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与消化道出血率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脑出血部位、血肿量、有无脑室出血、中线结构移位,分别比较消化道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合并消化道出血66例(24.4%),死亡32例(48.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脑基底节区出血并脑室出血组36.4%、脑基底节区出血组11.6%、蛛网膜无消下腔出血组36.7%、脑干出血组31.8%、小脑出血组17.6%,脑叶出血组25.0%;病死率:合并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48.5%,化道出血组病死率11.8%.脑出血患者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系统者,有中线结构移位者,出血量大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并有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未并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结论: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主要与出血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血肿量大等因素有关.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凶险的重要标志,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合并心肌缺血 (MIS)的发生率 ,出血部位、出血量与MIS关系。方法 :分析 78例既往无冠心病史各个部位脑出血MIS发生率、出血量与MIS关系。结果 :78例脑出血MIS发生率达 65 .4% ,脑干及丘脑出血破入脑室MIS发生率高。结论 :脑出血易并发MIS ,如出现MIS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
董曼丽  张金章 《微创医学》2001,20(3):295-29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脑干出血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系统者;有中线结构移位者、出血量大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并有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未并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结论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需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4.
董曼丽  张金章 《医学文选》2001,20(3):295-29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脑干出血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系统者,有中线结构移位者,出血量大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并有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未并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结论: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需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5.
陶啟连 《包头医学》2016,40(4):210-212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采用CT螺旋头颅扫描,分析其CT特征,运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31例基底节区,占49.21%,其次为丘脑18例,占28.57%,12例脑叶,占19.05%,小脑和脑干各1例,占1.59%,出血量:<30ml16例,占25.40%,30~60ml23例,占36.51%,>60ml24例,占38.09%,不同出血部位发病3个月的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出血量和是否出血破入脑室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出血量增加及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脑出血预后不良越严重.结论:高血压脑出血CT诊断特征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其出血破入脑室情况、出血量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方法 对56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相关性分析.结果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脑室出血38.3%,丘脑出血30.77%,脑干出血12.5%,小脑出血19.23%,单纯基底节出血9.85%,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53.45%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2.27%.结论 脑出血破入脑室及丘脑出血,脑干出血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比率高,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预后及两者的关系。方法对20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是丘脑出血的主要原因;出血量少且局限的丘脑出血预后好、出血量大、并发症出现早且破入脑室的预后差。结论丘脑出血的预后与血压、出血量的多少、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及血肿破入脑室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8.
黄宁 《微创医学》2006,25(4):622-623
目的 分析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期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方法 将289例脑出血病人按有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组和对照组,观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性别、年龄、血压、昏迷程度、脑出血部位和脑出血量的关系.结果 289例病人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53例(18.3%),年龄≥60岁、血压≥24/13.3 kPa、昏迷、出血部位在丘脑、脑干和小脑,以及脑出血量≥30 mL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分别高于年龄<60岁、血压<24/13.3 kPa、无昏迷、出血部位在脑叶和基底节、脑出血量<30 mL者.上消化道出血组的病死率(39.6%)远高于对照组(8.9%).结论 老年人、高血压、昏迷、出血部位在丘脑、脑干和小脑以及出血量大是脑出血病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在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根据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检查的资料,分析出血量、出血部位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基底节区出血47例,占54.7%,丘脑出血17.4%(15/86),脑叶出血12.8%,小脑出血9.3%;脑干出血5.81%.26例出血伴破入脑室,占30.2%.出血量≤20ml为59例,21~40ml,14例,41~60ml,7例,61~80ml,3例,81~100ml,2例,101ml以上,为1例.脑出血的死亡率和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系.结论:CT是诊断脑出血的便捷和可靠的方法,明确诊断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我院治疗的74例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对病人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74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54例(73%),丘脑出血13例(17.6%),小脑出血4例(5.4%),脑干出血3例(4%),脑出血中有7例破入脑室,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脑出血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不同,脑干区脑出血患者死亡率最高;脑出血量与死亡率具有正相关关系,出血量大于70ml患者死亡率为80%。结论 CT能有效诊断脑出血的时期和部位,有利于患者选择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近3a收治的26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有意识障碍患者中 ,浅、中、深度昏迷病人的病死率分别为12%、48 %和83%。入院时血压高于正常者203例 ,急性期最高血压达240mmHg/150mmHg,血压持续高于210mmHg/135mmHg者病死率达37 1 %。不同部位死亡分别为 :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9例 ,基底节区31例、丘脑10例、内囊区8例、外囊区7例、小脑2例、脑干7例、原发性脑室出血2例。出血量>40ml者死亡37例。结论 :意识障碍越深、血压越高 ,则病死率越高。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速度对脑出血预后有较大影响 ,同一部位 ,出血速度越快 ,出血量越大 ,脑疝发生越早 ,则抢救越困难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急性期合并脑心综合征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艳  彭伟  张永斌 《西部医学》2010,22(10):1827-1828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出血合并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7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合并脑心综合征死亡率47.4%,明显高于无脑心综合征患者10%。近中线部位脑出血心脏损害多见,脑干及丘脑发生率为78.3%。结论掌握脑心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便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病人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莫木顺 《河北医学》2006,12(4):355-357
目的:通过对180例脑出血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脑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8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季节、年龄、病史、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以60~69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冬春季发病率高,多数有高血压史,起病急,病死率与年龄、昏迷程度、有无脑干损害及上消化道出血等有关。结论: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治疗是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晓慧 《中外医疗》2016,(17):195-196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特征,并探讨其对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2年4—201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确定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螺旋 CT检查,分析出血位置、出血量和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老年急性脑出血在基底节区的发生率是54.4%,显著高于别的部位,中线结构移位的发生率是60%,显著高于没有移位者,中线结构有移位与没有移位的患者死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底节区是老年急性脑出血症状的多发部位,其中,对于出现中线结构移位与出血量很多的患者来讲,有着较高的死亡率,通过CT 检查可以直观、清晰的显现出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位置与出血量,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探讨年轻人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常见的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唤起人们对年轻人脑出血防治的重视。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13年5月间神经内科收治的89例15~45岁的年轻脑出血患者,并对其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出血部位、临床表现、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各病因按出现频率高低依次为:高血压病54例,动静脉畸形10例,动脉瘤8例,尿毒症6例,结缔组织病4例,原因不明7例。最常见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病(60.6%)、血脂代谢异常(50.5%)。出血部位分别是:脑叶出血16例,基底节出血50例,脑干出血14例,丘脑出血4例,脑室出血2例,小脑出血4例。其中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出血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脑出血其部位多为脑叶。结论 年轻人高血压是年轻人脑出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和主要病因。当出血量较大时,年轻人脑出血较老年人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对患者本人身体、精神方面造成的损害及对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甚至更为严重。加强年轻人高血压的知识普及,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尤其是有卒中家族史的年轻人,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可最大限度减少年轻人脑出血的发生率。对于年轻人脑出血的患者,及时且合理的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减少致残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干出血的CT诊断与预后分析。方法总结分析96例脑干出血病例的临床治疗与CT资料分析,探讨脑干出血的位置、大小、出血量与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病死率与出血量有关,出血量大于5ml,病死率大于95.2%,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早期CT诊断与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结论 CT诊断脑干出血及时、准确,直接影响及时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重度脑出血的早期预后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向鸣  胡常林  陈阳美 《重庆医学》2004,33(10):1446-1447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重度脑出血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脑半球基底节区,出血量在50~80ml的重度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微创手术组和药物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2周内病死率和存活患者意识障碍、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程度.结果微创手术组病死率和存活患者昏迷程度明显降低(P<0.05,P<0.01),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显著改善重度脑出血的早期预后,降低病死率和减轻意识障碍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观察奥美拉唑在预防及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将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对20例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奥美拉唑胶囊20mg,1次/d。其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为5%,病死率为0,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表明奥美拉唑是预防和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最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警惕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并及早进行防治。方法监测血尿素氮胃液pH值,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结果12例Cushing’s患者的血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同期无出血患者,胃液pH值均<3.0,采取防治措施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及早做出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和诊断,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