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感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卫东  邢建国 《中成药》2005,27(5):515-517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考察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挥发油收得率为评价提取工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包结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评价包合工艺指标;以挥发油量为测定指标,分别对包合物和物理混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挥发性试验.结果: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水,浸泡4 h,提取挥发油8 h;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CD与油按8:1(g:mL)配比,在40℃包合1 h;在光、热、湿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挥发油含量无明显变化,而混合物中挥发油含量明显下降,挥发性试验包合物的热失重比混合物小.结论:此工艺得率较高可以广泛应用,β-CD包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光解性、热、湿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桂芍子喘颗粒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考察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工艺;通过X射线衍射法、显微成像分析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分别对包合物和物理混合物进行高温、高湿、挥发性实验,以挥发油相对含量和失重百分率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挥发油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配比为1∶10,40℃的包合温度,进行3 h包合;X射线衍射法和显微成像分析法均证明混合油包合物已经形成;在热、湿因素影响下,桂芍子喘颗粒混合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与物理混合物进行比较,前者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结论优化挑选的挥发油包合工艺是稳定可行的,可以用于桂芍子喘颗粒的生产。环糊精包合技术减少了颗粒制备中挥发油的损失,改善了挥发油的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适用于含挥发油的固体制剂生产。  相似文献   

3.
正交试验优化细辛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厉英光  田景奎 《中药材》2006,29(5):492-494
目的:研究细辛挥发油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和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β-环糊精包合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细辛加8倍量水,浸泡1 h,提取3 h;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ml:g)为1:6,β-环糊精:水为1:6,包合温度30℃,包合时间1 h。结论:此工艺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率较高,包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孟庆刚  倪京满  许有瑞  史彦斌  岳红  何勇 《中成药》2006,28(8):1107-1111
目的:考察咳喘宁胶囊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以挥发油含量为测定指标,分别对包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挥发性试验及恒温加速试验。结果:在强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的挥发油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混合物中的挥发油含量均明显下降;挥发性试验结果表明,包合物的热失重百分率比混合物小。结论: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较强的抗光解性、热稳定和湿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混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经方配方颗粒平胃散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工艺并考察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加水量、蒸馏时间、浸泡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评价指标,优选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与β-环糊精(β-CD)的比例、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率为综合评分指标,优选最佳包合工艺;用薄层色谱法(TLC)检测包合质量,对包合物进行光、热、湿稳定性考察。结果:最终确立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浸泡0.5h,水蒸气蒸馏6h;挥发油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为1∶8(V∶m),30℃下搅拌包合90min。结论:优选出的经方配方颗粒平胃散挥发油提取工艺与包合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白术、木香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对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及超声法进行了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研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通过薄层色谱(TLC)、差示热分析(DSC)、气质联用(GC/MS)、X射线粉末衍射(XRD)、显微成像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优选出的包合方法为研磨法,最佳包合工艺是: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投料比为10 g:1 mL,加3倍量水,研磨3 h.混合挥发油包合前后,成分未见明显改变,包合物、β-环糊精及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的图谱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优选出的包合工艺合理,包合率高;和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相比包合物有明显特征,表明包合物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7.
花梨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制备花梨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 在不同溶媒的作用下以饱和水溶液搅拌法包合花梨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花梨木挥发油含量为测定指标,分别对花梨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和混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挥发性实验并通过DSC-TGA对包合物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结果 在醋酸乙酯为溶媒的条件下,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包合率最高,包合率可达75.8%.在光、热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花梨木挥发油含量变化不大,而混合物中挥发油含量均明显下降.包合物热稳定性比混合物好,热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结论 确定了醋酸乙酯为合适的溶媒,花梨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其稳定性优于单纯花梨木挥发油.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肠胃散片中佛手、高良姜、肉桂、荜拨、木香等药材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和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得率作为评价指标优选肠胃散片挥发油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12倍量,浸泡1.0 h,提取2.5h;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为1∶8,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60 min。结论:所选提取工艺提取率高,包合工艺合理,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清肝颗粒”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以收油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4倍量,浸泡0.5 h,提取3 h。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包合比例为l mL∶8 g,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3 h。结论所优选提取工艺收油率较高,包合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
四逆泡腾片中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四逆泡腾片中干姜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运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倍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对胶体磨法、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进行比较试验,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和包合物含油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择最佳包合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胶体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不浸泡、加6倍量水、蒸馏8h;胶体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按(1 mL:8 g)投料、包合时间45 min,加水量80 mL.结论:胶体磨法包合干姜挥发油,工艺简单、可行,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益智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考察益智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以益智挥发油含量为测定指标,分别对益智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和混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挥发性实验.结果:在光、热、湿度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益智挥发油含量变化不大,而混合物中益智挥发油含量均明显下降,包合物的热失重百分率比混合物小.结论:益智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其稳定性优于单纯益智挥发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地黄益智颗粒中石菖蒲、盐益智挥发油的提取和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优选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8倍,浸泡0.5 h,提取8 h;最佳包合工艺为采用研磨法,挥发油∶β-环糊精1∶4,加水量为环糊精的1.5倍,研磨时间60 min。结论:石菖蒲、盐益智混合挥发油的提取率大于1.5%,挥发油的包合率大于95%。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工艺简单易行,有效保留了地黄益智颗粒中的挥发油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杭白菊挥发油的提取及用β-环糊精包合杭白菊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药材的粉碎度、采摘时间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的出油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用饱和水溶液法对杭白菊挥发油进行β-环糊精包合,以挥发油与β-CD的配比、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物的包封率和收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包合的最佳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杭白菊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为:头花、磨成粗粉、提取8h;杭白菊挥发油最优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投料比为1∶6,在50℃下包合2h。结论:确定了杭白菊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包裹有效、包合物稳定。  相似文献   

14.
少腹逐瘀片挥发油提取与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少腹逐瘀片中当归、川芎、肉桂等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考察最佳提取工艺,以收油率作为评价提取工艺的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最佳包合工艺,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作为评价包合工艺的指标。结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6种药材均粉碎成粗粉(10目),加8倍量水,提取4h;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包合比例为1mL∶8g,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2h。结论所选提取工艺收油率高,包合工艺合理,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颈复康胶囊的提取工艺和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以葛根素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水提工艺进行优选;以收油率为指标,对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和包合物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以饱和水溶液法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结果:确定葛根等十六味药材的水提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 h;川芎等五味药材挥发油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时间为4 h;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为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6,30℃搅拌2 h.结论:确定的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9,(6)
目的优化利肝隆颗粒组分(郁金、当归、茵陈)挥发油提取、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以加水量、药材粒度、蒸馏时间为影响因素,挥发油收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饱和水溶液法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温度、搅拌时间、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影响因素,包合物含油率、收率及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包合工艺。通过TLC、SEM、XRD法进行验证。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粒度≥2.5目(孔径7.9 mm),加水量12倍,蒸馏时间8 h,挥发油收率0.60%;最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35℃,搅拌时间90 min,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6,包合物含油率14.95%,收率80.02%,包合率89.12%。所得包合物包合状态良好。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利肝隆颗粒组分挥发油提取和后续β-环糊精包合。  相似文献   

17.
研究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采用饱和水溶法制备包合物,进行正交试验,以包合产率和包合率为筛选指标,优选包合工艺。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包合效果进行评价,并考察包合物在强光、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最佳包合条件为1 mL油樟叶挥发油与8 g β-环糊精进行包合,包合时间3 h,包合物温度40℃,β-环糊精和水的体积比1:15。经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鉴定,形成了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试验得出的最佳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包合物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温郁金提取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加工工艺及粉体学特性。方法:以包合物的收率、挥发油的包合率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加权计分,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温郁金提取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加工工艺条件。结果:正交试验最佳条件为:温郁金提取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6,包合温度为65℃,包合时间为1h;包合物的粉体学特性良好。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温郁金提取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加工。  相似文献   

19.
贾富霞  王地  关怀  王萌萌 《北京中医药》2006,25(11):682-684
目的 研究制备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以挥发油的包合率为指标评价包合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以莪术油包合率与利用率的评分为指标,评价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包合物中的含油量为指标,研究制备过程中添加吸收剂对β-环糊精包合物中挥发油保存量的影响.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饱和水溶液法,莪术油与β-环糊精之比为1:4,20℃,包合1 h;添加糊精或可溶性淀粉可提高包合物中油含量.结论 饱和水溶液法优于研磨法,添加吸收剂可提高包合物中的含油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莪术、白术挥发油提取及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挥发油得量为指标,考察药材粉碎度、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挥发油的提取影响,优选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包合物收率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对挥发油包合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过20目筛粗粉,加6倍量水,不浸泡,提取6 h;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1:6,包合120 min,包合温度为50℃。结论:该提取方法可较完全地提取莪术、白术挥发油,经β-环糊精包合后,性质稳定,包合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