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郁证实质及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郁证,是中医脏腑证候中最常见的证型之一,也是肝病发病学的主要环节。探讨肝郁证的实质,对认识"肝"的本质和提高辨证施治永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肝部证实质及其动物模型研究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一、对肝郁证实质的研究1.对肝郁证的研究:王伯祥等治疗肝郁患者140例,其诊断肝郁的主症为;胸胁胀满疼痛,腹胀,精神抑郁,肝脾大。经实验室检测发现,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非特异性溃性结肠炎(以下简称溃结)是一种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因不明的炎症性大肠疾病。据其临床症状“溃结”应属中医学的“肠pi”、“痢疾”、“泄泻”等病症范畴。本病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治愈难度大,为现代难治病、多发病之一。由于该病的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西医治疗多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及外科手术,同时注意休息与饮食调节等,但疗效不够满意,且有不同的副作用。近几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溃结”中显示出优势,疗效肯定,用药安全,现将研究进展概述。  相似文献   

3.
肝气郁结证实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的肝不仅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是一个集合解剖、生理、病理为一体的一个综合性概念。肝气郁结证是肝病证候的核心,是肝主疏泄功能失常的始发证,揭示肝郁证在精神心理、消化、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方面异常改变的实质,对于提高肝病辨证论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5年来研究综述如下。1神经内分泌系统1. 1儿茶酚胺测定:陈泽奇等[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30例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含量。结果表明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浆NE,E平均含量与健康人相近;相同证候不同病种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湿热质已成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状态,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临床中调治湿热质以辨体、辨证、辨病相结合为指导原则,通过药物、饮食、宣教等多种手段进行干预,初步形成了湿热质的治疗方法。同时湿热质已经引入了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方法,丰富了湿热质的理论数据支持。虽然目前湿热质的研究大都比较宏观,没有深入涉及基因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微观领域,但随着中医体质理论的不断发展,湿热质的相关研究会越来越受学者重视,理论体系也会越来越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的中医证型特点及其肝肾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收治住院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型23例、湿热内蕴型57例、肝肾亏虚型3例、肝肾阴虚型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肝肾功能以及氧化应激指标检测,并观察四种证型患者治疗后排铜情况。结果不同证型WD患者发病年龄与发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证型WD患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白蛋白(albumin,ALB);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证型患者血清铜及铜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24小时尿排铜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D患者中医证候与其肝肾功能、氧化应激反应、发病年龄、病程具有密切关系,并且不同中医证候WD患者治疗预后结局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可将各证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经数据验证后作为WD中医证候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将中晚期大肠癌辨证分为脾虚湿滞、气血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湿热瘀毒等5种证型,分别采用中药治疗,并结合化疗与免疫治疗,临床观察76例,近期总有效率为30.26%,并能缓解主观症状,改善一般症状,减轻化疗、放疗的副反应,中位生存时间较单纯化疗者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归纳中医健脾法在治疗大肠癌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近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及研究,从中医对大肠癌脾虚证的认识、健脾法的临床应用、健脾法的作用机制3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脾胃亏虚是大肠癌发病的主要病机之一,健脾法是治疗大肠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及基因、调节免疫功能等。结论临床应用健脾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肠癌的复发转移,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莎莎  王晶  李延萍 《河南中医》2021,41(3):392-395
运用脏腑辨证,可将干眼症分为燥热伤肺证,肺阴亏虚证,脾虚湿热伤阴证,肝经郁热证,肝肾阴虚、阴血不足证,阴虚燥热证6型.燥热伤肺证,治以清热利肺为主,方以桑白皮汤加减;肺阴亏虚证,治以滋阴润肺为主,方以养阴清肺汤加减;脾虚湿热伤阴证,治以健脾、清利湿热、宣畅气机为主,养阴为辅,方以三仁汤加减,如脾虚重湿热轻,可合补中益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众多学者为探讨肝郁证多系统病理改变的具体实质,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成果虽然还算不得肝郁证病理本质的全息揭示,但对现实临床诊断治疗肝郁证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笔者就此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医脾脏病理生理状态下唾液的生化指标变化。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选择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等脾气虚证、湿热蕴脾证患者为实验组(即“脾病”组),以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即“脾未病”组)。采用标准化方法收集全唾液,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唾液中的生化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气虚证组唾液中钙(Ca)、镁(Mg)、磷(P)和尿素氮(BUN)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唾液中钠(Na)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它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P〉0.05)。湿热蕴脾组唾液中镁(Mg)、磷(P)、谷草转氨酶(AST)和甘油三脂(T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TG的含量也明显高于脾气虚证组(P〈0.05),其它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P〉0.05)。结论脾脏虚实状态下(脾气虚证、湿热蕴脾证)唾液中有部分生化指标发生了变化,其可以作为脾气虚证、湿热蕴脾证的辨证参考指标,这揭示了中医“脾在液为涎”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国家发病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第1位。2010年美国估计将有147830例新发大肠癌,同年估计将有52090例患者死于大肠癌。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医脾虚证实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中医之脾与西医之脾的生理、病理有着很大不同,因此,对于脾虚证实质研究一直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点之一。拟从实验的角度阐述目前脾虚证实质研究概况。方法通过从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近10年关于脾虚证研究的实验方面的文章。结果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对脾实质研究从不同角度开展后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诸如从细胞,分子、基因水平等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脾实质研究映射到了西医领域的多个系统中,这与中医的整体观是一致的。结论中医对脾虚证形成机理进行了大量探索性研究,未局限于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道的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囊括到了免疫、内分泌、神经、血液、能量转化等几大系统中,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如能够反映出脾虚证本质的现代生物学指标太多,没有特异性,没有针对性,指标之间也缺乏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崔豪 《河南中医》2006,26(4):76-76
慢性肝炎为西医病名,是临床常见病。目前,西医多采用抗病毒、免疫、保肝等方法治疗,但疗效不够理想。本病属中医的“胁痛”、“黄疸”、“积聚”、“湿瘟”等病证范畴。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与同道切磋。1湿热蕴结证此证型多见于发病初期,以黄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医药辨治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病情顽固,病程迁延,并发症较多,易反复发作.笔者多年来对本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内治外治结合,配合针灸治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医脾脏病理生理状态下唾液的代谢组变化。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选择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等脾气虚证、湿热蕴脾证患者为实验组(即"脾病"组),以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即"脾未病"组)。采用标准化方法收集全唾液,应用核磁共振仪(NMR)测定唾液中的代谢物组。结果:脾脏在病理生理状态下唾液中1H NMR结果显示,实验各组唾液1H NMR谱的主成分积分值集中分布于椭圆形散点图(95%置信区内)的3个区域,脾气虚证组、湿热蕴脾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交叉和重叠。进一步对1H NMR谱变化值影响较大的两个主成分PC1和PC2的分析表明,正常对照组唾液中主要是葡萄糖(3.82 ppm)、N-乙酰糖蛋白(2.02ppm)、比咯氨酸(2.06 ppm)、乙醇(1.18 ppm)、山梨醇(3.66 ppm)、羟脯氨酸(2.34 ppm)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湿热蕴脾组唾液中主要是乙酸(1.9 ppm),丙酸盐(1.06 ppm和2.18 ppm)、牛磺酸(3.42 ppm)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脾气虚证组唾液中主要是谷氨酰胺(2.14 ppm)、蔗糖(4.22 ppm)、乳酸盐(4.1 ppm和4.14 ppm)、苯丙氨酸(3.26 ppm)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结论:脾脏虚实状态下(脾气虚证、湿热蕴脾证)唾液中有部分代谢物发生了变化,其可以作为脾气虚证、湿热蕴脾证的辨证参考指标,这揭示了中医"脾在液为涎"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证实质近三十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核心,证实质的研究对中医诊疗体系的现代化极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证实质研究近三十年的进展,供参考。临床及实验研究一、肾阴虚与肾阳虚1.神经内分泌:六十年代初,上海研究发现六种  相似文献   

17.
吴金玉  张伟  雷强 《河南中医》2012,32(2):182-183
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可以分为脾肾气虚和肝肾阴虚两种证型.在本病治疗过程中,因激素的长期使用,容易灼津耗液,而蛋白、红细胞又是人体之精华,长期流失正是肾阴亏虚的原因,因此,时时重视滋补肾阴,是治疗肾病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张红凯  李福凤 《中医药学刊》2014,(10):2351-2354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传统医学在肿瘤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大肠癌的综合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医证候作为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和医疗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旨在总结大肠癌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成果,发现问题,为后续研究把握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在抗病毒、调节免疫、改善肝脏炎症及抗肝纤维化等方面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调控优势,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领域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中医药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仍然存在较多中药西医化,同时过于热衷于中药的药理学及动物的病理研究,寻找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中医辨证论治复杂,尚无统一标准用药,指导临床用药比较盲目,有些患者因辨证不准,口服中药治疗效果不佳。今后应将先进技术应用于中药加工业,对中药加工过程中有效成分起到从质到量的监控,确保中药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20.
从脾气虚证诊断的历史渊源入手,分析了目前脾气虚证研究现状中存在的证名概念和证侯表现模糊、动物模型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为了深入研究脾气虚证,必须严格规范本证的概念,改进和完善动物模型的研制及坚持动物实验科研设计的合理性,多学科研究等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