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δ-catenin、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肺癌组织芯片中1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δ-catenin、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织的δ-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1.30%(95/155),相应癌旁组织δ-catenin阳性表达率为35.6%(16/45),差别有显著意义(<0.05)。δ-catenin在TNM III/IV期的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3.2%(41/56),明显高于在Ⅰ/II期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54.5%(54/99,=0.022);δ-catenin在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72.3%(60/83),显著高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48.6%(35/72,=0.003);非小细胞肺癌中δ-catenin高表达同Ki-67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χ2=12.685,r=0.282,<0.01)。结论δ-catenin的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E-cad、HIF-1α蛋白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9例肺癌组织中E-cad和HIF-1α蛋白表达状况.结果 E-cad和HIF-1α蛋白在99例肺癌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3.6%和56.6%.E-cad蛋白在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小细胞癌组,HIF-1α蛋白的表达低于小细胞癌组(P均<0.05).E-cad蛋白在淋巴结无转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P<0.05),HIF-1α蛋白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E-cad蛋白在Ⅰ~Ⅱ期肺癌组表达高于Ⅲ~Ⅳ期肺癌组(P<0.01),HIF-1α蛋白的表达低于Ⅲ~Ⅳ期肺癌组(P<0.05).E-cad蛋白表达与HIF-1α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肺癌组织中E-cad和HIF-1α蛋白表达可能与肿瘤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MMP-9和TIMP-1的表达与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4例肺癌组织中MMP-9、TIMP-1和CD34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MMP-9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小细胞肺癌和腺癌显著高于鳞癌(P<0.01)。肺癌MMP-9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5)。肺癌组织TIMP-1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肺癌MMP-9表达阳性者微血管密度高于MMP-9表达阴性者(P<0.01)。结论MMP-9促进肺癌血管生成,与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87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资料,探索survivin、 p53和Bcl-2的临床病理相关性以及联合检测提示NSCLC预后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SCLC中survivin、 p53和Bcl-2的表达.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其与NSCLC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织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5.2%(48/87),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NSCLC细胞质中.不同分期的NSCLC在survivin阳性表达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III和IV期(中晚期)病例阳性率为71.1%(32/45),而I和II期(早中期)阳性率则为38.1%(16/42,P<0.01).不同原发肿瘤分期病例未显示出差异性survivin表达;而survivin表达则具有显著N分期相关性,无淋巴结转移(N0)病例的阳性率为43.5%(27/62),有淋巴结转移(N1和N2)病例则为84.0%(21/25,P<0.01).Survivin在鳞癌和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76.0%(38/50)和27.0%(10/37),其表达在两种病理类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NSCLC组织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 6%(56/87),阳性表达产物主要定位于NSCLC细胞质中.有淋巴结转移(N1和N2)病例阳性率(84.0%,21/2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54.8%) (34/62,P<0.01).而且p53表达同时还具有组织类型相关性,鳞癌病例阳性率(76.0%,38/50)显著高于腺癌病例(27.0%) (10/37,P<0.01).NSCLC组织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3%(49/87),阳性表达产物定位于NSCLC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有淋巴结转移(N1-2)病例阳性率(48.0%,12/2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22.6%) (14/62,P<0.01).结论: Survivin上调显示出与NSCLC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同时survivin与p53和Bcl-2在NSCLC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BMi-1与WWOX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86例非小细胞肺癌中Bmi-1蛋白和WWOX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BMi-1与WWOX蛋白与临床患者特征的关系,并对患者生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Bmi-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0.01),而WWOX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0.52±0.05)则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0.01)。Bmi-1和WWOX蛋白表达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0.05)。结论 Bmi-1的高表达和WWOX蛋白的低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4(PAK4)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及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NCI-H520、NCI-H460和NCI-H596细胞)、20例新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AK4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1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AK4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AK4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NCI-H520、NCI-H460和NCI-H596细胞)PAK4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HBE细胞(P0.05);2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AK4蛋白及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AK4蛋白及mRNA表达(P0.05);10例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AK4 mRNA表达显著高于10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210例非小细胞肺癌PAK4评分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临床资料分析显示PAK4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PAK4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PAK4蛋白低表达组患者(logrank检验,P0.05),PAK4蛋白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AK4蛋白高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中CD44v6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CD4 4v6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32例非小细胞肺癌、6 6例淋巴结转移癌和 115例正常肺组织CD4 4v6表达的情况。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CD4 4v6阳性表达率为4 8 4 8% ,高于正常肺组织 17 39%的阳性表达率。CD4 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有相关性。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组、TNMⅢ期患者、直径 >3cm的肿瘤和鳞癌CD4 4v6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Ⅰ期和Ⅱ期患者、直径≤ 3cm的肿瘤和腺癌。淋巴结转移癌CD4 4v6阳性表达率高于肺原发癌。CD4 4v6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 CD4 4v6阳性表达预示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可作为一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潜能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抗凋亡蛋白BAG-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并探讨其与癌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TNUEL法分别检测5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AG-1、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细胞凋亡指数,并检测20例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中BAG-1蛋白的表达作对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BA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4.07%,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黏膜(阳性率为5%)。其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关。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AG-1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earson列联系数为0.406,P<0.01)。随BAG-1蛋白表达强度的增强,癌细胞凋亡指数逐渐减少,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G-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其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能抑制癌细胞凋亡,可作为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早期诊断基因核内不均一核糖体表达对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作用。观察hnRNP A2/B1 在各组织类型肺癌中的表达。方法: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获取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病理标本,12例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标本作正常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切除肿块和淋巴结的hnRNP A2/B1 mRNA表达。结果:(1)转移性淋巴结中hnRNP A2/B1 mRNA 表达水平561.393显著高于无转移淋巴结156.669 (P<0.05)。(2)Ⅲ期肺癌组织中hnRNP A2/B1 mRNA 表达水平305(249,533)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肺癌组织(2=13.453,P<0.01)。(3)hnRNP A2/B1 mRNA在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07(152,305)和249(177,476), Z=-0.899,P>0.05。(4)58组淋巴结阳性,84组阴性,42个病人142组区域淋巴结hnRNP A2/B1 mRNA阳性率为40.84%(58/142),12例肺良性疾病组织均阴性,HE染色42个病人的50组转移淋巴结阳性率为35.21%,与FQ-PCR 58枚(52.1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SCLC 癌组织存在着hnRNP A2/B1 的过度表达。NSCLC癌组织中hnRNP A2/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及P-TNM 分期有关。 hnRNP A2/B1 检验敏感性、特异性高,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的标记。  相似文献   

10.
p63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肺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以及淋巴结或肺内转移性肿瘤标本组织中p63基因的mRNA转录因子和蛋白表达水平,探讨p63基因表达与其定位在3q 27-q29区域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同时检测72例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原发性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和肺癌肺内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灶内的p63基因mRNA水平.另外,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150例原发性肺癌石蜡包埋标本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p6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对70例原发性肺癌标本进行了3号染色体长臂改变的分析.结果p63mRNA转录因子在肺鳞状细胞癌标本表达明显增强,与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相比增多10倍以上.肺癌转移灶内p63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相对应的原发性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肺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94.64%;腺癌是1.79%;4例大细胞肺癌中2例为阳性染色;但所有小细胞肺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pT1分期肺癌的p6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与pT2分期肺癌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基因组杂交结果发现肺鳞状细胞癌3号染色体长臂27-29区域有显著的扩增,腺癌表现为缺失.鳞状细胞癌p63基因的表达增强与3q27-q29区域的显著扩增有明显正相关性(P<0.000 1),说明定位于3号染色体长臂27-29区域的p63基因的拷贝有明显的扩增.结论p63mRNA转录因子和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较其他肿瘤表达显著增高,转移灶高于原发灶;肺鳞癌p63表达增强与3号染色体长臂3q27-q29区域的扩增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