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中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影响以及对新生内膜增生与血管重塑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素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检测血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并取颈动脉切片作病理形态学观察,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血管新生内膜厚度、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内弹力板围绕面积、中膜面积和外弹力板围绕面积,并计算新生内膜/中膜面积及内膜增生指数。结果黄连素组一氧化氮较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显著升高(65±13比32±13和40±16,P<0.01);黄连素组内皮素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58±11、145±12和163±33)较模型组(91±16、183±33和210±28)均显著降低(P<0.01)。黄连素组血管新生内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和内膜增生指数(32.91±4.20、10.22±1.91、0.31±0.06和19.51±3.48)较模型组显著减小(59.54±7.17、18.66±4.57、0.62±0.14和28.32±4.25),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14.11±2.95、2.73±0.35、0.10±0.03和9.22±0.87)(P<0.01);黄连素组管腔面积、内弹力板围绕面积和外弹力板围绕面积(48.56±4.71、59.45±2.42和91.12±7.19)较模型组(27.33±3.47、45.82±4.65和75.75±1.05)及假手术组(35.08±8.00、37.14±3.25和68.38±3.30)均显著增加(P<0.01),但4组中膜面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黄连素可能通过调节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直接或间接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与不良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颜氏益心方对实验性球囊损伤后大鼠颈动脉增生的影响。方法利用SD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法造成颈动脉狭窄,观察颜氏益心方对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血管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益心方低、高剂量组各生长因子表达增多(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益心方低、高剂量治疗组均能降低各生长因子表达(P<0.05),明显改善内膜增生程度。结论颜氏益心方可降低各生长因子表达,抑制球囊损伤后大鼠颈动脉血管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反应的影响。方法日本雌性和雄性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干预组,每组雌、雄各10只。假手术组行股动脉切开术,另两组以球囊导管损伤兔腹主动脉内膜,制作球囊损伤模型,干预组每天肌注17-β雌二醇(17-βE_2、100μg/kg),另两组每天肌注300μl棉子油。2周后,测定NO和内皮素(ET-1)后;动物处死取腹主动脉标本,作病理学切片,HE染色,测定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并计算其增殖指数(PI)。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干预组雄性兔和对照组雄、雌性免血管壁增厚、管腔变小,NO含量下降(P<0.01),ET-1含量上升(P<0.01),干预组雌性兔变化不显著(P>0.05)。干预组雄性兔和对照组雄、雌性兔ET-1、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比值、PI均较假手术组增加(P<0.01),而干预组雌性兔ET-1较假手术组无显著变化(P>0.05)。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比值、PI虽较假手术组增加(P<0.01),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雌激素对雄性兔血管球囊损伤无干预作用,对雌性兔血管球囊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动脉外膜转染OPN-002-siRNA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骨桥蛋白(OP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前期细胞实验筛选出最敏感的OPN-002-siRNA序列作为动物实验转染基因。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OPN-SCR-siRNA转染组和OPN-002-siRNA转染组。用免疫荧光、HE染色、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和OPN、TGF-β1及PCNA的表达变化,以及OPN-002-siRNA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1)球囊损伤术后3天未见明显的新生内膜,7天内膜开始增厚,14天时内膜增厚显著。(2)OPN、TGF-β1 mRNA和蛋白水平于术后3、7、14天时持续升高,而PCNA mRNA和蛋白水平均于术后3天开始升高,7天达高峰,14天时下降。(3)与球囊损伤组、OPN-SCR-siRNA转染组比较,OPN-002-siRNA转染组在各个时间点新生内膜厚度明显减轻(P<0.001),OPN、TGF-β1、PCNA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01)。结论 OPN-002-siRNA可能通过特异性抑制OPN、TGF-β1、PCNA的表达,从而减轻血管损伤后的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在于观察血管成形术对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用球囊导管拉伤血管内膜和高脂饲养的方法建立兔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再对模型兔进行球囊血管成形术.作者用Northern印迹同位素杂交和RT-PCR技术观察了血管成形术前后转移生长因子(TGF-β_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分子(bFGF)基因表达的情况.在血管成形术后1周和2周,TGF-β_1、EGFR和bFGF的mRNA表达较血管成形术前明显升高.血管成形术使兔髂动脉组织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升高,可能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在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损伤修复中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30只立特艾比拉特洛波(C57BL/6)/小鼠建立颈动脉损伤模型,从中选12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只,分别注射生理盐水、TG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GF-α+VEGF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TGF-α对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动员的影响;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TGF-α对外周血中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分泌含量的影响;测定TGF-α处理颈动脉损伤小鼠不同时期外周血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依文思蓝染色检测TGF-α对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再内皮化的作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TGF-α对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新生内联增生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TGF-α和VEGF可以显著促进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中EPC的动员含量(P0.05),且TGF-α能与VEGF发生协同作用;ELISA检测发现TGF-α能够显著刺激促血管修复因子VEGF、SDF-1、EGF bFGF的分泌(P0.05);随着TGF-α处理时间的延长,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中ET-1含量逐渐下降(P0.05),而NO分泌量逐渐上升(P0.05);依文思蓝染色发现TGF-α能够显著促进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再内皮化(P0.05);HE染色同样发现TGF-α能够显著抑制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P0.05)。结论:TGF-α能够通过促进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EPC动员,刺激血管修复因子的分泌和血管的再内皮化并抑制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从而在血管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CAR)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CAR组,每组12只,后2组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3组均于术后7、14天分别处死6只大鼠。观察颈动脉形态学变化,计算新生内膜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无新生内膜发生。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组大鼠术后7天,新生内膜形成并增厚,14天内膜增厚更明显(P0.01)。与损伤组比较,CAR组术后14天,新生内膜面积减少44%(P0.01),管腔面积增加82%(P0.01),内膜PC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CAR可有效抑制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8只兔被随机分3组:正常组,模型组,益气活血复方组。高脂喂养6周后以球囊拉伤方法建立兔颈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8周时处死动物,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动脉损伤处PDGFBmRNA表达.HE染色观察颈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对比,益气活血复方明显抑制了动脉损伤后的内膜增殖反应,下调了内膜损伤处PDGF-B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益气活血复方可以显著减轻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D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颈动脉内膜在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ASTⅣ)干预后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ASTⅣ抑制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五组:模型组、ASTⅣ〔20 mg/(kg·d)〕组、ASTⅣ〔40 mg/(kg·d)〕组、ASTⅣ〔60 mg/(kg·d)〕组及假手术组。用Fogarty(2F)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按分组灌胃给药17 d(术前3 d开始给药),术后第15天,取损伤的颈总动脉做病理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血管内膜的形态学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管腔面积、内膜面积、内膜/中膜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DGF-BB表达,应用Image-proplus software5. 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并用原位比色法测定血管壁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明显,管腔明显狭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新生内膜面积、内膜/中膜比增大、管腔面积减小(P<0. 01)。与模型组比较,ASTⅣ低、中、高剂量组新生内膜面积、内膜/中膜比减小,管腔面积增大,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颈动脉血管壁PCNA、PDGF-BB的表达明显升高,ROS产生明显增高(P<0. 01)。与模型组比较,ASTⅣ干预组大鼠颈动脉血管壁PCNA、PDGF-BB的表达明显降低(P<0. 05),ROS产生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 05)。结论 ASTⅣ能够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14 d内膜的增生,同时ROS产生受到抑制,导致生长因子PDGF-BB的表达降低是ASTⅣ抑制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β(PDGF β)cDNA的反义寡核苷酸作为药物 ,在体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生 ,为人血管再狭窄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 ,用自行设计合成的PDGF βcDNA的反义寡核苷酸片段作为药物 ,在体原位观察对VSMCs表达PDGF βmRNA、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内膜增生的影响。 结果 这种反义寡核苷酸药物显著抑制球囊损伤后 1周内膜VSMCs表达PDGF β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抑制率分别为 88 4 0 %和 93 4 4 %。 结论 设计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可以通过下调VSMCs表达PDGF βmRNA抑制内膜增生 ,为转基因防治人血管再狭窄提供体内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通过刺激骨髓,加强内皮祖细胞向周围血动员对损伤血管内皮修复和抑制新生内膜的效果。方法制备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对照组(n=14)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辛伐他汀组(n=12)及合并使用辛伐他汀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n=12)给予辛伐他汀10mg/(kg.d)灌胃,辛伐他汀与G-CSF组加用G-CSF100μg/(kg.d)腹腔注射,给药均从术前1周至术后2周。测定损伤血管内皮修复率、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IA/MA)、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指数、外周血一氧化氮(NO)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 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结果成功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与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内皮修复率增加12.3%,IA/MA减少18.4%、外周血NO含量增加33.9%(P均<0.05);PCNA阳性表达指数降低5.7%(P>0.05);辛伐他汀与G-CSF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8.2%,50.3%,33.9%和37.2%(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可增加外周血CD34 VEGFR-2 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87.6%,合用辛伐他汀与G-CSF则可增加达343.4%(P均<0.05)。结论在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辛伐他汀可以促进损伤血管内皮修复达到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效果,其机制可能涉及加强骨髓中内皮祖细胞向外周血的动员。在辛伐他汀基础上合用G-CSF刺激骨髓,可以使上述效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颈动脉球囊介入损伤后大鼠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建立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将6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CGRP(CGRP-L)组和高剂量CGRP(CGRP-H)组。CGRP-L组和CGRP-H组于球囊损伤后每天腹腔注射50、100μg/kg CGRP,而对照组于球囊损伤后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祖细胞(EPC)动员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促血管修复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和碱性成纤维因子(b FGF〕及血清内皮素(ET)-1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HE染色观察颈动脉在球囊损伤后的形态学变化及内膜增生情况。结果CGRP-L组和CGRP-H组外周血中CD34和VEGF受体共同标记的EPC动员比例分别为(15.26±2.70)%和(23.55±3.92)%,均高于对照组的(7.12±1.14)%(P0.05);与对照组相比,CGRP-L处理后的VEGF、SDF-1、b FGF、EGF及NO水平均升高,ET-1水平降低,且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两者比值均降低(P0.05);CGRP-H组的以上指标均优于CGRP-L组(P0.05)。结论 CGRP可抑制颈动脉球囊介入损伤后大鼠新生内膜形成,可通过促进EPC动员及升高外周血促血管修复因子辅助内皮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对兔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37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模型组(10只)、氯吡格雷组(10只)和阿托伐他汀组(10只)。检测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测量内膜、中膜厚度和面积,原位杂交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mRNA在髂动脉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氯吡格雷组血清hs-CRP浓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减少(P<0.05);髂动脉PDGF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下降不明显,bax表达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氯吡格雷对血脂无明显影响。结论氯吡格雷减轻兔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机制与降低动脉炎症反应,抑制PDGF表达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豁痰解毒通络饮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兔颈动脉再狭窄的疗效,探讨其是否通过抑制IRE1α/XBP1信号通路改善动脉内膜增生。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共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模型组、豁痰解毒通络组(中药组)、阿托伐他汀组(西药组)。采用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损伤侧颈动脉病理形态的情况,qPCR法检测兔颈动脉IRE1α、XBP1的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兔颈动脉IRE1α、XBP1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血管内皮下新生内膜明显增厚,管腔狭窄,外膜增生伴炎细胞浸润。中药组和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内膜增生相对减少,管腔狭窄程度减低。q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RE1α、XBP1的mRNA含量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及西药组干预后mRNA含量显著降低。Western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豁痰解毒通络方和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其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豁痰解毒通络饮可能通过干预IRE1α/XBP1信号通路抑制兔颈动脉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后,细胞表型、超微结构、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TGF-β1 对支气管上皮-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调节.方法 以多聚左旋精氨酸(PA)诱导支气管上皮16HBE-14o细胞损伤,观察损伤后细胞培养液ET-1、TOF-β1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细胞表型及超微结构的动态改变,ET-1对上皮细胞TGF-β1 分泌的调节以及TGF-β1 对EMT的促进作用.结果 PA造成16HBE-14o损伤,损伤后LDH、ET-1、TGF-β1 释放增多.上皮修复过程中,一过性出现少量肌动蛋白阳性的细长梭形细胞,胞浆内同时可见肌微丝及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梭形细胞周围可见新分泌的胶原纤维,发生EMT.50 μg/L TGF-β1 能促进损伤上皮细胞的EMT,TGF-β1中和抗体能完全阻断EMT.ET-1能刺激上皮细胞分泌TGF-β1,且为ET-1 A受体阻断剂-bq123完全阻断.结论 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后ET-1、TGF-β1 表达上调,出现上皮-间充质转分化.TGF-β1 能通过自分泌、旁分泌作用促进EMT.ET-1可能通过上调上皮细胞TGF-β1 的表达参与EMT的调节.气道上皮损伤后上皮细胞的活化、EMT可能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在球囊损伤术后大鼠颈动脉内膜的表达变化及对人参皂苷Rg3的作用。方法建立球囊损伤颈动脉内膜增生动物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损伤3 d、7 d、14 d)、人参皂苷Rg3组;治疗组于术后待大鼠清醒后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4d;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颈动脉血管损伤后的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CP-1在增生内膜中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颈动脉血管内膜光滑,没有明显增厚现象,见有少量MCP-1蛋白表达,MCP-1 mRNA表达水平较低;术后3 d,大鼠颈动脉血管内膜开始增厚,MCP-1蛋白表达增强,MCP-1 mRNA表达水平开始上升,7~14 d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增生的内膜逐渐增厚,MCP-1蛋白表达不断增强,MCP-1 mRNA表达水平也逐渐增强,14 d均达峰值;与模型组(损伤14 d)比较,人参皂苷Rg3组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厚度减弱,MCP-1蛋白表达减少,MCP-1 mRNA表达水平下降。结论MCP-1表达参与内皮损伤后血管再狭窄过程,人参皂苷Rg3可抑制血管内膜损伤后引起的血管内膜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C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动脉新生内膜形成及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及其影响是否通过改变PTEN(第10q23染色体的抑癌基因)的表达来实现。方法:MTT法检测黄连素对主动脉VSMC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法测定黄连素对VSMC PTEN在转录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黄连素对新生内膜形成及再狭窄的影响及血管组织表达PTEN的变化。结果:黄连素抑制大鼠主动脉VSMC的增殖,改善损伤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及再狭窄;上调PTEN表达,且与浓度呈正相关,200μmol/L黄连素干预VSMC效果最佳;球囊损伤模型再狭窄的预防经过术前、术后各2周的黄连素处理,较单纯术后黄连素处理效果更佳。结论:黄连素可能通过上调PTEN表达来抑制VSMC增殖与球囊损伤模型内膜的增生及损伤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并测定血清中IL-8、TGF-β1浓度及TGF-β1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手术组16只、药物组16只,手术组和药物组给予左颈动脉切口,并2 F球囊导管插管行主动脉内膜损伤,手术组给予NS(0.5 ml/100 g/bid),药物组给予盐酸法舒地!(0.5 mg/100 g/bid)腹腔注射,分别于损伤后14天、28天取大鼠主动脉血管标本,HE染色观察各组增殖血管内膜形态学变化,并测量新生内膜面积(IA)、中膜面积(MA)、内膜厚度(IT)、中膜厚度(MT)、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比值(IA/MA),观察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8、TGF-β1的浓度,并免疫组化检测TGF-β1在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及中膜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血管内膜为扁平的内皮细胞,中层为梭形平滑肌细胞的排列,内膜光滑,未见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增殖情况。手术组球囊损伤后14天内膜增生明显,其IA、MA、IT、MT、IA/M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28天内膜继续增生。药物组在14天内膜增生明显,内膜及中膜面积及厚度的测量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天后药物组内膜增厚较14天时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14天时两损伤组IL-8、TGF-β1在血浆中检测出,而药物组14天时血浆中可检测到IL-8、TGF-β1相比手术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28天时手术组仍可检测到IL-8、TGF-β1较14天时减少。至28天药物组上述血清中的浓度较14天时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组相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14天时药物组TGF-β1在新生内膜及中膜可见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8天时表达量相比模型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可有效抑制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主动脉内膜的增生及增殖,从而减少管腔面积的丢失,可能与其抑制早期炎症因子IL-8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曲尼司特对心肌梗死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影响的研究.方法 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模型,分为AMI组、曲尼司特组,另取假手术大鼠12只作为对照组.于第4周末处死大鼠,用氯胺T法测定羟脯氧酸含量,用RT-PCR检测大鼠心肌TGF-β1 mRNA(TGF-β1/GAPDH),用免疫印迹法(West-blotting)测定TGF-β1蛋白水平(TGF-β1/β-actin).结果 AMI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1mRNA水平、蛋白水平和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曲尼司特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1 mRNA水平、蛋白水平和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均较心肌梗死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曲尼司特能降低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盐对大鼠颈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增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丹参多酚盐组,每组6只,颈动脉内膜损伤术后14 d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并取颈动脉切片作病理形态学观察内膜增生情况,测量血管新生内膜厚度(IT)、中膜厚度(MT)并计算IT/MT值,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各组管壁LOX-1m 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颈动脉内膜损伤后14 d可见血管内膜增生,管腔狭窄;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管壁LOX-1m RNA和蛋白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中促炎因子IL-6、TNF-α水平上升,抗炎因子IL-10、TGF-β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手术组比较,丹参多酚盐组内膜增生显著减低,血清IL-6、TNF-α水平下降,IL-10、TGF-β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管壁LOX-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丹参多酚盐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颈动脉IT、MT和IT/MT,血清中IL-6、IL-10、TNF-α和TGF-β水平,管壁LOX-1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丹参多酚盐能有效抑制大鼠颈动脉内膜损伤后内膜的增生,抑制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增生内膜LOX-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