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MRA与DSA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患者分别行MRA和DSA检查,由两位医生盲评MRA和DSA。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MRA对颅外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为敏感性为87.5%,准确度为65.2%,假阳性率为12.5%,高估率为33.3%;对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为95.8%,准确率为50%,假阳性率为8.2%,高估率为50%。结论 MRA可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筛选和随访的首选工具,DSA仍是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是其他检查技术所不能取代的。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DSA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观察及评价颅内外血管病变的直接征象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析影像结果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检出颅外颈动脉病变者86例(71.67%),共累及血管93支,以颈动脉狭窄为主50支(53.76%),其它动脉43支(46.24%);颅外动脉狭窄62支(66.67%),颅内动脉狭窄31支(33.33%),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颅内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33支(53.23%),颈内动脉颅内段7支(22.58%),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明显高于颈内动脉颅内段。结论颈动脉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DS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TCD、MRA对比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TCD、MR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3例颞窗良好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发现颅内脑动脉狭窄,全部病例3d内再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TCD检测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236支,MRA检查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225支.TCD与MRA诊断相符大脑中动脉数为219支。结论TCD和MRA是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准确性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两者联合应用评价颅内脑动脉狭窄精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MRA、CTA、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2006年2月,我科收治63例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病人,现对其MRA、CTA和DSA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价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21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以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出颅内外血管病变患者152例(72.04%),共累及病变血管180支,以颈动脉病变为主(53.33%),颅外动脉病变的发生率(67.78%)明显高于颅内动脉(32.22%)(P<0.05)。结论颈动脉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6年3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25例脑血管病病人,均行CT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现就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方法对我院实施DSA检查的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结果进行分析,均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TCD及颈动脉彩超检查后怀疑有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所有患者均实施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椎动脉和颈动脉均有正侧位血管造影像;根据患者的DSA检查结果,分析动脉狭窄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及血管狭窄形态;重度狭窄的病例予以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术。结果血管造影结果提示89.6%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75.5%为前循环受累,37.7%为后循环受累。前循环受累血管中以颈内动脉(56.6%)和大脑中动脉(26.4%)受累最常见,后循环受累血管中以椎动脉(33.0%)最多见。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术临床疗效显著。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显示大部分患者有肯定的脑血管狭窄和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病变为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亦以颈内动脉病变多见,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可作为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主动脉弓、脑实质以及各主要分支的造影,以观察各主要动脉开口、分支的显影情况。结果 脑梗塞患者43例,6例DSA正常,37例异常,共发现53处病变,平均每个患者有1.23处病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3例DSA正常,异常5例;一过性全面遗忘症1例DSA异常。结论 DSA可明确病变的性质,判断预后,并为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1.5T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对7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诊断符合情况,探讨MRA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10—2012-08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于1周内先后做DSA和MR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对照分析1.5TTOF-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与DSA的符合情况,以评价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临床价值;分析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起始段、中段、远端)狭窄程度偏高偏低显示情况。结果 71例142条大脑中动脉M1段经DSA检查114条一致,总体准确率80%。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中度以上狭窄的血管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83%、91%、69%、94%;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以上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7%、96%、91%、99%;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敏感性为100%;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起始段、中段、远端)狭窄程度偏高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5TTOF-MRA评价≥50%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性,与DSA有较高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TOF-MRA可代替DSA作为MCA筛查脑血管狭窄的常规检查手段。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起始段、中段、远端)MRA诊断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TCD、CTA与DSA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CT血管造影术(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接受脑血管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并与其术前TCD和脑血管CAT检查结果进行三者分析比较。结果 TCD、CTA与DSA符合性DSA为标准,CTA对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83.3%,特异性93.6%,符合率91.4%;TCD对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70.8%,特异性87.5%,符合率83.9%。结论 TCD、CTA与DSA检查结果之间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及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反复发作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进行对比。结果DSA未见明显异常18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63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76例,同时存在颅内外多发狭窄和(或)闭塞68例,83例接受了介入治疗。支架成形术后脑实质染色增加、循环时间缩短。结论全脑DSA检查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与MRA相比更能明确病变部位、形态、性质及侧枝循环情况,是介入干预前的必备手段,对评估支架成形术前术后血液动力学变化优于其他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经颅多普勒(TCD)联合颈动脉超声的诊断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DSA、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共检出113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110例符合实际情况,诊断符合率91.67%。结论DSA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但检查费用较贵,且存在创伤性,不易于被患者接受,通过采用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能为这类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656例脑血管疾病DSA与MRA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DS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5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将DSA结果分类,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以缺血性脑血管改变最为常见,其次为颅内动脉瘤。结论DSA仍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优于头颅CT及MRI。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观察老年中枢性眩晕患者脑血管的形态特征,为该病的病因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血管性眩晕的76例患者,全部进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及分布特点。结果全部患者中有72例存在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结构异常共计116支,其中颈动脉系统病变12例(16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65例(100支)。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25例,以椎动脉合并其它血管狭窄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中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47支(47/116);后循环先天性发育不良47支(47/116),其中椎动脉发育不良19支。结论后循环狭窄或闭塞以及先天性发育不良可能是老年人血管性眩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发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对62例复发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DSA检查,分析血管病变的部位、性质和程度。结果本组58例(93.5%)患者有血管狭窄,其中重度狭窄41例(66.1%),轻中度狭窄17例(27.4%);血管动脉硬化的患者4例(6.4%)。单纯前循环血管病变3例(4.8%),单纯后循环血管病变18例(29.0%),前后循环血管均病变41例(66.1%)。椎动脉病变53例(85.5%),颈内动脉38例(61.3%),基底动脉14例(22.9%),大脑中动脉6例(9.7%),颈总动脉3例(4.8%)。结论复发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血管病变部位在椎动脉和颈内动脉,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特征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管狭窄,且以重度狭窄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6.
血管生成素(ANG)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本文着重阐述ANG的生理作用及其促血管生成的机制,重点介绍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时ANG的表达及其对ICVD的保护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4例ICVD患者血浆白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及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sCD40L)的水平;彩色超声检测双侧颈部动脉血管硬化程度,并与非ICVD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浆IL-6、MMP-8及sCD40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VD组血浆IL-6、MMP-8、sCD40L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血浆IL-6、MMP-8、sCD40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关系密切。结论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颈动脉斑块进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闭塞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02—2015-01收治的100例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200条受检血管)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50例(100条受检血管),观察组接受MRA检查,对照组接受CTA检查,对2组患者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血管检出情况、检出率及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在100例患者共200条受检血管中,观察组MRA检查血管轻度狭窄或正常45.00%,中度狭窄37.00%,重度狭窄18.00%;对照组CTA检查血管轻度狭窄或正常46.00%,中度狭窄35.00%,重度狭窄19.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例患者中,MRA对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为100.00%,准确率为94.00%。对照组中CTA对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为100.00%,准确率为94.00%。2组检出率和准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与MRA闭塞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各有优势,临床可联合应用以提高其检出率和确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