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促进早产儿喂养的临床疗效。方法早产儿1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并给予暖箱保暖,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分两次静脉滴注红霉素10mg/(kg·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8.0±1.5)d]比对照组[(12.0±1.8)d]明显缩短,每日体重增长量[(55.0±0.7)g]也比对照组[(25.0±0.5)g]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促进早产儿喂养。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一致认为,早产儿的喂养方式,包括乳类选择、开奶时间、增加奶量方式等,对新生儿NEC发病及复发影响较大,但临床对于预防新生儿NEC发生的标准喂养方式,迄今尚未达成共识。笔者拟就预防新生儿NEC喂养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预防新生儿NEC的喂养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喂养因素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影响,为NEC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9年6月—2021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内科住院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患有NEC者为病例组,以1∶2匹配同期住院的非NEC早产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方式(母乳、混合、配方奶喂养)以及喂养因素(生后开始肠内喂养时间、禁食时间、肠外营养时间等)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这些因素对NEC发病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纳入47例早产儿(Ⅱ期30例,Ⅲ期17例),对照组纳入94例早产儿,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早产儿肠内喂养类型(χ2=24.871)、禁食时间(Z=-10.062)、肠外营养时间(Z=-2.217)及生后开始肠内喂养的时间(Z=-15.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乳喂养为早产儿NEC的保护性因素(P<0.01),延长禁食时间(OR=8.109,95%CI:5.477~12.007)、生后延迟肠内喂养(OR=17.710,95%CI:11.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降低早产儿NEC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于20 min后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并使用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营养及生长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开奶时间、2周后平均日增长体重、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EC、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的营养及生长具有较大的有益作用,能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1)及NE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孕30~32周早产儿124例,随机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对照组)64例,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喂养组(干预组)60例。对照组于生后6~24 h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干预组于生后6~24 h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性降低。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关闭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影响。方法:将2010~2011年住院的125例早产儿按病例对照研究分成两组,动脉导管关闭早产儿63例为治疗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6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按病因治疗、合理喂养。结果:治疗组中2例诊断为NEC,患病率为3.17%;对照组中9例诊断为NEC,患病率为14.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导管关闭可明显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因、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提高对NEC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住院治疗的35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中早产儿28例(80%),足月儿7例(20%).低出生体重儿22例(63%).抢救成功27例(治愈18例、好转9例).转院4例,死亡3例,放弃1例.结论 NEC的发生多见于早产,多合并窒息、感染且与高渗喂养有关,预防早产、微量喂养可减少其发生,早发现、早期合理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特点,对早发性和晚发性NEC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5年7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早产儿NEC病例45例,其中30例为早发性NEC,15例为晚发性NEC,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早产儿NEC在胎龄30周及校正胎龄31周时高发,早发性NEC平均发病日龄为生后(3.40±1.52)d,晚发性NEC平均发病日龄为生后(27.80±14.62)d。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是否患RDS、是否输红细胞、喂养、CRP及体温等8个因素在两组患儿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性NEC易发生于胎龄较大、出生体质量较大、剖宫产、延迟喂养的早产儿,晚发性NEC易发生于输注红细胞、患RDS的早产儿,且患儿易出现发热,CRP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早产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NEC分为非NEC组和NEC组。统计记录所有早产儿临床资料,包括新生儿一般资料、母亲情况、喂养因素及预防性应用益生菌等资料。分析上述因素在早产儿NEC中的作用,并分析早产儿NEC的临床特征。结果 200例早产儿中有25例(12. 50%)早产儿发生NEC,175例(87. 50%)未发生NE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胎次、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症、高胆红素血症、胎儿窘迫、母亲合并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污染、产前应用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NEC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并发窒息、呼吸衰竭、感染性疾病、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喂养方式、开奶量、预防性应用益生菌与非NE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出生低体质量、新生儿并发窒息、呼吸衰竭、感染性疾病、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及过量奶量开奶是诱发早产儿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 05);纯母乳喂养、预防性应用益生菌是预防早产儿NEC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 05)。NEC多发于早产儿,以便血、腹胀、嗜睡及胃潴留为临床表现;腹部X线片可见肠壁间积气,肠管扩张。结论 NEC多发于早产儿,发病与出生低体质量、新生儿并发窒息、呼吸衰竭、感染性疾病、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及过量奶量开奶等密切相关,预防性应用益生菌、纯母乳喂养可有效降低NEC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9例NEC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组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致NEC发病显著高于足月儿组(P<0.05),足月儿组围生期窒息缺氧、喂养不当致NEC发病显著高于早产儿组(P<0.05)。临床症状中,早产儿组胃潴留、肌张力减低、体温不稳定者较足月儿组显著增加,足月儿组有便血症状者较早产儿组显著增加。发病时间与胎龄有关,7天内发病足月儿组较早产儿组显著增加。结论:早产儿、足月儿发生NEC的临床症状各有特点,不同胎龄及发病时间,危险因素各有侧重,注意防治各胎龄段新生儿高危因素,关注其临床特征、好发时间有助于减少NEC的发病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