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方法:对100例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VSD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及术后护理。结果:100例患者均在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堵闭术中、术后病情及心电图的观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是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8例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8例患者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优质的护理是ASD、VSD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8例ASD、VSD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58例全部成功,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成功施行封堵器介入治疗ASD、VSD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方法:对50例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VSD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及术后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介入治疗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在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堵闭术中、术后病情及心电图的观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是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吴丽霞  鞠安茹  高丽华 《吉林医学》2008,29(12):987-988
目的:探讨价入治疗1-3岁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方法:对17例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VSD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及术后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儿均在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堵闭术中、术后病情及心电图的观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是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方法:对41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可以提高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成功率,避免并发症发生。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为室间隔缺损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应用Amplatzer非对称形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或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探讨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对45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膜部或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45例患者共接受46次手术.1例3岁患儿经导管检查证实为双孔VSD,因检查时间过长和造影剂已用足量,改日手术成功;1例患者术后4小时发生溶血,保守治疗4天无效,改外科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一个月发生偏头痛,经治疗痊愈.结论:Amplatzer室间隔封堵器治疗膜部或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为室间隔缺损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可取代部分病例的外科治疗.通过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及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成功率,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VSD)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3-12收治的3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上述患儿的手术效果及围术期所采用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30例患儿共有29例封堵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6.67%(29/30)。封堵成功患儿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共4例,占13.79)、瓣膜返流(1例,占3.45%)、溶血(1例,占3.45%)、残余分流(1例,占3.45%)以及穿刺部位水肿(2例,占6.90%)等并发症,经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围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获得良好手术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封堵术12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萍  林素清 《海南医学》2010,21(3):143-14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封堵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2月连续施行的CHD介入治疗128例的护理,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63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12冽,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53例,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结果128例CHD介入治疗,成功126例,2例封堵未成功,成功率为98.4%。结论CHD介入治疗封堵术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对部分病例可替代外科手术。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配合,加强术后监护,是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13例接受介入治疗的VS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结果】13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5例出现室性早搏,6例出现短阵室速,停止操作即恢复,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方法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方法对27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并回顾分析其疗效。结果25例膜部和/或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成功,成功率96%,2例嵴内型VSD中1例封堵成功,27例手术中2例并发一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结论介入封堵治疗膜部和/或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嵴内型VSD介入封堵治疗需进一步提高封堵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王小燕  周碧蓉 《吉林医学》2010,31(5):691-692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观察及护理,以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患者,介入术后患者行严密病情观察,密切监护,观察心电图,给予心理护理及药物治疗的护理。结果:2例患者均在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治疗并发症,是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直视引导下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3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经导管应用VSD封堵器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直视引导放置封堵器。结果本组31例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其中1例患者术后发现仍有左向右分流,但分流处不在封堵处,为术前漏诊的小室间隔缺损,该患者为两处室间隔缺损,一处8mm,一处2mm。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直观、便捷、安全、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研究总结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2年12月至2013年10月间经导管介入治疗的173例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年龄11个月~3岁,其中男性81例,女性92例。173例患儿中有168例成功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封堵即刻成功率为97.1%。通过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发现1例患儿术后第3天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患儿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患儿出现新发的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和8例残余分流(宽1~2 mm)。结论针对性术前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是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8年8月,46室间隔缺损患者使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其中21例为膜周型室间隔缺损,18例为嵴下型室间隔缺损,7例为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VSD)的直径为4~10mm,术中行左室造影、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46例中43例封堵器均成功置入。1例术中封堵器影响主动脉辩,2例出现较大残余分流而放弃介入改开胸手术,3例术后造影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6个月后行超声检查分流消失。结论经导管植入国产偏心封堵器治疗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封堵缺损异常通道,在条件符合封堵情况下,其优点远远大于开胸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导管材料的日趋完善。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通过导管技术用Amplatzer伞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达到满意疗效,其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损伤小。局部不留瘢痕,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现将2004年我科对7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先心病患儿全麻下介入治疗术中护理配合.方法 本组入选30例患儿,男13例、女17例,年龄1-8(2±3.2)岁,其中VSD(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2例;ASD(房间隔缺损)封堵术7例;PDA(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8例;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3例.经临床体检,超声心动图(UCG)确诊,在X线和超声引导下行先心病介入治疗术,术中严密心电监护,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器械和特殊导管,防止和杜绝各种并发症发生.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无并发症.结论 术中护士精心护理、熟练配合和严密监护对先心病患儿在全麻下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并发症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61例封堵成功,1例患者在放伞后即刻出现心电图左下壁缺血性ST段抬高,患者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收伞并对症治疗后心电图和症状好转,再次放伞后仍出现相同症状,遂结束手术。结论Amplatzer封堵器介入室间隔缺损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及精心的术后护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获得手术全面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该院经导管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行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术中经超声心动图和主动脉造影监测,术后定期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结果 156例VSD患者中153例封堵治疗获得成功,术后即刻成功率98.1%。结论经导管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可使VSD得到彻底根治。  相似文献   

20.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往需要开胸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直视修补术,虽然手术死亡率低,但是创伤性大。1988年Lock等首先报道应用双伞堵塞装置经导管关闭室间隔缺损。随着心脏介入术的发展,采用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为突出。我科于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国产先健VSD封闭器介入治疗VSD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患儿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2·8~10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体验、心电图、X线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确诊为VSD。1·2手术方法: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