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联合床头抬高角度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40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病人在0°、10°、20°、30°床头高度时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颅内压变化情况。[结果]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水平随着床头角度的抬高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床头抬高至30°时,颅内压≥25mmHg组病人不同床头抬高角度的脑灌注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颅内压水平病人的颅内压、平均动脉压会随着床头角度的抬高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护理联合床头抬高角度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脑灌注压、颅内压有重要影响,床头抬高30°时能明显降低颅内压及平均动脉压,保证有效的脑灌注,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成人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连续脑电监测结果,探讨连续脑电监测在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康复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成人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106例,应用动态脑电设备进行连续脑电监测,依照Young氏分级标准对患者的脑电结果进行EEG分级,并结合脑电反应性检查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和χ~2检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06例成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持续植物状态、微弱意识状态等意识障碍类型,与不同脑电分级具有负相关性(r=-0.253),其相关性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意识障碍转归的包括好转、无改善、恶化及患者死亡,与不同脑电分级具有正相关性(r=0.327),其相关性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脑电反应性检查与意识障碍预后转归结果显示,有脑电反应意识障碍患者预后转归优于无反应者,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意识障碍康复治疗中发作性事件的性质判定,连续脑电监测可提供诊断依据。结论:连续脑电监测有助于判断重症颅脑损伤后患者意识障碍类型、判定发作性事件性质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的复发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有关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复发问题目前报道不多,我院自1979年初至1985年底共收治成人结脑266例,其中有11例为复发性结脑,占4.13%,现分析如下: 1.病例选择标准:①本组病人首次发病与第2次复发均在我院住院治疗。②首次发病住院者经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脑脊液化验正常或基本正常时出院。③除外其它性质的  相似文献   

4.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我国的常见病,病死率也较高,国内的病死率在15%左右,我院成人结脑的病死率高达20%。究其原因,大多为确诊过晚,治疗太迟之故,不典型结脑更显著。不典型结脑是与典型结脑相对而言,指临床表现或脑脊液(CSF)改变不典型,易被误诊的脑膜炎。近年来不典型结脑患者有所增加,占结脑的1/5,亦  相似文献   

5.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肺外重症结核病,是全身血行结核的脑部表现[1].其病情重、病程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妊娠合并结脑的危险性更高,对母体及胎儿构成的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6.
曹京兰 《全科护理》2011,(36):3355-3355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之一,是各种致病因导致颅腔内容积代偿失调而形成的。根据相关理论可知,成人颅内压超过200mmH2O(1cmH2O=0.098kPa)即为颅内压增高,而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主要是头痛、喷射状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根据临床经验得知,一旦颅内压增高,极容易导致脑实质受压,进而可能会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严重的病人可能在2min~3min出现危象而迅速死亡。所以,医生和护士应  相似文献   

7.
颅内压受血液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作用,当氧分压下降或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可使脑血管扩张,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缺血、脑水肿、脑疲等一系列恶果[门。无创fuq监护是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监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间接地反映血中氧含量和组织耗氧情况,了解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循环、呼吸功能的好坏,预测病情的转归,本文对10o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在监护中出现sac,下降的常见原因作一剖析及处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脑外伤病人,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8~84岁,均经CT确诊。其中脑挫裂伤45例,颅内血肿术后3O例,脑外…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病人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人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奄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1].大多数病人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人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1].本病的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播,流行强度大,在短期内可造成大流行.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0.
成人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12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润  强弘 《临床医学》1998,18(7):32-33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约1/3的结脑症状体征和脑脊液改变表现为不典型。本文对我院1990~1996年收治的12例成人不典型结脑作一分析。结合文献,讨论不典型结脑的病理生理基础和临床分型,提出诊断线索。旨在提高对不典型结脑的认识,作出及时诊断。 本文所称不典型结脑指以下两种情况:(1)发病到确诊前没有结脑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和高颅压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出血与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出血是脑实质内动脉壁坏死、破裂出血。出血后因脑内形成血肿以及血液刺激脑室和脑膜引起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血压升高及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是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完全性闭塞,而导致大脑半球的大部分脑组织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突然昏迷,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 1 症状 脑出血发生意识障碍,是因脑实质内大量出血,使颅内压急性升高影响到大脑皮质及网状上行系统,使脑功能障碍所致。其昏迷、生命体征(呼吸、心律不齐等)的不稳定及血压突然明显增高。皆由颅内压异常升高所致,因颅腔内压力增高,使原先的血压水平不足以维持正常脑灌注,于是通过脑干血压调节中枢反射性地提高血压,以克服增高的颅内压而维持足够的脑血流量,这属一种病理生理代偿机制(如血压反而下降,则表示病情极为严重)。此时,若用一次甘露醇降颅压,血压就会有所下降,不需要用猛烈降压药来降低血压,生命体征也会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颅内压增高时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增高是神经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颅内压持续超过200mmH2O(15mmHg或200kPa)即为颅内压增高或颅内高压(intracranialhypertension,ICH)。许多重症神经系统疾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其可降低脑灌注,引起不良后果,因而加强对颅内压增高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ultrasonography,TCD)是一无创性监测工具,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无创和床旁检测等诸多优点。根据其血流速度及其频谱的变化,可对颅内压增高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脑血…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临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所应用的抗结核化疗药物多采用口服、肌注、静注等给药途径。但由于多数抗结核化疗药物不能全部透过血脑屏障,致使脑脊液及脑组织中不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使有些病例疗效不理想。本人5年中应用鞘内注药治疗结脑28例,并与同期非鞘内注药治疗的结脑36例进行比较分析。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诊断标准 本文作者所选结脑病例临床均有发烧、头痛、呕吐、颈强直及Kernig’s征阳性,其中18例有意识障碍。均有脑脊液异常:颅压增高>200mmH2O、糖<2.5mmolL、氯化物<120mmolL、蛋白质>0.4…  相似文献   

14.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不典型者常难于确诊。结脑死亡率过去几近100%,自使用抗结核药后仍在10~50%。疗效与治疗开始早晚关系密切,早期康复率可达90%,晚期则仅25~30%,且一般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提高对结脑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典型的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容易确诊,但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结脑诊断很困难,带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1978年以来住院治疗的65例成人结脑中误诊13例加以分析,吸取教训。临床资料病例选择:以病人入院后住院医师三次查房未诊断结脑者为误诊,而作为资料分析。按此标准65例成人结脑中有13例误诊,误诊率为20%,误诊时间5~50天,平均16天。 2、性别和年龄:13例中男10例,女3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5岁。农村9例,城市4例。 3、误诊的疾病:主要误诊原因和确诊依据见附表。本组有8例第一次脑脊液检查不符合结脑的改变。有5例发病时症状不典型,其中1例以上消化道出血发病,1例以意识模糊发病,另1例诊为粟粒型肺结核。2例诊为颅内占位疾病。  相似文献   

16.
甘露醇为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脱水剂,但是对其脱水降颅内压(ICP)的应用时机、作用强度、起效时间、作用高峰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以及对平均动脉压(mABP)和脑灌注压(CPP)等参数的影响尚存在一定的分歧。1999年1月~2004年10月,作者在800多例钻颅穿刺血肿抽吸脑室引流治疗重症脑出血临床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对29例重症脑出血患者脑室内持续的颅内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住院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病人的治疗情况,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1997-2004年我所收治的47例结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结脑病人占总住院病人的2.4%,其发病年龄14-35岁间占42.6%,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为36.3天;合并脑外结核占61.7%,结脑症状明显的平均占86.7%,伴有意识障碍及神经症状的占55.3%;高颅压占71.4%,脑脊液检查符合结脑阳性反应的平均占86.7%;经抗结核、降颅压、激素、脑细胞活化剂等综合治疗,好转出院的占85.1%,病情恶化死亡占8.5%。结论:结脑的预后取决于抗结核治疗的早晚,以及开始治疗的方法正确与否。因此,更加提高早期的诊疗水平,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自从链霉素、对氨柳酸钠,特别是异烟肼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的存活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激素的应用使预后更有所改善。在应用有效的抗痨药物的基础上,辅助以激素,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激素有消炎、抗变态反应、抗纤维素形成作用,因而能消除渗出物,防止纤维素沉着粘连等。所以激素加化疗不但能减轻结核中毒症状,并可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膜刺激症状,尚能使抗痨药物更好地弥散。范永琛等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一文中指出,结脑患儿在治疗开始时常表现为病情加重或于短期内死亡,这可能是抗结核药物使大量的结核菌死亡,放出大量的结核  相似文献   

19.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一严重的疾病。1946年抗结核药物出现前,结脑患者几乎全部死亡。近代抗痨治疗虽然有进步,但疗效仍然不满意,多留后遗症。 治疗原则 1.尽量早期治疗。只要疑及结脑,即刻开始抗结核治疗。 2.选用一联合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结核方案。 3.余同肺结核的抗痨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是临床常见且凶险的急症之一,除脑出血占位效应外,因累及侧脑室、脑中线结构、脑蛛网膜粒等使病情加重,轻者堵塞蛛网膜粒引起交通性脑积水出现脑功能障碍,重者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迅速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