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医学对"狂症"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灵枢·癫狂》篇谓:"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狂言,惊,善笑,好歌乐","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历代医者经过不断充实提高,近年来进展尤大.笔者综述古今有关资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变态心理即正常心理的变异,因此也是病态心理。早在《内经》,就有对于各种精神异常所致怪异言行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针刺治疗等的论述。《灵枢·癫狂篇》“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  相似文献   

3.
癫疾,是神志失常的一种病症。俗有“文疯”、“文痴”之称。在唐宋以前,对癫疾的名实称谓有含混之嫌。如《证治准绳》云“素问止言癫而不及痫,灵枢乃有痫瘈、痫厥之名,诸书有言狂者,有言癫狂者,有言风痫者……迄无定论。”此尚习之风,至汉唐及宋亦未予分辨。自元往下,才将癫狂予以区别。首避泾渭者,乃丹溪之言:“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次则有明代王肯堂,发前人之未发,将癫疾与狂、痫明确地区别开来。研究癫证的病机与治法,自《内经》以下,亦代不乏人。如《丹溪心法》云:“癫属阴…大率因痰结于心胸间,“清·林佩琴曰“癫者,多由心脾郁结,志愿不遂,更或惊恐,致神不守舍  相似文献   

4.
1 中西结合、融会贯通 针灸疗法主要是通过调整脏腑经络气血,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灵枢·癫狂》篇云:“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由此可见,《内经》时代对于精神疾病的症状、病因及取穴已有一定的认识。近几年来,在精神科中西医结合领域内,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结合现代医学,开展了电针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采用传统的穴位,选用不同刺激参数的高新科技产物“智能电针仪”Computer Controled Electric Acupuncturer (以下简称CCEA)、G6805型电针仪。临床设计方法严谨、先…  相似文献   

5.
《痿论》云:五脏使人痿,而本于肺热叶焦。终之日:治痿独取阳明。是痿病原于手太阴一经,以热相传而成,而治之者,惟取足阳明一经以为要。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总宗筋而束骨以利机关。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手足不用而成痿。是痿之来,起于肺经,而治则取于阳明。后人谓独取阳明,此“取”字有教人补之意。是以丹溪独引越人泻南方、补北方之法,以发明“独取阳明”之旨。究未能尽所以取阳明之义,而意反有相戾者。夫南方,离火也;北方,坎水也。其言日:金体燥而居上,主畏火;土性湿而居中,主畏木。  相似文献   

6.
此方载于《伤寒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主之”(第112条)。《类聚方广义》云:“柴胡加龙骨牡蛎治狂症胸腹动甚,惊惧避人,兀坐独语,昼夜不眠,或多猜疑,或欲自死,不安于床者”。又云:“治狂癎,亦当以胸胁苦满,上逆,胸腹动悸等为目的”。《方函口诀》云:“此方为镇坠肝胆郁热之主药,故不但治伤寒胸满烦惊,亦治小儿惊癎,大人癫癎”。  相似文献   

7.
<正>《痿论》云:五脏使人痿,而本于肺热叶焦。终之曰:治痿独取阳明。是痿病原于手太阴一经,以热相传而成,而治之者,惟取足阳明一经以为要。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总宗筋而束骨以利机关。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手足不用  相似文献   

8.
<正>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灵枢·根结》篇也云:“痿疾者,取之阳明”,是中医、针灸治疗痿证的基本法则。“痿”又同“萎”,即肢体筋脉弛缓、肌肉萎缩、软弱无力、瘫痪失用的一种病证。因其多发生在下肢,故又称“痿躄”。阳明,从脏象的角度是指胃腑、大肠,从经脉的角度是指手、足阳明经。“独取”者,有“多取”、“常取”、“着重取”之义。  相似文献   

9.
《针灸大成》第七卷載看部取穴一法,原文云:“《灵枢·杂症論》:人身上部病,取手阳明經;中部病取足太阴經;下部病取足厥阴經;前膺病取足阳明經;后背病取足太阳經。取經者,取經中之穴也,一病可用一二穴。”笔者为了証实看部取穴对痛症的疗法,用該經原穴来試治105例結果:有效率达到89.52%,痊愈率为76.49%,现作一初步报告,供同道們参考: 一、治疗方法 (一) 穴位的选择: 穴位的选择,是根据病証之疼痛呈现在何部而进行以下选择: 1.人身上部(头部、面部、喉部、頸部)痛取手阳明大肠經之原穴——合谷穴(位置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 2.中部(脘腹部、臍腹部)痛取足太阴脾經之原穴——太白穴(位置在足大趾內側、內踝前核骨下陷中);  相似文献   

10.
桂枝加大黄汤出自《伤寒论》第 2 79条 :“本太阳病 ,医反下之 ,因而腹满时痛者 ,属太阴也 ,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 ,桂枝加大黄汤主之。”究竟何谓大实痛 ?大实痛是属太阴还是属阳明 ?古今诸多医家俱认为该方“大实”是实在阳明。桂枝加大黄汤是为表解太阳里泻阳明而设。笔者认为桂枝加大黄汤证病机为阳明大实之说于理欠妥 ,兹析如下。1 在仲景诸方中 ,不要一见大黄就认为是苦寒通大便。温习大黄的性味不难看出 ,大黄味苦性寒 ,除独行气分 ,更善走血分。《神农本草经》中大黄“味苦主下瘀血 ,血闭寒热 ,破瘕积聚……”《日华子本草》…  相似文献   

11.
马坚  邓显惠 《中国针灸》1998,18(11):659-660
《灵枢.营气》篇载:“营气之道……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与太阴合……从脾注心中……合手太阳……合足太阳……注足少阴……注肾,从肾注心……循心主脉……合手少阳……从三焦注胆………注足少阳……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十二经脉流注模式,正是根据这一记述建立的,目的在于说明十二经脉在流注过程中的关系和联系次序。其模式要求简明合理。所谓简明,是将繁复的关联存主略次,表达得一目了然。所谓合理,即符合脏腑经脉阴阳概念的…  相似文献   

12.
《素问·病能论》说:“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使之服以生铁落为饮,夫生铁落者,下气疾也”。此“下气疾也”历代注本均无明确之注释,惟日·丹波元简云“气疾”为:“凡狂易癫眩,惊悸癎瘈,心神不定之证,宜概称气疾焉。4版教材《内经选读》和5版教材《内经讲义》之十三方解亦均以此转释之。从丹波元简之“宜概称气疾焉”一句可见,丹波元简把“下气疾也”之“气疾”理解为“狂易癫眩,惊悸癎瘈,心神不定”一类疾病之病名。然从前述《素问·病能论》之原文“病曰阳厥”一句可以看出,《素问》已经把“怒狂”一类的疾病命名为“阳厥”。所以,从《素问》本旨而言,“下气疾也”之“气疾”非指“怒狂”一类  相似文献   

13.
目前,祖国医学对《伤寒论》少阳位置的认识,尚未统一,因此对少阳病的生理病理以及对寒热往来的解释亦有争议,故笔者不揣荒陋,陈以拙见,请教于同道。一、从阴阳消长看少阳的位置《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洽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在《素问·经脉别篇》文中亦提出“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一阴厥阴,二阴少阴,  相似文献   

14.
整理王松龄教授通过调治六经的开阖枢功能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经验。三阳太阳主开,其病特点为"昼精夜不瞑",治以补营通卫调其机关;少阳主枢,其病特点为"心烦焦虑,口干苦",治疗以和解少阳为主随证治之;阳明主阖,其特点为"胃家实是也",治以通腑和胃兼顾阳气;三阴太阴为开,其特点为"昼不精便溏善惊",治以温运中州以开其源;少阴为枢,其特点为"但欲寐,脉微细",治以理脾胃交心肾;少阴主阖,其特点为"梦多呓语,上热下寒",治以寒热并施兼以养肝。  相似文献   

15.
纳络法是将时间与络穴结合运用的针灸疗法 ,笔者将此法用治一些痛证的疗效较好 ,现简介如下。1 治疗方法 取穴 :将十二地支配属十二经脉 ,以经络辨证确定病变所在经脉 ,由此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治疗经脉 ,即手少阴心与足少阳胆、足厥阴肝与手太阳小肠、手太阴肺与足太阳膀胱、手阳明大肠与足少阴肾、足阳明胃与手厥阴心包、足太阴脾与手少阳三焦。依照《内经》左病取右 ,右病取左的“巨刺”原则决定用穴 ,只用络穴。针法 :按常规方法进针 ,得气后紧捏针柄不放 1~ 2 min。以后每隔 5~ 1 0 min行针 1次 ,如为关节疼痛者 ,则要求患者在行针的…  相似文献   

16.
中医对癫狂病的认识在中医文献上,很早就有本病的记载,如内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又曰:“狂始发也,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尊贵也,自辨智也”。指掌云:“癫者,神不守舍,癫狂如有所见,经年不愈,心经有损;狂者,发作;无时,披头大叫,逾垣上屋,不避水火,弃衣奔走,欲杀人”。可以证明古人对本病很早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一、表里双解大黄不具解表功用,仲景将大黄伍入解表或和解剂中,表里双解,使邪从表里同去。桂枝加大黄汤和大柴胡汤是其代表。《伤寒·太阴病》篇云:“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桂枝加大黄汤乃桂枝汤倍芍药加大黄而成,用于太阳病误下,表证未解,而邪陷阳明。方中桂枝汤解未解之表,“加大黄以润胃通结而除其大实之痛,此双解表里法也”(柯韵伯)。仲景虽将其列入太阴病篇,实属太阳阳明同病。大柴胡汤见于《伤寒·太阳病》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相似文献   

18.
曹颖甫曰:“盖桂枝汤一方,外证治太阳,内证治太阴。……夫仲师不云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腹痛乎?设太阴病遇浮缓之太阳脉,即桂枝汤证矣。”从病型上看,此等吐利须有表证之脉,即有浮缓脉之吐利,系属胃肠型外感,其外感得治,吐利自解。从药物组成上看,姜枣等皆为调胃肠之圣药,故桂枝汤有疏肝补脾之功,仲景又以本方为温补主方,是可以治太阴之吐利的。  相似文献   

19.
<正>《痿论》云:五脏使人痿,而本于肺热叶焦。终之曰:治痿独取阳明。是痿病原于手太阴一经,以热相传而成,而治之者,惟取足阳明一经以为要。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总宗筋而束骨以利机关。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手足不用而成痿。是痿之来,起于肺经,而治则取于阳明。后人谓独取阳明,此"取"字有教人补之意。是以丹溪独引越人泻南方、补北方之法,以发明"独取阳明"之旨。究未能尽所以取阳明之义,而意反有相戾者。夫南方,离火也;北方,坎水也。其言  相似文献   

20.
癫狂为常见神志病。祖国医学关于本病论述甚丰。《灵枢·癫狂篇》:“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难经·五十九难》:“癫狂之病,何以别之?然狂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简言之,癫者,语言错乱为癫也,狂者,怒骂飞走为狂也。本病治法方药首当推崇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大法多为后代所宗。其以方药简单,临床疗效卓著为特色。余临证甚喜用之,兹略述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