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异种骨复合自体骨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异种骨复合自体红骨髓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 选健康纯系 6 月龄大耳白兔 20 只,双侧桡骨中段制成 15~18 cm 的骨缺损模型,骨蜡封闭两断端骨髓腔,均植入等长度的异种骨,左侧注射红骨髓作为实验组,右侧不注射作为实验对照组。术后 2、4、6、8 w 拍 X 线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 8 w 时, X 线示骨缺损修复良好、髓腔基本相通,组织学检查见皮质骨形成、骨髓腔相通。而对照组 8 w 时 X 线下仍可见未完全吸收的移植骨,光镜示缺损区有残存的坏死骨,纤维组织充填缺损区。结论 异种骨复合自体红骨髓后可明显促进骨融合,提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骨填充材料既要满足骨缺损腔内充分植骨的需要,也要减少对骨膜及骨组织的损伤刺激。传统的自体骨和异体骨填充材料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局限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越来越多的骨填充材料被研究应用于骨肿瘤缺损修复。异种骨、生物陶瓷、骨水泥、高分子聚合物、胶原蛋白均是骨填充材料,不同的骨填充材料有着不同的优缺点。该文就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由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人工软骨组织对家兔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分离收集兔软骨细胞(4周龄),用培养液悬浮,经离心管体外培养成组织工程软骨,然后植入兔膝关节股骨负重面的缺损(5 mm×4 mm)部位,观察2,4,8,12周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移植后第8周,移植部位填充物与宿主已完全整合,缺损处表面光滑;组织学显示,缺损部位新生软骨与所移植软骨有较好的连续性,并且缺损底部有软骨下骨及海绵状骨生成;对照组(未移植组),从组织学观察到缺损部位呈纤维样修复,未见有由新生软骨细胞形成软骨组织.结论用体外培养的组织工程软骨做移植物修复家兔关节软骨组织深层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将培养的软骨细胞埋在胶原凝胶中,观察其对家兔漆关节软骨大面积深层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然后与胶原以一定比例混合培养,植入免膝关节股骨负重面的缺损(5mm ×4mm)部位,观察 2、4、8.12周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移植后第 8周,所修复组织的边缘变得模糊,与周围宿主整合得很好,缺损边缘不清晰。组织学观察,缺损处表面光滑,边缘与宿主完全整合,缺损处呈典型的关节软骨样组织,并且底部有新形成的软骨及骨小梁生成。对照组(未移植组)组织学观察缺损部位主要为纤维组织所填充,未见有由新生软骨细胞形成的软骨组织。结论埋在胶原凝胶中软骨细胞对家兔膝关节软骨深层缺损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应用人胚胎关节软骨细胞修复家兔膝关节软骨大面积深层缺损的效果,为临床上进一步应用人胚胎关节软骨细胞进行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提供佐证.方法将分离的人胚胎关节软骨细胞以天然胶原作为细胞外基质网架,进行体外三维培养1周后,植入家兔关节软骨大面积深层(5 mm×5 mm×4 mm)缺损处,对修复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评估.结果移植术后12周,缺损部位平坦、光滑,已为类似关节软骨的半透明组织填充,修复组织与宿主关节软骨组织整合较好,界限模糊;移植术后24周,缺损表面为透明软骨填充,缺损深部的软骨下骨组织已经重建.结论人胚胎关节软骨细胞可以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用于修复关节软骨组织的缺损.  相似文献   

6.
601777 注射异种蛋白对家兔实验性冠状动脉硬化形成的影响祝希媛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0(2):139,1982作者报告家兔饲喂高胆固醇并静注异种蛋白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情况。实验用体重2~3公斤的雄性家兔91只,分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组织工程软骨,观察对家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转染BMP7基因的软骨细胞(5×109个/L)接种于胶原-纤维蛋白凝胶的支架中,培养14 d后移植于家兔膝关节软骨表面,直径为5.0 mm,深达软骨下骨板的全层软骨缺损部位.移植后4、8、12周处死家兔,通过创面形态观察、组织形态的光镜观察、BMP7基因在移植部位的表达,评价转染BMP7基因组织工程软骨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 转染BMP7和未转染BMP7基因组织工程软骨培养物的体积分别为9 mm × 9 mm×2 mm和8 mm×8 mm×2 mm.转染BMP7基因组移植于家兔膝关节软骨后4、8、12周,均有软骨缺损修复作用,且移植部位有红褐色BMP7 mRNA和棕红色BMP7蛋白表达.移植后12周修复效果佳.优于未转染BMP7基因组.结论 转染BMP7和未转染BMP7基因组织工程软骨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均有修复作用,但转染BMP7基因组织工程软骨修复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各种感染、创伤、肿瘤、骨髓炎手术清创、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导致的骨缺损,已成为临床治疗难点和热点之一.为了避免影响骨骼稳定性及防止病理性骨折,需要对骨缺损进行修复.临床上修复骨缺损的方法众多,目的是填补缺损,恢复连续性和稳定性.综合国内外治疗方法,归纳有以下四类: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异种异体骨移植;Ilizarov技术。  相似文献   

9.
郑和森  彭彦  李朝霞 《山东医药》2003,43(33):37-38
创伤、感染、肿瘤、缺血性坏死均可造成长骨节段性骨缺损。寻找理想的骨修复材料和方法,是骨科致力解决的问题。根据骨形成原理、方式,我们设计了重组合异种骨(RBX)与带血循环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新方法,并于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试用于34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磊  陈仁吉 《山东医药》2010,50(47):104-105
目的探讨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中央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及适宜方法。方法对120例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中央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畸形特点及病因分别行Z”成形术、“V—Y”推进术等。结果85例正中红唇轻中度凹陷缺损者外形恢复较为理想,正中凹陷畸形消除、红唇两侧基本对称;35例前唇及正中红唇严重缺损者缺损区被修复。结论对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的中央组织缺损行修复治疗时应以美学原理为治疗指导思想,并根据畸形特点及原因采用不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后翻转皮瓣修复耳廓正面缺损的效果。方法总结2014-07~2016-07该院6例采用耳后翻转皮瓣修复耳廓正面皮肤或皮肤及软骨缺损的效果。结果经过随访2~12个月,6例患者翻转皮瓣全部存活,创面一期愈合,皮瓣质地、色泽接近正常,患者对耳廓外观满意。结论耳后翻转皮瓣修复耳廓正面缺损手术不仅操作快速、可靠,而且在功能及美学上效果满意,是临床修复耳廓正面局部缺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常因受到外界创伤、感染以及各种皮肤肿瘤手术后而形成组织缺损,特别是老年患者,因身体功能衰退,免疫功能逐步下降,鼻部受到损伤因素作用后更易形成组织缺损.因此,修复各种损伤因素所致的老年患者鼻翼组织全层缺损一直是整形外科医师的重大挑战之一.耳廓游离复合组织瓣是修复鼻翼缺损非常好的结构体[1],鼻唇沟皮瓣皮肤与鼻翼皮肤色泽、质地非常接近,且血运良好,创面可以一期直接闭合[2~4],是修复鼻翼缺损良好的外被供区,将二者巧妙地结合,易达到较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活髓前牙切角缺损一次修复12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静宇 《山东医药》2010,50(16):23-23
前牙切角缺损是口腔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牙体缺损,通常由外伤或龋病引起,对于缺损已达髓腔或牙髓已感染的患牙通常可以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术加烤瓷全冠修复。对于活髓牙可采用成品自功自断螺纹钉加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完成。  相似文献   

14.
郭照中  杨旭  孙辉  赵碧云 《山东医药》2004,44(24):64-65
上颌骨缺损大多是由于上颌骨肿瘤切除所致。缺损除直接引起面部畸形外,还引起语言、吞咽、吸吮、呼吸等功能障碍。因此给予修复是必要的。2000年2月至2003年12月,我们采用中空阻塞器义齿修复单侧全上颌骨缺损10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唐山市中老年人牙列缺损与修复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唐山市中老年人牙列缺损及修复情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52例中老年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及口腔健康状况检查,检查牙列缺损的数目、部位、修复体的类型。结果唐山市中老年人牙列缺损患病率为84.97%,牙位缺失率为19.40%,牙缺失均数为5.43颗,牙列缺损修复率为65.16%,牙位缺失修复率为72.63%。牙列缺损的原因以牙周病和龋病为主,占95.45%,牙列缺损的类型以肯氏Ⅲ类缺损最多,占40.42%。结论唐山市中老年人牙列缺损患病率较高,而修复率较低,应加强龋病和牙周病的防治,提高中老年人口腔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6.
赵明哲  蒋序  宫霞 《山东医药》2005,45(20):56-56
对于基牙倾斜的牙列缺损的修复,临床上较常采用以活动义齿修复及失活倾斜基牙后做核桩改变方向固定义齿修复。前者缺点为舒适性较差,摘戴麻烦;后者缺点是需要破坏较多健康牙体.费时。近年来,我们尝试以套简冠固定桥修复有倾斜基牙的牙列缺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以间置空肠段修复胸腔内食管缺损5例。其中食管缺损达颈部者1例,以游离空肠段移植的方法予以修复;中下段食管缺损达主动脉弓上缘者3例,2例以游离空肠段移植修复,1例以空肠段带蒂上徙获得成功,下段食管缺损1例,以空肠段带蒂上徙修复。本文对胸腔内游离空肠段移植受区血管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对手术适应症、优越性和术后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足部静脉皮瓣修复断指再植合并血管、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断指合并掌侧皮肤、动脉缺损的患者行足内侧浅静脉皮瓣移植及再植手指,一期修复再植手指皮肤与动脉缺损。结果 11例足部静脉皮瓣与再植手指全部成活,外形与功能良好。结论足部静脉皮瓣一期修复再植手指血管与皮肤缺损操作简单,对供区损伤小,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9.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附5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5 9例严重肢体软组织缺损伤患者 ,取自体组织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肢体缺损。根据不同缺损与缺损的范围应用不同的游离皮瓣。皮瓣面积最小 10 cm× 12 cm,最大 2 0 cm× 40 cm。其中背阔肌皮瓣 43例 ,股前外侧皮瓣 7例 ,侧胸皮瓣 6例 ,脐胸皮瓣 3例。结果 :完全成活 5 6例。因受区创面不新鲜感染 ,2例部分坏死 ,1例完全坏死。认为用游离自体皮瓣移植修复严重的肢体软组织缺损 ,可有效修复肢体创面 ,防止因皮肤缺损所致血管、神经和骨骼的进一步损伤或感染 ,提高伤肢修复的疗效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皮瓣修复腕背、前臂及虎口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36例腕背、前臂及虎口皮肤缺损的患者,其中手背及虎口缺损21例,腕背缺损9例,前臂皮肤缺损6例。缺损面积为5.5 cm×7.5 cm~7.5cm×13.5 cm,均采用前臂骨间背侧皮瓣移位进行修复,血管变异应用骨间后动脉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筋膜皮肤穿支为蒂的游离皮瓣移植或骨间后动脉与受区动脉吻合修复皮肤缺损。结果术后34例皮瓣成活,2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7 d皮瓣边缘形成结痂,脱痂后皮瓣色泽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2 a,皮瓣质地良好,弹性佳,肤色及厚度与受区皮肤接近。结论前臂骨间背侧皮瓣是修复腕背、前臂及虎口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