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例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临床分析湖南省新田县人民医院莫述仁本文就16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情况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临床资料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3岁,平均38岁。发生地点,医院急诊室9例,病房3例,院外2例,心跳呼吸骤...  相似文献   

2.
警惕小儿药源性呼吸心跳骤停赵国兴450002河南省中医院小儿药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常发生突然,预后严重。为了使医护人员了解药源性呼吸心跳骤停的发生规律,现将我们收治的2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静注维拉帕米致呼吸心跳骤停。患儿女,4个月。因咳嗽喘息伴...  相似文献   

3.
危重病儿反复心跳呼吸骤停予后差,死亡率高。对小儿尤其是婴幼儿若忽略了复苏后进一步处理和监测可发生反复心跳呼吸骤停而死亡。本文对我科62例初步复苏压再次心跳呼吸骤停死亡者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临床上应重视的致死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抢救的临床经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7年急诊抢救的50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结果:50例中初步心肺复苏的12例,最终康复出院的6例。结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该患者的原发病,心跳呼吸骤停时间,CPR的及时正确,电除颤的及时准确使用,及早气管插管以及脑复苏的正确及时实施有相关性。另外碳酸氢钠及大剂量的肾上腺素使用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心跳骤停预后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创伤性心跳骤停预后因素,总结复苏成功经验。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近两年来创伤性心跳骤停病人各因素和出院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两年来共收治创伤性心跳骤停病人74例,存活率为6.75%;院内与院外心跳骤停存活率无差别,室颤比心电静止存活率高。立即复苏组比未立即复苏组存活率高,存活组受伤至心跳骤停时间比死亡组长,存活5例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还针对病因进行手术治疗。结论 创伤性心跳骤停复苏存活率总体水平不高,心跳骤停发生地点与存活率没有明显关系,但室颤、心跳骤停发生时间晚、早期复苏、积极处理病因者存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6.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常见急诊,有报道院内心肺复苏(CPR)生存率达42.6%,院外生存率为103%[1]。本院从1992年1月至1998年9月诊治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46例,其中114例进行CPR,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心跳呼吸骤停1...  相似文献   

7.
心跳呼吸骤停76例复苏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心跳呼吸骤停76例复苏结果分析邹立丹,张为民本文对76例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时间、复苏场所、复苏药的应用及给药途径、复苏后处理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临床资料1983年8月至1994年7月间,心跳呼吸骤停实施CPR的共76例,其中女37例,男39例。最小年...  相似文献   

8.
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成功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景柱  张伟 《临床医学》1999,19(4):15-16
1992年6月~1997年9月门诊急救室对院前院后不同原因所致的呼吸心跳骤停病人进行复苏,其中18例获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本组男12例,女6例,年龄16~64岁,平均39岁。 1.2 呼吸心跳骤停原因及复苏情况:本组呼吸心跳骤停以淹溺发生率最高,共8例(占44.4%),其它原因10例。经复苏后恢复呼吸、脉搏、血压者  相似文献   

9.
7例心跳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经常遇到的一种极为紧急的危重症,本文就7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情况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20~73岁,平均44岁。其中院外2例,急诊室4例,重症监护病房1例,1.2临床表现突然晕厥,意识丧失...  相似文献   

10.
门急诊就诊、检查和治疗中发生小儿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需迅速明确心肺骤停的原因,进一步采取病因治疗、循环维持和呼吸支持。现将在本院门急诊发生的16例心跳呼吸骤停并复苏成功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2月~14岁,平均54岁。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生原因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缺氧发作、脑血管畸型脑出血、急性喉炎喉梗阻气管切开术、脑脓肿颅高压各1例,气胸心脏压塞1例、呛奶窒息3例,肠炎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3例,1例为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气管异物,1例为腰椎穿刺术后脑疝,1例为青霉素过敏。…  相似文献   

11.
呼吸心跳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病情。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均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孕产妇由于血容量、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心脏负荷加重,与一般病人相比,有其特殊性。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如抢救不及时,将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危及孕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应及时迅速地作出判断,并于最佳时间内及早实施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技术,配合医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并通过加强复苏后的护理,改善孕产妇复苏后结局[1]。作者对本院2006年6月至2013年9月,住院期间发生呼吸心跳骤停11例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抢救与护理重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复苏有可能挽救其生命.急诊心肺复苏(CPR)和有效的护理应对最能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为总结急诊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经验,本文将我院4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体会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肺复苏(CPR)是指患者心搏呼吸骤停时,以迅速有效的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重新建立呼吸循环的复苏过程,是急救体系中抢救心搏呼吸骤停最有效的方法。按医学急救规范,心肺复苏30min内无成功者,一般放弃抢救,复苏1h后心跳呼吸恢复者实属罕见。我们遇到的1例重度颅脑损伤致心跳呼吸骤停后复苏1h成功。  相似文献   

14.
张俊  许勤  崔焱  张一明 《护理研究》2006,20(21):1916-1917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目前外科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常用方法[1]。术后由于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低心排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导致病人突发心跳呼吸骤停,一旦出现,预后极其凶险,若不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病人将很快死亡或遗留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损害[2]。我科于2002年—2005年共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468例。术后突发心跳呼吸骤停者23例,抢救成功21例,死亡2例。现将对2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抢救和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36岁~58岁。其中心律失常导致心跳呼吸骤停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救治效果,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救治成功率。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复苏时间、病因、复苏场所及成功率数据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病因,且抢救治疗成功率较其他病因偏低,复苏地点与复苏开始时间对临床抢救成功结局具有一定的影响,66例患者经过心肺复苏的救治,共有28例患者成功,其余失败,成功率为42.4%。结论患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探讨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脑复苏的护理。方法:对16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气道管理、药物治疗、亚低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6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积极的抢救及护理,除1例电击伤后倒入水中误吸造成严重肺部感染,l例复苏后反应稍迟钝。其余全部治愈出院。结论: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是内科的危重症,及时采取有效的心肺脑复苏,合理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91例老年人心肺复苏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张川  沈洪 《中国急救医学》2000,20(8):469-469
呼吸心跳骤停是常见的急危重症。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患病率日趋增高。本文就我科近年来抢救的老年呼吸心跳骤停 91例患者复苏情况进行分析 ,以了解对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自 1995~ 1999年间院前或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并在我科抢救的老年病人。 91例患者平均年龄 6 8 4± 6 9岁 ,年龄范围 6 0~ 90岁 ,其中男性 5 0例 ,女性 41例。明确诊断心血管疾病 2 2例、呼吸系统疾病 11例、脑血管疾病 4例、晚期肿瘤 6例、窒息 6例、其他 13例、不明原因猝死 2 9例。发生在院前呼吸心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3例全麻术后病人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提示:呼吸道梗阻是肌肉松弛药的残余作用导致全麻术后病人呼吸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因此,做好全麻术后病人的观察、护理,对防止术后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诊垂危病人的气管插管时机与呼吸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垂危病人在心跳骤停前多有垂危呼吸的表现,主要有潮式呼吸,间歇呼吸及临终呼吸,为研究垂危病人及心肺复苏病人气管插管的时机及呼吸管理方法,本文对24例出现垂危呼吸的病人即行气管插管,辅以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并对同期38例心跳呼吸停止后插管的病人对照分析,将有关影响抢救成功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认为垂危呼吸出现时即插管病人,其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垂危呼吸病人的呼吸管理也较之心跳骤停后的管理有效。因此,急诊垂危病人一旦出现垂危呼吸征象,即应当作心肺复苏开始的指征。  相似文献   

20.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目前外科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常用方法。术后由于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低心排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导致病人突发心跳呼吸骤停,一旦出现,预后极其凶险,若不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病人将很快死亡或遗留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损害。我科于2002年-2005年共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468例。术后突发心跳呼吸骤停者23例,抢救成功21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