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中医学整体观理论,系统阐述了大肠肛门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与机体在生理、病理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为深入研究中医肛肠生理病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元气是中医学理论中重要却较为模糊的概念。从生理方面阐述中医学元气与甲状腺功能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如生理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脏腑功能、温煦机体功能;从病理与治疗上阐述元气与甲状腺的相关性,思考以甲状腺功能观测中医学元气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开展元气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神志活动与精、髓、气血津液的关系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志"是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而有关神志的生理、病理学说则是该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中医学理论基础,深入阐析了人体神志活动与精、髓、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以此构建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中神志功能的生理、病理学基础;阐明了神志性质及其产生过程、调节过程,并揭示了神志致病的特点及其相关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4.
在疾病的预防、诊疗过程中,现代人总结并运用了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中医学延续几千年,治未病理论得到了逐步完善。作者将治未病理论概括为3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提出了疾病与机体存在的5种生理病理状态:未生、伏而未发、发而未盛、盛而未传、愈而未复。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强直性脊柱炎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理论发生学认识中医的脾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剖形态学上,中医学的脾脏与现代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脾脏相一致;在病理生理上,中医学的脾脏更接近于现代医学的肝脏;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应以其生理和病理学认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189-1190
辅助生育技术中机体特殊的生理状态干扰了机体的内稳态,打破了人之气血肾之阴阳的平衡,使妊娠成功率降低。卵泡发育的物质基础与中医学之肾所藏之"精"同属,根据肾藏精理论及中医妇科调周理论能恢复机体的内稳态,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同时辅助生殖技术丰富和发展了"肾藏精、主生殖"理论,相互协调,共达成功妊娠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经络理论是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中关于"神志"生理、病理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中医学经络理论,深入阐析了人体神志活动与经络的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揭示了神志功能活动的性质以及相关神志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强调了经络在中医神志病学"脑-脏腑-神志"理论学说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心肺密切相关,"肺主治节"是肺主一身之气和心主一身之血密切相关的具体体现。借鉴西医生理病理学诊断指标,宏观、微观和功能、形态相结合,以体现生脉散方证特征的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为平台,考察肺、血管内皮和心脏功能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生脉散干预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揭示生脉散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优势特色,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医"肺主治节"理论的科学内涵,提升中医生理病理学理论的临床指导价值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系统阐述了目疹疗法的生理与病理学理论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眼针疗法,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观察,逐渐的完善与发展,总结出了现代眼针疗法的取穴原则与诊病特点,证实了眼针疗法在临床上是行之有效的疗法,属于中医学中经络学说新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针刀医学30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都是围绕着中医这一博大精深的理论为指导,探索相关的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应用现代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手术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对中医学的有关基础理论进行破译和创新,从而形成了既有中医理论内涵、又具有现代医学科学内容的医学新理论、新方法。这一新理论、新方法是以生物物理学为其理论基础,从根本上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科学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代表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中医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很多易学理论,并纳入中医基础理论的范畴,以此指导疾病的诊治。医易的共通点即阴阳的运动变化,而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有赖于机体阴阳的运动变化,以易学中太极的整体观为基础,从脾胃的生理、病理出发,阐释脾胃与其他脏腑的生理病理联系,厘清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阐明疾病的病因病机,确立治则治法,最后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12.
古今“火”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古至今关于“火”的论述也非常多,古代“火”论主要有壮火、少火,君火、相火,龙雷之火,实火、虚火,阴火、阳火,外火、内火;现代“火”论主要有生理之“火”与病理之“火”,主要概述了生理之“火”与机体正常体温、机体功能活动以及脏腑组织细胞的密切关系,病理之“火”与机体微循环障碍和能量代谢障碍、机体细胞能量代谢和功能异常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整体,就是完整性和统一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与外界环境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协调完整性,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关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古代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的体现,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症、治疗等整个  相似文献   

14.
人体健康状态应是从生理、心理、社会等不同角度对人的生存状态所给予的一种客观的积极的评价。中医学理论范畴内所认可的人体健康状态应为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脏腑和调、形神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统一的机体生理性平衡状态,主要包括天人和谐状态、形神和谐状态、人我和谐状态等。归纳了中医学健康状态调摄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内经》深入讨论了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刺激,以及饮食、劳逸等多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还指出,人的体质状态与疾病的发生与演变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内伤病因是指因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循常度,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包括七情,劳逸,饮食等。体质系指形成于先天,定型于后天的个体在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机能上相对稳定的个体机体特性。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三分之一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五天不睡人就会死去。睡眠是人生理必需,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上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睡眠障碍在中国的发生率更高达45%。足见正确认识睡眠和保障睡眠质量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中医学对睡眠有着自己的理论认识,临床论治睡眠也具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会逐步进入太空。但由于人类已经适应地球表面环境,当航天员暴露在太空中,机体将出现多系统功能失调。而在复杂疾病面前,中医学常能以其特有的智慧眼光,透过表象,剖析天时地势人身阴阳变化的本质;深入研究中医学相关理论,有望为载人航天提供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支持。文章从中医学"天人相应"角度展开思考,从阴阳、气血、脏腑等不同层次进行讨论,拟充分挖掘人体太空生理紊乱的中医学理论根源,并对中医药辨治进行初步探索,以期在促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做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内涵进行梳理,从理论层面探讨“阳化气,阴成形”与肺癌形成及转移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阴阳的相对属性及无限可分,从机体物质代谢的角度阐释肺癌的中医理论渊源及“阳化气,阴成形”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对肺癌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同时,从瘤体增生侵袭的角度探究“阳化气,阴成形”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体与瘤体之间的阴阳消长、化气成形贯穿肺癌产生、发展及转移的全过程,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来诠释肺癌形成及转移的中医学病机具有高度的普适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于萍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44-44,46
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如使不断发展的病理学教学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把哲学的辩证思维应用于教学中,使病理学与中医基本理论密切结合,中西医结合认识疾病,让学生能真正学为所用。本文就病理学与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浅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它不仅涵盖了中医学有关解剖、生理、病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还涉及中医学有关发病、辨证、诊断、治疗等方面。历代医家于此多有论述,积累丰厚,但惜有关藏象专著不多,更未能将藏象作为中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