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程序控制通气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心肺复苏术后无自主呼吸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控制通气组(A组)、5∶ 5高频程序控制通气组(B组)及7∶ 3高频程序控制通气组(C组),各组分别采用相应的机械通气模式进行呼吸支持.自主循环恢复开始计时,分别测定0、1、4、12、24 h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气道峰压(PIP).结果 ①B、C组PaO2、OI在1、4、12 h均显著高于A组(P<0.01);C组PaO2、OI在4、12、24 h均高于B组(P<0.05).PaCO2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时点B、C组PIP、CVP均低于A组(P<0.01),B、C组MAP均高于A组(P<0.05),三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程序控制通气对心肺复苏患者具有较好的呼吸支持作用,改善氧合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易产生二氧化碳潴留, 使用便捷.两种程序控制通气中,高频与常频通气时间比为7∶ 3的高频程序控制通气模式通气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心肺复苏 (CPR)过程中 ,呼吸支持是维持患者生存的基本方法之一 ,无论院前还是院内急救 ,都必不可少。如何根据 CPR的需要采取合理的呼吸支持对策 ,将直接影响 CPR的成败 ,因此 ,急诊医师必须正确把握和合理运用呼吸支持方法。将有关此领域中网上专家的真知灼见加以整理 ,有助于急诊医生对 CPR中呼吸支持的策略加深认识。Paul E P医生 :美国西南医学中心外科教授 (paul.pepe@utsouthwestem.edu)基本生命支持 (BL S)的核心内容是急救人员要以最快速度建立呼吸和循环支持 ,为后续救治创造有利条件。因此 ,能否尽快开放气道并进行有效…  相似文献   

3.
心肺脑复苏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根兰 《急诊医学》2000,9(6):426-42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的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分析58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及时通气成功组的SpO2、MAP、窦性心律恢复及心肺复苏成功例数明显高于延时通气成功组。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32-133
将86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都在得到确认后5s内就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术,其中第1组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第2组使用心肺复苏机行持续心肺复苏术。依据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实施持续心肺复苏,同时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自主心率、颈动脉搏动、瞳孔、面色及心电图等指标来证明有效或无效。第1组有效1例,无效59例,有效率为1.67%;第2组有效4例,无效22例,有效率为15.38%,两组对比总体阳性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救治时心肺复苏机比徒手心肺复苏有更好的复苏效果,其复苏率明显要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心肺复苏(CPR)患者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2009年10月45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CPR出现自主呼吸时采用SIMV+PSV模式通气作为观察组,2005年1月~2007年5月31例应用SIMV模式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值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统计CPR成功例数。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稳定,CPR成功率较高,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心搏骤停患者CPR自主呼吸出现时使用SIMV+PSV模式,能减少呼吸肌的做功,利于呼吸功能恢复,能够更好地维持有效的血氧分压,提高血氧浓度,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是CPR自主呼吸出现时较理想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心肺复苏(CPR)患者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2009年10月45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CPR出现自主呼吸时采用SIMV+PSV模式通气作为观察组,2005年1月~2007年5月31例应用SIMV模式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值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统计CPR成功例数.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稳定,CPR成功率较高,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心搏骤停患者CPR自主呼吸出现时使用SIMV+PSV模式,能减少呼吸肌的做功,利于呼吸功能恢复,能够更好地维持有效的血氧分压,提高血氧浓度,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是CPR自主呼吸出现时较理想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8.
吴韶  王卉  陈苇 《临床医学》2013,33(7):52-53
目的观察高频程序通气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临床应用。方法将CPR后自主循环恢复后始终无自主呼吸的85例患者随机分成Ⅰ(高频程序通气组)、Ⅱ(常规机械通气组)两组,分别采用相应机械通气模式进行呼吸支持,比较自主循环恢复后各时段(0、2、6、12、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气道峰压(PIP)。结果Ⅰ、Ⅱ组PaO2、PaO2/FiO2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PaO2、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24 h各时段Ⅰ组PaO2、PaO2/FiO2上升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组MAP在0~24 h各时段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CVP、PIP在0~24 h各时段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程序通气在CPR成功后24 h内比常规机械通气向CPR患者提供更好的呼吸支持,改善氧合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机械通气并发症-气压伤发生少,使用快速、便捷。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方法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方法对CPR术成功率的影响 ,寻求最佳的CPR方法。方法 对 31例心跳骤停的病人进行CPR ,据通气方式不同 ,将病人分为ShumperCPR机胸外按压并间歇通气组 (按压 /通气比为 5 :1,17例 ) (研究组 )和ShumperCPR机胸外按压加常规呼吸机控制呼吸通气组 (呼吸频率 18次 /min ,14例 ) (对照组 ) ,比较 2组病人CPR前及CPR进行 1h后动脉血分析、血乳酸浓度及CPR术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ShumperCPR机间歇通气组动脉血气分析中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呼吸机控制呼吸通气组 ,P均 <0 0 5 ,前者血乳酸浓度升高值〔(1.2± 0 7)mmol/L〕低于后者〔(2 .5± 1.3)mmol/L〕 ,P <0 0 5 ,心脏复苏成功率前者 (2 9 4 1% )高于后者 (14 2 9% ) ,P <0 0 5。结论 ShumperCPR机胸外按压并间歇通气方式进行CPR较ShumperCPR机胸外按压加常规呼吸机控制呼吸通气效果好 ,临床行CPR术时宜选用ShumperCPR机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和间歇通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吸支持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支持的应用。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6小时内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肺部及心脏方面的并发症。结论:呼吸支持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对于术后患才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早期心肺复苏中不同通气方式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率是医务人员,尤其是急救专业人员的努力方向.早期气道开放,畅通呼吸道,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是CPR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观察CPR时采取不同通气方式、不同气管插管时间及不同通气装置时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指南讨论稿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二、高级生命支持 (ACLS)   (一 )通气与氧供1 .吸氧心肺复苏时 ,人工呼吸吹入病人肺内的是 1 6 %~ 1 7%浓度的氧 ,理想时可使肺泡内氧张力达 80mmHg。心脏骤停或心肺复苏时 ,心输出量下降和外周血氧供障碍导致组织缺氧 ,组织缺氧导致代谢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 ;化学  相似文献   

13.
16例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临床分析湖南省新田县人民医院莫述仁本文就16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情况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临床资料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3岁,平均38岁。发生地点,医院急诊室9例,病房3例,院外2例,心跳呼吸骤...  相似文献   

14.
【】 目的 探讨mscpr—1a型心肺复苏机在心肺复苏时的可行性。 方法 7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应用mscpr—1a型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69例对照组应用徒手心肺复苏,两组使用电除颤、气管插管及复苏药物等措施完全相同。 结果 机械组在心肺复苏时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应用机械辅助心肺复苏,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蔡惠芳  金萍  丁莉 《护理与康复》2013,12(4):376-37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配合简易呼吸囊技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效果。方法对嘉善县魏塘和惠民社区服务中心的157名医务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将培训前后的急救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同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受训人员对培训的认可程度。结果培训后2家联合体单位157名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呼吸囊操作和急救相关知识掌握率均较培训前有较大的提高;94.7%的医务人员对急救技能在基层医院推广持认可态度。结论心肺复苏配合简易呼吸囊技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能使基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和呼吸囊操作急救技能,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6.
心肺复苏的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心肺复苏的进展朱志军(综述)杨兴易(审校)作者单位:200003上海市解放军急救医学中心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急救科现代复苏术起源于50年代末,1960年Kouwen-hoven等〔1〕提出胸外心脏按压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极大地引起了各国同行...  相似文献   

17.
心肺复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脏复苏是心脏骤停发生时所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以保证人体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和供氧,提高存活率,作者主要介绍了心肌复苏的发展概况及发生心脏概况停时应采取的早期紧急处理方法,包括早期基本生命支持(BLS)、早期除颤及早做好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和得苏后期处理等。  相似文献   

18.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莉 《上海护理》2003,3(4):61-63
  相似文献   

19.
无创性面罩机械通气在早期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抢救的临床经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7年急诊抢救的50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结果:50例中初步心肺复苏的12例,最终康复出院的6例。结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该患者的原发病,心跳呼吸骤停时间,CPR的及时正确,电除颤的及时准确使用,及早气管插管以及脑复苏的正确及时实施有相关性。另外碳酸氢钠及大剂量的肾上腺素使用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