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钠尿肽(NT-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老年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测定CHF组患者及对照组入院时、第20天的血浆NT-BNP浓度、hsCRP浓度及LVEF.结果 CHF组NT-BNP、hs-CRP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 ;CHF组随着心功能的改善,血浆NT-BNP、hs-CR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T-BNP、hs-CRP是反映老年心力衰竭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A125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CHF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健康组.根据治疗后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心血管事件组(n=41...  相似文献   

3.
周莉华  陈娅薇  康林 《临床荟萃》2010,25(21):1848-1850
目的 探讨抑郁症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患病率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观察综合治疗对患者抑郁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264例老年CHF患者,将其中123例并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应用S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脑型利钠肽(NT-pro BNP)浓度、心功能进行评价,并分析各组CHF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再入院率、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平均住院时间(23.35±6.76)天、再入院率(29.0%)、病死率(4.8%)、SDS评分(41.71±3.72)分、NT-pro BNP(2 724.21±845.17)ng/L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LVEF(48.76±5.07)%明显增加,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抑郁症在老年CHF中的患病率高达46.6%,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子.综合治疗CHF患者的抑郁症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CHF患者 80例和 30例健康人作 QTd测量 ,80例 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 (32例 )和常规治疗组 (48例 ) ,比较 2组治疗前后 QTd的变化。结果  CHF患者的 QTd明显高于健康人 (P<0 .0 1) ;卡维地洛组治疗后 CHF患者的QTd明显缩短 (P<0 .0 1) ;CHF伴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与不伴有者相比 ,QTd明显延长 (P<0 .0 1)。结论  QTd在CHF患者明显延长 ,且能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卡维地洛能缩短 CHF患者 QT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胱抑素C(Cys C)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近两年来收治的109例CHF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09例健康体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血液NT-proBNP、cTnI、Cys C的水平。结果 CHF患者的血液NT-proBNP、cTnI、Cys 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其水平也逐渐增高。并且心功能分级不同的两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液NT-proBNP、cTnI、CysC水平能早期诊断CHF,并在CHF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临床治疗、预后评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N末端B型 利钠肽原(N-terminal-pro-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心脏科 住院治疗老年CHF患者84例作为CHF组,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CHF组分为心功能Ⅱ 级34例,Ⅲ级38例,Ⅳ级12例;纳入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Hcy、NT-proBNP,运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CHF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humanbrainnatriureticpeptide,rhBNP) 抗心力衰竭治疗,先给予1.5μg/kg负荷量,继之以0.01μg·k-1·min-1静脉持续泵入72小时。在保证血压的情况 下,维持治疗7天,比较治疗前后CHF 组患者Hcy、NT-proBNP,LVEDD 及LVEF。结果 ①CHF 组Hcy、NTproBNP 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②心功能Ⅳ级组Hcy、NT-proBNP水平最高,与心功能Ⅱ、Ⅲ组比较有统 计学意义(P <0.05);心功能Ⅲ级组Hcy、NT-proBNP水平比心功能Ⅱ级组增高(P <0.05);③CHF症状改善后血 清Hcy、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而LVEDD、LVEF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 >0.05);④ CHF组血清Hcy水平与NT-proBNP、LVEDD呈正相关(r =0.586,r =0.284,P <0.05),与LVEF呈负相关(r = -0.492,P <0.05)。结论 老年CHF患者Hcy水平随着CHF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与NT-proBNP、LVEDD及 LVEF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反映CHF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2 000万以上的CHF患者,总发病率约为0.3%~2%,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CHF正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和重要公共卫生问题。CHF发病机制较复杂且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心室重塑、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系统激活有关。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已成为临床公认的重要的CHF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1],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8.
翟丽华  何丽  陈军 《大医生》2022,(5):98-100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表达水平,分析血清pro-BNP判断CHF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A组(38例,NYHA心功能Ⅱ级)和B组(30例,N...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激活素A(ACT-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86例CHF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正常人血浆ACT-A、MMP-9和NT pro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①CHF组ACT-A、MMP 9和lgNT-proBNP水平分别为(2.94±1.44) μg/L、(260.01±88.23) μg/L和(5.51±1.73)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3±0.27) μg/L、(80.51±28.66)μg/L和(4.11±0.16) ng/L(均P<0.01);②心功能Ⅱ、Ⅲ、Ⅳ级组ACT-A分别为(1.72±0.25) μg/L、(2.33±0.51)μg/L及(4.78±0.78) μg/L,MMP-9水平分别为(142.60±50.43) μg/L、(225.14±33.03) μg/L及(310.27±75.77) μg/L,lgNT-proBNP水平分别为(4.67±0.35) ng/L、(5.48±1.07) ng/L及(5.91±1.47) ng/L,以上指标均为CHFⅢ级高于CHFⅡ级,CHFⅣ级高于Ⅱ级和Ⅲ级(均P<0.01).③CHF组治疗后血浆ACT A、MMP-9和lgNT-proBNP水平分别为(2.17±0.79) μg/L、(184.50±52.40) μg/L和(4.39±0.87) ng/L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2.94±1.44) μg/L、(260.01±88.23) μg/L和(5.51±1.73) ng/L(均P<0.01).④CHF组血浆ACT A、MMP-9与lgNT-proBNP呈正相关(r=0.732、0.771,P<0.05).结论 CHF患者血浆ACT-A、MMP-9和NT-proBNP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且这些指标随着心功能恶化而明显升高.对其血浆浓度的测定有助于CHF的早期诊断和分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Ang)1~7、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及其抗体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CHF患者135例纳入CHF组,45例健康人纳入对照组,分别进行NT-proBNP、Ang1~7、ACE2及其抗体的检测。结果 CHF患者的NT-proBNP、Ang1~7、ACE2及其抗体水平随着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增高而增加,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1~7、ACE2及其抗体与NT-proBNP水平均呈正相关(r=0.912、0.899、0.928,P0.05)。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显示Ang1~7、ACE2及其抗体是NT-proBN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NT-proBNP与Ang1~7、ACE2及其抗体联合检测CHF患者,对CHF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年龄在80岁以上的CHF患者86例,同时选65~79岁老年CHF患者作为对照。在对病因、诱因治疗的基础上,实践循证医学的标准治疗,分析个性化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高龄组和老年组治疗显效率分别为40.7%(35例)和65.9%(6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4%和95.6%,住院死亡率分别为5.8%和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CHF患者的疗效与年龄(P=0.047)、入院时心功能(P=0.000)、是否合并高血压(P=0.007)、心律失常(P=0.046)密切相关。结论年龄越大、入院时心功能越差,老年CHF的治疗效果就越差;老年CHF患者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也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左旋肉毒碱)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予以常规抗CHF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半乳糖凝集素-3 (Gal-3)、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LVID)、6 min步行试验最大距离(6MWT)。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 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 67%(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T-pro BNP、Gal-3、CA125水平及LVI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 67%,与对照组的16. 67%相比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CHF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清NT-proBNP、Gal-3、CA125表达水平,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8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另有38例健康受试者选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福辛普利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ET水平,同时间点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E峰和A峰比值(E/A)。结果 CHF患者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福辛普利治疗12周后,CHF患者的ET水平显著降低,LVEF、E/A值显著提高。结论 CHF患者ET水平增高可作为判断CHF病情的指标之一;福辛普利可降低CHF患者的ET水平,改善CHF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塑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症CHF患者43例,均接受常规CHF治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CHF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率减慢,LVEDd、LVESd、LVEF和LVMI改善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叉.结论 卡维地洛可显著逆转心室重塑,明显改善CHF患者心脏功能,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曹广智  孟立军 《临床荟萃》1998,13(14):661-66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醛固酮拮抗剂均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药物.对难治性CHF的治疗时常需要联合用药,然而,由于这两类药物其均具有一定的保钾作用,临床常顾虑发生高血钾,尤其长期应用时,因此这两类药物联合应用的国内外报道均较少.为了观察这两类药物联合治疗难治性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采用ACEI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分别与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Spri-onolactone)联合治疗难治性CHF6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B型钠尿肽(BNP)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慢性心衰患者(CHF)治疗前后变化及联合检测对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120例为CHF组,采用NYHA分级方法将CHF患者进行分级,其中心功能Ⅱ级患者48例,Ⅲ级患者39例,Ⅳ级患者33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5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AngⅡ、BNP、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水平,计算NLR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HF组治疗前的AngⅡ、BNP及NLR值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CHF患者间AngⅡ、BNP及NLR值水平随着心衰严重程度的增加,其水平呈上升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F组患者治疗后的AngⅡ、BNP及NLR值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AngⅡ、BNP及NLR值用于区分慢性心衰和对照个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84、0.7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与AngⅡ密切相关(r=0.483,P 0.05);NLR与BNP成正相关(r=0.527,P 0.05)。结论 CHE患者治疗前后其血清AngⅡ、BNP及外周血NLR值水平变化显著,三项可用于CHF的诊断和心功能分级,其联合检测可以作为慢性心衰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先后按随机原则将47例CH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ARB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3例)给予强心剂和利尿剂治疗,ARB治疗组(24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ARB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CHF患者心功能以及血浆ET和ANP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RB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血浆ET、A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ARB可以显著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其原因可能与ARB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浆ET、ANP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余玛丽 《临床医学》2010,30(7):46-48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DM)并发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9例老年DM并发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CHF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组在CHF标准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1年。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心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低血糖反应发生,在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肝肾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老年DM并发CHF患者治疗中有效、安全,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对血糖、血脂代谢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浆甲状腺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 CHF的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应用甲状腺素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按 NYHA心功能分级为 2~ 4级的 CHF患者 6 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加用甲状腺素。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左室短轴缩短率 (FS)、每搏出量 (SV)、心输出量 (CO)及心脏指数 (CI)。结果 治疗组治疗 2周后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5 8.1%和 10 0 % ,明显优于治疗对照组 (P<0 .0 5 )。两组治疗后 L VEF、FS、SV、CO、C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 .0 5或 0 .0 1) ,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 (P<0 .0 5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 CHF患者的 T3水平在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降低 (P<0 .0 1) ,治疗后两组 T3水平均可回升 (P<0 .0 1或 0 .0 5 ) ,但治疗组较治疗对照组回升更显著 (P<0 .0 5 )。结论 甲状腺激素在 CH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CHF治疗过程中适量补充甲状腺激素有助于心衰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发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2例DCM并发C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研究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对DCM并发CHF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炎性因子水平,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