植后5.2年(4.85.5年)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形态及心功能变化、室壁节段性运动积分、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5.2年,干细胞移植组完成随访30例,对照组28例。2组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因急性左心衰住院6例(21.4%),高于移植组1例(3.3%)(P<0.05)。干细胞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50.0±8.2)%升高至(56.0±8.9)%(P<0.05),左室壁节段性运动积分指数WMSI由(1.219±0.190)下降至(1.111±0.108)(P<0.05),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由(63.8±24.9)ml减少至(53.1±24.6)ml(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无显著性变化,由(134.2±36.7)ml降至(119.2±30.3)ml(P>0.05)。对照组介入术前及术后5.2年LVEF、WMSI、EDV及ESV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AMI可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