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东丹参类药用植物新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近几年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中,发现山东丹参类药用植物有2种、1变种和1变型,即丹参、山东丹参、单叶丹参和白花丹参。山东丹参为新种,新叶丹参为本省分布新记录,白花丹参为山东特产。为丹参数药材提供了新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为新药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对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丹参和白花丹参叶所具有的抗氧化作用均能较好的预防脑梗塞,与根相比叶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更强,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御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白花丹参叶中的水提物对糖尿病代谢紊乱症状的改善能够起到长期稳定的效果;另外丹参叶在治疗扁平疣、冠心病心绞痛等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结论丹参和白花丹参叶均具有稳定的药理作用,但目前在抗氧化和保护脑梗塞的药理研究中仍以白花丹参叶为主,对于丹参叶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则很少.因此对丹参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的药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陈力  李秀兰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12):1995-1997
目的 对白花丹参种质资源进行遗传改良,拟创造出白花丹参同源四倍体新种质。方法 对未成熟种子,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用秋水仙碱进行诱变处理。结果 获得了17株同源四倍体,其中一株为四倍体非整倍体。经种植观察,四倍体白花丹参在株高、冠幅、叶片大小、叶片厚度、叶柄绒毛、花、花药、花粉粒大小等方面都明显大或高于原二倍体白花丹参;每株根条数和根粗与倍性成正相关,根部药材产量四倍体株系间虽有显著差异,但多数株系都高于二倍体对照,其中4~5号四倍体单株根部药材产量是二倍体白花丹参的 3.19 倍;丹参多酚酸、丹参酮等主要药物成分也都高于二倍体对照。结论 四倍体白花丹参新种质在丹参遗传改良和多倍体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花丹参根与茎叶水提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分析白花丹参茎叶的药用价值.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采用断头法和失血性休克法,观察白花丹参根和茎叶水提物灌胃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张口呼吸时间和心脏搏动时间的影响.结果白花丹参根与茎叶水提物20和30 g*kg^-1,能明显延长断头鼠头的张口呼吸时间,缩短失血性休克小鼠的心脏搏动时间.白花丹参根水提物对心脏搏动的影响作用较强,白花丹参茎叶水提物对脑缺血保护作用较强.结论白花丹参根和茎叶水提物能明显增强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5.
白花丹参与紫花丹参微量元素分析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比较白花丹参与紫花丹参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两种丹参中锌、铜、铁等十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二者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白花丹参与紫花丹参中均含丰富的微量元素,白花丹参中铁、镁、锰等五种元素高于紫花丹参,而钴和镉含量低于紫花丹参,两种丹参中其它元素含量相近。结论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两种丹参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二者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花丹参制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生理盐水组和白花丹参组,白花丹参组大鼠采用术前水提物灌胃,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凋亡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凋亡率。结果白花丹参可有效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脑组织中bcl-2的含量,并抑制bax的表达,降低凋亡细胞水平。结论白花丹参可抑制MCAO后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白花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及夹带剂浓度为考察因素,以萃取率为指标,确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白花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最佳条件。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白花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5h,萃取压力25 MPa,乙醇浓度900 ml/L。结论白花丹参在此试验条件下,可得到较高的脂溶性成分,为深入研究白花丹参的药用价值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山东药用植物志分总论和各论。总论概述了山东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各论记述了山东 115 0种重要药用植物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别名、拉丁学名、植物形态、产地分布、药用部位及药材名称、采收加工、药材性状、化学成分、功效与主治、历史等。订正了国内及本省有关重要文献误用的学名或异名 6 0余种 ;还记述了山东丹参、山东石竹等药用植物新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法分离,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白花丹参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9-dihydro-1,6-dimethylfuro[3,2-c]naphtha [2,1-e]oxepine-10,12-dione (Ⅰ)、丹参二醇C (Ⅱ)、鼠尾草酚酮 (Ⅲ)和1,2,6,7,8,9-hexahydro-1,6,6-trimethyl-3,11-dioxanaphtho [2,1-e] azulene-10,12-dione (Ⅳ)。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花丹参酮(salmilalbanone),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白花丹参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0.
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药用植物丹参的次生代谢产物基因工程、抗病基因工程、抗逆基因工程及植物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现状,阐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丹参品质进行遗传改良的意义和应用前景,为今后丹参品质的基因工程改良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是临床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常用中药。由于生产中长期的只种不选引起品种退化,导致药材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程度下降。为改良丹参的药材种质,提高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确保临床用药质量,有关丹参的品种选育与繁殖技术的研究报道不断推陈出新。从良种选育、田间管理措施与组织培养技术等方面,对近年来药用植物丹参的品种培育与繁殖现状展开综述,为实现丹参的规范化种植,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提供技术依据,对进一步推动丹参植物资源开发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白花丹参上调Bcl-2抑制内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研究白花丹参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调节。方法应用酶消化灌注法分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和Ⅷ因子抗体免疫荧光检测法进行鉴定。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组进行干预(白花丹参高剂量组0.10 g/ml, 白花丹参低剂量组0.01 g/ml),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细胞荧光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在白花丹参干预下,H2O2诱导的HUVEC凋亡率降低(高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Bcl-2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白花丹参对H2O2诱导的HUVEC凋亡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Bcl-2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花丹参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模型血流动力学及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SD(sprsgue-dauleySD)大鼠一次性皮下注射MCT60mg/kg体重,建立PAH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白花丹参水提物给药组。观察白花丹参水提物对PAH大鼠血流动力学、肺血管重构及肺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指数及肺组织VEG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肺血管重构及右心功能也有所改善。结论白花丹参水提物能有效控制MCT诱导的大鼠PAH发展进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VEG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生态型出发,研究国产著名道地药材川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大叶型、小叶型和野生型品种资源特性.方法采用道地主产区专题调研法和系统选择法,在无公害的适宜丘陵生态区,应用系统分离纯化种源和规范化种植(SOP)技术,3×5随机区组排列,连续3年品比试验及其专题实验研究,t检验比较.结果丹参大叶型、小叶型、野生型品种间的生物学性状及生产力、抗病性、商品产量特性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生态适应性、植株特征、花粉粒、染色体、同功酶和品质特性均有显著差别,综述了丹参品种资源特性.结论首次确立了川丹参的品种资源类型,建立了丹参品种资源分型研究的性状和生产力特性指标体系,小叶型丹参为川丹参的优质商高产新品种,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川野丹参品种资源填补了栽培川丹参不能有性繁殖生产的研究空白,传统主流大叶型丹参应十分注重复壮研究.本研究为丹参品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实施丹参的GAP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不同丹参品种的蛋白电泳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参为常用中药,具有祛瘀止痛、活血调经、清心除烦之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扩张冠状动脉,抵抗血栓形成,增强微循环,抑制转氨酶上升等方面.同时还具有解热、抗菌消炎作用,尤其对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具有显著疗效[1].野生丹参资源已不能满足药材市场的需求.目前丹参多为栽培,其栽培面积日益扩大.为了获得质优高产的丹参良种,我们申报了省中医管理局课题,从1998年开始,到全省各地采集丹参标本栽种到本校药圃中,以供研究.本实验选取丹参根和根茎作水溶性蛋白质的凝胶电泳分析,以观察各地野生品种和栽培品种所含蛋白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泰山白花丹参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在培养液中预先加入不同浓度(0、0.3、0.6、0.9g/L)的白花丹参制剂后,以0.001%过氧化氢诱导内皮细胞损伤,通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氧化损伤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而预先加入白花丹参制剂可改善上述结果,它能抑制H2O2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减少,降低凋亡细胞比例。结论泰山白花丹参对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东地区丹参种质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省3个丹参主产区搜集25个种质,对其植株形态特征与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山东产丹参种质资源丰富,其遗传变异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位置相近的丹参种质居群遗传相似度高。根据不同种质植株根长、根直径变化与其他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初步确定了优良种质应具备的形态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丹参中丹参酚酸B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丹参酚酸B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品种丹参中丹参酚酸B含量.方法 采用RP-HPLC方法测定丹参酚酸B含量.结果 标准曲线方程y=981230 x-342049(r=0.999 0),表明丹参酚酸B在11.96~29.9 mg·mL-1线性良好,日内精密度小于1%,日间精密度小于2%,重现性试验RSD%为1.95%(n=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测得不同品种丹参中丹参酚酸B含量分别为:红参3.92%(RSD=0.49%,n=3),一窝团5.52%(RSD=0.49%,n=3),系参7.64%(RSD=0.49%,n=3).结论 RP-HPLC方法测定丹参酚酸B含量简便可靠,可做为微量样本丹参中丹参酚酸B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不同品种丹参中丹参酚酸B含量差异较大,系参含量最高,比红参高了近2倍,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丹参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丹参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系统预试法、薄层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预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酚酸B。结果:丹参叶中含黄酮类、酚酸类、皂苷类及香豆素类成分,其中已知成分有丹酚酸B,几乎不含丹参酮类和原儿茶醛。丹参叶中丹酚酸B的含量为0.57%~6.06%;白花丹参叶中丹酚酸B的含量甚微。结论:化学成分测定表明,丹参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传统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丹参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本草文献记载的5个道地产区及3个非道地产区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以证明文献记载的道地产区的合理性.方法 收集文献记载的5个道地产区以及3个非道地产区共12批丹参药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丹参中丹参素钠、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 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分析.结果 3个道地产区包括山西(S1)、河南(S2、S8)、山东(S6)所产丹参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其余2个道地产区包括湖北(S9)和四川(S11)和2个非道地产区包括河北(S3)、北京(S12)等产地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则相对较低.结论 研究结果部分证明了文献记载的丹参道地产区的合理性,为道地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